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谈起,分析了高校“困难学生”的6种主要类型并初步提出了帮扶思路,然后重点从4个方面研究了困难帮扶体系的构建,以期实现对“困难学生”全面精准有效帮扶的目标。
关键词:困难 学生 有效 帮扶
一、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有些学生心理上较为脆弱,承受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对社会和学校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而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困难学生”身上。高校“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学生群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困难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鉴評机制和帮扶措施,形成对“困难学生”有效帮扶和管理服务体系,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校“困难学生”的主要类型及帮扶思路
1.学习困难学生。大学的学习知识面大,时间紧,课程多,教授方式也与高中以前的学习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同学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找不到学习方法,或者对所学专业学习兴趣不浓等等,导致学习困难。特别是那些中学成绩很好,到大学一下不能适应,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对他们心理也是极大的打击,从而出现失落、压抑、焦虑、自卑等情绪。这类同学,要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经济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的学生。这类同学经济压力较大,面临的问题很现实,容易因此引发其他的问题。对这类学生,除了做好奖、助、代、勤、减、免等相关资助工作外,平时还要格外关心这部分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在给予经济支持外,还要鼓励学生自立自强、积极向上,防止学生出现自卑、自怨甚至仇视社会的思想情绪。
3.就业困难学生。当前国家经济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体规模都产生了影响。社会对于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综合素质需求也越来越高。一部分同学就业的期望值与个人能力、客观条件不相匹配,导致就业困难。对这类同学,要帮助他们分析好就业困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有的需要帮助提高就业技能,有的则需要做思想工作降低就业期望等。
4.情感障碍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因人际交往、家庭变故、经历复杂等原因造成个人情感困难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表现为与同学关系不好、与家人关系不好、不能走出失恋阴影等情况。对于同学关系不好的情况,应该注意发现和调节同学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寝室、班级、校园;对于因家庭原因造成情感困难的情况,要注意了解困难的根源,多关心鼓励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态度;对于那些走不出失恋阴影的学生,要多开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总之,对于这类学生,要避免他们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而又无处宣泄,避免因此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5.心理障碍学生。心理障碍,是由个人心理或成长经历、环境变化、突发变故等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反应、异常人格特征和异常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狂躁、幻想、猜疑、偏激、孤僻等现象。其行为的表现和后果对本人和社会或多或少会带来某种挫伤。对这类学生,应以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身体健康为前提,主要是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找准问题的症结,引发的主要原因,必要时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6.自我管理困难学生。这类同学主要是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大学奋斗目标缺失,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健全,处于彷徨状态。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差、对身边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不关心,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平时违纪、逃课、经常睡懒觉、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等。对于这类同学,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经常性地督促他们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逐步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意识。
三、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的建立
1.以建立一套“困难学生”评价与鉴定体系为前提。困难帮扶只有在认清困难类别、困难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困难学生”评价鉴定体系是非常关键的,评价体系应该对每一类困难制定评价标准和困难等级,并尽可能早的开展困难学生评价鉴定工作,并掌握其动态信息,确保困难学生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帮扶。
2.以建立一套“困难学生”帮扶档案为基础。困难学生帮扶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且高校困难学生数量大,情况复杂,因此,给每一个困难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非常必要。同时,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档案动态追踪管理,记录好每一次帮扶的基本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同时,定期对档案数据的进行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调整具体的帮扶措施,也为今后同类型困难帮扶情况提供参考。
3.以“困难学生”为中心,形成多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帮扶保障体系。困难学生帮扶应以困难学生为中心,形成学生、教师、学院、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层层递进的帮扶体制。在学校层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落实到日常教学和管理的细节中去,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立健全各类困难帮扶的机制。在学院层面,根据学校工作精神和要求,结合学院专业学生特点,广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学习实践和育人帮扶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困难学生的各种困难。为及时解决各种困难,把一些困难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形成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导员、辅导员、学生、家长多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随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在教师层面,发挥各岗位老师专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切实发挥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学生层面,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同学之间一对一帮扶计划,营造友好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家长层面,建立学校与家长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学校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平台,实现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帮扶的目标。
4.以构建分类帮扶、多手段参与的精准帮扶体系为核心。根据困难学生的困难类别和困难程度,制定相应的帮扶策略,既要解决学生现实困难,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平等,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困难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临时帮扶与常态帮扶相结合、无偿帮扶与有偿帮扶相结合、普遍帮扶与特殊帮扶相结合、鼓励帮扶与惩戒帮扶相结合,从经济、政策、法律、心理、人文等多维度进行复合帮扶。在学生脱离困难的过程中,要不断评价采取帮扶措施的效果,不断改进,增强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高校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是一项特别注重效果的“接地气”工作,不能“玩花架子”。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困难学生帮扶是一个永远都在路上的工作,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有效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娟."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2009(4):97~99.
[2]赵远远.创建高校"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2013(82):135~136.
[3]李天友,杨胜君等。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困难 学生 有效 帮扶
一、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有些学生心理上较为脆弱,承受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对社会和学校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而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困难学生”身上。高校“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学生群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困难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鉴評机制和帮扶措施,形成对“困难学生”有效帮扶和管理服务体系,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校“困难学生”的主要类型及帮扶思路
1.学习困难学生。大学的学习知识面大,时间紧,课程多,教授方式也与高中以前的学习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同学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找不到学习方法,或者对所学专业学习兴趣不浓等等,导致学习困难。特别是那些中学成绩很好,到大学一下不能适应,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对他们心理也是极大的打击,从而出现失落、压抑、焦虑、自卑等情绪。这类同学,要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经济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的学生。这类同学经济压力较大,面临的问题很现实,容易因此引发其他的问题。对这类学生,除了做好奖、助、代、勤、减、免等相关资助工作外,平时还要格外关心这部分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在给予经济支持外,还要鼓励学生自立自强、积极向上,防止学生出现自卑、自怨甚至仇视社会的思想情绪。
3.就业困难学生。当前国家经济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体规模都产生了影响。社会对于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综合素质需求也越来越高。一部分同学就业的期望值与个人能力、客观条件不相匹配,导致就业困难。对这类同学,要帮助他们分析好就业困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有的需要帮助提高就业技能,有的则需要做思想工作降低就业期望等。
4.情感障碍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因人际交往、家庭变故、经历复杂等原因造成个人情感困难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表现为与同学关系不好、与家人关系不好、不能走出失恋阴影等情况。对于同学关系不好的情况,应该注意发现和调节同学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寝室、班级、校园;对于因家庭原因造成情感困难的情况,要注意了解困难的根源,多关心鼓励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态度;对于那些走不出失恋阴影的学生,要多开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总之,对于这类学生,要避免他们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而又无处宣泄,避免因此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5.心理障碍学生。心理障碍,是由个人心理或成长经历、环境变化、突发变故等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反应、异常人格特征和异常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狂躁、幻想、猜疑、偏激、孤僻等现象。其行为的表现和后果对本人和社会或多或少会带来某种挫伤。对这类学生,应以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身体健康为前提,主要是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找准问题的症结,引发的主要原因,必要时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6.自我管理困难学生。这类同学主要是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大学奋斗目标缺失,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健全,处于彷徨状态。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差、对身边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不关心,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平时违纪、逃课、经常睡懒觉、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等。对于这类同学,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经常性地督促他们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逐步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意识。
三、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的建立
1.以建立一套“困难学生”评价与鉴定体系为前提。困难帮扶只有在认清困难类别、困难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困难学生”评价鉴定体系是非常关键的,评价体系应该对每一类困难制定评价标准和困难等级,并尽可能早的开展困难学生评价鉴定工作,并掌握其动态信息,确保困难学生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帮扶。
2.以建立一套“困难学生”帮扶档案为基础。困难学生帮扶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且高校困难学生数量大,情况复杂,因此,给每一个困难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非常必要。同时,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档案动态追踪管理,记录好每一次帮扶的基本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同时,定期对档案数据的进行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调整具体的帮扶措施,也为今后同类型困难帮扶情况提供参考。
3.以“困难学生”为中心,形成多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帮扶保障体系。困难学生帮扶应以困难学生为中心,形成学生、教师、学院、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层层递进的帮扶体制。在学校层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落实到日常教学和管理的细节中去,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立健全各类困难帮扶的机制。在学院层面,根据学校工作精神和要求,结合学院专业学生特点,广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学习实践和育人帮扶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困难学生的各种困难。为及时解决各种困难,把一些困难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形成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导员、辅导员、学生、家长多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随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在教师层面,发挥各岗位老师专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切实发挥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学生层面,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同学之间一对一帮扶计划,营造友好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家长层面,建立学校与家长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学校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平台,实现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帮扶的目标。
4.以构建分类帮扶、多手段参与的精准帮扶体系为核心。根据困难学生的困难类别和困难程度,制定相应的帮扶策略,既要解决学生现实困难,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平等,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困难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临时帮扶与常态帮扶相结合、无偿帮扶与有偿帮扶相结合、普遍帮扶与特殊帮扶相结合、鼓励帮扶与惩戒帮扶相结合,从经济、政策、法律、心理、人文等多维度进行复合帮扶。在学生脱离困难的过程中,要不断评价采取帮扶措施的效果,不断改进,增强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高校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是一项特别注重效果的“接地气”工作,不能“玩花架子”。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困难学生帮扶是一个永远都在路上的工作,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有效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娟."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2009(4):97~99.
[2]赵远远.创建高校"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2013(82):135~136.
[3]李天友,杨胜君等。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