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堂是轻松、愉悦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元素本来就是快乐的象征。如何在这快乐的符号下创造出快乐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美术学科注重培养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它通过情感和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对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形成完美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就是围绕这一理论依据进行阐述,从而挖掘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快乐资源,进行快乐教学策略的探索。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发现,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要创设宽松快乐的氛围;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要注意技能的表达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要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教师可以守候我们的这块乐土,使快乐有的放矢!
【关键词】快乐课堂;表达自我;快乐创作;健全人格;创造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经调查发现,教学中让学生画一些生硬的造型、临摹呆板的范图,学生画来画去失去了兴趣,抑制了智力发展,也扼杀了创新能力,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是很不利的,这其实是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学方法,老师也失去了教学激情。或是时常在学生有精彩的创作灵感时,学生往往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法灵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显得沮丧不已,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个性化创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两种教学现象都极大地影响学生表达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开始认真思考绘画对于学生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绘画是种工具,是一个能释放情感的载体,应该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努力寻找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创作的教学方法,献给嗷嗷待哺的学生。
在课堂中表达自我并不是简单的局限于口头的表达,学生通过线条、色彩、造型、肌理、空间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看到、想到的事物,这样的表达在美术课堂中是比较易见的。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快乐中表达”,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从而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这对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我对初中的教材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二、实践与探索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表达”,在“快乐中表达”是通过各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探索、加工、体验,获得轻松、愉悦、自信、敢创的学习感受。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个含义: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选择易学、表现力强的技法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创设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使学生自信、愉悦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扶持“好问”、鼓励“好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快乐的学,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使学生展现特长,张扬个性,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这种“心理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好比到一个商场买东西,消费者希望获得舒心的、超值的服务,而服务员则想方设法营造某种氛围以打动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能愉悦地接受消费。如果这种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成功的,消费者就乐于接受并享受消费,如果是不成功的,消费者可能就不消费或即使消费了也不会有好心情。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Walter)所指出的:“教师工作本质上就是推销工作。因为教师想方设法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教师所教授的这一学科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学习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格不同,犹如其面”,形象的点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的人格特点,每个人不仅在相貌上不同,在脾气上、能力上、兴趣和爱好上、对待自己以及旁人的态度上也都是不尽相同。譬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喜欢粗放的线条来表现物体,而有的则对用曲线形象有兴趣,这就是不同的个性和爱好,我们做老师的没必要去要求统一,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恰当的引导,并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互相分享的品质。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的一课中,我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就是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普遍提高。教学中我用到了,小组合作探究装饰图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的探究,从而达到互相学习,互助提高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内在的学习兴趣的支持,有情感的投入和反馈,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有合作的统一,又有个性作业的发展,起到了表达自我的目的。
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不要因为学生一点点过失就在课堂中严厉责备学生,你恼怒表情不但会使受指责的学生恐惧、紧张,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势必干扰课堂教学轻松愉悦进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其表达的才能。比如,在《美丽的西湖》教学中,有对水彩颜料的技法的介绍,我就想能否就撒颜料的方法,来进行绘画创造呢?让学生先了解颜料的特性,再来学习绘画西湖。学生一上手时由于不了解颜料的特性,整张纸都撒乱了,就有些急躁,这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少批评。在这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将有益于个性发展和表达精神的飞扬。因为教师的鼓励,学生的作业亮了起来。
所以,教师态度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教师自身没有愉悦的表情怎能感染学生快乐呢?教师自身不喜欢的教学内容怎能吸引学生喜欢呢?反之学生不喜欢你这个老师和所教的课程那教学一定是失败的。亲切的微笑感染学生情绪,赞许的目光激发学生创作灵感,鼓励的言语挖掘学生的潜能。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因为工作的压力,促使我板着脸来上课,想以此来压住学生,但是,恰好相反,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对我产生低促情绪。所幸的事,一位学生把这秘密告诉了我,才使我走出误区。迅速调整好心态,告诉自己要让他们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先请求他们把我留下,给我试用期。接下来运用我的教学风格吸引他们,慢慢地观察到他们看你的眼光变了,课堂气氛缓和了。 (二)选择易学、表现力强的技法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
想让作业亮起来,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应多一些选择,少一些束缚。美术课程应该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在这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将有益于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飞扬。如《卡通世界》一课,我在上到“分框分格式卡通连环画”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来创作,速度快的学生可以选择二种内容,作品完成以后对自己作品做自我评价,满意和较满意的画个“”,不满意画“”,研究统计如下表:
上表表明学生选择自己拿手的创作内容创作,对自己的创作结果满意率高,对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自信,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选择容易较熟悉的水果的学生人数最多,其次是利用实物来进行卡通画的创造,最少是对花卉的卡通画创造。这可以提醒老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事物来进行卡通画的创造,以后的学习内容可以多运用学生乐意接受的内容来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画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虽然,绘画的技法不是很老练,但是,思维的创作却是亮了起来。以下使学生创作的作品:
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怎样使学生愉悦地掌握美术技能、创作时充满持久激情和作品突现个性三者完美结合呢?为了学生更有兴趣学更有乐趣创作,我常常把教材根据学生的创作特长和生活需求进行改编,让学生不知不觉喜欢学习内容,有自信地去创作。
(三)创设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使学生自信、愉悦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向民间艺术家学习》这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实践探索。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不仅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更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民间的剪纸艺术本来就是快乐的象征。如何在这快乐的符号下创造出快乐的教学,在初三教学的过程中,每次上到《向民间艺术家学习》这一课时,我都颇有感想,起初几年让学生临摹剪纸,虽然,学生完成剪纸的作业非常好,但是,似乎课堂缺少了什么,课堂总是那么的安静,我想这只能算是劳技课吧!课堂缺少了学生创作表达自我的火花,缺少了应有的生气。所以,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1.目标的筛选和定位
民间的剪纸艺术,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掌握和理解,也更加具有操作性,但是简单的临摹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进行了如下的目标定位:
(1)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独特造型美、装饰性及其刀味、纸感。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能结合自己的喜爱的卡通形象,创造剪纸艺术。
(3)通过欣赏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视觉感受力,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在这一目标的筛选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反复的教学实践。一般情况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们通常是进行欣赏并让学生临摹书本的剪纸内容,进行剪刻。这样的目标定位,我发现存在这样的特点,学生第一次剪刻作业非常粗超,也没有创新可言。对于中国的剪纸艺术的了解停留在表面的欣赏之上,没有对这一内容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民族自豪感。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具有装饰性和趣味性。同时,初中生对卡通形象又比较喜欢,所以,我尝试将学生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和剪纸结合,让学生来创造剪纸艺术。这样提升了教学的创造性。学生由于要自己动脑将卡通形象改成剪纸艺术,所以,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剪纸艺术的魅力。这样的结合也同时降低了学生创作时的为难情绪,使教学有的放失。
2.教学内容的实施
(1)导入部分
展现生动有趣的形象使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
①图片激趣。展示如下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②问题激趣。
在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形象?你能说说这些形象的寓意吗?
在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还给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自己发现剪纸图样的奇特美丽。比如图一,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是有二个动物纹样结合而成的一幅剪纸,出示作品名称《耄耋富贵》,同时出示:耄—猫,耋—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八九十岁称“耄”,七八十岁称为“耋”。民间剪纸常用猫和蝶的谐音来比喻长寿。比如图二,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此图的趣味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形体的趣味性,从而得出这是民间美术象征繁衍和保护的娃娃造型。依次这样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剪纸的兴趣。
(2)深入教学
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题——剪纸的魅力。同时接下来的任务是分析剪纸艺术的趣味性和装饰性及剪纸艺术和绘画的区别—刀味和纸感。
①装饰性和趣味性。教师出示如下的作品进行教学:
根据以上的图片教师提问,剪纸作品和我们平时的绘画相比较,有怎样的特点呢?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制作方法完成的?
②刀味和纸感。教师出示如下的作品进行教学:
③阴刻和阳刻。教师出示如下的作品进行教学:
在回味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谈谈跟版画的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来进一步体会剪纸的魅力。
(3)技法讲解
鉴于以上的教学,教师进行技法的示范与讲解。教师出示卡通形象大象,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将这一形象制作成剪纸纹样,我们要怎样进行艺术加工呢?同时出示剪纸图样图十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阴刻和阳刻的图形处理,同时进行趣味性的装饰。剪刻的作品如下:
教师接下来进行步骤的介绍,出示如下的图片,让学生形象的理解。
在选择大象图案的时候,我考虑到选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创作时的为难情绪,大象这一卡通画,出自15册《卡通世界》这一课,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添加剪纸作品的趣味性和装饰性,也就是,如何把卡通画,改成剪纸作品,如何添加装饰的图案,这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剪纸作品中的“月牙形”、“锯齿形”是非常经典的。教师要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还可以问问学生你有什么创意性的图案吗?学生的回答让我发现,学生是非常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他们分别说道,“心形”“波浪形”“菱形”等等。我想思维无限,只在启发。
【关键词】快乐课堂;表达自我;快乐创作;健全人格;创造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经调查发现,教学中让学生画一些生硬的造型、临摹呆板的范图,学生画来画去失去了兴趣,抑制了智力发展,也扼杀了创新能力,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是很不利的,这其实是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学方法,老师也失去了教学激情。或是时常在学生有精彩的创作灵感时,学生往往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法灵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显得沮丧不已,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个性化创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两种教学现象都极大地影响学生表达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开始认真思考绘画对于学生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绘画是种工具,是一个能释放情感的载体,应该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努力寻找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创作的教学方法,献给嗷嗷待哺的学生。
在课堂中表达自我并不是简单的局限于口头的表达,学生通过线条、色彩、造型、肌理、空间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看到、想到的事物,这样的表达在美术课堂中是比较易见的。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快乐中表达”,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从而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这对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我对初中的教材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二、实践与探索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表达”,在“快乐中表达”是通过各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探索、加工、体验,获得轻松、愉悦、自信、敢创的学习感受。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个含义: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选择易学、表现力强的技法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创设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使学生自信、愉悦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扶持“好问”、鼓励“好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快乐的学,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使学生展现特长,张扬个性,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这种“心理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好比到一个商场买东西,消费者希望获得舒心的、超值的服务,而服务员则想方设法营造某种氛围以打动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能愉悦地接受消费。如果这种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成功的,消费者就乐于接受并享受消费,如果是不成功的,消费者可能就不消费或即使消费了也不会有好心情。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Walter)所指出的:“教师工作本质上就是推销工作。因为教师想方设法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教师所教授的这一学科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学习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格不同,犹如其面”,形象的点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的人格特点,每个人不仅在相貌上不同,在脾气上、能力上、兴趣和爱好上、对待自己以及旁人的态度上也都是不尽相同。譬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喜欢粗放的线条来表现物体,而有的则对用曲线形象有兴趣,这就是不同的个性和爱好,我们做老师的没必要去要求统一,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恰当的引导,并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互相分享的品质。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的一课中,我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就是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普遍提高。教学中我用到了,小组合作探究装饰图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的探究,从而达到互相学习,互助提高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内在的学习兴趣的支持,有情感的投入和反馈,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有合作的统一,又有个性作业的发展,起到了表达自我的目的。
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不要因为学生一点点过失就在课堂中严厉责备学生,你恼怒表情不但会使受指责的学生恐惧、紧张,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势必干扰课堂教学轻松愉悦进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其表达的才能。比如,在《美丽的西湖》教学中,有对水彩颜料的技法的介绍,我就想能否就撒颜料的方法,来进行绘画创造呢?让学生先了解颜料的特性,再来学习绘画西湖。学生一上手时由于不了解颜料的特性,整张纸都撒乱了,就有些急躁,这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少批评。在这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将有益于个性发展和表达精神的飞扬。因为教师的鼓励,学生的作业亮了起来。
所以,教师态度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教师自身没有愉悦的表情怎能感染学生快乐呢?教师自身不喜欢的教学内容怎能吸引学生喜欢呢?反之学生不喜欢你这个老师和所教的课程那教学一定是失败的。亲切的微笑感染学生情绪,赞许的目光激发学生创作灵感,鼓励的言语挖掘学生的潜能。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因为工作的压力,促使我板着脸来上课,想以此来压住学生,但是,恰好相反,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对我产生低促情绪。所幸的事,一位学生把这秘密告诉了我,才使我走出误区。迅速调整好心态,告诉自己要让他们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先请求他们把我留下,给我试用期。接下来运用我的教学风格吸引他们,慢慢地观察到他们看你的眼光变了,课堂气氛缓和了。 (二)选择易学、表现力强的技法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
想让作业亮起来,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应多一些选择,少一些束缚。美术课程应该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在这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将有益于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飞扬。如《卡通世界》一课,我在上到“分框分格式卡通连环画”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来创作,速度快的学生可以选择二种内容,作品完成以后对自己作品做自我评价,满意和较满意的画个“”,不满意画“”,研究统计如下表:
上表表明学生选择自己拿手的创作内容创作,对自己的创作结果满意率高,对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自信,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选择容易较熟悉的水果的学生人数最多,其次是利用实物来进行卡通画的创造,最少是对花卉的卡通画创造。这可以提醒老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事物来进行卡通画的创造,以后的学习内容可以多运用学生乐意接受的内容来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画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虽然,绘画的技法不是很老练,但是,思维的创作却是亮了起来。以下使学生创作的作品:
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怎样使学生愉悦地掌握美术技能、创作时充满持久激情和作品突现个性三者完美结合呢?为了学生更有兴趣学更有乐趣创作,我常常把教材根据学生的创作特长和生活需求进行改编,让学生不知不觉喜欢学习内容,有自信地去创作。
(三)创设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使学生自信、愉悦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向民间艺术家学习》这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实践探索。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不仅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更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民间的剪纸艺术本来就是快乐的象征。如何在这快乐的符号下创造出快乐的教学,在初三教学的过程中,每次上到《向民间艺术家学习》这一课时,我都颇有感想,起初几年让学生临摹剪纸,虽然,学生完成剪纸的作业非常好,但是,似乎课堂缺少了什么,课堂总是那么的安静,我想这只能算是劳技课吧!课堂缺少了学生创作表达自我的火花,缺少了应有的生气。所以,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1.目标的筛选和定位
民间的剪纸艺术,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掌握和理解,也更加具有操作性,但是简单的临摹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进行了如下的目标定位:
(1)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独特造型美、装饰性及其刀味、纸感。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能结合自己的喜爱的卡通形象,创造剪纸艺术。
(3)通过欣赏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视觉感受力,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在这一目标的筛选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反复的教学实践。一般情况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们通常是进行欣赏并让学生临摹书本的剪纸内容,进行剪刻。这样的目标定位,我发现存在这样的特点,学生第一次剪刻作业非常粗超,也没有创新可言。对于中国的剪纸艺术的了解停留在表面的欣赏之上,没有对这一内容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民族自豪感。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具有装饰性和趣味性。同时,初中生对卡通形象又比较喜欢,所以,我尝试将学生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和剪纸结合,让学生来创造剪纸艺术。这样提升了教学的创造性。学生由于要自己动脑将卡通形象改成剪纸艺术,所以,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剪纸艺术的魅力。这样的结合也同时降低了学生创作时的为难情绪,使教学有的放失。
2.教学内容的实施
(1)导入部分
展现生动有趣的形象使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
①图片激趣。展示如下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②问题激趣。
在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形象?你能说说这些形象的寓意吗?
在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还给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自己发现剪纸图样的奇特美丽。比如图一,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是有二个动物纹样结合而成的一幅剪纸,出示作品名称《耄耋富贵》,同时出示:耄—猫,耋—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八九十岁称“耄”,七八十岁称为“耋”。民间剪纸常用猫和蝶的谐音来比喻长寿。比如图二,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此图的趣味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形体的趣味性,从而得出这是民间美术象征繁衍和保护的娃娃造型。依次这样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剪纸的兴趣。
(2)深入教学
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题——剪纸的魅力。同时接下来的任务是分析剪纸艺术的趣味性和装饰性及剪纸艺术和绘画的区别—刀味和纸感。
①装饰性和趣味性。教师出示如下的作品进行教学:
根据以上的图片教师提问,剪纸作品和我们平时的绘画相比较,有怎样的特点呢?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制作方法完成的?
②刀味和纸感。教师出示如下的作品进行教学:
③阴刻和阳刻。教师出示如下的作品进行教学:
在回味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谈谈跟版画的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来进一步体会剪纸的魅力。
(3)技法讲解
鉴于以上的教学,教师进行技法的示范与讲解。教师出示卡通形象大象,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将这一形象制作成剪纸纹样,我们要怎样进行艺术加工呢?同时出示剪纸图样图十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阴刻和阳刻的图形处理,同时进行趣味性的装饰。剪刻的作品如下:
教师接下来进行步骤的介绍,出示如下的图片,让学生形象的理解。
在选择大象图案的时候,我考虑到选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创作时的为难情绪,大象这一卡通画,出自15册《卡通世界》这一课,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添加剪纸作品的趣味性和装饰性,也就是,如何把卡通画,改成剪纸作品,如何添加装饰的图案,这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剪纸作品中的“月牙形”、“锯齿形”是非常经典的。教师要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还可以问问学生你有什么创意性的图案吗?学生的回答让我发现,学生是非常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他们分别说道,“心形”“波浪形”“菱形”等等。我想思维无限,只在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