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捕捉交流中的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从师生互动交流细节入手,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形成师生的有效交流。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敏锐“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交流中的“亮点”,关注这类细节,使课堂生成别样的精彩。

一、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住师生交流中的关键词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内容是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尤其是学生的语言信息反馈,它除了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外,还承载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下一个教学点应该从哪里切入。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操作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就会让它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在上五年级下册的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时,由于概念很多,学生记起来总是感到很困难,少数同学是理解性记忆,大多数同学是死记,导致在运用时不能正确的区分。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个教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而一次练习课中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寻求到了方法。师: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分,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哪几类?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质数、合数和1。师追问:为什么1不能放在质数和合数里?生: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能不能像描述1一样用“既……也……”描述一下其它数呢?学生睁大一双双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此时我知道,学生求知的欲火被点燃了。我来举一个例子:7既是质数,也是奇数。学生明白了以后,师生就一起开始游戏起来。我先找一些一般的数,如5、8、9、12……等,学生是越说兴趣越浓。我趁热打铁,谁来说说2,生1:2既是偶数,也是质数。我正想举下一个例子时,我还看见有一个学生的手舉得老高。你还有什么意见?他慢慢站起来说:2既是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还是质数中唯一的一个偶数。这样说能记住这些特殊的数。全班不约而同的响起了掌声。游戏此时此刻进入了高潮,那么3呢?4呢?……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同学们可以两个为一组,互相说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在轻松中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善于捕捉课堂细节,机智应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异样语调突出教师想要学生交流的点,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指引学生说的内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谜底,教师教学语言的指向性应该非常明确,并给与学生说的内容提示。如果教师教学语言细节处理得当,不仅会使学生的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生成灵动课堂,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中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学生根据例题的模型,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当时我就想:是否让学生拓展一下思维。想到这里,我就在黑板写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千克水的体积是1升。同时谈话: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排水法“称”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把这个“称”字说得悠长激昂,问题一出,当即燃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我就趁热打铁,现在就用手中的容器、水、石块,老师再提供一架天平,根据黑板上的提示,你能想办法“称”出石块的体积吗?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记录方法。我又把这个“称”字说得低沉神秘。刚一说完,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我也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并做适当引导与提示,想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如何把水的质量转化成石块的体积,最终想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汪中求在他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到:“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的确,课堂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构成,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一节成功的课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中的若干细节。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完善数学课堂,做出一节比较满意的数学课,就需从完善最小的细节入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就从交流细节开始关注,做到教学精彩从“口”出。
其他文献
“叮铃叮铃”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喧哗声,声声入耳。我来到教室门口,将全班同学扫视了一遍,没有马上进去。这时,有学生说:“老师来啦!”教室立刻静了下来。我走上讲台,准备上课,当转身板书本节班会课的主题时,教室里出现了小动作,“老师,有人仍小石子!”我走下讲台,发现唐建同学正手忙脚乱的样子,我请他站起来,很严肃地对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知道这样做有多危险吗?”可谁也没有料到,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
期刊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108个三八国际妇女节。  有一首诗这样说:“因为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温暖;因为有了鲜花,生活变得浪漫;因为有了女性,一切变得丰富多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正逐步与男性一样享有平等工作、自由生活的权利。现代的女性已经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走向了人格的独立;摆脱了家庭妇女的狭隘走向了心胸博大;摆脱了只求安逸的自我束缚走向了不断进取的自我觉醒;她们以
期刊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支点。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动力,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們得到的回馈是宁静而甜蜜的心灵,这便是获得人生成功与幸福的真谛。人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懂得爱的意义,生命也会因此得到滋润,更加美好。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去感谢:父母,老师,朋友,同事,给你帮助的人,身边默默奉献的人,无数的其他人,此外,我们还要感谢生活
期刊
1912年,当腐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当帝国主义列强横行无忌,当中华民族、华夏大地笼罩在黑暗与恐怖中时,一个少年在祖国的北方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  2012年,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列强瓜分,政府孱弱,民族贫穷的国度。这一年,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
期刊
一、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1.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  部分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他们觉得政治教学以灌输课本理论知识为主,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靠机械记忆,使政治教学的目的严重脱离,并且对学生政治积极性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  2.师生不重视政治课  教师和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应有的重视,政治课在考试中占的比重较小,并且考试前突击就可以取得有效的成绩,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只重视考
期刊
从教十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现当前中学生写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个人觉得首先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一、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大多数学生发出的感慨。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是不高兴。即使勉强交的作文,也味同嚼蜡。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内
期刊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思想教育渗透的方法  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塑造人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奠定作用。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教育者意识到了此点,所以将思想教育融入到了语文课堂中,但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一些语文老师具有扎实语文知识功底,但却缺乏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概念,特别是一些
期刊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美育在古代时期就一直被应用在人们的
期刊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一个学段都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谈
期刊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能力,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