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外交第一人,铁齿铜牙救国救难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维钧,我国外交第一人。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他以自己的智慧在外交历史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剪影
  顾维钧年少时期,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的清朝。他知道“中国每次和列强打交道,都以失败告终”, 感到“这是令人最厌恶、最灰心、最沮丧的”,立志要报效祖国。
  1904年,顾维钧赴美留学,以适应中国“处理好外交关系方面”的需要;1905年,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国际法、外交学;1912年回国后,顾维钧开始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后来他在列强面前展示出高超的外交技巧,数次力挽狂澜,维护国家利益,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抹难得的亮色。
  01.智斗“二十一条”
  保卫领土完整,是他高于一切的外交准则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候,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等人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先按兵不动,一来避免引起国内民愤,二来害怕惹恼日本。
  时任外交部英文秘书的顾维钧认为,中国保护自己的唯一手段是争取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支持,于是他把有关“二十一条”的消息透露给美国驻华大使芮恩施。
  此后英、法、美等国全都知晓了此事,美国报纸的相关报道被国内报纸翻译成中文全文刊发。一时间,不仅美英诸国找到北京政府了解相关情况,国内舆论也难以平息。
  最后,尽管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了《民四条约》,但《民四条约》的内容已经和“二十一条”大相径庭。这一切,顾维钧功不可没。他不唯上,不畏强,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当时的外交局面,手段之高,功力之深,令人敬佩。
  素材点拨:
  有人看来,顾维钧未经允许将“二十一条”泄密给英美等国,违反了外交家的职业操守。但顾维钧清楚地知道,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一切行事的底线,如果自己连一个公民应有义务都无法尽到,那么大谈职业操守则既可笑又可悲。
  此则素材适用于“公民义务”“不畏强权”“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等写作话题。
  02.雄辩于巴黎和会
  坚守民族气节,是他不可动摇的做人信念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日本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
  顾维钧在会议现场愤然表示,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
  在顾维钧的极力推动下,中国代表团顺应民意,拒签和约,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中国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止”的惯例。
  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中国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可谓是意义非凡。
  素材点拨: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一番激情演讲,让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侵略者有所忌惮,同时也使外国代表团看到了他的民族气节。这份凛然大义的爱国之情,值得我们后辈仰望学习。
  此则素材适用于“尊严”“爱国”“民族气节”等写作话题。
  03.起草、签订《联合国宪章》
  恪行认真务实,是他矢志不渝的工作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根据《大西洋宪章》,各国开始筹备建立联合国。在这个过程中,顾维钧采取一些比较务实的方法,基本接受英美已经讨论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补充的方案,较好处理了中国的地位问题。
  顾维钧的灵活应对保障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中国提出的三点补充意见后来都在旧金山会议中写入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顾维钧代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素材点拨:
  不管是《联合国宪章》的起草、讨论,还是到后期的补充、修订,无一不体现着顾维钧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态度,国家才能放心地对他委以重任。
  此则素材适用于“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心细如发”等写作话题。
  考场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以顾维钧为原型的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有这样一段发言:“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材料二:“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得到了很多历史学者的认可。其意思是说,凡是积弱的国家,在外交上不可能有所成就。国势的强弱,对于外交的活动及其成败,具有相当的制约作用。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示范片段
  01.尖锐的沙砾抵不过坚固的巨石
  “弱国无外交”,这饱含悲痛的五个字,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
  即使有影片里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以他的外交才华舌战群敌,但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一颗沙砾再尖锐,又怎么能敌得过一块坚固而巨大的石头呢?
  请十数亿的中国人牢牢记住吧: 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须知卧薪尝胆才能一鸣惊人。(节选自《我的1919》)
  02.“顾维钧们”不该被遗忘
  在这样的时代,务虚好像是可耻,奢谈理想还有爱国似乎只能引来讪笑。可我真真切切地被无数的“顾维钧们”的热血和真诚所打动,他们家境优越、接受深厚的传统教育的同时又亲身体会了先进的西方文化;他们文武双全内外兼修,既风度翩翩又才华横溢。换成我们当中的任何人,置身于他们的地位恐怕都会知足了吧,一个人能够拥有的似乎都已经拥有了。国家?民族?多虚啊。可他们,偏不。理想像熊熊燃烧的烈火,驱使他们每一个人献出所有。只看国家需要什么,他就给什么,毫不犹豫,永不后悔。
  将近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是在大踏步地前进吗?如果祖国需要,我们,还肯献出自己的生命吗?是我们不爱这个国家了吗?如果不是,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对三流明星的婚嫁丧娶津津乐道,而像顾维钧以及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人,却被我们迅速遗忘。他们除了在课本上单薄的一页,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大众的视野,得到应有的尊重。而我自己也是那个淡忘的人,羞愧。(节选自《顾维钧——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名字》)
其他文献
拜托了,学长:作为学长的我,只不过是比你们更早经历了高考。成长之路或许磕磕绊绊、前行艰难,但请相信,越努力,越幸运!砥砺前行,你们终会看到繁星,祝你们圆梦。  ——北京大学 崔轩宁  信天赋,更信“天道酬勤”  漫漫求学之路,我们总会看到那么一群人,他们没花太多时间,学习效果却很好。我们不能否认,或许这就是天赋。所幸的是,高中三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撰写一个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从高一起,我的梦
期刊
小编叨叨叨:你会因为一句话突然改变吗?没有疗效那么明显的鸡汤,所有能让我们痊愈的汤药,皆因我们内心并不想被真的打倒。  ——林木木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我们便马不停蹄地从高二楼搬进了高三楼。  搬进高三楼的第一个晚自习,大家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我正准备把教材习题塞进桌洞,却在桌洞里发现一个崭新的计划本。我翻开本子,想看看是谁遗落的,却只发现了扉页上的一句话:山野浓雾也有路灯,风雨漂泊也有归舟。署名
期刊
我爱在今夜  回看来时的山径  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  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  走过了又走了  曾经热烈地计划过出行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未来的蓝图  曾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  却始終,没有来临  有人说:“成长就是不断地原谅平凡的自己的过程。”  如果有一天,你因为多云而失去了太阳  请别低头,耐心等待  因为,我们还有群星
期刊
[梦想是鞋子里的那颗小沙粒,只有我知道,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壮阔星河]  1  2016年的深秋,房东的猫发表第一张专辑。  这两个年轻的女孩儿抱着木吉他,拿着麦克风,站在学校逼仄的礼堂里,脸上的笑容既美好又遥远。她们说“接下来为大家唱一首《美好事物》。”台下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于是那些音符全部成为空中飘浮的云朵,成为大雾中的青峦白水,只我一人坐在台下,被歌词惊得泪流满面——  “夏天时吹过巷口的风,
期刊
粉丝说:从一开始喜欢的都是他们勇于追梦,敢于孤身与世界的恶意对抗,不曾放弃,妥协的毅力,像他们那么小年纪时的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而他们却早早离开家庭,独自在外拼搏,经历全网黑、私生饭事件、评委嘲讽、选秀淘汰、黑粉调机票等事件依然没有放弃梦想,所以我很喜欢他们。我想成为更优秀的人去见他们。  ——KW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  易烊千玺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受邀参加了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青年说》
期刊
十八岁那年我刚刚步入高三,没有耀眼的成绩,只有缺少危机感的平庸度日。高一高二时,因为家里已经安排好我出国,同桌调侃我是不用拼命飞去夺食的鸟,早已有人替我盛好放在面前。然而现实冷不丁的跟人开了一个玩笑,高三开学前妈妈突然被调回国内,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的去向遭遇考验,现在回过头来选择高考,必定是一条辛而曲折的路……  多少次我都梦想着自己将步入的应该是一个个宽敞的画室,在落地窗明亮的一角里支起画夹描绘
期刊
小编叨叨叨:四十岁的李志想用自己的一切换回二十岁。作为成功的音乐人,他拥有金钱、拥有名声、拥有崇拜,但这些在他眼里都比不上二十年前的少年心气。那时他穷困潦倒,但感觉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只有到了四十岁,才会觉得曾经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其实是多么美妙。  ——刘斌  每一次看到年轻人,他们看我都是那种羡慕的眼神,我还不能说什么。有个朋友比我小十二岁,我就跟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现在所有的一
期刊
我18岁之前的生活乏善可陈,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和同学打过架,没有差点被学校开除,也没有背着老师抽烟喝酒,我算是特别主流的好学生:进了全市最好的初中;早早就被保送到最好的高中里最好的班;在英语演讲比赛和化学竞赛中都拿过奖;时不时还能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一篇“豆腐块”文章……  那时候我们班的名字叫“教改班”,大家私下戏称为“劳改班”,每次月考、模拟考、期中考的年级排名贴在学校的公示栏里,前50名里起码
期刊
亲情笔记:如果一个人不考虑自己活着的价值,真的很没有意思 。  我的母后大人原名叫江晓凤,她年轻时做事火辣,就像百慕大三角,拥有着强大的磁场,所以身边的熟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热乎乎地喊她“江姐”。久而久之,我也开始愈发得没规矩起来:“江姐!我袜子呢?”“小鬼灵精,不许没大没小。”江姐嗔怪着,眼神却是笑着的,很不拘小节的样子。“江姐……”“喊我干嘛?”一来二去,江姐就默认了这个称号。  在外掌开霹雳的
期刊
小编叨叨叨:太多人的孤独被高考这个怪物放大,我们害怕被落下,害怕被忘记,害怕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害怕既没有成绩又没有朋友,可是梦想的终点不同,遇见能一路同行的人真的很难。答应我,做自己的英雄,这一路披荆斩棘你自己亦可以。  ——林木木  我第一天来到我所就读的高中时,站在校门口,心底不甘、怨怼、懊悔、抑亦甚至更多的情绪开始涌起。中考结束,我报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却以三分之差落榜,我一直都在想如果我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