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为以后更好的解决遇到的难题做准备。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策略,以此来改进数学的教学方式,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81-01
引言
初中时期,学校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之一,所谓的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们在掌握数学定理、公式、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已有的知识,找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掌握数学理论。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呢?这将是本文重点论述的话题。
一、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对教学事业的大力扶持,使得我国教育改革的进度不断加快,尤其对初中教学来说,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深深影响着许多老师,他们仍旧把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将课本中的知识以硬性传输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接受。例如,在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时,只需要将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判定方法讲述给学生,对定义只是理解性的讲解就可以了,没必要将定义一个字不差“命令式”的让学生背诵,如果单一的强调背诵,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且,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长此以往,学生们会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大大的降低,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理解不够全面。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老师都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们数学的思维能力。然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的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而忽略了学生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每个人的学习特点。这就导致在新的教学方式下,那些基础好,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并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而基础差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的成绩越来越差。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速度,他们总想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让学生们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忽略了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对新方式的适应能力,这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有些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讲述一道题时提供多个解题方法,没有引领学生去自主的发现答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性格并没有完全的稳定,他们拥有着敏捷的思维,追求特立独行,对一切未知的都充满好奇。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就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些心里特征,改变传统老师在学生们心中威严的形象,通过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们交朋友,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营造出愉快、自由、輕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们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扎实地学习数学知识,也无形中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开展数学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初中生数学的思维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其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而要更好的培养出这两种能力,数学的教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讲,可以开展一些解题的比赛,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可以出二十道题,让同学们同时解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的越快可以获得的奖励越高,这样促进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有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同学们的不足,针对不足之处,做出相应的数学教学。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方面讲,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数学答案唯一,过程多样的特点,打破数学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不仅可以通过消元法获得方程的答案,也可以通过换元法获得方程的答案,虽然结果相同,不过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了不同的解题思路,锻炼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
三、结语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学生们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作用,才能很好的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习环境的影响,更与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对待学生的态度密切相关。只有营造出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泽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2):71.
[2]杜有林.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7,(02):38.
[3]曹会鹏.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36):204.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81-01
引言
初中时期,学校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之一,所谓的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们在掌握数学定理、公式、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已有的知识,找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掌握数学理论。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呢?这将是本文重点论述的话题。
一、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对教学事业的大力扶持,使得我国教育改革的进度不断加快,尤其对初中教学来说,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深深影响着许多老师,他们仍旧把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将课本中的知识以硬性传输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接受。例如,在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时,只需要将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判定方法讲述给学生,对定义只是理解性的讲解就可以了,没必要将定义一个字不差“命令式”的让学生背诵,如果单一的强调背诵,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且,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长此以往,学生们会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大大的降低,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理解不够全面。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老师都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们数学的思维能力。然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的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而忽略了学生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每个人的学习特点。这就导致在新的教学方式下,那些基础好,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并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而基础差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的成绩越来越差。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速度,他们总想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让学生们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忽略了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对新方式的适应能力,这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有些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讲述一道题时提供多个解题方法,没有引领学生去自主的发现答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性格并没有完全的稳定,他们拥有着敏捷的思维,追求特立独行,对一切未知的都充满好奇。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就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些心里特征,改变传统老师在学生们心中威严的形象,通过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们交朋友,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营造出愉快、自由、輕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们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扎实地学习数学知识,也无形中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开展数学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初中生数学的思维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其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而要更好的培养出这两种能力,数学的教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讲,可以开展一些解题的比赛,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可以出二十道题,让同学们同时解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的越快可以获得的奖励越高,这样促进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有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同学们的不足,针对不足之处,做出相应的数学教学。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方面讲,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数学答案唯一,过程多样的特点,打破数学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不仅可以通过消元法获得方程的答案,也可以通过换元法获得方程的答案,虽然结果相同,不过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了不同的解题思路,锻炼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
三、结语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学生们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作用,才能很好的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习环境的影响,更与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对待学生的态度密切相关。只有营造出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泽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2):71.
[2]杜有林.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7,(02):38.
[3]曹会鹏.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3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