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探究.生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文化是课堂的养分,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要看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还要看学生每天在学校生活80%以上时间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认识、去探究,从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促使其生命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新的课堂文化,教师就必须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一、 建构课堂探究文化——启迪学生智慧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则不仅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
  1. 建立“自行探究”的课堂探究文化
  自行探究知识有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直接按教材介绍的各种方法去探索,也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加以改进,还可以直接查阅有关资料,更可使用与众不同的其他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指导他们学会做对比实验,再灵活应用这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课堂的探究风气会形成,成为一种“文化”。例如一位老师在上《分离混合物》一课时,让学生分小组想一个方法把黄豆和沙子混合物分开。于是,经过激烈讨论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纷纷“新鲜出炉”——
  ①可以用筛子,把豆子过滤出来。(可以在纸杯或纸上戳几个洞制作一个简便筛子。)
  ②可以把豆子和沙子混合物放在水中,豆子可能会浮起来。
  ③可以用电扇像扬谷子那样吹,沙子就会被吹跑。
  ④沙子和豆子不多,干脆直接用手捡出豆子得了。
  ……
  2. 建立“活而不乱”的课堂探究文化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提倡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们真正地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一改往日统一规划的老做法,赞扬个性化,还给学生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与以往绝然不同的情景:学生们不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了,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迫不及待的抢答,安静的教室里人声鼎沸……然而笔者认为,只要做到了“形乱而神不乱”,这不叫乱,而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如笔者在施教《马铃薯在水中的沉和浮》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蒸发勺子中的水分,留下白色的物质(盐)。有一个学生特别活跃,从这一组跑到那一组,从那一组跳到另一组……叫住他一问,原来他正在给同学们提忠告——看到勺子里的水快干时,就拿下来不能再加热了,不然里面的东西(盐)要溅出来,会灼痛的。显然,课堂上这样的“乱”还是值得称道的。
  3. 建立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课堂探究文化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的主题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应该循序渐进。八九岁的学生,可以教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十岁以上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不以看书为满足,而是在实验上求真知。现行的科学课程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对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学会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等,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尚在起步阶段,科学课应以有趣的、好玩的一面向他们展示,可以带领他们去捡些叶子,观察叶子的特点,可以一起去野外找找小动物的踪迹,学会一些最基本的仪器的用法,如放大镜、酒精灯、试管等;到他们年龄再稍大一点,才让他们做一些难度比较高的小实验,这些小实验,需要设计严密的操作步骤,如空气占据空间、一杯水溶解多少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还有一些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应在研究后做好相应的记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温度的变化。这样,使学生的探究即小实验,从易做到难做,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模糊的描述到科学严谨的描述,从轻易下结论到严密论证后的结论,这是一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要操之过急,要在循序渐进中把课堂探究文化的目标分层递进,层层落实。
  二、 注重课堂生成文化——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 在备课中给生成留些空间
  在备课中,预设是必须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是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些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2. 及时调整备课,给课堂生成留下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生成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地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地去处理了。所以,意识的养成还是贵在平时,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及时调整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的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三、 发扬课堂想象文化——让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让想象成为一种主导学生学习的常规文化。例如学了《制作各种各样的船》一课,要求学生仿效教材中几种船型,自己发明一种船,并且让自己的船装尽可能多的玻璃弹子。于是学生们纷纷动手,制作了普通的平底船(稳定性好,吃水浅),制作了倒三角形船(重心稳,不易侧翻),长方体船(稳定,重心稳)等。上《电和我们的生活》一课时,启发学生想象要是不存在电世界将成什么样子,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将会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小学生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与生俱来。他们渴望轻松快乐地探究科学,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希望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建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文化,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带领他们去体验、探究和发现。
  总之,要构建一种新型的科学课堂文化,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创设优良的课堂环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轻松愉快地探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课焕发生命活力,才能使科学、人文精神得到和谐发展,才能建立健康的科学课堂文化。
  (浙江省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 312800)
其他文献
从江孜白居寺出发,沿着年楚河下行,20公里处就到了重孜乡。  74岁的齐吾岗巴画派画师扎西多吉如今很少亲自作画,更多是指导弟子们作画,他的儿子加白多吉则成为了这座重孜乡山脚下齐吾岗派画院的主要创作者和大师。齐吾岗画派传承人扎西多吉 (上图)。齐吾岗派唐卡传承人加白多吉指导弟子们绘画。(下图)颜道靖/摄  这座小院向阳,师徒们一溜并排盘腿坐在藏床上,唐卡画布绷好了竖放着,画师们以舌尖舔着细毛笔,眯着
要让时尚界透过西藏浓郁的符号,看到尚未形成明确风格,还在探路中的藏式时装,恐怕还有不少日子。  这是关于一顶品位糟糕的棒球帽,如何带来一个拉萨时尚新藏装品牌的故事。  东才上大学时,参加了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文化节的赛马节,一个品位糟糕的莫名设计师为与会者们设计了一款“特别难看”的棒球帽,组委会规定大家必须戴。西藏现代女式时尚藏装供图/卡娃坚 模特/次仁央宗  既然这么难看还必须要戴,那不如换成一件
“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中最突出和最现实的威胁,其危害不断上升,已成为人类社会将长期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之一。国际反恐斗争与合作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未来世界战略格局演变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美国在反恐旗号下,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前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配合,取得了很大成功;后者却遭到激烈的反对,自身也陷入了泥潭,并引起了恐怖主义的巨大反弹。国际反
错那,是边城。说它是边地边陲或许更确切,但在我们心里,它更是一座城,凝聚着芬芳,汇集了喜马拉雅中段最绚丽多姿的烟云。  说起错那,有人会想到央仓嘉措,因为那里是他的故里。央仓嘉措旷世的诗歌才情让人叹服迷恋,而其命运的坎坷悲惨却又让人痛惜缅怀。  说起错那,有人会想到勒布沟,那里是距离拉萨最近的森林氧吧,田园牧场、皑皑雪峰、茂密的森林、还有蜿蜒的河流,让人惊异为世外桃源。  说起错那,也有人会想到我
宝贵技艺巴蜀寻,  马踏川途悦前行;  中华非遗数百年,  国人匠心代传承;  文叙墨载道不尽,  化作亲身见真章;  之乎者也国粹工,  旅途有站技无边。  这首即兴创作的藏头诗作此刻正好表达了我对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感受。  众所周知,从2007年伊始,BMW中国就开始了以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核心的文化之旅活动。每年的秋季,数十辆宝马车队满载各路媒体、嘉宾行驶在祖国辽阔的天
鹤,在我国被称之为神鸟、仙鸟。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就有《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而在青藏高原,黑颈鹤则代表着鲜明的高原文化符号,藏语中,黑颈鹤被称为“冲冲”,仓央嘉措就曾在诗中吟诵道:“夏几冲冲嘎波”,即“洁白的仙鹤”。他希望借来一双仙鹤的翅膀,飞到理塘就转回。那时从拉萨到理塘的路线是何其漫长而艰苦,要翻越无数山岭,而黑颈鹤却能优美地自由飞翔在高原的天空中,旬日便到。  初识黑颈鹤 
《西藏,面冰十年》为毕淑敏的散文作品选集之一。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分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毕淑敏是作家,又是医生,近年来一直攻读心理学博士,又由于她有在“世界屋脊”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散文有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的心理分析,特别是这部散文新作中的部分心理散文,贯注着一个心理医生充满洞察力和稳定感的目光。
今年正值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上海召开。为此,本刊记者在上海峰会召开前夕,专程前往位于北京第三使馆区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对张德广秘书长进行了专访。张德广秘书长热情地接受了采访,向我们全面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未来前景以及即将召开的上海峰会的有关情况。  记者:首先感谢秘书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众所周知,截至今年6月15日,上海合
糌粑是藏族人最为重要的主食,单从糌粑就衍生出花样百出的吃法并沿袭至今,糌粑最为常见的吃法是把糌粑援面般挼成糌粑坨坨,在藏语里称为“粑”。它的制作过程是先在碗里放适量的酥油茶,再放入两三把糌粑,再放白糖、酥油、细的奶渣丝,而后援成糌粑坨坨。  拉萨藏家宴餐厅的创始人曲杰老先生说:我对藏式小吃没什么特别的研究,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特别是藏族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喜爱吃零食,藏语称作“卡布多”。只要是出门
大花黄牡丹,生于海拔2900 至32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缘,为毛莨科芍药属植物,极具观赏性。  米林是藏东南的一个小县,藏语意为“药洲”,这里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自然物种极其丰富。五月下旬的米林已经进入雨季,从清晨到傍晚都层云笼罩,太阳只是偶尔从云层里露个头,细雨却一阵接一阵,倒是一番截然不同的藏地景象。这好雨的时节,却也正是好花的时节,野生大花黄牡丹正在盛放!  初探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