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介入栓塞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病例资料,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栓塞术后病人神经功能状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评价BAVM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栓塞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2例,无神经功能障碍125例.颅内出血,病灶大于3 cm且首次栓塞面积超过1/2,Spetzler-Martin分级在3级以上,伴随动脉瘤、单根引流静脉、有深部引流静脉及病灶在功能区的病例;栓塞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分别是普通病人6.524倍、11.815倍、8.766倍、5.336倍、7.402倍、4.239倍、4.224倍.结论 青少年BAVM栓塞术后容易并发神经功能障碍.与单根引流静脉、Spetzler-Martin分级3级以上、畸形团合并动脉瘤、畸形血管团>3 cm且首次栓塞面积大于1/2、病灶在功能区、有深部引流静脉等有关.
其他文献
2021年初,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Chinese Society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ChSECC)对前一年的全国心脏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量以及不同病种及地区的手术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文为2020年度我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心血管外科手术及体外循环数据的具体调查结果.
目的 研究偏瘫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偏瘫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肌力(2.94±0.55)级和下肢肌力(3.54±1.02)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8±0.64)、(2.93±1.14)
自1969年YASARGIL成功实施第1例颅内外直接搭桥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及1976年报道第1例颅内外后循环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术)[2]以来,脑血管搭桥方法和技术广泛开展,这标志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兴起.然而,经历近20年的经验总结,1985年,颅内外搭桥研究组经国际随机对照研究报告,颅内外搭桥病人没有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率[3-4],遭遇脑血管搭桥应用锐减的第一次跌宕.上世纪末期,一些学者认为:用颞浅动脉与颅内血管搭桥不能满足脑缺血需要的原因是供体血管管径细小,血流量低,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32例CHD患儿临床资料,以2020年1月1日至4月17日期间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n=81),2019年同期住院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n=151),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院内感染率、院外呼吸道感染率、再入院等指标.结果 CHD患儿术后院内感染率为3.02%.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和血液感染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感染率及病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目的 总结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微小化心肺转流(CPB)管理策略,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本中心行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新生儿(年龄≤28天)共243例,包括传统CPB组(n=55)和微小化CPB组(n=188),进一步分为传统超滤组(n=55)、微小化非超滤组(n=63)和微小化超滤组(n=125),比较三组预充量、无血预充率、超快通道率、红细胞压积(HCT)、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长及住院时长等指标.评价序贯疗法的效果时分为序贯疗法组(n=36)
目的 探究基因FCER1G在胶质瘤进展和临床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胶质瘤组织,利用免疫组化、CGGA和TCGA数据库,分析FCER1G基因在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FCER1G表达水平对胶质瘤病人生存期的影响.根据FCER1G表达水平将脑胶质瘤病人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FCER1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且FCER1G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P<0.0001),这与TCGA数据集测序分析结果一致(P<0.0001).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体外生命支持组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机构均颁布治疗指南,危重症患者接受V-V ECMO或V-A-V ECMO进行肺功能或心肺功能辅助.本文对COVID-19危重症患者应用ECMO的适应证、禁忌证、时机、管理特殊性以及存活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现有资料显示,ECMO在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下肢灌注不良量化分级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确诊并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根据术前ABI分为正常组(A组,0.9≤ABI<1.4)、轻中度异常组(B组,0.4≤ABI<0.9)和重度异常组(C组,ABI0.05);C组(P=0.01)、B组(P=0.01)同期性人工血管转流术比例要明显高于A组;术后C组患者的肌红蛋白水平(P<0.001、P=0.01)、肌酐水平(P<0.001、=0.003)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部分重症患者需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重症COVID-19患者易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ECMO治疗时会进一步增加抗凝管理的难度.因此本文总结重症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在ECMO期间的抗凝管理,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给予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并存活的新生儿早期神经发育的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本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ECMO支持的新生儿早期随访资料,包括神经系统功能、心脏基础疾病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随访ECMO支持后1~3年的11例患儿,男7例、女4例,ECMO启用时年龄0~27 d,体重2.3~4.1 kg.7例(63.64%)患儿的头颅MRI结果有异常,包括陈旧性脑出血2例、脑室增大和脑沟加深4例、白质减少1例.和正常组相比,异常组年龄小、体重低、ECMO前乳酸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