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写作心理能力是在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心智活动的辩证统—,是一般智力技能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成果。
一、 写作心理能力的个体差异
1. 写作知识结构的差异。写作知识包括写作的陈述性知识;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实用文体常识和文学体裁知识。实用文体常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文学体裁知识主要指小说、散文、诗歌和剧本的读写知识。写作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是对写作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及调节、修正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一般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上差异不大,或者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训练,学生都可以掌握。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写作策略知识上,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层次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的毛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缺乏写作的程序性知识。
2. 性别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还包括性别特征。男女生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在写作中也有反映:首先,在写作态度上,男生表现出独立性,女生表现出依赖性。其次,在文章体裁爱好上,女生喜欢形象思维,表现出喜爱记叙文;男生喜欢逻辑思维,表现出更喜爱说明文和议论。在写作取材范围上,女生更喜欢以家庭和周围生活为题材;男生更多是联系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国家等大范围题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男女生各自心理发展的优势,同时弥补各自的弱势,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3. 性格差异对写作的影响。一篇作文的诞生,其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是多方面的。同样写课外活动,性格外向的学生把文章写得活泼风趣,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写得含蓄沉静。在写作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进行多种类型的训练。
二、 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从构思到成文,需要运用想象、分析、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因此写作训练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各种心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 以读促写,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知识主要来自书面文字和社会实际生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阅读使学生获得了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方法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学生亲自接触生活,亲身体验社会,这样写出的文章会更真切更感人。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关于写作的知识。当学生不具备写作主题的知识储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场景。
2. 策略训练,周密学生写作思维。写作策略是指学生对写作活动及其因素进行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获得最佳效率的活动方式。写作策略不等于写作方法,它是选择与使用写作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是写作者为了完成写作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进行一定的写作策略训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构成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展开构思和修改活动。其次,教师要根据运用条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范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策略灵活地构思不同主题的文章。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设置变化的情景,促使学生关注规则使用的各种条件,并对使用规则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控。
3. 从模仿到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中,“仿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范文,引导学生对选材、布局等加以摸索,并且逐渐使学生能进行独立构思和写作。但是,仿写绝对不是重复和抄袭,仿写中要有创新。教师要提高学生在仿写中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从生活实际中获得的材料,灵活地运用范文中的手法,来构思自己的作文,把模仿的东西“内化”,逐步变成自己的写作手法。作文创新是一个最终的目的或最后的结果,要达到创新,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不能忽略“模仿”与“积累”这样的环节,这一点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学生的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到逐渐摆脱模仿,走向独立的创新写作的过程,创新作文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写作,首先要选材创新。选取的材料要是以前没被别人使用过或很少使用过的材料,把旧材料活用也可以收到创新的效果。同时选材要避免两个毛病,一是围绕中心选材时堆砌材料,不分主次,中心表达不明确。二是选材空洞无物,不具体,不感人,缺少说服力。其次要结构创新。习作的结构就是作文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一篇好的习作,离不开好的材料,更离不开好的结构。学生常见的作文,一般都有开头、中间和结尾;有段落、层次、过渡、照应,这也是传统的作文结构形式。写作创新不是不要传统,不要历史,写作创新是用新角度、新的手段等新的形式来表现中心内容。第三是,语言创新。作文是语言的艺术,一定要具备好的语言。创新作文需要语言创新。当然要达到语言创新,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再就是语言要有个性,语言要新鲜,语言要融入真实的情感。
(本文节选自《语文学刊》2012年第5期,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 写作心理能力的个体差异
1. 写作知识结构的差异。写作知识包括写作的陈述性知识;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实用文体常识和文学体裁知识。实用文体常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文学体裁知识主要指小说、散文、诗歌和剧本的读写知识。写作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是对写作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及调节、修正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一般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上差异不大,或者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训练,学生都可以掌握。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写作策略知识上,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层次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的毛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缺乏写作的程序性知识。
2. 性别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还包括性别特征。男女生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在写作中也有反映:首先,在写作态度上,男生表现出独立性,女生表现出依赖性。其次,在文章体裁爱好上,女生喜欢形象思维,表现出喜爱记叙文;男生喜欢逻辑思维,表现出更喜爱说明文和议论。在写作取材范围上,女生更喜欢以家庭和周围生活为题材;男生更多是联系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国家等大范围题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男女生各自心理发展的优势,同时弥补各自的弱势,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3. 性格差异对写作的影响。一篇作文的诞生,其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是多方面的。同样写课外活动,性格外向的学生把文章写得活泼风趣,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写得含蓄沉静。在写作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进行多种类型的训练。
二、 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从构思到成文,需要运用想象、分析、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因此写作训练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各种心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 以读促写,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知识主要来自书面文字和社会实际生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阅读使学生获得了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方法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学生亲自接触生活,亲身体验社会,这样写出的文章会更真切更感人。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关于写作的知识。当学生不具备写作主题的知识储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场景。
2. 策略训练,周密学生写作思维。写作策略是指学生对写作活动及其因素进行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获得最佳效率的活动方式。写作策略不等于写作方法,它是选择与使用写作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是写作者为了完成写作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进行一定的写作策略训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构成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展开构思和修改活动。其次,教师要根据运用条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范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策略灵活地构思不同主题的文章。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设置变化的情景,促使学生关注规则使用的各种条件,并对使用规则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控。
3. 从模仿到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中,“仿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范文,引导学生对选材、布局等加以摸索,并且逐渐使学生能进行独立构思和写作。但是,仿写绝对不是重复和抄袭,仿写中要有创新。教师要提高学生在仿写中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从生活实际中获得的材料,灵活地运用范文中的手法,来构思自己的作文,把模仿的东西“内化”,逐步变成自己的写作手法。作文创新是一个最终的目的或最后的结果,要达到创新,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不能忽略“模仿”与“积累”这样的环节,这一点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学生的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到逐渐摆脱模仿,走向独立的创新写作的过程,创新作文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写作,首先要选材创新。选取的材料要是以前没被别人使用过或很少使用过的材料,把旧材料活用也可以收到创新的效果。同时选材要避免两个毛病,一是围绕中心选材时堆砌材料,不分主次,中心表达不明确。二是选材空洞无物,不具体,不感人,缺少说服力。其次要结构创新。习作的结构就是作文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一篇好的习作,离不开好的材料,更离不开好的结构。学生常见的作文,一般都有开头、中间和结尾;有段落、层次、过渡、照应,这也是传统的作文结构形式。写作创新不是不要传统,不要历史,写作创新是用新角度、新的手段等新的形式来表现中心内容。第三是,语言创新。作文是语言的艺术,一定要具备好的语言。创新作文需要语言创新。当然要达到语言创新,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再就是语言要有个性,语言要新鲜,语言要融入真实的情感。
(本文节选自《语文学刊》2012年第5期,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