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gu77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相关的恶性肿瘤(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患者常规凝血功能的指标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患有恶性肿瘤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其凝血酶原的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变化情况,并与7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患肾癌与肝癌的患者PT与患肾癌、肝癌、肺癌和食道癌患者的APTT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延长情况(P<0.05);除了肝癌患者之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FIB含量皆对对照组高(P<0.05);肺癌、胃癌及乳腺癌患者的PLT明显提高,而肝癌患者则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和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PT与PATT时间明显延长、PLT与FIB含量明显增高,具有血栓的危险,因此适当的使用抗凝药物对改善患者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变化;临床意义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其凝血功能通常处于紊乱状态,这和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及向远处转移具有密切的关系。肿瘤患者的凝血系统在激活之后,会使肿瘤的进展加快,并让静脉栓塞的致死率大量增加,加上医疗的干预措施影响,会造成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或者生活质量下降。所以,早期预防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改善其治疗效果,因而对于新发肿瘤与治疗前肿瘤的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对于尽早发现异常与尽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将具体的论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间本院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70例,其中,有男性34例,有女性26例,其年龄在28岁至78岁间,平均是53.14岁,患者恶性肿瘤种类分别有:肺癌13例、胃癌17例、肠癌11例、食管癌14例、乳腺癌15例;而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其年龄在27岁至72岁间,平均是51.97岁,皆为健康体检者。两组资料对比无显著意义(P>0.05),可用于本组对比研究。
  1.2方法
  取研究组患者静脉血2ml,采用38g/L的枸缘酸钠进行抗凝之后,再实施3000r/min离心十分钟,用Sysmex CA-1500的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对患者的PT、APTT、PLT及FIB等变化情况。
  1.3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检查后发现:患肾癌与肝癌的患者PT与患肾癌、肝癌、肺癌和食道癌患者的APTT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延长情况(P<0.05);除了肝癌患者之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FIB含量皆对对照组高(P<0.05);肺癌、胃癌及乳腺癌患者的PLT明显提高,而肝癌患者则比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正常人体的凝血功能依赖凝血和抗凝系统之间的平衡,包括这PLT的质与量变化、纤溶系统的活性高低、凝血因子数量的多少等。而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伴发血液高凝的状态,所以患者就容易发生血栓,与此同时,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下降的状态,造成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与消化道出血,导致矛盾面的出现。本组研究将两组作为对照,研究70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各项指标,发现肺癌、胃癌及入限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情况,而肝癌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证明恶性肿瘤的患者确实有PLT数量变化的情况存在[1];经凝血功能检验发现肾癌与肝癌患者的APTT与PT、肺癌与食道癌患者的APTT对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证明恶性肿瘤的患者具有出血的倾向;对FIB含量进行检测发现,除了肝癌的患者之外,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FIB含量皆有明显的升高,证明其有利于形成血栓或者癌细胞向远处转移[2]。
  肿瘤细胞能够使单核或者巨噬细胞将其细胞因子释放出来,让内皮细胞脱落或者坏死,是血管的表面出现有利于形成血栓的变化。肿瘤细胞还能是XII与X因子及PLT激活,从而将凝血过程启动,最终造成血栓的形成,而组织因子于多种类型恶性肿瘤当中的异常表达,参与到肿瘤高凝状态中,促进肿瘤转移[3]。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实施抗凝治疗不但能够预防患者形成血栓,还能改善患者预后,经过研究证明,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可采用沙利度胺与雷利度胺进行化疗,或者采用地塞米松与接受大型肿瘤切除术患者及伴发有血栓的患者采取抗凝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经研究证实是最为有效的抗凝药物。因此,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要及时检测其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抗凝对策,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还能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正龙,陈劲松,高娜,叶国祥.恶性肿瘤病人凝血指标分析及临床意义[J].江西医药.2010,23(07):54-56.
  [2]陈兴国,徐海伟,张临泉.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3(16):35-38.
  [3]周建国,陈韧刚,魏三周.胃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31(06):45-4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75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调查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15例,生活质量一般的24例,生活质量差的36例,总有效率为52%;护理后生活质量高的42例,生活质量一般的21例,生活质量差的12例,总有效率为84%,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门诊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60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了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76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泻时间与用药总疗程。结果 ①观察组中有37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中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并对用药特点和合理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详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析抗菌药物在肾内科的应用特点和合理用药比例。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了90.00%,合理用药的患者有47例占(65.28%)。结论:对于肾内科患者,运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还是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类药物的管理力度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联合透明质酸(HA)、B超在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ALT持续正常,其中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6岁。均行肝脏穿刺、上腹部B超、FibroScan检查、血清学透明质酸。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慢性乙型病毒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疏血通、奥扎格雷、依达拉奉三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疏血通、奥扎格雷、依达拉奉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显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人数为20例,总有效率为6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痰培养结果、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20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共60例;痰培养阳性共50例(革兰阴性杆菌26例、革兰阳性球菌15株、真菌9例)。肺部感染组患者年龄平均(60.56±12.40)岁、合并意识障碍38.33%、预防使用抗菌素66.67%、实施侵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钙剂配合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4年10月我院单胎头位足月产妇10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第二产程时,为实验组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对照组产妇不应用钙剂,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为(8.63±3.41)min,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产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生化检验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化验分析前、中、后各个检验阶段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存在失误和偏差的共有12例(8.0%);其中患者因素有6例,主要包括饮食因素4例,药物因素2例;标本因素有5例,主要包括溶血因素3例,标本保存和送检因素2例;仪器因素有1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8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为95.24%、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71.4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