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穷气质”传染给孩子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被英国channel4(第四电视台)评为“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一。该片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拍摄的初衷,是想验证“出身阶层是否会决定未来”。于是,他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7年进行一次拍摄,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拍到去年的56岁,截至目前一共拍了8集。
  当时剧组想验证的答案是:会。但几十年过去后,导演见证了这14个人从儿童、青少年再到成人、老人的过程,观点有了很大的不同。

未来的好坏不能只看收入


  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从7岁到56岁,似乎精英出身的还是精英,穷人出身的还是穷人。富人出身的,几乎都住着大房子,有份体面且薪水丰厚的工作;中产家庭出身的,男人的职业一般是公务员,而女人即使有工作,幸福与否也要取决于婚姻美满的程度;穷人出身的,只有一个男孩通过读书成了社会精英,其他的均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为孩子的前途担忧。可实际上,一个孩子未来的好坏,内心幸福与否,并非完全由金钱决定。
  譬如生活在贫民窟的保罗,他小时候常常是一张忧郁脸,长大后也没有一技之长,晚年时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谋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杂差。但他早在28岁时,就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带着妻子小孩开着房车走遍了整个澳洲。晚年时,外人觉得他们生活很艰辛,但实际上他们夫妻恩爱,孩子可人,内心平静而幸福。
  再譬如从小被父亲遗弃、5岁就在全日制寄宿学校读书的布鲁斯,幼年时就渴望去非洲拯救穷苦人民,成年后便毅然放弃在公立学校任教的机会,去往孟加拉国教授数学。虽然他的生活很简朴,但从他的谈吐与神情中,你可以看到快乐与满足。
  还有生长在伦敦东区的苏,28岁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过着紧巴巴的单身生活。42岁时,孩子离家住校,她再次重返全职,从大学里最底层的助理做起,7年后,晋升课程行政主管。对于工作,她说自己从未有早上起来不想去上班的时候。而生活中,她参加了戏剧社团,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并再次遇到真爱,过得幸福而充实。
除了钱,我们能留给孩子未来最好的护身符,就是一颗乐观、坚毅、从容的心。

  这几个主人公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并且最终也未大富大贵,但他们都找到了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幸福。

要有从困境中站起来的能力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孩子也会如片中一样,在未来遭遇事业的瓶颈、感情的挫折等困境,而如何从困境中站起来,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教给孩子的。这个问题,片中有3个孩子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上文提到的苏,与她儿时的两个好友一起参加了节目录制。成人后,3个人均经历了离异、单亲和贫困,但苏总保持着乐观的笑容,而她那两个朋友总是一脸严肃,满腹牢骚。最后,我们看到苏事业爱情双丰收,而她那两个朋友继续过着怨妇的生活。
  穷人出身的托尼,7岁时说想当骑师,13岁时就辍学成了骑师。21岁时,骑师当不成了,他便决定要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当时要成为出租车司机,必须要经过严格复杂的考试,但托尼对此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自信。最终,托尼成功了—虽然他在中年时也曾因做错事蹲过牢,但他年老时因为出租车事业,终于在西班牙盖了大别墅,和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教师家庭出身的尼尔是一个反面案例。21岁时,他因考试发挥失常,进了个令自己和父母都失望的大学后,人生开始走下坡路。大学读了不到一年,他便退学去打工。后来,因为不能适应社会,他患上了精神疾病,28岁便成了一名靠低保维生的流浪汉,终生未婚。
  在采访中,他回顾过往,说还很小时,父母就规划了他的人生,以后要成为大学讲师或银行经理。除了学习,父母从未教授他任何社会、人际知识。这种强势与古板的教育,造成了他自卑、压抑和焦虑的性格。
  其实,除了钱,我们能留给孩子未来最好的护身符,就是一颗乐观、坚毅、从容的心。对生活充满热爱,敢于尝试的孩子,总能遇见更多的“好运”。而那些从小被父母打压得畏缩、自卑,或是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一次挫折就可能打得Ta爬不起来。

勤奋依旧是逆袭人生最重要的牌


  出身农村的尼克,他的成才之路源自于一本关于行星的插图书。书中丰富的色彩与有趣的故事唤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痴迷地阅读各种关于科技的书籍。
  小学时,有一次上课讨论的是有关飞机的知识,老师无意中对尼克说了一句:“你平时那么爱看书,一定很了解飞机吧。”小尼克便感受到了无比的信任与鼓励,从此更用心地去钻研科学知识了。尼克说,是这位老师促使他入了科学的大门。
  因为乡间人烟稀少,尼克从小缺乏社会互动,在14岁的采访中,他还显得十分害羞。但到了21岁时,他就变成了一位谈吐大方的有为青年。他说,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克服害羞,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终,尼克凭着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的身份,成为美国著名的大学教授,是穷孩子里唯一逆袭成社会精英的“漏网之鱼”。所以,学习依然是逆袭人生的必经之路。但若想把“勤奋”化为成就,还是离不开兴趣的指引与成人的鼓励。

视野与格局的不同,决定着孩子教育的成果


  纪录片中有3个“高富帅”,他们从7岁就开始阅读《观察者》《金融时报》,听甲壳虫乐队,14岁时就能逻辑清晰地讨论起“应该设置法庭判定工人工资提升的要求”这样的社会议题。
  而上文提到的苏和她的两个闺蜜,在谈到罢工的问题时,只会笑笑说“我妈最近就罢工在家”。还有那个靠开出租车起家的托尼,小时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架,成年后在采访中谈到教育时,他说:“教育是没用的,只有激烈的斗争,杀了你旁边的人才能走到他前面。”“想插队?那就一直惹怒别人,直到他们被惹烦了,他们就会让你了。”……
  这些不同的思维与习惯从哪来?我想,3个高富帅的家里,肯定藏书不少。在还没手机的时代,爸妈回家就是品茶看书,家中一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化气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孩子自然会认为:关心社会、看书品乐、礼貌上进,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平常的事情。
  而那些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父母,肯定没空看书,也不想看书,每天嘴里算着钱、埋怨着生活,心情不好就打骂孩子出一下气。可是,穷没关系,但把这种“穷气质”传递给孩子,就没救了。即使有些家長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习,可能也是上文尼尔父母那种压迫式的失败教育。
  父母的视野与格局的不同,造就了“高富帅碰到问题会更快地想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而“穷孩子则怨天尤人,举步不前,或是以耍小聪明的方式去处理”,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穷人与富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里,谈到穷人与富人在教育上的差异时说:“除了硬实力(资源)的分配不均,更关键的,是软实力(观念)的高低不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即使不是富人,你依旧可以在孩子面前少一些抱怨和计较,引导孩子阅读丰富的书籍,结交各种出身的朋友,来丰富孩子的视野与格局。下一个7年,你会是怎样,你的孩子会是怎样,就在你此刻的一思一行中。人生的任何一次成功与失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摘自微信公众号“经典图画书”(ID:jingdiantuhuashu)
其他文献
或许你对毕加索、杜尚、达利、波洛克、亨利·摩尔这些人的大名如雷贯耳,因为他们都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然而,你绝对想不到,他们的功成名就,都离不开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像一个伯乐,在芸芸众生当中认出了这些千里马,让他们登上了艺术的神坛。她又被他们成就,拥有超过100位艺术家的326件作品,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收藏家。  她就是威尼斯古根海姆美术馆创始人—佩吉·古根海姆,一个叛逆不羁的传
期刊
登机落座,身边是一位瘦小的老太太,她在iPad上聚精会神地玩扑克游戏。起飞,她靠着舷窗睡着了,挡住了我的日出。  乘务员送饮料了,她醒来,轻轻说:“番茄汁,一点点冰。”我替她转告,自己也依样要了一份。她抿着,细声道:“这个番茄汁不是太甜,这个零食饼干也太多糖了。”我自然点头称是,并赞她有营养意识。她说:“凡事用心点有好处,这是我96岁的经验。”  我大大吃了一惊,这老太太看上去70来岁,不能用精神
期刊
挑衅的小三  那姑娘坐在我对面,目光中有一丝不屑。“我们在一起1年多了,是彼此喜欢才在一起的。”她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显然没把我放在眼里。其实我早就知道她的存在。半年前就有朋友提醒我,郭帅和一个年轻女孩子交往过密。或者应该说更早一点我就知道—凭着女人的直觉。  我迟迟没把这个事情揭穿,是缘自我当初的处境。去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因此工作也有些动荡,儿子又面临中考。那时,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面对婚
期刊
《家人》执行主编 冯英杰  1月5日,江苏一个9岁的男孩被自己的亲妈给活活打死了。看到这个新闻,内心十分沉重。当父母的,怨气得有多重,才能把孩子给活活打死?  据悉,导火索是因孩子出门玩雪时,弄丢了家里的一部手机。有邻居证实,孩子在雪地里找了几个小时,急得哇哇大哭,不敢回家。邻居们说,这个妈妈对外人和和气气,对孩子却经常打骂,下手还很重,他们经常听到孩子的哭喊。  从下午6点一直到深夜11点,男孩
期刊
小叮当降生后的第一张照片,酷似爸爸。  据说,很多孩子出生之初都像爸爸,无论男孩女孩。之后,女儿越长越像爸爸,儿子越长越像妈妈。基因是交叉遗传的。  姥姥说,小叮当降生睁眼的第一视线,翻越了姥姥,投向了站在后面的爸爸。  他在月子中心時,爸爸十天半月才能赶过去看他一次。但只要爸爸出现,小叮当的眼光就落在爸爸身上,那样清纯、专注。  “小叮当,来,爸爸抱。”初为人父的爸爸还抱不顺当,小叮当不吵不闹,
期刊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每次想起都很感动。  一个父亲加班到很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儿子问:“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父亲说:“问吧。”儿子说:“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这和你有什么关系?”父亲有点不高兴了。儿子恳求道:“告诉我嘛,求你了。”父亲想了想说:“大概20美元吧。”  儿子似乎有点沮丧,独自回到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来到父亲身边,问:“爸爸,我能找你借10美元吗?”父亲正在烦恼
期刊
东北话十级、早慧、懂事、礼貌、爱笑,是小山竹(原名:纪美伊)去上了《爸爸去哪儿5》之后,网友给5岁的她贴上的标签。尽管也有“不及阿拉蕾”“下一个林妙可”这样的争议,但这个讨喜的东北小妞,还是收获了100多万的粉丝。  《爸爸去哪儿5》收官之后,小山竹又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问起成名之后,生活有何改变?妈妈说:“没有什么,也就是去买雪糕的时候,老板会再送一盒牛奶吧,哈哈。”不是没有商业活动的邀请,只是
期刊
前不久,淘宝14万个HIV检测的故事警醒了无数家长:“原来关于HIV,不仅孩子不懂,我们家长懂的也很少。可我们连最基本的性知识,都还没有教给孩子。”这些HIV检测的故事,每一个看起来都那么触目惊心:  1.两年放纵无度,花钱的没花钱的,戴套的没戴套的,性伙伴超过百人。去年就想买来检测,但是很害怕,后来单位体检,还好血液没事。但是太寂寞又开始勾搭了,然后患上前列腺炎,2个多月才好。珍爱生命,远离高危
期刊
在监督下长大的孩子,难有自觉性  有位重点大学的教授,她和她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个人都是农村出身,但能力非凡。她老公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们的儿子叫晓航,已上大学。本来,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但这家人却处在痛苦的状态中。  原因是,晓航上的是一所不起眼的大学,而且学业不好,很多科目不及格,还经常旷课,整天打网游,几乎不和同学交往。父母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到网吧打通宵游戏。大二这学期结束后,学校
期刊
上个世纪20年代,宋氏家族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辉煌舞台,影响整个中国政坛长达半个多世纪。而这个家族的显赫,离不开一个人—宋耀如。  现如今或许很多人对宋耀如都不太熟悉,但一说起他的6个儿女,一定不会陌生:  长女宋蔼龄联姻孔祥熙,敛财有方,富甲天下;次女宋庆龄婚配孙中山,革命信念矢志不移,广受国人爱戴;三女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人;其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在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