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草都死了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公司,在机关里当一名小职员。
  父亲退休在家。家住一楼,屋后一方小园,养了许多兰草,其中不乏珍贵之品。公司内外不少人高价求购,父亲却说:“好草无价!”心存侥幸者再问,父亲道:“草就是我,我就是草,买得了吗?”遂绝了上门讨要之人。
  一天,儿子对父亲说:“爸,有一件事,我想……”
  “啥事?”
  儿子犹豫了。
  “啥事呀?”
  “我们处长,想要一盆兰草。”
  “兰草——”父亲看了儿子一眼,“你拿一盆送去吧。”说着指了指屋后墙角的那一片。
  儿子回头一看,是父亲经常送人的那种,又说:“爸,处长要那种……那种叫瑞雪兆春的。”
  父亲半天不开腔,脸色变得吓人。儿子正不知如何是好。父亲又开了口了:“好一个识货的处长!他咋知道瑞雪兆春?”
  “你送去参加职工花卉展览,他看过,知道得了一等奖。”儿子怯怯地看着父亲,心想没指望了,那可是有人出三千块也没卖的呀!
  过了几天,儿子突然发现父亲把瑞雪兆春分成两盆了,心里不由一阵激动。不久,两盆都活了,父亲叫他给处长送了一盆去。时间虽迟了些,却得到了处长连声道谢。
  又一年,春天。父亲发现儿子接连几天愁眉苦脸,不时叹气,便问:“咋啦?”
  儿子不吭声。
  又问:“你是咋啦?”
  “爸,我不好开口——”
  “犯错误了?”
  “不……处长讲,别人把我送他的那一盆瑞雪兆春要走了。”
  父亲不出声了。
  末了,父亲还是又分了一盆出来,叫儿子给处长送去了。为了儿子,有什么不能送呢!
  不久的一天,父亲应花友之邀前往当地一富户家观兰。好气派的后花园里,摆着各种花草盆景。忽然,他在一个架前停下了。盘根错节的黑漆树根几架,一上一下,分明放着两盆瑞雪兆春!其中一盆叶片已黑了大半。那花盆,那一苗一叶,好眼熟。
  主人一笑,指着两盆花说:“伙计,我曾经给你一盆三千块还不卖,现在我两盆才花了一千块!”
  父亲脸色铁青,“只怕难养活吧。”说罢,借口有事匆匆走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儿子的顶头上司——处长领着一位陌生中年男人找上门来了。
  儿子忙着沏茶、递烟。处长把父亲叫到一边,悄声问:“毕师傅,那种叫瑞什么雪的草还有吗?”
  “没有了!全送朋友了。”
  “真的?”
  “真的!”
  “我们一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想要一盆像样的兰草。”
  “很抱歉,帮不上忙了。”
  “还有啥好东西?”
  “你们到后面看看吧!”
  那中年男人在后院看了一圈,失望漫上脸来,只听他悄悄对处长说:“没什么好货!净是些艳花俗草。”
  两个男人怏怏地走了。
  儿子不由惴惴,便问父亲:“爸,那些好草呢?”
  “好草都死了——沾不得俗气!”
  儿子懵了……
  
  权钱交易的轨道
  ——《好草都死了》导读
  
  《好草都死了》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微型小说,这是一篇写“权钱交易”的故事。
  文章围绕着叫“瑞雪兆春”的兰草,写了处长三次要兰草的故事。处长所要的兰草也并非自己享用,而是用来卖给别人的。这之间的交易如同是一个“生物链”。处长有权却要钱,富户有钱却想要兰草,儿子无权也无钱,父亲却有让人垂涎的兰草。于是,交易就由此产生了。处长利用手中的权,要儿子去家中要兰草,然后卖给有钱也得不到兰草的富户;富户虽然没有权,但他可以用钱去进行交换,利用他人手中的权,间接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两盆兰草;儿子大学刚毕业,为了讨好巴结处长,他向父亲要了兰草,为自己将来的仕途打好基础。人们陷入了这样一个权钱交易的怪圈之中,小说清晰地为我们画出了权钱交易的轨道。
  在这链条怪圈中,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环节。处长是一个以权变钱的小人,但若没有“市场”,没有需求,那么他手中的权也就无从变成钱。正因为富户需要他,那个“儿子”需要他,才滋生了权钱交易的土壤。
  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的事很多。近几年,一些地方接连出现矿山安全事故问题,从曝光的一些事故来看,那些发生事故灾难的某些地方官员,并不是和事故毫无干系,而往往与胆大妄为的黑心矿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白了,他们分明是利益共同体。某些官员可以从黑心矿主那里捞到大量的钱财,被判刑的南丹县委书记就曾接受过矿主整麻袋的人民币。权钱交易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害,它比天灾事故更可怕。
  小说的新颖之处,就在于作者最后的点题。父亲在了解了这一幕权钱交易的真实内容后,果断地将名贵的兰草处理掉了。作者借父亲的口,显现了文章的主旨:“好草都死了——沾不得俗气!”文末的这句话,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做为一名人民的公仆,什么是最高的追求?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说,就是:让人民满意。
  进行这场权钱交易的关键物——兰草被处理掉了,掩卷深思,那会不会还有其他的东西,如红草、绿草呢?
其他文献
晴朗的夜晚凄凉悄然,但是还会有鲜花和星光,    凄凉的明月清辉下,叹息和希望,   世界早已入睡。和那大街上   浓密的树下情人的笑语。    我的躯体已不在那里,    而清凉的微风,还会响起钢琴的声音,   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就像这寂静的夜晚常有的情景,   探问我的魂魄何在。可在我住过的窗口,  不再会有人默默地倾听……   我久已不在此地,   不知是否有人还会把我记起,   也许在一
期刊
人的思想使人心变得复杂,人的七情六欲把这个世界搞得朦胧迷离,唯有时间还能那样从容流过,把一切沉淀,把一切澄清。然后,我们静下心来,学着直视,学着思考,心平气和地看那光阴,轻轻,流过。席慕蓉就是用那清灵而细腻的笔法,触摸着轻轻流过的时间,用那沉淀至平静的心成就了这篇至空至纯的美文。  《眠月站》字字空无却字字有情,极富诗情画意。开篇写自己面对寂静的山,回归“这样寂静这样无所欲求的心情”,感慨时光不再
期刊
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在《我只是想送个盒饭》中被演绎得凄婉哀怨、荡气回肠。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母亲的形象也由黯淡无光到光芒四射。  作品描写了一位身患癌症的母亲在生命的晚期为年幼的儿子送午饭的感人故事。她知道自己不久即将离开人世,因此,她不顾虚弱的病体,背着丈夫偷偷给儿子煮饭、送饭,既使受到老师的呵责也依然如故;当她躺在病床上时,她为以后无法给儿子送便当而深感痛苦;在弥留
期刊
漫画取材于社会生活,依靠变形、夸张、比喻等手法加以表现,或是评议,或是表达思想,或是传递信息,或是单纯的幽默。  漫画作文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具象材料作文。怎样读懂漫画,怎样介绍漫画,怎样根据漫画进行联想与想象,怎样挖掘漫画的寓意,怎样变换角度看漫画,怎样欣赏不同风格的漫画,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首先,要学会观察,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比如上面的漫画,一个小狗在拼命地追前面的骨头,下面的司机
期刊
《一棵野豆秧》是一篇耐人咀嚼的文章,作品展现了野豆秧那令人敬畏的生—命力,作者在热情讴歌这一高原精灵的同时,也告戒人们热爱自然、关爱生命,更启发人们去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野豆秧的美进行了多层次的观照。首先,作品极力渲染一个广阔壮观:的背景,展示了野豆秧的粗犷美。“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这一切既给人以辽阔和雄壮的美感,也拓宽了文章的境界;在这种背景的映衬下,孤零零的
期刊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书临皋亭》  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想当一笑也。  ——《与毛维瞻》  晚明、清初,似张岱为主的文人以东坡为楷模师表,提倡写小品散文。其实,他们虽努力实践,但造诣火候是远不及苏轼的。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所写的诗词、散文
期刊
一位爸爸下班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
期刊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是一首书写眼前所见之景之事的小诗。作者信手拈来,不事雕琢,自然成篇。写的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日常生活的小事,但于质朴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就像一位绘画高手,随意涂抹之间,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江南水乡,船儿非常多,“进庄出庄一把橹”,是
期刊
王启国编译  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提高,只不过是我们评判富裕的标准变了,心态变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  大约930年前,征服了英格兰的威廉一世拥有大量的财富、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一支残暴的军队。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威廉一世可以说是富甲天下,无人能敌,但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他连抽水马桶这样的生活用品也没有,另外,他也没有纸巾和割草机,日子根本就没法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  历史上富裕的王侯将
期刊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顾,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会刘以养亲去官,不果。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