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低血糖诊治的注意事项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友”和非“糖友”的诊断标准不同
  对于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3.9mmol/L,便可诊断为低血糖;而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方可诊断为低血糖。同时应找出低血糖病因。
  低血糖症状的出现有时与血糖值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低血糖症状的出现与否与血糖值是对应的。但也有时候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症状,监测血糖值却并不低;或监测的血糖值低了,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低血糖症状。以下学说可能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相对性低血糖学说。即患者原来血糖较高,经过胰岛素治疗后,短期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而引起低血糖症状,但此时测血糖却并不低。
  自主神经病变学说。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或是服用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即心得安等),虽然测血糖偏低,但机体对低血糖却反应迟钝,甚至是毫无症状。
  脑细胞能量不足学说。某些情况下,血糖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及在细胞内代谢产能的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使得脑细胞缺乏葡萄糖能量供应而引起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表现为神经中枢缺糖症状如头晕、意识障碍等,但是患者测血糖却并不低。
  症状不特异,表现多样化
  低血糖的典型症状通常表现为心悸、出冷汗、饥饿感、四肢颤抖、全身软弱无力,等等,大家都比较熟悉,临床上也比较容易识别。但是,老年人、婴幼儿以及重度低血糖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嗜睡、哺乳困难、哭闹易惊、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发生在夜间可发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精神反常、行为怪异及神经缺糖症状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昏迷等,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因此,对于不明原因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想到低血糖的可能,及时给患者检测血糖。
  另外,饥饿感不等于低血糖。许多患者以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因為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患者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患者应该注意,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两类低血糖,格外要当心
  它们分别是无症状性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前者在患者浑然不觉中发生,后者在患者夜间熟睡时光临,由于其发病隐蔽,很容易被漏诊,患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非常凶险。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病史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或是使用了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即倍他乐克),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往往没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慌、出虚汗、乏力、饥饿感等)而难以被及时发现,血糖持续下降,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患者,其空腹血糖常常反跳性升高,如果患者夜间噩梦连连、内衣被汗浸湿、晨起后头疼头昏,常常提示夜间曾发生过低血糖。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
  “低血糖反应”也须按低血糖处理
  其实临床上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这三个概念并不一样,其区别在于:①“低血糖”是一个生化指标,指患者血糖水平≤2.8mmol/L,但不涉及症状的有无。换句话说,患者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②“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水平≤2.8mmol/L,同时伴有临床症状;③“低血糖反应”指有些长期血糖较高的患者,经治疗血糖短时间内显著下降,患者随之出现头晕、出虚汗、面色苍白、心慌等低血糖症状,但此时测血糖可以低于2.8mmol/L,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于3.9mmol/L。这是由于机体对血糖急速下降不适应所引起的一种相对缺糖状态。尽管此时患者的血糖尚未达到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但也应按照低血糖处理。
  治疗低血糖应该分秒必争
  脑代谢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血中的葡萄糖,低血糖对脑组织的损害也最严重。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超过6小时),即使生命得救也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害。因此,对低血糖的救治一定要分秒必争,哪种补糖方法起效快就采取哪种方法。
  时刻提防低血糖卷土重来
  如前所述,长效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消渴丸等)所致的低血糖,经过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后可能再次降低。故需要持续监测血糖变化,持续静脉补充葡萄糖,以防止低血糖卷土重来。
  不是所有低血糖吃主食都能迅速见效
  当患者由于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注射后没有按时进餐等原因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许多患者选择吃馒头等主食来缓解。但奇怪的是,有时连吃两个馒头都不能纠正心慌、出汗、大汗淋漓、饥饿等症状。这是因为没吃对。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这些食物吃进去后可以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帮助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才能变成单糖被人体吸收,其缓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单独应用时极少发生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合用时,也可发生低血糖。在治疗时要注意,这类患者吃馒头、饼干等主食纠正低血糖往往效果较差,必须口服或静脉输注葡萄糖。这是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糖果饼干等复杂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而葡萄糖无需消化,可以直接被肠道吸收,不受α-糖苷酶抑制剂的影响。
  采用“中药”治疗也会导致低血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中药安全,不会导致低血糖。实际上,许多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往往含有西药降糖成分,如中成药消渴丸就含有西药优降糖。如果对此不了解,过量服用的话,也可能出现严重低血糖。尤其对于老年、消瘦、病程长、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是如此。■
  (编辑/吉梅)
其他文献
徐女士是一位中年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打胰岛素,早、中、晚分别是14单位、6单位和6单位。平时血糖一直很稳定,但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的血糖波动令她很苦恼。她在信中陈述自己每次来月经,总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尤其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尤为明显。更让她不能理解的是,在高血糖结束后,下一餐前又容易出现低血糖。她自行将胰岛素剂量加减量,可控制得总是不理想。每次来经前,她的心情都非常紧张,不知该如何是好
期刊
作者简介:周江梅(1973-),女,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农村发展与土地制度. Email:836652945@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JY080);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7R10154);福建省科协决策咨询项目(FJKXA17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导性项目(AC20178);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STIT201727)  摘要:【
期刊
救治低血糖应分秒必争,针对患者不同情况给予紧急处理。患者平时也要注意预防,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神志清醒的患者可迅速补充含葡萄糖且易吸收的食物,如糖水、果汁、蜂蜜、巧克力糖、饼干、面包、馒头等;症状未消失可接着再进食。不同食品引起血糖升高快慢不同。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葡萄糖>蜂蜜>白糖水>可乐>果汁>葡萄干>牛奶>冰激凌>巧克力。  意识不清的患者切忌经口喂食,以免误吸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
期刊
摘 要:目前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后的影响因素尚未理清,也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该文对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后的创新成效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投入结构不合理、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科技政策与创新环境不协调等成为阻滞该类科研院所实现进一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在当前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攻坚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加快与市场接轨、促进科技创新政策
期刊
周师傅退休后的第一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3年后,医生给他查了随意尿(即不考虑时间与进食情况而随时随意解出来的尿)的微量白蛋白,结果是30μg(微克)/1mg(毫克)肌酐。刚好在临界线上(临床上界定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是30~299μg/1mg肌酐),医生建议他半年内进行3次检查。  两个月后,周师傅又留24小时尿测了一次微量白蛋白,结果是27mg/24h(标准是30~299mg/24h),在正常范围。
期刊
2012年10月,第48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年会在德国举行。会议提出了胰岛素优化治疗的新理念,对于如何提高胰岛素疗效,简化胰岛素治疗方法和用药安全性问题有很好的建议,现简介如下。  简化胰岛素剂量调节方法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甚至是最终手段。当前最使医患双方茫然的是,胰岛素剂量的调节方法过于复杂,使众多患者难于掌握。任何复杂的问题,如果能把它简单化以利推广,这本身就是创新。此次欧洲会议上
期刊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结合产物。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而且是不可逆的,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HbA1c能反应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经过20多年临床应用,发现HbA1c在指导糖尿病防治方面尚有许多新功能,现简介如下。  诊断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将HbA1c≥6.5%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比血糖稳定性
期刊
人体血糖的来源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主要是靠自身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即由蛋白质、游离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它是空腹血糖的主要来源;外源性主要来自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物,它是餐后血糖的主要来源。血糖的主要作用是分解产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多余的葡萄糖则在肝脏和肾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如果某些原因造成血糖来源不足和(或)利用过度,便会出现低血糖。  病因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波动在3.9
期刊
在降低糖尿病死亡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控制高血压的成效要大于控制高血糖。尤其是清晨高血压由于危险性更大,所以更是降压治疗的重中之重。患者以清晨血压升高明显的话,应选擇长效降压药来控制。  清晨高血压危险性更大  专家们已经认识到,当我们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血压会在短时间内从相对较低的水平迅速上升到较高的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的最高水平。  与其他时段的血压升高相比,晨起血压在短时间
期刊
从强调强化降糖到关注个体化治疗  1921年班廷发现了胰岛素,第二年1月,胰岛素成功应用于第1例1型糖尿病患者,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使得医学界幡然醒悟——糖尿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然而,就在同一年,学者观察到心肌梗死患者中尿糖阳性率高,从而提出高血糖与冠脉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胰岛素问世8年后,有学者开始报道糖尿病患者易伴发眼病,且难以治愈。到胰岛素问世2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