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新潮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天下无贼》中的黎叔道破了一个真理。人才的培养靠什么?教育!于是乎,刚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家长、孩子、社会便陷入了一场又一场求学争夺战中:迁户口、买房子、拿票子,父母为了给宝贝儿找个好中学;学英语、学艺术、学电脑,各路游学族心甘情愿把票子送给辅导班;还有那些挤过独木桥上大学的孩子们,也不得不为了求学奔赴乡下的大学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孩子,老师、家长频频使出绝招,满脸疲惫还津津乐道。崭新的求学方式给了我们一个理解现代教育的广阔视野,但我们不禁要问,在这场纷纷扰扰教育竞赛中,最后的赢家到底是谁?
其他文献
当保卫科长心太软    2002年初,胖哥来北京投奔刘老板。  胖哥以前在东北做小包工头时和刘曾有过一面之交。刘老板爽快,把他安排在一个住宅小区工地,让他干保卫科长,其实也辅助老板搞管理,负责原材料水电等工作。  工地上,小偷小摸是常有的事。收废品的来,打工的孩子也来。这年头不安分的人多,建筑工人偷点这偷点那的,拿点废料啥的出去卖了,买盒烟,甜甜嘴。拿公司的东西当然不行。遇到这种事,严惩不贷,六亲
期刊
我曾如此接近幸福——我happy过,我幸福过,尽管我失去了他们    有个东西叫理智  说起网恋这个东西,我从来就觉得特别不靠谱。至于网游里的爱情——这么说吧,只要是没见着人没摸着手的那种爱情我就没觉得哪个靠谱的。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在的男男女女们都崇尚小资产阶级那套腻腻歪歪的情调,又要朦胧又要feel,要来要去,就把不靠谱犯傻冒的事儿都干了。我以前有一个女朋友,就很有这方面的倾向,没事儿喜欢发些
期刊
李燕先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对北主洋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次被临时安排去采访李燕先生,时间非常紧迫,我连准备采访提纲的时间都没有。李燕先生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文章不好整理,原因是什么呢?我的经历特别丰富,写小说都够了。”李燕先生非常健谈,这使我的采访变得轻松起来。    在教室里吃午饭的教授    李燕先生是著名画家,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的头衔并没有使他的教学工作有半点懈怠
期刊
胡永凯是一位学术性的画家。  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他自己对自己有过渲染,总是说去年画了什么,明年的计划如何,谈的都是工作,我很敬重这种态度。  ……永凯只是沉默地工作。我没见永凯工作过,只是画这么庄重缜密的画,不专注沉默行吗?  ——黄永玉    寻求心灵平静的港湾    走进胡永凯的画室,扑面而来的是强烈的怀旧、宁静、恬淡的气息。我坐在老黄花梨木椅上,看着对面墙上他的新派仕女画,听着他慢条斯理
期刊
身为一个健身教练,首当其冲的要素就是要有健美的体魄和昂扬的气质。  “教练就是得时刻保持自己的仪表,身体就是我们的资本,所以对体形完美度的追求是没有极限的。而且我们不仅要为学员树立榜样,还要代表健身中心的形象,对体形和精神气质一点不能怠慢。”中体倍力健身中心的私人教练隗捷认为,私教与健身中心的关系,就是服装品牌与商场的关系,健身房为私教提供了一个平台,私教需靠自己的实力和自我晶牌、个人魅力来吸引客
期刊
编前语:在特殊门诊的特殊岁月,是作者生活中一段值得反复品味的珍贵时光。世事的阴差阳错却让其有幸结识了络绎不绝的政要人物,社会精英。薄一波、高士其、吴文藻、薛暮桥……虽然事过境迁,但当年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浮现在作者眼前的这些人物,在其看来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永远也读不完,读不透,也不一定全能读懂!  我自医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她的教学医院北大一院工作。当时正值旷日持久的政治沙尘暴,大批干部都未能幸免。
期刊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正式实施,直销、传销这两个纠缠不清的东西终于在法理上被分开了。有人预言,2006年,将是直销行业大发展的年份,也将是传销业彻底走向覆灭的年份。预言准不准难说,但迢庸置疑的是,2006年,直销和传销将登上最后的PK台,直销团队和传销组织也将上演最后的决战。  但是,传销组织为什么能让那么多善良的人们痴迷?直销员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到底能
期刊
除了买车买房,人生最大也是最诱人的花钱处就是旅游了吧,特别是一到黄金周看着别人倾巢出动,就蠢蠢欲魂,再糗家里多没脸见人哪!但是,旅游这块金饽饽看着听着都好,实质上就是一个外表光鲜的人生陷阱,对一部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来说,早就褪色黯淡发黄发暗了。因为无论你去了南极洲北冰洋或者让“神6”偷偷带着去了趟宇宙,你百分之百地发现你还是你,没能脱胎换骨也没能焕然一新,更没穷完千里目就上了一层楼反倒是落了一堆
期刊
跟青豆分手时我重新在“SOHO小报”上申请了一个博客,切断了所有的链接,将过去彻底干净地留在了“博客中国”。
期刊
日前几个圆明园老泡凑到一起闲聊,不由得忆起十年前的圆明园艺术村,一个朋友感慨道:“圆明园女画家不多,但女孩多。”大家深有同感地哈哈一笑。  跟许多一进到圆明园画家村就再没能走出去的女孩一样,我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圆明园,之后就再没有跟它脱了干系。本来是来闯北京的,本来是要朝九晚五地成为社会栋梁的,可是一到圆明园,就被它快乐的乌托邦气氛所吸引。于是,班也不上了,写字楼也不要了,开始打着要在北大进修的名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