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教师要讲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与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行文逻辑、词汇意义、句型结构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较强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加之由于具有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霸王别姬的小故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课文情境中,并提高学习兴趣;再比如,现今网络文学大量涌现,虽大多作者是滥竽充数,但仍存在有真材实料的作者,这些作者在写书时常常有自己大量的创造,特别是在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中,为创设情境,作者也会写一些文言文来与题材、背景、人物相配合,加以带有趣味性的情节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其文言文创作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真正文言文的结构用法,但这样或许更好,老师可以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从中做出正确的认识判断;除此之外,现今火热的网络吐槽现象,引发了大批“人才”进行段子编写来恶搞,被广为人知的现代版《陋室铭》《出师表》等等,老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恶搞篇幅的分析与批判,在笑声中完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同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体悟诵读,不求甚解” 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大一部分都易于诵读的韵文或骈散结合的文言文,所以投入感情的诵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应该起到一个引领熏陶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文章方面下一些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要求读得有多么好,关键是要投入感情,读出味道,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学生。因此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是让学生发现我国古代的语言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不必去对文言现象做过深过细分析,即陶渊明所谓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通过涵咏诵读经典古典文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的陶冶功能,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三、教材为主,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步步为营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方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有一个很“笨”但很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各册课文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所在的句子全部挑出来,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记忆背诵。一旦这样做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而且老师也能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有宏观的把握,做到有系统的讲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感和材料积累。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个工作,老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做,把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分配给每位同学,学生通过上网或查工具书等手段解决。在梳理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词语理解,主要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如果词语理解这个障碍解决不了,将会影响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也注重词汇教学,让学生在词汇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更好地理解文章。
结语
总之,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深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路还很长,只有积极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与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才会更好地完成历史、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肖萍,教师,现居重庆铜梁。
一、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与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行文逻辑、词汇意义、句型结构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较强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加之由于具有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霸王别姬的小故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课文情境中,并提高学习兴趣;再比如,现今网络文学大量涌现,虽大多作者是滥竽充数,但仍存在有真材实料的作者,这些作者在写书时常常有自己大量的创造,特别是在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中,为创设情境,作者也会写一些文言文来与题材、背景、人物相配合,加以带有趣味性的情节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其文言文创作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真正文言文的结构用法,但这样或许更好,老师可以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从中做出正确的认识判断;除此之外,现今火热的网络吐槽现象,引发了大批“人才”进行段子编写来恶搞,被广为人知的现代版《陋室铭》《出师表》等等,老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恶搞篇幅的分析与批判,在笑声中完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同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体悟诵读,不求甚解” 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大一部分都易于诵读的韵文或骈散结合的文言文,所以投入感情的诵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应该起到一个引领熏陶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文章方面下一些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要求读得有多么好,关键是要投入感情,读出味道,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学生。因此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是让学生发现我国古代的语言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不必去对文言现象做过深过细分析,即陶渊明所谓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通过涵咏诵读经典古典文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的陶冶功能,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三、教材为主,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步步为营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方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有一个很“笨”但很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各册课文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所在的句子全部挑出来,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记忆背诵。一旦这样做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而且老师也能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有宏观的把握,做到有系统的讲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感和材料积累。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个工作,老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做,把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分配给每位同学,学生通过上网或查工具书等手段解决。在梳理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词语理解,主要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如果词语理解这个障碍解决不了,将会影响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也注重词汇教学,让学生在词汇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更好地理解文章。
结语
总之,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深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路还很长,只有积极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与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才会更好地完成历史、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肖萍,教师,现居重庆铜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