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单向性教学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的特征,课堂的开展多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自主性低、积极性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颇受欢迎,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自主探求新知识,合作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并增强了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64
学案导学是现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教师的学案公开化,使学生根据教师的学案了解学习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并以此根据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探索学习的方式。这一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对于学生成长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趣味导入提高学生兴趣
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要通过精巧设计与编排的导学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發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初中数学的导学案主要包含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等基础性知识。而导学案的主要作用在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导学案中的已学内容并大概了解一些新课内容,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进行《点、线、面、体》的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体、曲面的意义与区别,明确几何体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以图片展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并在旁边分类整齐列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何图形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观察长方体模型。为增加趣味性,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模型绘画,教师也在黑板上进行绘画,绘画过程涉及知识点的部分要重点突出。教师提出“这一长方体模型是由几个点、线、面构成的?”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程的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通过设置问题从而引出所学的知识内容
教师的教案在设计中,内容应有侧重点,并同时也要将一些知识难点进行分散化,这是为了开拓和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导是学生,数学教师应在上课前预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让学生思考并有学习的重点,强化课堂所学的内容,而且结合学生预习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和透彻,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设置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使得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化、系统化的学习框架,并结合学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如在教学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疑问:某天小红以70米/分钟的速度去上学,那么如何表示出小红离家的距离s(米)与出发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此时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s=70t,然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E、D两个地方的铁路长约500km,火车从E点出发,其平均速度为52km/h,则火车离D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呢?此时学生回答:s=500-52t。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函数关系式的不同点在哪里,并由此而让学生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进而更好的展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三、学习过程指导
在预热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新知识,在第一时间向学生补充其不懂之处。课前引导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自主质疑以及自主学习都包括在其中。当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数学教师应层次性地设计问题,针对教材内容知识对连环系统问题进行设计,而后再助于学生探究。
探讨学习是导学案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水平和情况对问题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并让学生进行探讨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重视教学的核心,并注重分析,为了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教师可就某一个内容,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完成讲解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导学案所涵盖的内容掌握,加深对这些知识内容的理解。课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回收导学案,细致查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之后再抽时间给学生讲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整合知识实现迁移拓展
学生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实际性需求,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建立思维学习模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空间以及数学思维推理能力,增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发展提升,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好的地方是能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交流方式,学生提问不畏惧,教师解疑不反感,这才是最好的合作性学习课堂的体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 斌.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有效应用[J].中外交流,2017(39).
[2] 冯 怡.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7(1).
[3] 党宏娟.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4).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 325500)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64
学案导学是现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教师的学案公开化,使学生根据教师的学案了解学习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并以此根据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探索学习的方式。这一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对于学生成长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趣味导入提高学生兴趣
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要通过精巧设计与编排的导学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發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初中数学的导学案主要包含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等基础性知识。而导学案的主要作用在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导学案中的已学内容并大概了解一些新课内容,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进行《点、线、面、体》的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体、曲面的意义与区别,明确几何体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以图片展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并在旁边分类整齐列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何图形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观察长方体模型。为增加趣味性,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模型绘画,教师也在黑板上进行绘画,绘画过程涉及知识点的部分要重点突出。教师提出“这一长方体模型是由几个点、线、面构成的?”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程的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通过设置问题从而引出所学的知识内容
教师的教案在设计中,内容应有侧重点,并同时也要将一些知识难点进行分散化,这是为了开拓和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导是学生,数学教师应在上课前预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让学生思考并有学习的重点,强化课堂所学的内容,而且结合学生预习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和透彻,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设置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使得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化、系统化的学习框架,并结合学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如在教学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疑问:某天小红以70米/分钟的速度去上学,那么如何表示出小红离家的距离s(米)与出发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此时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s=70t,然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E、D两个地方的铁路长约500km,火车从E点出发,其平均速度为52km/h,则火车离D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呢?此时学生回答:s=500-52t。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函数关系式的不同点在哪里,并由此而让学生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进而更好的展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三、学习过程指导
在预热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新知识,在第一时间向学生补充其不懂之处。课前引导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自主质疑以及自主学习都包括在其中。当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数学教师应层次性地设计问题,针对教材内容知识对连环系统问题进行设计,而后再助于学生探究。
探讨学习是导学案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水平和情况对问题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并让学生进行探讨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重视教学的核心,并注重分析,为了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教师可就某一个内容,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完成讲解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导学案所涵盖的内容掌握,加深对这些知识内容的理解。课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回收导学案,细致查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之后再抽时间给学生讲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整合知识实现迁移拓展
学生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实际性需求,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建立思维学习模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空间以及数学思维推理能力,增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发展提升,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好的地方是能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交流方式,学生提问不畏惧,教师解疑不反感,这才是最好的合作性学习课堂的体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 斌.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有效应用[J].中外交流,2017(39).
[2] 冯 怡.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7(1).
[3] 党宏娟.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4).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 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