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chon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文献的短篇小说《出租车司机》写了一个温馨的故事,故事在心与心的交流越来越困难的今天让人读后口舌生香, 备感温馨——多么善解人意的“出租车司机”呀! 通观全文可以发现, 这个美丽的故事是由一场误会引出的, 直到最后“出租车司机”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时, 误会才得以消除, 结果却出人意料的圆满。其实, 小说对“出租车司机”并非出租车司机的情况设置了多处伏笔, 作了多处暗示:
  一是黄昏傍晚埋伏笔。因为“我在城里奔波了一整天”, “急于要拦一辆出租车, 尽快回酒店休息”。可是正赶上下班时间, 出租车太难拦了。黄昏傍晚时刻, 光线自然不佳, 加上一天劳累之后精力不济, 心情急切地要回酒店休息, 所以好不容易有车停下来后, “我”就没有时间、精力和耐心仔细看车, 这样就有了荒不择“车”之理, 为篇中“我累得连一句话也不想说, 只是闭上眼睛假寐”和篇末“我想我实在是累昏了头, 这辆车有没有出租车标志都没有辨识清楚, 就不由分说地逼着人家当了一回出租车司机”埋下伏笔, 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上车之前和上车之后的描写既显得合情合理, 又使得这个误会可以继续下去。
  二是言行迟缓埋伏笔。小说写“我”交代去处后“司机”居然“歪着头想了一下”, 说: “很远哪! ”我的慌乱与司机的慢条斯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此, 不光“我”纳闷, 读者也会同样纳闷: 按常理下班期间正是出租车跑生意的好时机, 没有哪个司机会愿意把出租车开得慢慢的; 出租车司机一般都希望路程越远越好,怎么他不愿去远处呢? 并且, 作者还特意写道,“司机”面对“我”的询问欲言又止,末了, 终于下定决心, 发动车子, 明显可以看出司机是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才开动车子的, 这也是违背常情的。作者的这些关于“司机”迟缓言行的描写在暗示读者, 他与一般的出租车司机确有不同之处, 这为后文他自报身份——并非“出租车司机”埋下伏笔。
  三是穿着打扮埋伏笔。作者写自己上车之后的所见: “这位司机衣着整齐, 藏青色的西装十分挺括, 雪白的衬衫, 淡蓝色的领带, 搭配得相当得体, 不像一般的出租车司机衣着随便、风尘仆仆的样子, 倒像准备去赴一场豪门夜宴似的。”此处的描写进一步暗示读者: 他与一般的出租车司机在外在形貌上有不同之处, 不像开出租车的而像赴宴会的。这些描写为后文——“去你在门前等车的那家酒店吃晚饭”埋下伏笔。
  本文以《出租车司机》为标题, 这正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一个错误信息,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巧妙地把“出租车司机”并非出租车司机的玄机暗藏在读者不在意的细节里面, 有意让读者跟着“我”的思路和行为去误解对方, 并“一错再错”下去。直到篇末, 作者借“出租车司机”之口告诉读者真实情况, 让读者在回味时体验这场误会带来的温馨和芬芳!
其他文献
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公司,在机关里当一名小职员。  父亲退休在家。家住一楼,屋后一方小园,养了许多兰草,其中不乏珍贵之品。公司内外不少人高价求购,父亲却说:“好草无价!”心存侥幸者再问,父亲道:“草就是我,我就是草,买得了吗?”遂绝了上门讨要之人。  一天,儿子对父亲说:“爸,有一件事,我想……”  “啥事?”  儿子犹豫了。  “啥事呀?”  “我们处长,想要一盆兰草。”  “兰草——”父亲看了儿
期刊
大赛特约文学指导 朱克 朱威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广泛阅读,对于同学们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阅读的最佳时期,也是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多阅读多积累,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喜欢具有“精品”特征的微型文
期刊
从天空的怀抱里飞出,通过苍白的面容做了自白,  从云裳的褶缝里抖落,烦乱的天空在表现  飘向森林的棕褐光秃,内心的哀愁。  撒向田野的寂寞空阔,  轻柔无声,缓缓飞扬,这是天空的诗啊,  雪花儿飘降。用无声的音符缓缓记录;  这是绝望的隐秘啊,  正如云雾般朦胧的幻想早就郁积在云层的肺腑,  突然结晶成为奇文异彩,如今才向田野树木  正如烦乱的心绪难以隐藏,悄悄地倾诉。    【导读】  亨利·瓦
期刊
好的小说对读者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令读者废寝忘食,希望一口气就把厚厚的一大本巨著看完。俗话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阅读小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也是如此。到底小说有什么魅力,能让读者到了如此忘我的境界呢?  人在现实的世界里,常常遇到挫败、失落、不满足,小说的想象世界,成了最好的逃避的处所,至少可以暂时填补心灵的空虚、无助和无奈。小说所描写的人生,并不是现实生活的记录,而是经过加工、包
期刊
“自古兵者为不祥,放下你手中的枪!”该文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殷切向往。  与其他战争题材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通篇嗅不到硝烟的气息,却渗透着作者无限的愤懑。文章取材于生活,由生活中的片段引发对战争的思考,语言朴实生动。  “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使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也是建立在黎民生灵涂炭的基础之上,从“战争所带来的必然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有
期刊
这是一片简洁生动的文章。  文章中,作者不用华丽的语言装饰画面,也不过多泼墨于背景烘托、气氛渲染。一问一答,一举一动均真实贴切,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真实快速并真切地嗅到主旨的芳香。  纵览全篇,主旨均在简单行文中,在简述自己报考了沈阳一所日办学校并通过笔试,以及笔试前的一些情况后,就直切主题,用大幅篇章的简单对话推动故事发展。以“想当公司经理”应答“为何到这儿来上学”;以“熟悉业务、善
期刊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小说也是如此。  本文的构思可谓精巧,一波三折。弟弟从高高兴兴地去报到到垂头丧气地回来,又从被爹逼走到最终想留下来;而爹呢,从生气地赶走儿子到思念儿子,又从找儿子到盼望儿子归来,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富于变化,紧紧地抓住了读者。而把两条线连起来的又是什么呢?作者把弟弟的来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样,高低起伏的情节像串珍珠一样被简短的文字富有新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精炼,短小,
期刊
这是一篇很仆实的小小说,文中的话语来自生活,读起来亲切自然,但文章的主旨却不像文中叙说的那样轻松畅快。它反映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形势依然严峻。  文章以“弟弟”任教展开情节,以来往家书纵贯全文。情节跌宕,一波三折,余波不平,引人深思。  和文中的“弟弟”一样,很多人总以为以蛇肉、耗子肉为荤是茹毛饮血的历史,总以为没有粉笔的教学只属于张艺谋的电影,总以为没水没电的生活已经结束
期刊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
期刊
他,“四肢健全,最终却沦为乞丐,就是因为人们的同情吗?就是因为给他的那几十元钱吗?换作你,会因此而去做一名乞丐吗?答案都是否定的!因此说,同情无罪,同情非无情。  他,住在一个连电灯也没有的山区,穿着“那件烂得不能再烂的棉袄”,背着“那个似乎已绝迹几个世纪的破麻袋”——他的生活是何等的窘迫啊!  饿了,他会拿起别人扔掉的饭菜吃,而过着幸福生活的你,即使再饿,会吃吗?不会!困了,他会枕着麻袋,躺在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