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力、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幼儿生理基本需要的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和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入园和离园环节,盥洗、餐点、饮水、如厕、睡眠等环节以及过渡环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目标,与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生活活动中观察与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帮助幼儿向着《指南》的目标迈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惯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观察与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幼儿园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开展观察与评价的水平高低不齐,少数教师有重视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的意识,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在稳定的、重复的、熟悉的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言行举止,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需求,发现幼儿的困难,及时予以评价与指导。但多数教师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观察意识淡薄
有的教师的观察意识没有建立,没有认识到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的教师没有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导致其在周而复始地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有的教师面對具体幼儿的行为表现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却看不懂,没有正确解读幼儿的某一行为,面临的共性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阻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观察内容片面
有的教师有一定的经验,重视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观察,但对于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的问题不够清楚。有的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随意性大,欠缺全面性,缺少重点焦点。有的教师习惯单一地看生活自理能力的高低或者某项生活技能是否学会,不能够依据《指南》进行全面地、整合地观察,不能够全面地、连续地发现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
(三)观察方法不科学
有的教师观察与记录的目的性不强,在生活活动中观察仅仅限于看一看,不能够有效地观察个体幼儿的连续表现,不能够全面地观察整体在某一方面的发展,因此生活活动中的观察记录的案例极少。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幼儿教师在带班中也进行观察,在带领幼儿生活活动时,既顾着班级中的又看着厕所里的,还兼顾走廊里的,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这种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侧重于“遵守纪律”,但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动作、思维如何,兴趣、情感、交往如何,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是缺乏质量的观察,并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观察不等于随便看看,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让幼儿不出事,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在生活活动中的观察记录要点
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对于个体而言,是幼儿身心发育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生活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积极的生活观,学习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因此,在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的主要要素包括:
(一)幼儿参与生活活动的态度
幼儿在生活活动开始、持续及结束时常见的态度和一贯的情绪反应,如是轻易地接受还是服从,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抵制,是紧张还是害怕;感兴趣的程度,是兴奋、胡闹、放松还是保持自信的。同时,观察幼儿积极关注生活中的新事物,在生活与劳动中积极探索、发现、学习和创造,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与劳动的情感。
(二)幼儿生活活动中依赖性或者独立性的表现
幼儿在参与生活活动时,是被提醒还是告知,是根据自己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做事还是被教师或班级规则所要求,活动中是接受还是拒绝,是独立完成的,还是依赖成人或同伴的帮助。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各个环节建立的意识、采用的方法、具备的能力、参与活动时动作协调程度和完成能力、速度和用时长短;幼儿生理机能的表现,如饭量的大小、睡眠时间的长短、小便的次数、休息需求等;幼儿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盥洗习惯、睡眠习惯的情况;幼儿是否适应幼儿园,自觉遵守作息制度;幼儿使用常用的现代化生活用品、基本劳动工具,适应现代生活的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具备与年龄相一致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活动中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
不同的生活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不同的教育契机和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各项生活活动,开展观察记录活动,观察要素和记录要点如下:
1.来园活动
幼儿来园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开端,良好的开端能使幼儿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地开始幼儿园一天的愉快生活。在来园活动中,观察和记录的要素主要包括:幼儿的情绪、适应能力、生活和卫生习惯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
2.盥洗活动
盥洗活动是幼儿养成良好盥洗习惯的最主要途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日活动中会多次在餐前便后进行盥洗。教师在盥洗活动中观察评价幼儿的要素主要包括:参与盥洗活动的情绪与兴趣、盥洗的方法、是否养成了勤盥洗的习惯、独立完成还是需要成人提醒或帮助、盥洗时候能否节约用水等。
3.如厕活动
如厕活动是生活活动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着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在如厕活动中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对幼儿的情感、独立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在如厕活动中观察记录的要素包括:幼儿如厕的情绪、方法、习惯等。
4.进餐活动
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的保证。进餐活动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进餐表现,及时了解幼儿需求,正确实施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观察记录的要素包括:幼儿对待食物的态度、幼儿进餐时候的流畅程度以及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等。
5.飲水活动
饮水活动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活动中不仅能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喝水的重要性,学习正确喝水的方法,更能养成随渴随饮的日常饮水习惯,为幼儿正常的学习与游戏提供保障。教师在喝水活动中观察记录的要素包括:幼儿喝水的态度、喝水量、喝水的方法、喝水的习惯等。
6.午睡活动
幼儿在幼儿园的午睡活动,可以保障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在午睡环节观察记录幼儿活动的主要要素包括:幼儿午睡前的情绪、脱衣服和整理衣物的习惯、午睡时候的姿态和时间、起床后穿衣服和整理被褥的行为表现、过程中幼儿与成人及同伴的交流情况等。
7.过渡环节活动
在幼儿生活活动中,会有每个环节转换的过渡环节,在过渡环节中,幼儿进行学习与发展。教师观察记录的要素是:幼儿的专注力,能否认真倾听教师的要求;幼儿的主动性,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幼儿的活动表现,是表现得急不可耐、犹豫不定、困惑、抵制、失控、想哭、漫不经心还是情绪稳定地参与活动;幼儿能否在短时间内转化活动环节等,在过程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及习惯养成的情况。
以上内容并非生活活动观察内容的全部,因观察的目的不同,教师观察内容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教师可根据观察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列出观察的指标,进行单项或系统的观察。教师通过有效的观察与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规培养活动,促进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目标,与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生活活动中观察与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帮助幼儿向着《指南》的目标迈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惯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观察与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幼儿园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开展观察与评价的水平高低不齐,少数教师有重视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的意识,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在稳定的、重复的、熟悉的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言行举止,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需求,发现幼儿的困难,及时予以评价与指导。但多数教师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观察意识淡薄
有的教师的观察意识没有建立,没有认识到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的教师没有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导致其在周而复始地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有的教师面對具体幼儿的行为表现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却看不懂,没有正确解读幼儿的某一行为,面临的共性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阻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观察内容片面
有的教师有一定的经验,重视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观察,但对于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的问题不够清楚。有的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随意性大,欠缺全面性,缺少重点焦点。有的教师习惯单一地看生活自理能力的高低或者某项生活技能是否学会,不能够依据《指南》进行全面地、整合地观察,不能够全面地、连续地发现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
(三)观察方法不科学
有的教师观察与记录的目的性不强,在生活活动中观察仅仅限于看一看,不能够有效地观察个体幼儿的连续表现,不能够全面地观察整体在某一方面的发展,因此生活活动中的观察记录的案例极少。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幼儿教师在带班中也进行观察,在带领幼儿生活活动时,既顾着班级中的又看着厕所里的,还兼顾走廊里的,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这种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侧重于“遵守纪律”,但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动作、思维如何,兴趣、情感、交往如何,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是缺乏质量的观察,并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观察不等于随便看看,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让幼儿不出事,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在生活活动中的观察记录要点
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对于个体而言,是幼儿身心发育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生活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积极的生活观,学习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因此,在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的主要要素包括:
(一)幼儿参与生活活动的态度
幼儿在生活活动开始、持续及结束时常见的态度和一贯的情绪反应,如是轻易地接受还是服从,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抵制,是紧张还是害怕;感兴趣的程度,是兴奋、胡闹、放松还是保持自信的。同时,观察幼儿积极关注生活中的新事物,在生活与劳动中积极探索、发现、学习和创造,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与劳动的情感。
(二)幼儿生活活动中依赖性或者独立性的表现
幼儿在参与生活活动时,是被提醒还是告知,是根据自己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做事还是被教师或班级规则所要求,活动中是接受还是拒绝,是独立完成的,还是依赖成人或同伴的帮助。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各个环节建立的意识、采用的方法、具备的能力、参与活动时动作协调程度和完成能力、速度和用时长短;幼儿生理机能的表现,如饭量的大小、睡眠时间的长短、小便的次数、休息需求等;幼儿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盥洗习惯、睡眠习惯的情况;幼儿是否适应幼儿园,自觉遵守作息制度;幼儿使用常用的现代化生活用品、基本劳动工具,适应现代生活的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具备与年龄相一致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活动中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
不同的生活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不同的教育契机和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各项生活活动,开展观察记录活动,观察要素和记录要点如下:
1.来园活动
幼儿来园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开端,良好的开端能使幼儿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地开始幼儿园一天的愉快生活。在来园活动中,观察和记录的要素主要包括:幼儿的情绪、适应能力、生活和卫生习惯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
2.盥洗活动
盥洗活动是幼儿养成良好盥洗习惯的最主要途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日活动中会多次在餐前便后进行盥洗。教师在盥洗活动中观察评价幼儿的要素主要包括:参与盥洗活动的情绪与兴趣、盥洗的方法、是否养成了勤盥洗的习惯、独立完成还是需要成人提醒或帮助、盥洗时候能否节约用水等。
3.如厕活动
如厕活动是生活活动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着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在如厕活动中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对幼儿的情感、独立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在如厕活动中观察记录的要素包括:幼儿如厕的情绪、方法、习惯等。
4.进餐活动
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的保证。进餐活动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进餐表现,及时了解幼儿需求,正确实施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观察记录的要素包括:幼儿对待食物的态度、幼儿进餐时候的流畅程度以及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等。
5.飲水活动
饮水活动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活动中不仅能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喝水的重要性,学习正确喝水的方法,更能养成随渴随饮的日常饮水习惯,为幼儿正常的学习与游戏提供保障。教师在喝水活动中观察记录的要素包括:幼儿喝水的态度、喝水量、喝水的方法、喝水的习惯等。
6.午睡活动
幼儿在幼儿园的午睡活动,可以保障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在午睡环节观察记录幼儿活动的主要要素包括:幼儿午睡前的情绪、脱衣服和整理衣物的习惯、午睡时候的姿态和时间、起床后穿衣服和整理被褥的行为表现、过程中幼儿与成人及同伴的交流情况等。
7.过渡环节活动
在幼儿生活活动中,会有每个环节转换的过渡环节,在过渡环节中,幼儿进行学习与发展。教师观察记录的要素是:幼儿的专注力,能否认真倾听教师的要求;幼儿的主动性,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幼儿的活动表现,是表现得急不可耐、犹豫不定、困惑、抵制、失控、想哭、漫不经心还是情绪稳定地参与活动;幼儿能否在短时间内转化活动环节等,在过程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及习惯养成的情况。
以上内容并非生活活动观察内容的全部,因观察的目的不同,教师观察内容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教师可根据观察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列出观察的指标,进行单项或系统的观察。教师通过有效的观察与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规培养活动,促进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