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性研究现状概述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具有跨文化理解特点的育人活动。对英语学习者而言,文化适应性对学习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我国英语教学历史悠久,但是关于文化适应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跨文化和文化适应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我国学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从整体来看,国内外有关文化适应性的研究,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不断扩大。在新时代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化适应性研究进程的了解及文献梳理,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对文化适应性的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创新教法,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文化适应性;现状;概述
  【作者简介】龙安保,贵州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项目】贵州省本科高校“双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基于商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17GSJYLXM08)的阶段性成果。
  英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并具有跨文化理解特点的育人活动。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英语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性。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适应性不是指简单的或者单向的英语教师对英美文化的适应性,而是要求英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双向适应”,并通过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选择、继承和扬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尽管大学英语教师在入职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接受过大量的文化适应性训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大学英语教师已有的文化适应性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亟待进一步提升。只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适应性,才能卓有成效地教书育人。
  一、文化适应性的起源
  “文化适应性”的产生是以跨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流为基础的,它是人们只有在跨文化理解的情景中才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出国留学、外出考察学习、跨地域工作、短期度假或旅游生活等都要经历一个文化适应性的过程。研究表明,“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自汉朝就已开始。”我国与外国的交往要追溯到西汉的张骞和东汉的班超,他们经由古代“丝绸之路”打通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我国外语教学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外语教学应该说是远在二千多年前就早已有之。元朝的“回回国子学”应为我国最古老的外国语学校。办学成绩斐然,不乏有精通外语的大家。但在跨文化教学中,人们是如何学习、如何沟通、如何克服文化适应性的问题?至今我们也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很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有限的文献查阅发现,国内外关于文化适应性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兴起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二、文化适应性概念解读
  “文化适应性”概念最初创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1880年,时任美国民族事务局首任局长的美国人类学者鲍威尔(Powell, J.W.)以美国西海岸各地的印第安人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文化特征和人口规模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鲍威尔在他的著作《印第安语言研究导论》中写到,土著文明的巨大变迁是在数百万文明人的压倒之势下涵化(Acculturation)的结果。他首次将“文化适应性”(即“涵化”)这一概念定义为“来自外文化者在模仿新文化的行为过程中所导致的心理变化”。他认为,印第安人学到他们的工艺和生活方式是通过“涵化”取得的,而不是通过教育。另外,国外研究者对“文化适应性”有不同的定义。他们常用Cultural compatibility, Acculturation, Accommodation, Adjustment, Adaptation, Adaptation和Enculturation等词语来表示“文化适应性”。但是,这些近意词又在其本意上各有侧重,在用法上有细微的区别。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人们倾向于使用Acculturation来表达“文化适应性”。
  《美国传统词典(双解)》对“文化适应性”的解释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人因为与不同的文化接触而引起的文化变化”。在《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中,它对“文化适应性”的解释强调“文化移入”、“文化渗透”或“文化交流”,是指“由各民族间文化交流而产生的一种混合型文化”。《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2007)对Acculturation的解释是“涵化”,即指“因不同文化传统的社会互相接触而导致手工制品、习俗和信仰的改变过程,通常用于说明这种变化的结果。”基于上述英文解读,故本文倾向于采用Acculturation一词来表达“文化适应性”这一概念。
  三、文化适应性研究在国外
  早在十九世纪末,由于移民潮的不断扩大和旅居人口的不断增加,文化不适应性问题便不断暴露出来。以美国人类学家鲍威尔(Powell, J.W.)和雷德菲尔德(Redfield, R.)等人为主的文化学者首先发起了“文化适应性”研究,研究领域随后不断扩大。研究者们从移民和旅居者赖以生存的环境适应和生活习惯适应进而扩展到语言与社会文化适应,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即关于旅居英语国家留学生对英美文化适应性研究;关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适应性研究;旅居英国的亚洲人和非洲人在服装消费和生活环境上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了;政府间的联动对移民和旅居者的文化适应性研究;留学生对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与校园生活的文化适应性研究;研究的主题转向大学教育,注重多元文化研究;多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文化适应性研究;针对在校中學生的文化模式与价值观整合的文化适应性研究等。同时,研究者还客观地介绍了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与文化适应性的相关性。   当前,在美国社会科学界,定量研究是主流,因为定量研究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而定性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又能把更多的被研究者包含在内,让双方都能共同分享整个研究过程。而实际上,许多研究者都热衷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法,或者综合性研究法,以多层次和多维度的视角与途径揭示文化适应性的本质、内容及特点。
  四、文化適应性研究在国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适应性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学者对文化适应性的早期研究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90年代后,研究主题重点围绕着如何解决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冲突问题。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社会视角对文化适应性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题以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流为中心,文化适应性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后。“文化适应性”研究是在“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当时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主要围绕着关于移民的心理健康、生活环境和语言沟通等问题展开。研究者普遍认为,当旅居者从一种文化生活转移到另一外种文化生活中时,他就会面临着很多变化和冲击。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习惯的改变、价值观冲突等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甚至导致较高的得病率和住院率。
  近50年来,国内学者有关文化适应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外国留学生在华进行跨文化学习的文化适应性研究;少数民族群体在汉族主导地区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不同群体成员在社会转型期或地域改变后的文化适应性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与文化适应性研究;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及“工二代”子女教育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中国海外留学生及华裔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从社会文化视角开展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以及基于不同文化模式开展的文化适应性研究。
  由此可见,文化适应性是指不同的文化经过长期的接触、联系、调整而改变原来的性质和模式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适应性提升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的有效习得。通过对国内外文化适应研究成果及文献的梳理,本文有助于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对文化适应性概念的理解和自觉认识文化适应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青森.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J].外研之声,2017(1):4.
  [2]胡凌霞,酒见志奈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日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读书文摘,2014(10):23-24.
  [3]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45-46.
其他文献
为彰显宪法权威,弘扬法治精神,激励和教育商洛市人民检察院入额检察官树立宪法意识,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2016年12月16日,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了首批员额检察官宣誓仪式。  首批27名员额检察官高举右手,面向国旗,在商洛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向东的领誓下,进行了宪法宣誓,许下了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庄严承诺。首批员额检察官宣誓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商洛市
【摘要】《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中重视西方文化的介绍,而忽略对中西相关文化的比较分析,若能对比中西相关文化,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不仅能加深英语类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能让学生熟悉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本文浅析了在课程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及其策略,以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卢开砚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之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各个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教育质量及效率。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进行阐述,以期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改进路径  【作者简介】付帅,长春师范大学。  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計算机成为各个
【摘要】要优化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有效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相关主题写作,扶放有度地指导学生写出符合自己水平的习作,引导学生牵手英语日记保持写作兴趣。总之,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小组合作;扶放结合;英语日记  【作者简介】赵玉琴,女,汉族,江苏人,本科,苏州工業园区车坊实验小学,英语教师,研究方向:
【摘要】近年来,伴随新课改的广泛推进和落实,小学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怎样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定义,然后分析了阅读教学现状,最后提出合理化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冯贵芹,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小学。  引言  阅读教学
【摘要】在英语句子中,由动词加状语小品词构成的及物性短语动词通常包含一个名词性宾语,其位置往往灵活多变。普通名词可以置于状语小品词的前面或者后面,但作为英语语法中唯一一种能够从形态上表达格位含义的名词,代词在短语动词中有其特殊的位置,只能位于状语小品词的前面,本文试图从格位理论的角度分析名词和代词在短语动词中的位置差异,通过证实认为正是因为获取格位的不同导致了名词和代词在短语动词中的位置有所不同。
5月25日,在第十届北京科博会上,联想携多款奥运火炬纪念版电脑在内的多款创新产品和多项领先技术一起亮相。展区内,记者目睹了联想笔记本经受水冲、踩压、高空跌落的现场试验。这些试验无疑向公众预示,即将为北京2008奥运服务的联想高科技产品,无论是在潮湿的游泳馆,还是烈日炎炎的田径赛场都将会表现出色。  作为首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设计单位和首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联想科博会展台内中华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班级里面学生人数较多,英语课堂就是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的优点:在知识传授方面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缺点是: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使得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受到束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受到制约。在课堂上,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这样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我们要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
作为促进中国—东盟各领域务实合作的机构,中国—东盟中心已成为促进双方友好交流的独特纽带和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9年12月8日,中国—东盟中心第九届联合理事會会议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外交部东盟司司长素力亚和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毛宁共同主持。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及相关部门官员、东盟各成员国及东盟秘书处代表出席。  素力亚表示,中国—东盟关系势头强劲,充满活力,已成为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英语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之一,为此本文就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教学策略进行以下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阴庆东,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水平、表达水平,更是要具备有较高的情感理解水平,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当前教学方式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