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发展与全面素质教育实施的解读与体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3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的惊人之语,现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人与人不同,花有样样红。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的本质应是唤醒、发现、成全、助人成才。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大家都在寻求培养学生早日成才的良方,探索造就国家合格接班人的捷径,下面谈谈让每个学生都能如花般依自己特性而“绽放”的途径,为编织学生的七彩人生,选七个视角来解读和体悟。
  一、多元智能
  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就是他拥有一个智能优于其他方面,当老师的就要把它发掘出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有教无类,尊重每一个个体,平时多留心,总会从他们的学习、生活各个角度有所感知。正如罗丹所说的:非美失之于眼,乃眼失之于觉察。一旦我们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一个学生的一技之长,我们就及时告诉学生,欣赏并鼓励他。让他以此为中心,兼顾其他短技,这样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和扩展,由一点而带一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反过来,引导他从四周向中心收敛、凝聚,补齐自己的短板,又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优势。即通过培养中心带动、渗透、蔓延周边,又通过周边丰富、补充、涵养中心。学生就可获得全面的发展,全面素质教育就于此落到实处,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大限度的彰显自己的异彩,真正走上个性化发展之路。
  二、 资源配置
  从资源配置视角看,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既短暂又渺小,正如苏东坡之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每个人都不希望白来人世间一趟。提升到哲学高度看人生,生非我所求,死非我所愿,但生死之间的岁月为我所用。现在是开明盛世,习近平主席也倡导要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我们职业学校学生心里多多少少有点自卑,更应该予以激励。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位当”,即在社会这个坐标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学生的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起到挖掘、培养、和塑造的作用,让学生感知、领悟并把它细化与放大,目的是走上社会后能“位当”。若每一个个体都“位当”了,作为整体的社会自然就和谐有序了,并勃发出最大的生机,自然就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想境界。
  三、人文关怀
  从人文关怀视角看,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承认个性,张扬个性,发掘和发展个性优势。在教育过程中人文就要体现于彰显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禀赋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身特质的发展。学生不仅在思维上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认知风格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要予以个性化的人文关怀和指导。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师生互动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并健全了人格,让学生在老师期待与关切中真正使蕴藏的潜质变为实际的能力而熠熠闪光。
  四、见贤思齐
  从见贤思齐视角看,人人都有借鉴、效仿他人优点自觉行为。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水平的差别,一方面对我们教育教学行为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设计,教育各项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差异又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老子的辨证法告诉我们,长与短是相对比而存在的,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了自己的长技而得意满满,他们生活在集体中,也容易从同学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成长过程中,模仿是一种修身的极佳途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就在自己身边,这种反差会促使学生瑕瑜互见,见贤思齐,相互取长补短,全面素质从中得以水涨船高。
  五、需要层次
  从需要层次视角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好的社会应该逐步满足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公民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哪怕地位最卑微的人也可以拥有最高贵的灵魂,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都将成为社会的主人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帮助他们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而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出身,地域环境,成长经历等诸方面的差异都会显现在情感体验上。我们要了解学情,满足学生的情感诉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自己的方式方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有效对接,贴近学生,给予精神关怀,支持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六、个人递进
  从个人递进视角看,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个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即学生在老师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这里我们把这两个概念的外延适当予以拓展,不单指完成学习任务而泛指解决面临的一切问题。他还把现有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发展区”,它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显然现有水平、发展水平以及最佳发展区都是动态的。学生的个体之间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差异,在此我们把从前者到后者的跨越称之为个人递进。我们的任务应当是积极持续地响应、扰动从而螺旋式地提升这些动态,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实现波浪式个人递进。
  七、返本开新
  从返本开新视角看,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孔子主张博学,但也强调必须把广博的知识依照一个纲领贯穿起来,即所谓的“一以贯之”,也就是以简驭繁,使所学知识博而不失其精,专而不害其广。孔子这种深刻认识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不谋而合,一脉相通。这个中心就是学生的一技之长,用它贯穿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强调个性化发展并辅以全面素质教育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全面素质是本,个性化发展是魂。
  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了中华之崛起,让我们为学生铺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才之路,为他走得正确而欢快,让我门在其行进的路上加以剀切引导与助推!
其他文献
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演示、作业、表现等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新课标中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评价语应精确得当,如滋润学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小学教育必须现代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经过本人的全面了解和系统分析,结合周边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以下我粗浅地来谈一谈本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较清楚地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必行性,并阐述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哲学认识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为理论基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以老师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综合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学得真实,记得牢固,用得灵活。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将这些想法和措施归纳如下。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表明教师作为新时期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
期刊
随着课程教学逐步由黑板向交互白板演进,电子白板在全国各地校园中正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电子白板对于推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逐渐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有了浅显的认识。下面以《识字六》课堂教学为例,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给小学语文课带来的转变。  《识字六》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文
期刊
科学不仅是冰冷冷的客观事实,作为为幼儿终身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的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再去考察幼儿学习了哪些科学知识和原理,而是致力于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精神与素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运用自己发现的科学知识去考察周围世界的乐趣。  幼儿的科学就是生活中的科学。对于幼儿来说,科学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因此,对幼儿进行
期刊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我国的中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点十多年来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肯定。  这次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该如何转变,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新
期刊
“难作文,作文难,作文课上难开颜。”老师苦于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兴趣,任你千般妙计,任你舌绽莲花,学生岿然不动;学生苦于缺乏生活历练,所谓习作,大多是无病呻吟的应付,缺乏真情实感。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以信息储备量大,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为新时期的习作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借助信息技术积累素材,丰富生活感知,激发兴趣
期刊
山巍峨,水清澈,风轻柔,云飘逸,事物皆有个性,人也有个性。魏征因有直言上谏的个性,而受太宗器重;李白因有傲视权贵的个性,不肯摧眉折腰;俞伯牙因有高山流水的个性,毁琴以示敬友。可见,古之仁人志士均有自己的个性。拥有个性,不只是你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它更是你的一种特质。作文也应张扬个性,以彰显自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表现出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毫无个性可言。个性是写作的灵魂,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