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中学历史素质教育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中学阶段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课和历史知识竞赛。
  关键词:中学历史 学生 素质教育
  
  近年来,高考命题专家加大了历史思维考查的力度(但据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报告,识记部分仍占有相当比例:30%左右),对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掌握、对历史材料的处理、对历史材料的阐释等,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要求。
  面对这样的高考试题,部分历史教师尝试着改革自己的历史教学,但更普遍的历史教师还是在搞应试教育,如何搞呢?80年代“抱着书本打滚”的办法不行了。面对这样的高能力要求试题,即使将书本“滚烂”,也难考出好成绩。他们现在采取“试题化”方发,让学生爬题山、涉题海,以适应高考的试题考查。这种题海战术式的适应性训练并不能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至多可以说对学生形成解题技巧有一定帮助。
  为应试而教的历史教学,只会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高考,作为一种检测专业水平高低,思维能力大小的选拔性的书面考试,是无法检测思想觉悟高低、情感状态优劣的。因此,应试教育与历史学科自身功能有着天然距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通过哪些途径呢?中学阶段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课和历史知识竞赛。
  
  一、关于课堂教学
  
  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设形成能力的场所,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才干。在45分教学中,不可能完全均匀的实施全部的教学目的,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所侧重的诱发学生探索心理的产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
  1、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历史现象尽管纷繁复杂,其本质却具有共性。在形成历史概念和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特殊中找到一般性,并进行科学的概括。
  如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讲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威信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事件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共同规律。如: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在资本主义较发达,但受到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反封建为其基本任务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建立资本主义统治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革命手段,推翻了封建制度之后,又回过头来镇压人民群众,具有革命和反革命的两面性。
  2、培养学生历史阐释能力,即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有关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首先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次,适时介绍历史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诸如:比较和归纳、抽象和概括、集中和发散等,回大大加强学生历史思维的科学性,提高其历史思维的水平。再次,教师在讲课中,必须注意向学生展示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史观”和“史法”。教师必须通过讲解示范,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训练,使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更重要的是实现“史观”和“史法”的内化,掌握获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金钥匙,最终架起思维的彩桥。
  
  二、关于实践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要任务是向教学客体——学生复述必要的历史知识,传递现成的历史评价。而在实践课中学生从被动地位解脱出来,能运用历史评价法则来自主地阐释历史事件、现象和本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应该是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实践课的内容多种多样,如学习唐史后,要学生找出反映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的诗,作为对教材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参与备课,说明教师备课的形式,然后由学生钻研教材,阅读教材,写出教学目的,编出教学提纲,带着问题去听课;让学生参与命题,讲明命题的原则、方法;指定某课内容自由命题,题形不限,做出答案,用于课堂教学的测试,既巩固了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看有关的课外书,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及看问题的角度。
  
  三、举办历史知识竞赛
  
  竞赛可以提高学生辩论、综合、应变和从史实中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笔试。安排的时间可以是课前十分钟,也可以是课外活动时。历史竞赛这种方式可以运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把信息和所学知识融为一体,并进行透彻的说明和论证。这样做重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机制,使各类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水平和条件、篇幅的限制,对本文的主题分析还十分浅略、片面,请教育界的专家合同行指教。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正是希望大家展开对它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促进其发展。希望新世纪的历史教学更能关注学生,关注他们心智能力的培养,真正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坚信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实践,必定能迎来历史教学灿烂的明天。愿以“任重道远”与大家共勉!
其他文献
泱泱华夏,熠熠篇章,英雄史诗,源远流长。翻开五千年历史长卷,传记  文学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尤其是太史公首创纪传体通史以来,形形色色人物的传记在历史记载中更是独领风骚,备受青睐。  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尚有一定难度,传记体古文中的人物评论当然就更难以把握了。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一刀切,武断地把人物划分为非此即彼、非忠即奸。这看似简洁干脆、直截了当,其实失之全面,谬以千里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阐明在数学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发展区 数学教学 发展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依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指出了学龄期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的观念——“最近发展区”。这一思想对新课程改革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利于我们的教学目的,使教师、学生各有所得。    一
期刊
高中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
期刊
“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精神契合,人与人交往的双方对话”,人类不可能在沉默中生存,学生也不可能默默地被动接收外界强加的知识,课堂应该是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的有效度与师生双方态度和情绪相关,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感受性
期刊
内容摘要:课改强调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提出了在探究过程中创新的新方向。创新的涵义应包括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以及学生们创新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还有就是师生共建创新的环境,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究、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意识 创新兴趣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美术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独特渠道。在现代教育力量的推动下,美术教师越来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会自主创作。近年来,笔者根据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实践,就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并做了一些总结。    一、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
期刊
内容摘要:通过“全面评价”以达“双赢”,改变过去以考试定输赢的片面方式,只以一次考试的成败评价学生的不科学做法,这种“全面”的评价方法可以让教师与家长更全面、更仔细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与子女,从而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可以生学生更好的去寻求个性发展,从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 制度 改革    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以及好多学校,在建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
期刊
“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是中国近现史一个重要的概念。高中教材中曾在三个地方提到相关问题:在1843年的《南京条约》补充条约中,英国首先获得“领事裁判权”;1928年,刚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废除“领事裁判权”未果;经历100年的司法权被破坏后,到1943年,英美与在重庆的国民政府签订条约,废治外法权等特权。 那么到底什么是领事裁判权?什么是治外法权呢?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和联
期刊
内容摘要: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关键词:语文才情 个性优化 创新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教学如果不利用这一新技术便会落后于时代。CAI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会只是一种时髦,由于它的形象、方便、速度、效率等等方面的优点,这一方式势必会被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时刻的到来会比预想的快。实际上,当学校的教师们把计算机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他们自然会把CAI作为他们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这一进程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