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企业业绩的5个关键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EO们的关注焦点正从供应链和集成度更高的后台系统转向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等领域。业绩出众的企业已在发展更为开放的文化,并采用最具颠覆性的创新形式。这是IBM与全球64个国家或地区中的1709位CEO和公共部门的领导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后的重要发现。其中包含了来自22个行业的67位中国大陆企业的CEO。
  这次访谈从2011年9月开始,直至2012年1月结束。自2004年以来,IBM已积累了5000多位CEO的访谈数据,这样就能够进行纵向分析,以了解CEO的观点是否以及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
  此外,我们还对比了财务业绩出众的企业和财务业绩不佳的企业,以了解它们的差异。这种分类基于CEO对其所在组织的自我评估。我们让 CEO对比其他业内同行,对自己组织过去三年的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进行自我评估。这两个财务指标表现均出色的企业归类为“业绩出众企业”;在这两个领域中排名都较低的企业归类为“业绩不佳企业”;所有其它企业则被视为“业绩中等企业”。
  技术商业化
  2012年全球CEO调研当中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当被问及未来三至五年中影响组织的关键外部因素时,技术名列第一(见图1)。这是开展此调研以来技术首次排第一。但是,对中国CEO而言,排名前三位的要素依次为员工技能、宏观经济因素、市场,之后才是技术因素。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一直采取快速跟随战略,这种创新模式与其说更依赖技术,不如说依赖于有快速执行力的高效团队。
  技术能够刺激产生某些全新的行业,也会从根本上颠覆现有行业。认为技术是主要的效率推动因素的观点已经过时,现在,技术被视为协作与关系的促进因素——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关键联系。
  技术作为影响组织的重要力量,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高绩效呢?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业绩出众者在整合技术与业务创新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业绩出众者与业绩不佳者相比,在整合技术与业务创新方面明显高出2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技术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催生组织内外部的各种协作,进而促成业务创新与突破。
  严格的管控让位于更大力度的开放
  CEO们都认可需要进行持续的运营管控——用于实施合规性,推动标准化并避免浪费。但是,大多数CEO认为,实施控制的力度已经足够,而且,开放的趋势将对其组织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在业绩出众的组织中,强调开放性和协作性的比例更高——它们对开放性的重视程度比业绩不佳的企业高出30%(见图2)。
  开放性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员工获得知识技能,自由交流思想,更具创造力和创新,客户满意度提高,达成更高的业绩。但是开放性也引发了更高的风险。伴随严格管控的削弱,企业需要一种新方法来支持日常决策。员工必须本能地了解如何处理意外情况。他们的选择和行动需要由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来引导。
  以个性服务赢得客户
  与业绩不佳的同行相比,业绩出众的企业能够访问更多数据,更善于挖掘出有意义的洞察,而后将洞察力转变为具体的行动。其中,最后一点最为重要。从本质上而言,企业的推动力源于其洞察力(见图3)。
  对中国企业而言,从数据获取到形成洞察,再将洞察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会比想象中漫长。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于国外同行,并且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
  大多数企业难以获取有价值的客户洞察的一大原因在于,当客户期待被当作独特个体对待时,企业仍然把重点放在了解整体市场,而非个体客户。在IBM CMO调研中,至少70%的中国CMO仍然依赖传统信息来源(例如市场研究)制订战略决策,50%以上的CMO还依赖销售、营销活动分析等而不是第一手材料。反观那些已成功转型的企业,他们在学习使用客户分析技术以获得更好的业绩。这些企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两三个维度(如销售和交互,或者收入、年龄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而是分析更多的客户维度:交易模式、客户选择店铺的心理特征、客户购买产品的可能性,以及他们对公司的累积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信息,并为之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了创造可以作为行动依据的洞察,企业需要来自各个角度的数据。虽然面对面仍然是与客户交流的最主要形式,但CEO希望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逐步改变这一情况。超过半数的CEO预计社交网络将成为接下来五年内与客户沟通的主要方式。
  向独立创新“道别”
  面对不断增加的复杂性,企业完全自力更生几乎无法成功。仅4%的CEO计划在企业内部完成所有工作。在2008年,只有刚过半数的CEO们计划广泛开展协作。现在超过三分之二的CEO有此计划。
  我们发现,业绩出众的企业更倾向于和外部合作伙伴一起创新(见图4)。
  相对比业绩不佳的企业更关注于改善运营和重新定义自己的商业模型,业绩出众的企业更雄心勃勃地致力于创新目标,他们意在颠覆整个行业。总体上,业绩出众的企业闯入其它行业的可能性要高出48%,而创造全新行业的可能性则翻倍(见图5)。
  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尚未真正利用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优势。有59%的业绩出众企业选择为创新而开展外部合作,只有46%的业绩不佳企业选择为创新而开展外部合作。令人吃惊的是,只有43%的中国CEO正在为了创新而展开外部协作,比例甚至低于全球业绩不佳企业。
  当然,合作创新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在日趋透明和即时传播的社交网络中,不仅仅是组织自己的行为,其合作伙伴的行为同样会被用来作为对组织的评判标准。全球分布的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差池都会给即使是最著名的品牌抹上污点。
  高效实施组织变革
  我们将来自业绩出众的企业和业绩不佳的企业针对200余个主题的回答进行了比对,发现CEO们大部分思考方式都大同小异,只有在不足20%的问题上,他们的观点不同。然而,他们所领导的企业业绩各不相同,其区别在于这些CEO与整个高级主管层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开展重大变革的能力。正如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当今CEO最关键的素质是“组织实施大型变革”的能力。
  对许多组织而言,要变得更为开放并增强协作,需要进行重大的变革——我们的调研结果表明,业绩出众的组织在此方面更为成功(见图6)。事实上,IBM从2006年开始分析企业变革以来,每一次CEO调研都证明,业绩出众者在变革方面更为出类拔萃。
  为了创造更开放、更易于协作的环境,CEO需要筹划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需要彻底打破等级制度,甚至从员工的基本协作方式开始。要与新一代的员工建立联系,CEO们需要改变沟通的方式。“我们是电子邮件的一代;而他们则是社交网络的一代。”
  转变组织以实现协作式创新并不是CEO授权给HR那么简单,这需要让所有公司高层都参与其中,并身体力行地引领这种变革。
其他文献
当下新技术、新理念与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传统巨头的顷刻倒下,新生企业的快速崛起,冲击着企业家与管理者的神经与思绪。面对这场商业风暴,传统企业陷入焦虑与惶恐,即便是谷歌、BAT这样的行业领袖,也不得不时刻警惕,唯恐被颠覆。  那么,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创新与突破,才能迈向新的成长之路?应该采取何种反颠覆策略,才能再造业务与竞争优势?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内增,通过激发员工企业家精神进行内部创业。内部创业的方
期刊
服务业的思维方式,自服务业出现以来就有。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的广泛应用普及极大丰富了这一思维方式,使各行业都渗透了服务业的思维方式。  同样,互联网的应用也深化了传统服务业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服务系统特性与传统企业相比大不相同、高下立判。就拿余额宝实时报账来看,引用一位传统基金公司高管的话:“基金公司上类似余额宝的项目,最大的改变是基金公司的IT体系,要把我们非实时的系统向实时
期刊
制造型企业中,班组是企业组织架构的基本单元,是企业创造价值最直接、最基本的主体。要实现企业管理落地,班组管理是基础,也是关键。班组管理效率的高低和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的管理成效和经营成果。  当前,企业的班组管理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方面问题。  疲于应付多头管理。班组管理工作涉及生产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装器具管理、劳动统计、经济核算、民主管理、文化建设、培训、保密管理
期刊
提升市场份额的不二法宝是提升渗透率。而要提升渗透率,品牌必须大力投资三大关键资产:品牌记忆、产品组合和店内资产。  品牌记忆。这并不是说要影响消费者如何看待某一品牌,而是要让消费者在购物时第一时间想到该品牌。  产品组合。产品线过于丰富会导致广告效果不佳、消费者对品牌定位混淆不清或产生其他认知障碍,从而导致渗透率下降。因此,需要精简并合理化产品组合。  店内资产。消费者通常会在店内购物的几秒钟之内
期刊
据2014年10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爱尔兰将于2020年前逐步淘汰原本适用于跨国税收筹划的“双层爱尔兰(doubleIrish)”模型(简称“爱-爱”双层模型)。此举被视为爱尔兰对于来自国际反避税压力的回应,特别是来自欧盟内部的反竞争指控。“爱-爱”双层模型,现今多为谷歌有限公司、苹果有限公司、微软公司和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等手握数量不菲的美国专利(见图1)的公司所采纳。  此前2012年
期刊
可口可乐公司传奇主席Robert W. Woodruff先生说过:“世界属于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人。”我们也可以说:“商业世界属于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企业。”无可否认,可口可乐正是这样的企业:同样的包装,一种配方,128年来从未改变,但凭借一直创新、永不满足的品牌营销战略,将可口可乐打造成当今世界上最大和最优秀的饮料公司。今天,可口可乐在全球每天的销量达到17亿瓶。  如何将一个具有128年历史的
期刊
领先者如何持续?巨人如何大而不倒?可谓是管理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了。很多人都曾给出答案,比如自欺欺人的战略决策、傲慢自满的领导态度、核心竞争刚性、核心价值的偏离等等。  当下此话题再度为人所关注,是因为有些巨头以出乎意料的速度走向衰落,比如诺基亚;有些巨头战战兢兢,唯恐被新时代所淘汰,比如腾讯、阿里巴巴;而与此同时,一些新生企业迅速崛起,比如成立仅3年的小米于2013年实现316亿的收入,成立于200
期刊
互联网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在今天正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而这些表现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被称之为“大数据” (Big Data)。“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关于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庞大,包括了网络用户的各种兴趣爱好、行为偏好,能表明用户在线时的主要活动或使用新技术的主要方式。  在商业领域,“大数据”伴随着云时代的到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最早
期刊
数字化的商业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形成,这将带来一场数字化的“商业地震”,预示着新商业秩序的形成。我们需要对当前的企业成长环境、成长观念和未来的挑战进行再思考。  当前数字化的商业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形成,这将带来一场数字化的“商业地震”,预示着新的商业秩序的形成。谁会生存下来,谁将在“震中”倒塌?  近一段时期,BAT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布局,寻找“线上”和“线下”资源的再组合,重构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价值网
期刊
每当有企业实现超出预期的快速增长,或是以往颇为成功的企业莫名陷入不利境地时,人们喜欢用“基因说”来进行解释。比如一些人认为,腾讯做电商不够成功,是因为缺少电商基因。类似的观点有不少,什么传统银行不具有互联网基因,易信缺少社交基因等等。  然而,关于企业的“基因说”内容常让人感到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原因主要在于,业界对“企业基因”至今缺少清晰的概念界定。如此基于“企业基因”对企业的分析和把脉,以及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