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赏书道,出乎其外品人生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48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呈现
  赏书法,悟人生
  □一考生
  方仲永堪为神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少年才高,盛名在外,却因骄傲自满而不思进取,最后泯然众人;小时候谦虚礼让的孔融,也是夙慧天成,长大后因恃才放旷而触怒曹操,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即使我们有一定的实力,也应该学会低调、谦逊,切忌飞扬跋扈,过于高调,“枪打出头鸟”,是为此理。”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告诉我们,人生起笔之缓,并不必然导致结局的失败。下笔有神,也未必一生一帆风顺。曾国藩少年愚笨,传说一日挑灯背书,梁上君子尚已经熟记能诵,梁下少年却仍磕磕绊绊,但他依旧勤学好问,方成一代大儒、中兴名臣。丘吉尔、林肯这些伟人,最初也是期期艾艾,患有严重的口吃,但他们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演说家,靠着他们富有感召力的演说,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也挽救了国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应一时挫败而自暴自弃。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至高境界,不是教我们要变好好先生,和稀泥,“不偏不倚”要求的是正道,而绝非不上不下、不好不坏的平庸。中庸之道,是中直刚毅的人格修为、人格信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践行的是不偏不倚的正道。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为人民服务就是好党员的景行大道、正道。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先生死前谈到后事,强调“烧掉埋了拉倒”,这是真正的伟大,也是最后一捺中、停滞舒缓的一笔,死是可哀的,但生者仍要继续向前,在生与死的缝隙中,为来者提供些许的教训,就算是不枉此生了。
  简单的一撇一捺,竟能悟到人生之理,是为书法之美。我们学以成人,简单的一个“人”字,包含了无数之“美”:美在起笔咬定青山,美在用笔不偏不倚,美在收笔淡定从容。书法之意,贵在华夏,人字笔,胜在不藏。
  升格指导
  标题宽泛,还可具体指向书法的“运笔”和人生的“运势”。
  开头没有结合漫画内容,而且应该总领全文——人生之道,因为下文为“分述”。
  议论与例证分离脱节,例证既是曾国藩“少年愚钝”,丘吉尔等人少年口吃,又何以引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又何来“骄傲自满”?
  能辩证分析,较好,指出“不偏不倚”不是凡事折中,而是正道直行。例证从历史到现实,但单薄了一点,没有展开深入。
  对应有些机械,将“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理解为生死,有些突兀,令人费解。
  最后两句,看似较为整齐,实则不知所云,且无收束全文。
  技巧点拨
  文章立意较为准确,通过人字描红、书法运笔,以小见大,比喻说理,阐述人生之道。书法开端起笔、中锋用笔、收笔出头,分别和人生的开端、奋斗的过程、结局成就一一对应,丝丝入扣。
  但是,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例证叙述不够精当,叙述例子时信笔所至,不能有意点染、扣合人生之道。尤其是议论部分和叙例油水分离,甚至逻辑错误。如第二段议论部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及以后文字,无法承接上文的例证,逻辑恰好相反。
  2.有些素材、例证相对较为典型,但大材小用,没有才尽其用,如曾国藩、孔融的例子,总觉与主题若即若离。
  3.结尾收束与漫画内容不能契合,如“咬定青山”,画面起笔并非如此,且文中也没有谈人生目标坚定执着。
  4.详略不当。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对应人生奋斗的过程,这应该是全文重点,应浓墨重彩,但文章在此平均用墨,甚至有些草草,只有寥寥百余字。
  升格建议
  1.建议标题还可更具体一点,切入点小一些。
  2.开头叙例后及时“淬炼”观点。
  3.对开头的两个例子,换一种叙述,润色打磨,使其更具文采意蕴,并有意暗扣材料——起笔逆锋:人生开端并不出彩或低调。
  4.“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这一部分,补充例证,充实文章内容。
  5.将“缓缓出头”对应的人生哲理,阐发得更加明确、准确,如理解为功到自然成等,让人信服。
  升格作文
  赏书法运笔,悟人生运势
  □一考生
  方仲永少年才高,盛名在外,却因骄傲自满而不思进取,最后”泯然众人”;夙慧天成的孔融,后来因直言指斥触怒曹操,惹来杀身之祸。由此观之,人生起笔非凡,未必是件好事。君不见,“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者不绝于史书;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者也不乏其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赢在起跑线上,未必能赢得终点。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起笔之缓,并非平庸人生的开端。曾国藩少年资质愚鲁,一日挑燈背书,梁上君子尚已熟记能诵,而梁下少年却仍磕磕绊绊。但他勤学好问,夙兴夜寐,终成一代大儒。丘吉尔、林肯这些伟人,最初演说也是期期艾艾,患有严重的口吃,但他们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演说家,靠着富有感召力的演说,不仅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也挽救了国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即使人生起笔已是“独上高楼”,但切忌因此骄矜自大,不妨学学书法藏而不露、起笔之缓的智慧。学学善刀而藏的庖丁,学学韬光养晦的刘备,学学“十年生聚”的勾践,沉潜砥砺,厚积蓄势,日后人生自会拾级而上。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不偏不倚,不是教我们凡事折中:不臻完美,不落下乘。不偏不倚恰是说,人生之路,应正道直行,奋发有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庸之道,是鲁迅先生的耿介正直,爱憎分明:对倒行逆施的独夫民贼,他口诛笔伐;对万家墨面的民众,他掬一捧热泪。中庸之道,是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俨然“人”字的一撇一捺,不偏不倚,方能立人,挺立人的风骨;中庸之道,是王阳明的的知行合一……总之,无论为学、为人、处世,都应不偏不倚,正道直行。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在逆境、困境中,不彷徨瞻顾,而是适当“停滞迂回”以审视思考,人生自会缓缓出头。
  如鲁迅,深感国民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因而痛定思痛,在“铁屋子”里“停滞迂回”,上下求索,转而从事文艺,唤醒民众,最终成为民族魂。如史铁生,在活得最疯狂的年纪双腿残废,他在地坛里日复一日地“停滞迂回”,思考生命,思索人生,进而参透生死,顿悟人生。他的人生,也因此缓缓出头,开始了轮椅上的文学人生。
  “人”字,简单的一撇一捺,须臾而就;然后为人之道、人生之理,却需要一辈子去咀嚼领悟。
  没有谁的人生,能一挥而就。大多数人,平凡如你我,你比戚风,起笔缓慢,不露锋芒;不要紧,只要紧握人生之笔,“视为止,行为迟”,下笔甚微,不偏不倚,人生运势渐渐宏阔;逆境处,不屈不挠,且行且思,美好人生自会缓缓而出!
  评点
  文章立意精准,从“人”字书法运笔,类比联想,以小见大,揭示人生“运势”,如何开端、发展并有所成就,书法的运笔和相应阶段的人生之道,一一对应,令人信服。文章尤善使用例证,叙例简洁精当,词汇丰富,句式灵活,引用贴切自如;议论紧扣主题,步步为营,逐渐深入。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最近,复旦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火了。这门被冠以“似是而非”之名的爆款课,集结了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12位教授,通过司空见惯的案例,比如“比特币——技术革新还是庞氏骗局”“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手机辐射有危害吗”等,教育学生如何鉴别“伪科学”。  【文本解读】广东揭阳普宁城东中学 陈婷  角度一:普及科学教程,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常识。只有科学成为了常识,成为了人们广泛知道的科学内容,人们才不会在生
【一类文】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问题纷至沓来:食品安全,网络虚假消息,环境与经济……怎么办?难道我们只能烦恼?愤怒?担忧?不!这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唯有直面应对,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时代。  直面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多一份“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人的心。三鹿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一个又一个问题曝光出来,人们不由对“舌尖上的安全”产生怀疑。自古以来,上有政
【例文】  人生需要规划与设计,所以我们会循序渐进;人生需要即兴发挥,所以我们会随机应变。然而二者不是水与火的对立。人生是瞬息万变的,如何把控全局,享受人生,需要我们能够做到计划未来的方向,然后学会与快乐和幸福不期而遇,把握理性的当下,迈向诗意的远方。  “历史是一台精确的机器,是每一个人共同计划好的轴承”,马克思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一切必然与偶然,都是计划好的历史。每一个人走过他的一生
主题:开放与封闭;共情;认识自我……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封,現代汉语意思是“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坛窖藏,可以造粮成酒;糊名封卷,为了考试公正;封城隔离,防止疫情蔓延……封,有时可以带来积极意义,有时也会给生活造成麻烦。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核心概念式材料作文题。“封”是动词,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从“封”的动机来看,
你的口袋揣着什么?你最爱什么?你害怕什么?  这三个问题来自一部名叫《浮生一日》的纪录影片。影片由奥斯卡金像奖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凯文·麦克唐纳牵线,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并回答上面三个简单的问题。他们总共收到来自192个国家共4500小时的镜头,经过剪辑和配乐,浓缩成95分钟的成片。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是全世界的一天。  这是一部独特的纪录片,没有主
文学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  打心扉、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  《飞行酿酒师》是我近些年短篇小说的一个结集。我始终觉得,短篇小说无论是外在体积或者内在容量,都不能与真正出色的长篇小说抗衡。可我还是那么热爱短篇小说。因为我相信,在某种意义上,人生可能是一部长篇,也可能是一连串的短篇。生命若悠长端庄,本身就令人起敬;生命的生机和可喜,则不一定与其长度成为正比。  对了,生命的生机。这里我想说,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的又一精品综艺,节目以经典的古籍为切入点,将大部头的名著拆解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静静讲述不同时空坐标里,写书人、读书人的生平。  主持人是“观众缘爆棚”的撒贝宁,第一期还请来了凭借“手磨咖啡”刷新国民形象的倪大红老师出演“古代护书人”伏生。但伏生是谁?他的一生有什么震撼的故事?伏生的一生几乎与《尚书》“绑定”。而这本被许多人形容为“佶屈聱牙”的名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3月19日,一篇《高铁救人被乘务员索要医师资格证》的报道,引起了公众质疑,对高铁及乘务员的责备此起彼伏。有人认为见义勇为不同于医疗执业,无需提供证件;有人为医生Ⅱ乌不平,感叹救人竟然被担责,列车员此举会“涼了医生们的心”,今后列车上再有呼救,还有医生敢站出来吗?高铁部门迫于舆论做出“对突发状况考虑不周、处置方式欠妥”的道歉,但是在一些人看来,道歉修复不了已裂痕蔓延的信任感。从“扶不扶”到现在的“救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98年,抗洪抢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冠状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
22-23-24合刊,23期的內容都在24期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