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3b通过调控ATG12抑制宫颈癌细胞自噬并逆转顺铂耐药性

来源 :临床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croRNA-23b(miR-23b)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的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自噬并逆转顺铂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顺铂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HeLa/DDP耐药细胞株,分别转染阴性空质粒(miR-NC组)和miR-23b mimics(miR-23b mimics组),另将未经处理的HeLa/DDP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将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干预细胞作为miR-23b mimics+雷帕霉素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23b和ATG12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23b的靶基因.采用MTT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另外采用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的形成情况.结果 历时6个月,成功建立HeLa/DDP细胞,其耐药指数为14.613±0.319.与HeLa细胞比较,HeLa/DDP细胞中miR-23b表达量下降(1.02±0.13 vs.0.45±0.08),而ATG12蛋白表达量升高(0.31±0.03 vs.0.9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ATG12是miR-23b下游靶基因.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23b mimics组HeLa/DDP细胞中GFP-LC3绿色荧光的细胞质小点明显减少,且ATG1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但是miR-23b mimics+雷帕霉素组细胞中出现大量GFP-LC3荧光小泡.经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3b mimics组HeLa/DDP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而miR-23b mimics+雷帕霉素组细胞凋亡率则低于miR-23b mimics组(P<0.05).结论 miR-23b与宫颈癌细胞对顺铂获得性耐药有关,而ATG12是miR-23b抑制耐药细胞自噬的下游蛋白.
其他文献
0 前 言rn胃肠间质瘤 (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主要为KIT/PDGFRA基因的获得性突变[1] ,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GIST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进程.随着有关研究深入,其他少见的分子驱动因素如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缺失、神经纤维瘤病 1 型(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基因突变等也逐渐被发现[2].以伊马替尼( I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实验分为5组,即对照组(0 mg/ml)和4个不同浓度的康柏西普组,康柏西普的浓度分别为(0.1 mg/ml,0.5 mg/ml,1.0 mg/ml,2.0 mg/ml),用不同浓度的康柏西普分别处理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用MTT法检测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
患者女性,63 岁.因右眼视物不清3个月余就诊.双眼自幼视力较差,否认全身病及家族遗传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 02,+3. 25 DS/-3. 50 DC ×175°,矫正视力无提高,左眼视力0. 3,+1 . 50 DS/-4. 00 DC ×140°,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晶状体皮质混浊,核I级,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右眼眼底轻度豹纹状改变,血管走行大致正常,视盘界清色可,视盘颞侧及下方可见长条状脉络膜萎缩,上下血管弓内黄斑区见一类圆形凹陷,边缘陡峭,底部暴露脉络膜粗大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浆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 DNA)水平与鼻咽鳞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初治31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均行调强放疗联合或不联合辅助化疗,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复发、转移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放疗结束时、治疗后随访期检测血浆EBV DNA,比较治疗前、放疗结束时血浆EBV DNA的水平,分析血浆EBV DNA水平与患者的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总体5年总生存率77%,5年无病生存率68.
目的 探索术前治疗对超Milan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术的11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114例患者中,46例患者复发,42例患者死亡.术前治疗组和非术前治疗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2例超Milan标准患者中,术前治疗患者的术后1、3、5和8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1%、47.1%、47.1% 和47.1%,非术前治疗患者的术后
目的 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呼吸系统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表达水平与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为对照组,另收集54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标本为病例组,ELISA法检测各样本SPP1及PD-L1含量.分析两组SPP1、PD-L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SPP1及PD-L1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中SPP1、PD-L1表达量分别为(722.59±205.96)ng/ml和(1849.81±771.3
目的 探讨VPS4A对食管鳞癌进展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转染靶向VPS4A的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至人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Eca109,构建食管鳞癌细胞VPS4A低表达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染效率.将食管鳞癌分为对照组(NC组)和干扰组(shVPS4A),并且联合辐照,通过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VPS4A表达对细胞凋亡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瘤模型用于实
颗粒细胞瘤( granular cell tumor, 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最早于1926年被Abrikossoff发现.目前病理学上认为这些肿瘤组织是来自雪旺细胞.GCT可见于任何年龄,可发生于所有软组织,特别是口腔,少见于胃肠道、气管、支气管、皮肤和其他器官(腮腺、甲状腺、肾脏、眼眶).GCT发生于乳腺组织属于罕见,约占所有颗粒细胞瘤的 5%~15%[1].由于乳腺GCT的超声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手术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故就我院收治一例乳腺GCT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以
肿瘤恶病质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综合征,多表现为体重减轻、厌食、肌肉萎缩和营养状况恶化,>20%的肿瘤患者死于恶病质.目前,临床实践中恶病质的诊断、分期及监测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亟需探索有效、易获取、无创的恶病质分子标志物,来反映患者恶病质的状况,并在恶病质早期诊断、分期、病情监测及治疗疗效评估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恶病质潜在的血液分子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移植肾早期存活率及功能恢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仍有待改善.免疫因素所引发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仍是导致移植肾衰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对肾移植受者等待移植期间、肾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阶段的免疫风险评估及监测内容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肾移植术前受者体内预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非HLA抗体、HLA匹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免疫记忆细胞等的评估,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移植肾程序性活组织检查,HLA抗体和非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