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及其现代应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将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借鉴的类别进行简要分析,并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论述。
  关键词: 传统建筑 传统与现代 分类 整体
  
  传统建筑,是先辈们积累下来的建筑,在当时虽然没有把建筑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但几千年的历史总不会白白地浪费掉。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成功地创造了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
  1.传统建筑中的上位建筑
  上位建筑即建筑生成的基础。路易·康曾说:“一朵玫瑰成为玫瑰的愿望存在于种子存在之先。”在建筑中是说建筑先有存在的愿望,然后存在。这个愿望就是上位建筑很生动的说明。
  传统的上位建筑主要是从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指导建筑生成。当然,这些是自发的,也就是说是很朴素的理论。从人的需求出发,当建筑作为建筑第一次生成的时候,它的形态是最自然的,也最能反映人真正的需求。
  传统的住宅形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古代,不论是官宅还是民宅,都是以屋和院的形式存在的。在屋里,人完成吃喝拉撒睡等最基本的行为。其余的多数行为,如聊天、晒太阳、溜达等都在院中完成。这样的分法完全是从需求出发。因为人们需要抵御风寒,也需要阳光、空气。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宅的定位。
  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意与环境的关系。首先,是建筑适应环境。这在建筑选址上有很好的表达:“最好北面有山岭屏障阻挡寒风,最好门前南面平原、耕作招凉,最好水源顺驻,最好远景悦目,最好农地方屋终年都可以见到太阳。”当然,最初纯朴的愿望最终被扭曲为风水。但这种对自然选择的重视在现今也很有指导意义。其次,是建筑反映环境。在园林里,任何一个亭台楼阁都不是随便放置的,任何一个建筑都是为了使整体的环境增色,这样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从自然出发,然后又回到自然,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环境观。
  2.传统建筑中的空间
  空间是建筑活动的最终目的,也即建筑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做建筑就是做空间。中国建筑空间的特点主要有二:第一是空间的不定义性,第二就是空间的历时性。
  2.1混沌空间
  说中国古建的空间是混沌空间很有道理,但混沌的不是空间的品质,是空间的定义。中国的传统建筑只营造空间而不定义功能。
  从大的类型上说无论是小到家宅、店铺,还是大到寺庙、宫殿,它们的单体建筑都是一种模式。矩形的平面,柱网的建构,空间类型也都是一样。再细到一个家庭的空间里,这里只有按等级分的正房、厢房、耳房、罩房,而不是按功能分的厨房、卧室。正房、厢房都有着一样的空间品质,也都可以睡人或是用作书房等。这就是说,中国的传统空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一间房,可以是住宅里的,也可以是寺庙里的;一间房,可以做仓库,可睡人,也可以做书房;还是一间房,儿童可以在这里做各种游戏,可以引发出各种想象。一间房,一间不定义功能的房,反而我们会给它更多的功能,把空间利用得更充分更丰富,更有创造力。所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混沌空间,有着很好的适应性与创造性,又很方便建造,是一种很成功的空间形态。
  2.2四维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的另一个空间特点就是线性与四维性。
  一本书上讲空间分为硬空间与软空间,所谓硬空间就是一个几何意义上的空间,而软空间就是一种经历,一种空间经历。也可以这样说,硬空间是客观存在的,而软空间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人的存在方式不是静止的,所以软空间也不是一个静止的空间。它是一种经历,一个序列空间,在纯粹的空间中加入了时间的部分,这就是四维空间。
  园林空间就是典型的四维空间。在中国的园林里,空间的布置不是随意的,任何一个景观不是单纯的景观,它是整体中有机的一部分。当你走进任何一个好的园林,你就走进了一个匠师为你安排好的流线中。对景欲扬先抑等各种手法的运用,让你在行进中不断地感受空间给你带来的享受。你会发现每一景观在不同的时间会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样,对宫殿、四合院,你细心地体会也会发现,空间都是作为一种序列而存在的。人所留意到的不会是空间本身的界面,而是一种感受。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偏重于序列,单体大都是很简单的,因为做建筑的人知道空间本身不是最神圣的,而是为人服务的;建筑不是目的,人的活动才是最终的目的。
  3.传统建筑中的建构
  建构是建筑的表现形式,是空间的载体。每一座建筑最终多是以建构作为表达的。
  建构是现在的中国建筑与世界差距最大的部分,然而,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建构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在建构的标准化和对材料性质的掌握,而这恰恰又是现代中国建筑最薄弱的地方。
  标准化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已实现在各个领域上。然而传统建筑的标准化只有中国真正地实现了。首先是构件的标准化。远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就有“材”的概念提出。材是构件的标准,构件的基本尺度。当一个构件的数据被准确地标出时,那么,这个构件的大小形态就定型了,于是,全国上下都可按照这个规范来营造。这样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营造速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中国要建造同西方一样等级的建筑要省去很多的时间。同时,构件的标准化,也节省了人力物力,也就是建筑成本。人们有了分工,首先提高了效率,然后就是空间的标准化,空间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一个“间”字上。所有的平面都是由间来组成,帝王的房子有九间大,我们的房子只能有三间大。于是,在中国,帝王、将相、诸侯的建筑都就有明确的标准。这样,在诺大的中国,所有的建筑都有了规范。这是很难得的奇迹。标准化,是中国传统建筑在建构方面一个很大的进步,当时乃至拿到现在都是很先进的。
  诚然,现在的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好处,并想发扬下去。但如何继承,是滥用大屋顶还是把古建的形态用现代的材料、技术表现出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历史。所以,中国的建筑也是封建社会的建筑。如今社会形态变了,所以,建筑也应该变了。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直是建筑界重要的课题,关于二者关系的不同观点有很多,其中不乏对二者关系处理及如何把握的深层思考。我们也从不同角度领悟到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4.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现有文章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有关创作手法大致可分为传统符号的运用、传统形制的运用和传统材料的运用。但是我们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借鉴上,并不是单纯采用某一符号、某种形制或某些传统材料,而是要将几方面有机结合,整体权衡,把握适度,才能产生出更好的设计思路。现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创作手法作简练理性的分析,力求对以后的建筑设计有所启迪。
  4.1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符号即是用一种明确的信息单元来表达一些概念和具体事物内涵,建筑中的传统符号则是通过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方法,以某一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或造型来强调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真正尊重传统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复古,更不是传统符号的简单叠加和堆砌,而是恰当地把握传统的神和意,抓住其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4.2传统形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形制,常指器物或建筑物的构造和形状,即形式上的模式。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要从整体上体现民族特性,就需将传统形制通过各种原型进行演化、拼贴,从而叠合成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兼顾传统形制的新建筑。对传统的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的表层结构上,而要通过多方面感悟,从深层结构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构建新的建筑形式。
  4.3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一种,便是材料上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的高科技材料不断地呈现出来。新材料在新技术的配合下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否认的优越性。诚然,现代材料取代传统材料的确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继承传统文化中也不失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历史的成功实例。但真正能够唤起人们历史情怀的,不是简单样式上的模仿,人们更愿追求其历史的真实质感,来引起对传统的共鸣,因此我们更愿意去运用传统材料来表达今天的东西,同时也就建筑的出处提出一种暗示。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在材料的运用上,不再片面地追寻新材料的时髦,而是更加尊重其地域性和传统文化渊源。
  结语
  传统的简单“复制”并不难,但尊重传统不是墨守陈规,更不是盲目模仿。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是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联系过去和现在的一种人文因素,在建筑中我们需要考虑的还有未来的趋向。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不是单纯的组合或相加,而是化合,应把握传统的优势,并把传统的符号、形制和材料系统地综合,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产出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把起点放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坐标上,建构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其实探究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为了区别新与旧、是与非,我们珍视历史遗产是为了探索明天,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宋照青.昨天,明天,相会于今天.建筑学报,2001,8.
  [2]周柏华.发扬传统 开创未来.建筑学报,2001,9.
  [3]聂兰生.旧街中的新建筑.建筑学报,2003,7.
  [4]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5]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
  [7]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8]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9]张锦秋.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J].城市发展研究,1997,(04).
  [10]张锦秋.继承发扬 探索前进——对建筑创作中继承发扬建筑文化民族传统的几点认识[J].建筑学报,1986,(02).
其他文献
膀胱结石属于临床疾病的一种,其会严重影响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膀胱结石其临床症状较多,表现不同,可能发病原因也会存在差异.那么,你知道膀胱结石发病症状有哪些吗?rn1什么是
期刊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本、互动”等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的视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富含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课改,的确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浮躁与虚假”的现象,“课堂失真”的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一番新的探讨,
摘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结果,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还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在这里笔者就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几个例子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幼儿教育活动 师幼交往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建立
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与幼儿创新思维”的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方法选择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6例,总结其螺旋CT表现,主要是观察转移淋巴结的大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它不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幼儿掌握科学的方法。过去,我们在科学活动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的方法,然后得出这一科学现象的结论,有的时候也让幼儿实验或动手操作。但这种实验或操作也是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按照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孩子们的
摘要: 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阶层业已分化,旧阶层重组,新阶层涌现,在这世纪之交的路口,我国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构建和谐农村?本文试从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培育等方面探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和谐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 阶层分化 中介组织 经纪人 和谐农村    2008年10月9日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
摘要: 我国建国以来确立的二元户籍制度,尽管对当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却制约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人平等的权利,包括迁徙自由权、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人格权利等,不利于社会秩序的良性循环和理性发展。  关键词: 户籍制度 迁徙自由 经济权利 政治权利 人格权利    户籍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人口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我国,户籍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传
摘要: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的各个时期,日本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和发展,总体来说,日本采取的是积极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政策,但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措施,并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关键词: 自主外交 国际形势 互助互利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日本对华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回顾30多年日本的对华贸易政策,总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等地区.由于其发病部位隐匿且对放射线敏感,故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