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小学美术教学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和动手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更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本文从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几点适用于当前美术教学的建议,竭诚希望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能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学;动手能力;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对于美术课程而言,它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不能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而如果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较多的理解,促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特点及现状
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实施素质教育一直呼声不减,不少人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以往的“填鸭式”教育上,尤其是小学教育,作为孩子启蒙的第一课堂,学校应当广泛开展多种学习课程,全面引导学生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程本身具有形象直观、视觉可感性较强的特点,学生的动手参与性较其他课程明显要高,对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方面优势较为显著。同时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涵养。因此,美术应当作为一门重点发展的课程。
纵观国内小学对于美术课程的设置,其受重视程度较弱,且多数小学美术教学取得的成效不甚显著。究其原因,在于其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传统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竞争力,是否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与否的重要指标。基于以上原因,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美术教学应当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未能充分显现。
二、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
1.老师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识
从小学教学过程来看,学校往往认为此门课程是一门副科,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此种教育背景下,老师没有创新教学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极其不利。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单一
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从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来看,较多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都非常的单一,学生很难对美术课程的内涵进行理解,长期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消退。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措施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小學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学情景的创设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需要小学美术教师认真对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需求,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眼界,还可激发学生对于某一种动物的具体思考,加深学生对绘画动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然后通过自己的绘画将头脑中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2.欣赏优秀美术作品
在孩子们真正领会美术创作之前,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中也包括带领孩子们适当地参加一些美术展,虽然在小孩子的认知世界里,大师们的艺术作品也许太过抽象、写意,但是孩子们可以以自己的视角去欣赏、去感受,也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事实上,根据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拥有着欣赏作品的某些潜力。他们能够安静地、全神贯注地观察作品,并对作品做出简单的描述。而且孩子眼中看到的、理解到的作品与大人眼中的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主要依靠知觉进行感知,对局部的细节观察得甚为仔细,对非具象的图画往往从具象的角度加以猜测。虽然孩子们眼中的事物与大人们眼中的事物有时候是“大相径庭”的,但是观察优秀的美术作品有助于他们形象思维的提升,也能够激活孩子潜在的艺术灵性,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解放孩子表达与表现的天性。在这种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让孩子们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这就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绘画。
3.展示手工绘制过程,赋予学生动手条件与能力
美术是一门集绘画、手工、设计、欣赏为一体的教学科目,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教会学生欣赏这一美术技能,导致学生学习范围过于狭隘,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十分不利。由此可见,拓展美术课内教学内容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人物,我们要为学生创建动手条件,让学生能够拥有动手的机会、场地、材料,在手工绘制课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直观体验美术作品形成的过程,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让学生主动完成手工绘制学习的课时内容。
4.开展多样化动手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这是小学生的显著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有趣的瓶盖”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瓶盖,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并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然后由全体同学评出一个最美丽的瓶盖,并给予这位学生相应的奖励,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瓶盖绘画出来。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观察细微事物的耐心,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后绘画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还可以制定游戏式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
四、结语
总之,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赏析,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关键词:美术教学;动手能力;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对于美术课程而言,它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不能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而如果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较多的理解,促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特点及现状
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实施素质教育一直呼声不减,不少人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以往的“填鸭式”教育上,尤其是小学教育,作为孩子启蒙的第一课堂,学校应当广泛开展多种学习课程,全面引导学生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程本身具有形象直观、视觉可感性较强的特点,学生的动手参与性较其他课程明显要高,对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方面优势较为显著。同时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涵养。因此,美术应当作为一门重点发展的课程。
纵观国内小学对于美术课程的设置,其受重视程度较弱,且多数小学美术教学取得的成效不甚显著。究其原因,在于其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传统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竞争力,是否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与否的重要指标。基于以上原因,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美术教学应当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未能充分显现。
二、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
1.老师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识
从小学教学过程来看,学校往往认为此门课程是一门副科,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此种教育背景下,老师没有创新教学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极其不利。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单一
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从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来看,较多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都非常的单一,学生很难对美术课程的内涵进行理解,长期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消退。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措施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小學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学情景的创设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需要小学美术教师认真对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需求,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眼界,还可激发学生对于某一种动物的具体思考,加深学生对绘画动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然后通过自己的绘画将头脑中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2.欣赏优秀美术作品
在孩子们真正领会美术创作之前,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中也包括带领孩子们适当地参加一些美术展,虽然在小孩子的认知世界里,大师们的艺术作品也许太过抽象、写意,但是孩子们可以以自己的视角去欣赏、去感受,也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事实上,根据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拥有着欣赏作品的某些潜力。他们能够安静地、全神贯注地观察作品,并对作品做出简单的描述。而且孩子眼中看到的、理解到的作品与大人眼中的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主要依靠知觉进行感知,对局部的细节观察得甚为仔细,对非具象的图画往往从具象的角度加以猜测。虽然孩子们眼中的事物与大人们眼中的事物有时候是“大相径庭”的,但是观察优秀的美术作品有助于他们形象思维的提升,也能够激活孩子潜在的艺术灵性,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解放孩子表达与表现的天性。在这种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让孩子们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这就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绘画。
3.展示手工绘制过程,赋予学生动手条件与能力
美术是一门集绘画、手工、设计、欣赏为一体的教学科目,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教会学生欣赏这一美术技能,导致学生学习范围过于狭隘,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十分不利。由此可见,拓展美术课内教学内容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人物,我们要为学生创建动手条件,让学生能够拥有动手的机会、场地、材料,在手工绘制课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直观体验美术作品形成的过程,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让学生主动完成手工绘制学习的课时内容。
4.开展多样化动手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这是小学生的显著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有趣的瓶盖”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瓶盖,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并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然后由全体同学评出一个最美丽的瓶盖,并给予这位学生相应的奖励,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瓶盖绘画出来。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观察细微事物的耐心,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后绘画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还可以制定游戏式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
四、结语
总之,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赏析,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