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我认为在抓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实行全员管理, 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1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1.1班级总目标的制定: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1.2引导学生制定分解目标
(1)横向目标。横向目标涉及学风、纪律、班风班容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我班每个小组都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等达到的目标,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一组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
(2)纵向目标。纵向目标 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如运动会前两个月,我组织学生讨论班级达标目标:首先年级组争一保二;其次,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能制定个人目标;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达到个人及班级目标,并制定个人训练计划。结果全班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还超过了目标。优秀人数从原来的7人增加到了13人。特别是两位男同学更加激动,因为他们摘掉了不及格的的帽子。
学生通过参政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心,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2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1)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班主任”。班中的事由值周班主任全权负责。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值周班主任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也日趋团结。
(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以前班干部的选举由学生提名,举手表决通过。常常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从进小学开始,就因为听话、大胆等原因被选上班干部,以后又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上和管理能力,从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我采取班长轮换制的方法,实行今日我当家制。就是每个人轮流当班长。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卫生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学主管。每天放学后,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班主任汇报。值周班主任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创新手段,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班主任》. 2002年第1-5期
[2]《班主任之友》. 2001年第1-12期
[3]《魏书生文选》.
[4]《现代教育管理论》.黄志成, 程晋宽著.
[5]《教育行政概论》.陈孝大著.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实行全员管理, 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1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1.1班级总目标的制定: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1.2引导学生制定分解目标
(1)横向目标。横向目标涉及学风、纪律、班风班容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我班每个小组都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等达到的目标,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一组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
(2)纵向目标。纵向目标 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如运动会前两个月,我组织学生讨论班级达标目标:首先年级组争一保二;其次,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能制定个人目标;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达到个人及班级目标,并制定个人训练计划。结果全班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还超过了目标。优秀人数从原来的7人增加到了13人。特别是两位男同学更加激动,因为他们摘掉了不及格的的帽子。
学生通过参政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心,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2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1)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班主任”。班中的事由值周班主任全权负责。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值周班主任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也日趋团结。
(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以前班干部的选举由学生提名,举手表决通过。常常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从进小学开始,就因为听话、大胆等原因被选上班干部,以后又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上和管理能力,从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我采取班长轮换制的方法,实行今日我当家制。就是每个人轮流当班长。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卫生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学主管。每天放学后,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班主任汇报。值周班主任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创新手段,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班主任》. 2002年第1-5期
[2]《班主任之友》. 2001年第1-12期
[3]《魏书生文选》.
[4]《现代教育管理论》.黄志成, 程晋宽著.
[5]《教育行政概论》.陈孝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