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中学阶段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课和历史知识竞赛。
关键词:中学历史 学生 素质教育
近年来,高考命题专家加大了历史思维考查的力度(但据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报告,识记部分仍占有相当比例:30%左右),对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掌握、对历史材料的处理、对历史材料的阐释等,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要求。
面对这样的高考试题,部分历史教师尝试着改革自己的历史教学,但更普遍的历史教师还是在搞应试教育,如何搞呢?80年代“抱着书本打滚”的办法不行了。面对这样的高能力要求试题,即使将书本“滚烂”,也难考出好成绩。他们现在采取“试题化”方发,让学生爬题山、涉题海,以适应高考的试题考查。这种题海战术式的适应性训练并不能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至多可以说对学生形成解题技巧有一定帮助。
为应试而教的历史教学,只会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高考,作为一种检测专业水平高低,思维能力大小的选拔性的书面考试,是无法检测思想觉悟高低、情感状态优劣的。因此,应试教育与历史学科自身功能有着天然距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通过哪些途径呢?中学阶段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课和历史知识竞赛。
一、关于课堂教学
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设形成能力的场所,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才干。在45分教学中,不可能完全均匀的实施全部的教学目的,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所侧重的诱发学生探索心理的产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
1、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历史现象尽管纷繁复杂,其本质却具有共性。在形成历史概念和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特殊中找到一般性,并进行科学的概括。
如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讲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威信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事件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共同规律。如: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在资本主义较发达,但受到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反封建为其基本任务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建立资本主义统治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革命手段,推翻了封建制度之后,又回过头来镇压人民群众,具有革命和反革命的两面性。
2、培养学生历史阐释能力,即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有关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首先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次,适时介绍历史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诸如:比较和归纳、抽象和概括、集中和发散等,回大大加强学生历史思维的科学性,提高其历史思维的水平。再次,教师在讲课中,必须注意向学生展示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史观”和“史法”。教师必须通过讲解示范,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训练,使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更重要的是实现“史观”和“史法”的内化,掌握获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金钥匙,最终架起思维的彩桥。
二、关于实践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要任务是向教学客体——学生复述必要的历史知识,传递现成的历史评价。而在实践课中学生从被动地位解脱出来,能运用历史评价法则来自主地阐释历史事件、现象和本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应该是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实践课的内容多种多样,如学习唐史后,要学生找出反映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的诗,作为对教材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参与备课,说明教师备课的形式,然后由学生钻研教材,阅读教材,写出教学目的,编出教学提纲,带着问题去听课;让学生参与命题,讲明命题的原则、方法;指定某课内容自由命题,题形不限,做出答案,用于课堂教学的测试,既巩固了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看有关的课外书,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及看问题的角度。
三、举办历史知识竞赛
竞赛可以提高学生辩论、综合、应变和从史实中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笔试。安排的时间可以是课前十分钟,也可以是课外活动时。历史竞赛这种方式可以运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把信息和所学知识融为一体,并进行透彻的说明和论证。这样做重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机制,使各类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水平和条件、篇幅的限制,对本文的主题分析还十分浅略、片面,请教育界的专家合同行指教。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正是希望大家展开对它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促进其发展。希望新世纪的历史教学更能关注学生,关注他们心智能力的培养,真正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坚信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实践,必定能迎来历史教学灿烂的明天。愿以“任重道远”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中学历史 学生 素质教育
近年来,高考命题专家加大了历史思维考查的力度(但据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报告,识记部分仍占有相当比例:30%左右),对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掌握、对历史材料的处理、对历史材料的阐释等,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要求。
面对这样的高考试题,部分历史教师尝试着改革自己的历史教学,但更普遍的历史教师还是在搞应试教育,如何搞呢?80年代“抱着书本打滚”的办法不行了。面对这样的高能力要求试题,即使将书本“滚烂”,也难考出好成绩。他们现在采取“试题化”方发,让学生爬题山、涉题海,以适应高考的试题考查。这种题海战术式的适应性训练并不能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至多可以说对学生形成解题技巧有一定帮助。
为应试而教的历史教学,只会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高考,作为一种检测专业水平高低,思维能力大小的选拔性的书面考试,是无法检测思想觉悟高低、情感状态优劣的。因此,应试教育与历史学科自身功能有着天然距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通过哪些途径呢?中学阶段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课和历史知识竞赛。
一、关于课堂教学
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设形成能力的场所,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才干。在45分教学中,不可能完全均匀的实施全部的教学目的,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所侧重的诱发学生探索心理的产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
1、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历史现象尽管纷繁复杂,其本质却具有共性。在形成历史概念和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特殊中找到一般性,并进行科学的概括。
如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讲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威信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事件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共同规律。如: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在资本主义较发达,但受到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反封建为其基本任务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建立资本主义统治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革命手段,推翻了封建制度之后,又回过头来镇压人民群众,具有革命和反革命的两面性。
2、培养学生历史阐释能力,即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有关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首先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次,适时介绍历史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诸如:比较和归纳、抽象和概括、集中和发散等,回大大加强学生历史思维的科学性,提高其历史思维的水平。再次,教师在讲课中,必须注意向学生展示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史观”和“史法”。教师必须通过讲解示范,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训练,使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更重要的是实现“史观”和“史法”的内化,掌握获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金钥匙,最终架起思维的彩桥。
二、关于实践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要任务是向教学客体——学生复述必要的历史知识,传递现成的历史评价。而在实践课中学生从被动地位解脱出来,能运用历史评价法则来自主地阐释历史事件、现象和本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应该是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实践课的内容多种多样,如学习唐史后,要学生找出反映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的诗,作为对教材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参与备课,说明教师备课的形式,然后由学生钻研教材,阅读教材,写出教学目的,编出教学提纲,带着问题去听课;让学生参与命题,讲明命题的原则、方法;指定某课内容自由命题,题形不限,做出答案,用于课堂教学的测试,既巩固了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看有关的课外书,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及看问题的角度。
三、举办历史知识竞赛
竞赛可以提高学生辩论、综合、应变和从史实中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笔试。安排的时间可以是课前十分钟,也可以是课外活动时。历史竞赛这种方式可以运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把信息和所学知识融为一体,并进行透彻的说明和论证。这样做重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机制,使各类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水平和条件、篇幅的限制,对本文的主题分析还十分浅略、片面,请教育界的专家合同行指教。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正是希望大家展开对它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促进其发展。希望新世纪的历史教学更能关注学生,关注他们心智能力的培养,真正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坚信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实践,必定能迎来历史教学灿烂的明天。愿以“任重道远”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