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话本集,在文学史和语言学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清平山堂话本》这样的一手资料为研究语料来梳理其中人称代词复数的发展变化,发现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词尾“们”是在这个阶段产生或广泛使用的。遵循着整个代词体系的历史演变规律,这为代词体系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人称代词;我们;你们;他们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嘉靖年间刊刻的,截至目前所知的最早的话本集。它是记录了宋元明时期民间流传的通俗话本,所收的白话小说比较多地保留了宋元时代语言的特点,对其后白话小说的创作以及近代汉语的研究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从上古、中古到近代再到现代,人称代词复数有显著的变化。整个人称代词系统是在积年累月的语言变化中经过沉淀与筛选最后才确定下来的。《清平山堂话本》的人称代词由于近代汉语时期的人称代词起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仅对17篇宋元作品中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进行研究,发现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词尾“们”是在这个阶段产生或广泛使用的。
  一、“们”字探源
   上古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先秦时代,只是在《左传》里有“吾侪”,“侪”有实在义,相当于“辈、类”。汉代以后,有“属、曹、等、辈”,这些字都是同义词,均有一定实际意义。它们和“们”最大的差别是:“们”字为复数的固定形尾,而“侪、属、曹、等、辈”等则是不固定的,而且没有成为形尾。
  形尾“们”的产生,大约产生在第10世纪到第11世纪之间,即宋代。在吕叔湘的《近代汉语指代词》中,我们了解到,“们”字始见于宋代,在唐代文献里有“弭”“伟”这两个字,都当“们”用,在宋代文献里有“懑(满)”“瞒”“门”“们”,在元代文献里,虽然也有“们”,但只是少数,大多数被做“每”。赵长柳词:“对酒当歌渾冷淡,一任他懣嗔恶。”《齐东野语》:“不因你瞒番人在此,如何我瞒四千里路来。”辛弃疾词:“学人言语十分巧。看他门得人怜。”《朱子语类》:“在他们说,便如鬼神变怪。”《元曲·玉镜台》:“他每都恃着口强。”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主要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加上形尾“们”。
  二、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一)我们
  《清平山堂话本》最常见的第一人称复数就是“我们”,其语法功能与“我”相同。如:
  (1)先生与轿夫一干人听了,无不吃惊,曰:“我们见千见万,不曾见这
  样口快的。”(《快嘴李翠莲记》)
  (2)众人道:“你何不早说?既是令弟,请他出来与我们厮见则个。”员外
  叫:“杨三哥,你与众官员子弟相见。”(《杨温拦路虎传》)
   (3)安住云:“我见有合同文字为照,特来认伯父。”刘婆教老刘:“打这
  厮出去,胡厮缠来认我们!”(《合同文字记》)
   (4)小官人过:“不是这个,都只为我们隔壁,过三五家,张待诏有个做
  花的女儿叫做莲女,十分中我意,因他引动我心,使我神魂荡漾,废寝忘食,日夜思之。(《雨窗集上花灯轿莲女成佛记》)
   (5)正如此说,只见同来的妇人、女子入法堂来,寻见了莲女,领了,道:
  “何处不觅到!若是不见你时,交我们回去怎的见你爹娘?”(《雨窗集上花灯轿莲女成佛记》)
  例(1)中的“我們”作主语。例(2)(3)中的“我们”作宾语,其中例(2)中的“我们”是介词词“与”的宾语,例(3)中的“我”是动词“认”的宾语。例(4)中的“我们”作定语。例(5)中的“我们”作兼语。
  (二)俺
  一般认为“俺”是“我们”的合音字,出现于宋代。[1]如:
  (6)你母患脑疽疮身死,你父得天行时气而亡,俺夫妻两口儿备棺木殡葬了,将孩儿如嫡亲儿子看养。”(《合同文字记》)
  (7)学究云:“孩儿不须烦恼!选吉日良时,将你父母骨殖还乡,去认了伯父刘添祥,葬埋了你父母骨殖。休忘了俺两口儿的抚养之恩!”(《合同文字记》)
  (三)咱
  在北方方言里,宋代有个新兴的第一人称的代词“咱”字(等于我,是“自家”的合音),“咱”用作复数一般用在数量词之前。如:
  (8)小桃低低说与倘都军道:“我和你要做夫妻容易。这曹伯明每日五更出去接客,只是不在家多。你去五更头,等他来时,打死了他,咱两个永远做夫妻,却不是好?”(《曹伯明错勘赃记》)
  “俺”和“咱”本来是复数的用法,但人们在“俺”和“咱”后面加上“们”表示复数。到了元代出现了“俺们(每)”[2],宋代乃至现代汉语仍在使用“咱们”,可见“们”的类推性让“俺们、咱们”的“俺、咱”变成了单数。
  三、第二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第二人称复数的代词通常用“你每、你懑”,等同于“你们”,其语法功能与“你”相同。如:
  (9)老夫人便道:“丞相,你每口受享龙楼凤阁,耳听山呼万岁,吃珍羞,饮御酒。(《张子房慕道记》)
  (10)明日是岳帝生辰,你每是东京人,何不去做些杂弙艺?(《杨温拦路虎传》)
  (11)殿直道:“你懑不敢领他,这件事干人命!”(《简帖和尚》)
  (12)员外道:“你们只说新媳妇口快,如今我唤她,却怎地又不敢说甚么?”(《快嘴李翠莲记》)
  (13)你们不敢与我使棒,这利物属我。”李贵道:“我如今去拿了利物。(《杨温拦路虎传》)
  (14)他既不在家,我替你们寻个人,你出钱雇他去做工。(《雨窗集上错认尸》)
  (15)哥哥、嫂嫂休推醉,思量你们忒没意。我是你的亲妹妹,止有今晚在家中。(《快嘴李翠莲记》)
  (16)二位大人慢慢慢慢吃,休得坏了你们牙齿。(《快嘴李翠莲记》)
  例(12)(13)中的“你们”作主语。例(14)(15)中的“我们”作宾语,其中例(14)中的“我们”是介词词“替”的宾语,例(15)中的“我”是动词“思量”的宾语。例(16)中的“你们”作定语。
  此外“恁”同“您”作为第二人称复数代词在语音上可能是“你们”的合音,意义上可以用于第二人称复数,相当于“你们”。如:
  (17)当门与我冷饭吃,这等富贵不如贫。可耐伊家忒恁村,冷饭将来与我吞。若不看我公婆面,打得你眼里鬼火生!(《快嘴李翠莲记》)
  值得注意的是,“您(恁)”在宋仍时期只表示“复数”而不表示“尊称”。古代汉语的人称代名词中并没有相对应的尊称。
  四、第三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第三人称复数的代词通常用“他两”、“他懑”,等同于“他们”,其语法功能与“他”相同。如:
  (18)外面皇甫殿直和行者尾着他两人,来到门首,见他懑入去,听得里面大惊小怪,跄将入去看时,见克着他浑家,挣挫性命。(“他两”、“他懑”指简帖和尚、皇甫松之妻。)
  (19)杨员外入后房里,叫杨三官人:“他们众人要打你。且说你几岁了?”(《杨温拦路虎传》)
  五、结语
  通过梳理《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整体而言,17篇宋元作品应属近代汉语的中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3]。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发展变化遵循着整个代词体系的历史演变规律,也为整个代词体系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经过取舍越来越接近近代汉语了。
  参考文献:
  [1]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0.
  [2] 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2.
  [3] 勾俊涛.《清平山堂话本》宋元作品中的人称代词[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8(10),53.
其他文献
【摘要】:日本设计大师Fumi Sasada一生佳作无数,也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包装设计作为他毕生的研究对象,“一哥”是日本包装设计界给他的称谓,他的作品富有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结合,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激发人们的想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  【关键词】:包装设计;Fumi Sasada;审美心理;简洁;生动  一、背景  介绍日本国家的设计  日本是一个设计水平很高的国家,曾在唐朝,日本就开始学
期刊
【摘要】:壮锦是广西民族服饰的代表,同时也是广西壮族文化的代表。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壮族的服饰文化进而延伸到对壮锦的来源、制作工艺的流程特点、图案和色彩的寓意,以及壮锦在现代市场经济和21世纪的发展潮流中其本身所蕴含的传承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  【关键词】:民族服饰;壮锦;制作工艺;传承意义  一、壮族服饰简介  服饰是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复合表征,即外表特征与心理审美的结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
期刊
人物画历史悠久,从彩陶上寓意深刻的人物画到战国帛画,至唐代仕女画,再到现代工笔人物画都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时间的洗礼和艺术的发展。在当今艺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层次也越来越高,工笔人物画也在传统的绘画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本文从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入手,初步探索工笔人物画中装饰性元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画面中的体现,以便更加深入的认识工笔人物画。  从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中可以看出,虽然
期刊
【摘要】:《时代周刊》是美国的主流欣慰媒体,涉华报道则是其近些年来新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在国际上所树立的这种国家形象就是美国主流媒体之中所塑造和报道的形象。修辞情境是目前西方修辞理论之中的一个作为核心的概念,毋庸置疑,无论是哪一种修辞话语均是全部以修辞情境来作为主要依据的。西方修辞理论认为,事实是产生说服作用的基础,在《时代周刊》对于中国事件性新闻自然也运用的比较广泛。本文
期刊
【摘要】:戏曲演员通过唱腔来表达人物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感情世界,深刻揭露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也是戏曲艺术诸多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特点。戏曲艺术经过漫长的表演实践过程,逐渐产生了角色以及行当这两种划分。此种划分方式主要和戏曲唱法有关。角色行当不一样,其演唱在音域方面、音色方面和演唱风格方面及技巧方面等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戏曲演唱;技巧探析;婺剧  戏
期刊
1. The Horace Model  1.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Horace Model  The model proposes that the faithful interpretation (fidus interpres) is not which is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but which is fa
期刊
【摘要】: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之一,它主要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流传,用于传统节庆、婚丧嫁娶、宗族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重要时刻,因此也被称作“酒礼歌”、“酒曲”。我国少数民族布依族是一个喜欢喝酒、唱歌并有自己独特酒俗的民族,酒歌成为布依族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布依族中,酒歌的种类繁多,比如:丧葬酒歌、婚礼酒歌、迎宾酒歌、节日酒歌等,他们共同构成了布依族丰富多彩的酒歌文化,本文依托布依族的
期刊
【摘要】:赛珍珠一生穿梭在中西文化之间,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形成了她的多元文化观。不同文化之间应平等交流、共存共荣的观念使赛珍珠在翻译《水浒传》时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暗合了当代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必读佳作。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赛译《水浒传》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赛珍珠; 《水浒传》;文化交流  赛珍珠(Pearl S. B
期刊
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入韩国以来, 影响其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 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政治层面上,儒家伦理中的伦 理治国思想成为韩国的立国之本。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 提倡人的自觉自律的道德,强调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  韩国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
期刊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一切共性。其二,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艺术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影响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其三,艺术有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之处在于,以审美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社会。  一、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