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家族:要做伟大的人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20年代,宋氏家族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辉煌舞台,影响整个中国政坛长达半个多世纪。而这个家族的显赫,离不开一个人—宋耀如。
  现如今或许很多人对宋耀如都不太熟悉,但一说起他的6个儿女,一定不会陌生:
  长女宋蔼龄联姻孔祥熙,敛财有方,富甲天下;次女宋庆龄婚配孙中山,革命信念矢志不移,广受国人爱戴;三女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人;其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在民国政治舞台、经济舞台上也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但其实,宋耀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给儿女明文规定般的家规家训,他一直都是慈爱却不失原则的父亲。尤其是在那个教育“重男轻女”的时代,宋耀如对儿女的教育核心都一样:要做伟大的人,不能甘于平凡。

传奇经历奠定家庭教育观


  宋耀如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中西合璧式人物,而他的传奇经历奠定了他的家庭教育观。
  因为家贫,幼年时期的宋耀如,不得不随同哥哥去投靠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亲戚。然而,3年之后他又被父母过继给了在美国波士顿的堂舅父。这次走出国门,对宋耀如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宋耀如这一走,不仅走出了闭塞的故土,也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西方的先进思想,并且加入了之后一直信奉的基督教。更重要的是,他接受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回国后,他担任了基督教牧师,之后又从事工商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30岁时,宋耀如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见如故,成为孙中山革命坚定的拥护者,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倾尽家产,前后追随孙中山长达20年。然而宋耀如淡泊名利,并不醉心仕途,他追求基督教号召的自由、民主、道义、进步,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隐君。而他这些不平凡的经历都直接影响着后来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观念。
宋耀如对西方教育的先进和完善感同身受,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宏愿—在中国培养出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

  在美国的8年求学生涯,使得宋耀如对西方教育的先进和完善感同身受,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宏愿—在中国培养出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
  宋耀如和倪桂珍结婚后,先后育有3女3子。他常常向孩子讲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曲折经历。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与命运抗争、不怕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意志,不卑不亢、谦虚自尊的精神,以及对子女大胆和有远见的培养,都对宋家姐妹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成长环境匠心独运


  宋耀如似乎在仿效历史上孟母三迁,为教育孩子选择良好的环境。
  1890年,被外国人用大炮轰开的上海,市区内人口高度密集,鱼龙混杂,街道破旧肮脏。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治安相当混乱,各种流氓小偷流窜于大街之上,但凡有地位和有钱的人要出门都随身携带武器,且旁边跟着保镖。那时大部分人的建房选址普遍以靠近外国领事馆为主,以求能得到庇护。
  然而宋耀如却在上海的郊区虹口东有恒路买下一块面积颇大的地皮建新居。许多人对此十分不解,认为是怪癖的表现。但宋耀如有自己的想法。
  宋耀如选择的郊区,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远离市嚣。而且房子是建在一片绿茵茵的庄稼地中间,房屋由他亲自设计,具有一定的海南特色;门前有小溪流过,房屋后面则开辟了菜园,让孩子们可以到菜园或周边的田野里玩,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他自己栽种蔬菜,还从美国订购了棕榈等喜爱的植物,让孩子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这几乎就是宋耀如当年在美国生活的幽雅环境。
  尚明轩、唐宝林在《宋庆龄传》中曾写道:“正是这样,宗教、田园、钢琴、英语和民主精神,使这个家庭与当时中国万千个普通家庭相比较,处在一种‘世外桃源’的优越环境中。既有基督教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西结合的美丽建筑陪伴宋氏兄弟姐妹度过了年少的欢乐时光,为他们营造了健康有效的成长学习条件。

尊重孩子的天性又严格要求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宋耀如以此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刚出生时,宋耀如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一箱皮球,鼓励孩子们把皮球踢得到处都是。无论工作如何繁忙,身心如何疲惫不堪,宋耀如回到家总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陪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
  妻子倪桂珍,不仅勤俭持家、严格教育子女,同时她喜爱演奏钢琴,而宋耀如喜欢引吭高歌,于是周末举办家庭晚会成了宋家的惯例。母亲为孩子们弹奏钢琴,父亲则随着琴声纯美洪亮地唱起美国南方的民歌和通俗歌曲。
  晚会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也使孩子们有了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宋霭龄继承了父亲的歌唱,宋美龄学会了跳舞、画画,而宋庆龄则继承了母亲弹得一手的好钢琴。这使她们虽然作为大家闺秀却在公众场合言谈得体,与人交往毫不羞涩,为她们之后各自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释放孩子的天性也是宋耀如的成功教育原则。当时,顽皮的宋霭龄喜欢带着弟弟妹妹在附近的田野里玩闹嬉戏,多次踏坏周围村民的劳动果实。几位村民忍无可忍,一起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宋耀如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向村民们支付了一笔远超过损失的赔偿金之后,又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让村民不要惊吓和干扰到孩子,让孩子们可以在田野里尽情地嬉戏,释放他们的天性。
  宋耀如喜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他让孩子按个性自由发展,但他不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反而会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大女儿宋霭龄蹒跚学步摔跤的時候,宋耀如不会马上扶她,而是在她前面拍着皮球鼓励她:“勇敢的姑娘,爬起来,自己走!”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宋耀如常在电闪雷鸣的大雨天带着宋霭龄一起在雨中受淋,锻炼她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当时4岁的小庆龄也在父母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自主加入。
  宋耀如还会带着她们去野外徒步,一起禁食,抵挡食物的诱惑,学会忍饥挨饿。这些在常人眼里荒诞不经、充满怪癖的行为,却逐渐磨练出孩子们日后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和信念。

学贯中西,立志报国


  《宋氏家族》一书的作者埃米莉·哈恩说,宋耀如夫妇“简直像对待男孩子那样对待女孩子”。因为到过西方的宋耀如并没有中国世俗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认为女子就不能有作为、有成就。
  宋蔼龄5岁时,宋耀如就送她到上海马克谛耶女子学校(专为外国女子开设)就读,并寄宿,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之后次女宋庆龄和三女宋美龄也先后到那个学校就读。



  1904年,15岁的宋蔼龄前往美国学习。在当时,中国有钱又愿意将孩子送出国接受教育的父母凤毛麟角,而且,一直以来只有男孩才会被送出去,宋耀如却对子女一视同仁。宋霭龄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个孤身远赴海外、出国留学的女士,开启了中国女性海外求学的先河,也为之后越来越多的女子留学树立了榜样。
  而“送女出国、学贯中西、立志报国”,是宋耀如的终极目的。
  从孩子们的孩提时代起,宋耀如夫妇便开始对孩子们进行中英文双语训练。他们从美国购买大量幼儿读物,轮流教孩子们读写,给孩子讲故事时先用英文讲一遍再用中文解释。
  宋耀如常对孩子们说,学好英文是为了更好地睁开眼睛看世界,但同时中文一定要更好。
  宋氏兄弟姐妹都曾出国留学,但宋耀如却不鼓励他们留在国外。他会定期写信、寄剪报给儿女,把国内发生的新闻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发生的事以及中國革命的发展。由始至终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宋氏兄弟姐妹都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抗日战争时期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南京成立“妇慰会”,组织妇女抗敌后援团。《宋耀如—宋氏家族奠基人》中记载着宋霭龄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宋庆龄说过的一段话:“我本来决心不过问政事,一心经营事业,用赚来的钱给国家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办些实事。可现在,日本人打到了家门口,生意也没法做了,国家到了让人打上门的程度,赚钱还有什么用?我听说你正在发起组织妇女抗敌后援团,这抗日的大事,我也要积极参加。父亲生前一直教育我们要爱国,还有什么比抵抗侵略更能显示爱国的行动吗?”
  最终宋氏三姐妹携手一致,共同活跃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第一线。大敌当前,人人有责的爱国精神在宋家发挥得淋漓尽致。
  宋耀如一生的理想和追求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革命史上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的子女更是在那段动荡纷争、恩怨离合的岁月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没有一个辜负他“要做伟大的人,不能甘于平凡”的教导。在宋氏三姐妹的身上能真正感受到宋耀如非凡品格与生命价值的传承。
——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故事杂志”(ID:chinanarrative)
其他文献
老周  爷爷不是我亲爷爷,邻里的人都喊他“老周”。  小时候,爷爷背着我去垸里玩,总有人朝爷爷喊:“老周,带你小兄弟出来玩儿啊!”年幼的我不懂事,也跟着喊他“老周”。有次被父亲听到后,他狠狠地甩了我一巴掌。  他骂我:“没良心。”我哭着鼻子去找爷爷,让他替我找父亲讨回公道。爷爷哄着我,心疼地摸了摸我的脸,逗着我说:“你看你的脸,肿得跟个猪肘子似的,明天我就去买猪肘子给你吃。”我马上眉开眼笑地点头说
期刊
或许你对毕加索、杜尚、达利、波洛克、亨利·摩尔这些人的大名如雷贯耳,因为他们都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然而,你绝对想不到,他们的功成名就,都离不开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像一个伯乐,在芸芸众生当中认出了这些千里马,让他们登上了艺术的神坛。她又被他们成就,拥有超过100位艺术家的326件作品,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收藏家。  她就是威尼斯古根海姆美术馆创始人—佩吉·古根海姆,一个叛逆不羁的传
期刊
登机落座,身边是一位瘦小的老太太,她在iPad上聚精会神地玩扑克游戏。起飞,她靠着舷窗睡着了,挡住了我的日出。  乘务员送饮料了,她醒来,轻轻说:“番茄汁,一点点冰。”我替她转告,自己也依样要了一份。她抿着,细声道:“这个番茄汁不是太甜,这个零食饼干也太多糖了。”我自然点头称是,并赞她有营养意识。她说:“凡事用心点有好处,这是我96岁的经验。”  我大大吃了一惊,这老太太看上去70来岁,不能用精神
期刊
挑衅的小三  那姑娘坐在我对面,目光中有一丝不屑。“我们在一起1年多了,是彼此喜欢才在一起的。”她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显然没把我放在眼里。其实我早就知道她的存在。半年前就有朋友提醒我,郭帅和一个年轻女孩子交往过密。或者应该说更早一点我就知道—凭着女人的直觉。  我迟迟没把这个事情揭穿,是缘自我当初的处境。去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因此工作也有些动荡,儿子又面临中考。那时,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面对婚
期刊
《家人》执行主编 冯英杰  1月5日,江苏一个9岁的男孩被自己的亲妈给活活打死了。看到这个新闻,内心十分沉重。当父母的,怨气得有多重,才能把孩子给活活打死?  据悉,导火索是因孩子出门玩雪时,弄丢了家里的一部手机。有邻居证实,孩子在雪地里找了几个小时,急得哇哇大哭,不敢回家。邻居们说,这个妈妈对外人和和气气,对孩子却经常打骂,下手还很重,他们经常听到孩子的哭喊。  从下午6点一直到深夜11点,男孩
期刊
小叮当降生后的第一张照片,酷似爸爸。  据说,很多孩子出生之初都像爸爸,无论男孩女孩。之后,女儿越长越像爸爸,儿子越长越像妈妈。基因是交叉遗传的。  姥姥说,小叮当降生睁眼的第一视线,翻越了姥姥,投向了站在后面的爸爸。  他在月子中心時,爸爸十天半月才能赶过去看他一次。但只要爸爸出现,小叮当的眼光就落在爸爸身上,那样清纯、专注。  “小叮当,来,爸爸抱。”初为人父的爸爸还抱不顺当,小叮当不吵不闹,
期刊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每次想起都很感动。  一个父亲加班到很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儿子问:“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父亲说:“问吧。”儿子说:“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这和你有什么关系?”父亲有点不高兴了。儿子恳求道:“告诉我嘛,求你了。”父亲想了想说:“大概20美元吧。”  儿子似乎有点沮丧,独自回到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来到父亲身边,问:“爸爸,我能找你借10美元吗?”父亲正在烦恼
期刊
东北话十级、早慧、懂事、礼貌、爱笑,是小山竹(原名:纪美伊)去上了《爸爸去哪儿5》之后,网友给5岁的她贴上的标签。尽管也有“不及阿拉蕾”“下一个林妙可”这样的争议,但这个讨喜的东北小妞,还是收获了100多万的粉丝。  《爸爸去哪儿5》收官之后,小山竹又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问起成名之后,生活有何改变?妈妈说:“没有什么,也就是去买雪糕的时候,老板会再送一盒牛奶吧,哈哈。”不是没有商业活动的邀请,只是
期刊
前不久,淘宝14万个HIV检测的故事警醒了无数家长:“原来关于HIV,不仅孩子不懂,我们家长懂的也很少。可我们连最基本的性知识,都还没有教给孩子。”这些HIV检测的故事,每一个看起来都那么触目惊心:  1.两年放纵无度,花钱的没花钱的,戴套的没戴套的,性伙伴超过百人。去年就想买来检测,但是很害怕,后来单位体检,还好血液没事。但是太寂寞又开始勾搭了,然后患上前列腺炎,2个多月才好。珍爱生命,远离高危
期刊
在监督下长大的孩子,难有自觉性  有位重点大学的教授,她和她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个人都是农村出身,但能力非凡。她老公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们的儿子叫晓航,已上大学。本来,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但这家人却处在痛苦的状态中。  原因是,晓航上的是一所不起眼的大学,而且学业不好,很多科目不及格,还经常旷课,整天打网游,几乎不和同学交往。父母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到网吧打通宵游戏。大二这学期结束后,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