披文入情 缘读悟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寥寥百字,读来却是言既简而意深微,尤其是字里行间蕴涵的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但仅凭单纯的字词翻译和词句分析很难让初二同学领会,尤其是作者隐藏在“闲”字背后的五味杂陈: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一、以“知己”为切入点品读作者复杂的心境
  我们经常说“文章憎命达”“愤怒出诗人”,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何其让人扼腕。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生活状态,怎一个“凉薄”了得,于是一代文豪只能混迹于渔樵之间,寄情于山水之中。《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月亮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就成了作者的知己。笔者以为要让学生走进苏轼,就要将“知己”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字词来“披文入情”,逐层深入,品读闲人、闲月、闲情。
  教师可由解题引入,引导学生探究两人的“知己”关系。笔者组织学生进入“读闲人”的环节,要求学生摘字寻句,讨论文章如何体现两人的“知己”关系,继而讨论两人为何会成为“知己”。摘字寻句、言文合一是文言文教学很重要的策略,单纯割裂情境的字词翻译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文言的魅力。学生在讨论品析“念、遂”中悟到当时苏轼是“亲朋无一字”“故交成陌路”,唯有张怀民能共同赏月。“寻”则流露出迫切之情,也表明两人关系密切,已达到“不请自来”的程度。“步”字则让人体会到两人的悠闲与愉悦。继而结合背景介绍悟出两人成为“知己”的原因是处境相同、志趣相投。文章读到这里,笔者再顺势抛出第二问“作者的知己仅有一个张怀民吗”,引导学生进入“读闲月”环节。
  苏东坡在黄州的日子很凄苦,因而其笔下的景物是对凄苦处境的挣扎和超越。那轮月亮曾无数次出现在他的笔端,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千里共婵娟”是他的慰藉,“一尊还酹江月”是他的无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寄托了豁达超脱的心灵诉求。正是一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月亮。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去品析描写月色的句子,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钥匙打开“闲”这所紧闭的心门。学生领悟到不请自来的“入户月色”虽为殷勤探问,却包含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无奈与“明月解我怀”的欣慰。那一轮空明的月恰是作者安宁平静、悠然自得的心境写照。
  最后教师再结合有关资料,通过“知人论世”,请学生共赴“闲情”境界。因为苏轼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寄寓了人生百味,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笔者给了他们三把“钥匙”:知己张怀民,知己月亮,写作背景资料。“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从苏轼当时结交的朋友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与追求,所谓“人以群分”;而如此空明清澈的月色也表现了作者的心灵追求;通过生平介绍与写作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跨越时空,换位思考,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抓住字词潜心解读、做好逐层深入的情感浸染,学生不仅可以读出作者处困境而安闲自适、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胸襟,还能品味出作者被贬官后淡淡的苦闷、自嘲与无奈之情,更能体会其中对追名逐利者的惋惜,甚至悟出作者的“只有我有这样的心境与时间”的自得之情与“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作者百感交集的心情全系于“知己”这把钥匙。
  二、缘读悟境,在体验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朱自清说过:“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人们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中得到趣味或美感。”所以恰当的诵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与聆听中品味美,体会情。基于此,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对诵读活动做了一些设计。
  凡是朗读必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读。例如在导入后,笔者就要求学生放开喉咙自由读三遍。这个环节貌似平常,但笔者做了三点要求,首先要求放开喉咙读,让大家像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投入地读,拉长声音读,此举让学生在朗读时做到心无旁骛,全身心进入文本。其次要求边读边注意字音和停顿,让学生在读的时候考虑字句翻译。另外,要求自由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读,如笔者在指导读“闲人”时,在学生品味“念”字时要求他们边做一个动作边读,在具体的情境表演中体会作者的心情由欣然转入深思,表明他当时寂寞孤独、知交零落。课堂上一位同学是边手托下颚,边做出深思的样子读,效果很理想。再如体会“相与步于中庭”时,也要两个学生将“相与”和“步”化作“肩并肩地漫步”的动作,从而体会到两人当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和谐、悠闲和愉悦。
  教师可请学生加入适当的虚词读。如在赏析写月色的句子中蕴含的作者心情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揣摩其面对此景此境的心情,并在“水中藻、荇交横”的后面、“盖竹柏影也”的前面各加入一个语气词来朗读。学生通过加入不同的语气词来比较甄别,最后领悟到“水中藻、荇交横”一句的心情是惊讶疑惑的,所以加入“咦?”而“盖”前面只有加“哦!”才能体现出恍然大悟的惊喜。
  另外笔者还安排了学生互读、设疑读、小组读等活动,总之要做到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情境、进入作者心灵,在读中体验,在读中了悟,在读中豁然开朗。
  苏轼是笔者喜欢的一位先贤,因此笔者期待学生可以借助语文课堂、教师和这篇课文来了解他,从而尊敬他,继而影响到自身的价值观与心灵追求。如果可以如此,夫复何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是由父母领着从家庭走向社会,再迈入更广阔的人生世界的。然而,不同的家庭,决定了我们站在不同的起点上;不同的领路人,决定了我们通往不同的人生道路。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从家庭视角来阐释社会结构再生产,细致描述了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为他们创造不同的人生机会。一定程度上,这本书可以说再现了美国版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从理论上解释了美国社会的“寒门难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这个问题已讨论了20多年。有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给一线教学以导向,让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倡导以生为本、回归教育本真的今天,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本身,却引发出新的思考。  一、一个美好的愿望:上好一堂课  我们通常认为,学习要一点一点地进行,课要
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教学中,需要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丰富古典诗词课堂,让学生从怕诗词到爱诗词,真正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要做到心中有“我”  这里的“我”,即每一位身处诗词课堂的一线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堂的安排设计及对诗词的理解必然受自身经验影响。一位有个性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感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只
《中国教师》:最近有一些中小学生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自杀。比如,前一段山东有一个14岁的女孩因为不愿意剪头发而跳楼。请问您对这些这类事件怎么看?  李红延:第一,这些是很悲剧的事情。无论对于教师、家长还是社会来说,这些事情都很让人痛心。第二,这件事情是个案,不能过分地渲染,好像学生自杀是很普遍的事情,这样会引起社会的恐慌。第三,我们要去考察这些出问题的孩子的成长背景。孩子出了问题,不管是大事小事,教
一、从U-S合作走向U-R合作  近年来,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的实践逐步升温,究其背后动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在新课改的推进中遇到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并无现实经验或者直接理论做支持借鉴,因此学校和地方教育局希望请大学来给予支持和指导。二是大学自身功能转型的需求。目前大学除却教学、研究的职能之外,其社会服务功能越发彰显,特别是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巨大浪潮下,教育学科等这
编者按:阳春四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三届学术文化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隆重举行。此届学术文化节以“传承?创新?笃行”为主题,内容丰富,品位高端,可谓一场学术文化的盛宴。本刊采撷其中一项学术文化活动——“锵锵三人行:学术?文化?创新”大家谈的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何谓学术?  石中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学术,抑或真理,乃天下之公器,不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学术有许多
一天中午,我正在伏案批阅作业,身后响起一个细细的声音:“老师,我写了篇随笔,您能给看看吗?”说话的是我的学生萱萱,她手里紧紧捏着几张纸,眼神里满是期待。“好啊,你先放这儿吧,我判完作业就看。”我接过那几张纸放在桌子一角。  “您看了以后能跟我说说您的感受吗?”她目光急切地盯着我又问。她的神态引起了我的好奇:她为什么那么急于让我读呢?这篇随笔究竟写了什么呢?萱萱是个单亲家庭的女孩,性格比较孤僻,平时
《中国教师》:近几年学生突然昏倒在操场的情况时有发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蒋玉红:这个现象确实在这几年时有发生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我个人认为,学生突然昏倒在操场上只是在当前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下给大家敲响的警钟。有很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昏倒现象”的发生:体内能量缺少、天热中暑、长站久坐、体虚及患有疾病等。我们要透过“昏倒现象”探究其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客观事实应
游家水  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全国尝试教学实验先进个人、湖北省教育科研百佳个人等荣誉。曾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论文,其中13篇获全国一等奖。    编者按:  顶多扫扫垃圾、剪剪草坪、发发宣传单就可以完事的绿色教育,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简称东实小学)实行起来却“小题大
一、“本真课堂”的提出背景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过一轮,从课改之初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到课改中段的实质性理解,以及到现阶段的理性认识与升华,数学教育界的仁人志士们已逐渐认识到:新课改要往纵深发展,必须要洗刷掉浮华的形式外壳,露出扎实有效的本质内核。然而,当前的不少数学课堂还存在浮而不实的现象:有些教师会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顾实际效果;不少教师上出的课跟教材本原意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