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效之径,创高效课堂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小学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这里的“引导”,是指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提问或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要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应循什么“序”,才能“渐进”,甚至“跃进”呢?个人认为在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下,在课堂提问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序”:
  一、由浅入深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和发展,所以课堂提问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例如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可依序设计如下提问:1、鲁迅喜爱桃花吗?2、龙华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鲁迅为什么不去呢?3、这句话主要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受?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第二个问题抓住学生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深入追问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蕴涵着鲁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怀念,对反动派罪行的强烈愤慨,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果省去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和启发,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感到困惑,也就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由点及面
  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作用并不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决那些重点、难点,能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点设问,然后从这一点扩散开去,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提问系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进行思考,这样,由一点而及全面,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月光曲》中“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使说说罢了”这个难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四个问题:1、盲姑娘的话是“随便说说”的吗?2、为什么要那么说?3、可以看出她是怎样一个人?4、贝多芬会怎么想?教师抓住这一难点启发,使学生明白了盲姑娘是一位酷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姑娘;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所打动,才毅然为盲姑娘兄妹俩弹奏钢琴。
  三、由具体到抽象
  少儿形成知识的顺序和方式有三个阶段:第一,行为把握,依靠手足去把握对象;第二,图像把握,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第三,符号把握,即以语言的形式去把握对象。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动作—形象—抽象”的顺序依次发展的。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应该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骆驼和羊》的第三段,教师可以分四步设计问题。第一步,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羊走进又窄又矮的门时很自在?第二步,谁能做一做“大模大样”走路的动作?第三步,知道“大模大样”是什么意思了吗?第四步,山羊为什么要“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吃草呢?最后一个问题归结到段落的主题,学生的思维又完成了一次飞跃。
  四、由现象到本质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而不能透过表层意义深入领会本质,那么,学生的认识永远是肤浅的。语文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穷人》中有一句话:“没什么可抱怨的。”老师先问:“‘抱怨’是什么意思?”弄清词义后,进一步设问:“桑娜为什么会感到没什么可抱怨呢?”开始触及实质,但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回答。于是再问:“桑娜如此辛苦,而得到的仅仅是‘孩子们都还健康’,她可以抱怨些什么?现在为什么不抱怨?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问题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五、由接受到创造
  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几个层次 ,教师设计提问时,必须遵循这一个规律。在《聪明的公鸡》一文中,可以设计三组问题,第一组:①公鸡上门的原因是什么?②狐狸见到公鸡讲了些什么话?③公鸡是怎样回答狐狸的?这是一组记忆型问题,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第二组:①公鸡凭什么战胜了狐狸?②公鸡的心情有几次变化?③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分析实质,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组:①公鸡在胜利之后会怎么想呢?以后遇到了又会怎么办?②狐狸后来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三组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提出行之有效的问题,以期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只是我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一些粗略看法,在此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摘要】无论哪一科的学习都是需要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没有质疑就不会进步。语文也不例外,我们要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敢于和权威挑战,才会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 提问 提高 思维 能力  人类是会思考的高级动物,我们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
期刊
最初,看到孩子们怀着一颗颗天真的童心从幼儿园来到这个斩新的环境——小学校园的时候,感觉他们都那么娇小可爱。当时,他们心中充满的会是什么呢?惊喜与好奇、陌生与害怕、还是兴奋与期待?我不清楚,但是我想,每个小朋友的心中应该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吧!  现在,开学一个月了,在这忙忙碌碌的一个月里,我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感受更多。这样的小学生活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已经适应了,对于这群性格各异的孩子们,
期刊
随着文化强国进一步的推进和落实,有关青少年思想品德旧的课程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建立一套新的并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是思想政治课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几乎一直延用传统模式的
期刊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文化”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资源。“和”的理念贯穿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待亲人朋友要和善,同事之间要和气,师生关系要和谐,家庭要和睦,世界要和平。作为学校,要把建设和谐校园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和谐校园的建设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的理念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  新界学校
期刊
初三中考总复习,不但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总结回顾,更是其知识系统化和深层化的必要过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新课程,如何有效地搞好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并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的效果,一直是初三数学教师关注的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要提高数学复习效果,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课本为主,狠抓双基.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发明显,促使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回归课本知识
期刊
【摘要】产出导向型课堂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本文依据该理论对河北科技学院民办高校的2014级经济管理系的学生进行了形成性评价,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产出导向型课堂,形成性评价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应用型本科大学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
期刊
一、四川省区域物流的发展  达州公路物流港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东南处,四周紧邻环城快速通道,距达渝高速路达州南出口100米处,定位及辐射半经:依托公路、立足化工(产业区)、服务达州、辐射秦巴地区、接轨全国。通过提供的物流服务,主要满足化工产业区企业公路物流的需求,同时力争在5年内发展成为达州地区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秦巴地区化工物流高地、内陆四省无水港物流枢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郑州临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为进一步推进临空产业的集群化,郑州应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物流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郑州 临空经济 产业集群  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临空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临空产业集群则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空间组织模式[1]。  1 郑州临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  
期刊
【摘要】教师是人类智慧的传播者和科研活动的承担着,而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祖国教育事业的新鲜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兴衰和成败。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将着重从职业定位、职业素养以及工作追求三个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进行探讨和解读。  【关键词】初心 青年教师 自我修养  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期刊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建设用地紧张、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养老家庭小型化等问题日渐显现,新建养老设施的需要与城市老城区空间资源紧张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社区养老存在资源欠缺、服务单一等问题,机构养老过度社会化导致老年人情感需求难以满足,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融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的嵌入式养老的多元化优势则愈加明显。然而,目前我国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既存在选址随机、布局分散、难以形成区域集群效应的问题,也存在养老服务定位不清,功能配置任意性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