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屑谈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去见一位数年未见、近两年移居海外的友人,我们约的是三点半,我提前到了,便坐在大堂等待。大堂很空旷,轻轻放着爵士乐。我很享受这片刻的等待时间,掏出随身带着的小书。
  友人人生变动较大,人到中年还大跨度改变生活方式,真令我钦佩。别人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是值得钦佩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我喜欢听听别人不一样的心路历程,这也是我特别愿意见她的原因。
  谈话之后,她说的几个细节令人深思:
  其一,她说到国外的餐厅吃饭,上菜很慢,但一起吃飯的外国友人没有任何焦虑的表情,而是慢慢等。她说她按中国人的习惯,没上菜就会不停地催,潜意识中很不耐烦,外国友人说:“急什么,我们不正好可以说说话吗?”其实很多人吃完饭也没什么事,但等着好像就急,这大概就是隐形浮躁在小事上的体现吧。有时连自己都感觉不到自己的浮躁,确实要时时反省。
  其二,她说很多痛苦和纠结其实缘自贪心。哪一头都放不下,哪一头都想占着,看似占便宜了,其实心思被分散和牵扯,动弹不得,得不偿失。要学会放弃,有放弃才有生长的空间。她很真诚,说起自己的一些选择,令人反思。仔细想想,大事小事,莫过于如此,很多无奈只是贪心的借口罢了。
  其三,她说自己参加过一个小型聚会,其中有不少外国艺术界的人士。有位外国导演说:“国外的中国女人特征都不明显,她们染黄了头发,穿起低胸露脐装了,跟外国人一样,有什么意思?”自己的特色丢失了,学别人别人未必尊重。友人的头发又黑又长,她说:“我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黄皮肤,黑发,清秀雅致,中国的女人是很经老的。”她穿改良过的黑色旗袍裙裤装,时尚又优雅。她用朴素的维E搽脸,用自己配的古方洗发水洗头。她在走一条化繁为简的路,真好。
  其四,她谈到眼神清亮。她说起她认识的一位六十多岁的师姐,师姐一生生活简朴,老了依然眼神明亮,脸上虽有皱纹,但没有颓态和苦相。化妆品改变不了眼神,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会表现在眼神里……
  开车返回,时值初冬,天黑得早,路灯亮起来了,大桥上车水马龙。有些谈话是可以慢慢回味和反思的,挺好。(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小时候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里面的日本女子和虹口道场的日本武士都穿着木屐。当时我十分好奇,这木屐怎么与我穿的“呱嗒板儿”那么相似啊,同样是一步两呱嗒。  当时我以为木屐是日本人的专利,殊不知中国古已有之,只不过在唐朝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学走了制作木屐的技术,这玩意儿就在日本传承下来并不断更新。  我在乡下见过另一种木屐,它有像木板凳一样的底儿,是用整块实木制作而成的。木屐中间空,两侧高,整体约有
期刊
足球运动员罚点球,有1/3的概率是射向球门中央,1/3的概率射向左边,1/3的概率射向右边。  守门员怎么办?他们或者扑向左,或者扑向右。反正他们很少待在中间——虽然有1/3的球会射向那里。这是为什么?因为扑向错误的一侧要比傻瓜似的呆立原地,看着球从左边或右边飞过去好看得多,也没那么难堪。这就是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在一家夜总会门外,一群年轻人吵吵嚷嚷,狂打手势,看上去像是要爆
期刊
面对一幅画时,用“闻”字更能形容我的状态。凡·高在阿尔勒画的画几乎都有麦田的气味,看着看着,好像把一束麦穗放在齿间咀嚼,麦粒上还带着被夏天的日光暴晒过的气味。  有些画家的画是没有气味的,画海没有海的气味,画花没有花的气味,徒具形式,很难让人有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元朝的王蒙的画里有牛毛的气味。有一次,我在上海美术馆看他的《青卞隐居图》,闭上眼睛,那些停留在视觉上的毛茸茸、蜷曲躁动的细线忽然變成一
期刊
一次聚会结束后,我和妻子露丝从斯坦福教师俱乐部的前门走出来。露丝对我说:“天哪,总算能从里面出来了。”我们的系主任罗恩是聚会的发起人,露丝说那句话时他正巧在我们身后。他问:“露丝,聚会有那么糟糕吗?”露丝不得不解释说,她脚上穿的那双鞋快要把她折磨死了,所以她迫不及待地想上车把鞋子脱掉。她不断地跟罗恩解释说自己实际上玩得非常开心。露丝说的的确是事实,但我至今也不确定罗恩是否真的相信她的话。  导致交
期刊
我的一个熟人又要回北京這个嘈杂、令人焦虑,但是充满诱惑的城市生活了。当初他离开北京是因为离婚了。那是两年前,他还爱着他的前妻,但前妻不爱他了。离婚后,他卖了北京的房子(他们婚姻存续阶段有两套房子),辞掉工作,去南方的一个旅游城市开旅店去了。  这个熟人原来是一个设计师,对做旅店生意什么都不懂。从他的个人财务角度来说,离开北京去开旅店基本上是一个灾难性的决定。他在北京的月薪在三万元左右,而此后两年中
期刊
我曾去过一位朋友家,屋里陈设简单,却处处透露着主人优雅的品位。当时我见到长桌上摆着一个木制圆盘,虽是浅色,但从光泽上看,應该有些年月了。圆盘里铺满了朵朵干花瓣。一片暗红、绛紫配着木制盘,有种寂然的美。  我问她:“怎么想到这样搭配?”她说圆盘是友人家以前用的茶盘,干花是从路边小摊上一个老婆婆那儿买来的小香囊。刚开始因干花瓣的香味很重,她还将它在外头晾了一段时间。现在摆在客厅里,有淡淡的花香,夹杂着
期刊
“到上海去,就要给自己做件新衣服。”常到上海出差的朋友这样对我说。“倒也不是做得特别好,只是便宜。”她补充说明,“去体验一下那种趣味吧。”  到了上海,我由长住当地的亲戚轻车熟路地带到了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所谓市场,共有三层楼,内有上百家店铺,各种面料都有,丝绸、棉、麻、绒毛、缎面、皮草,应有尽有。我抬头仰望着广告牌,想到了胖墩墩的老板娘。  “今天定做,明天取衣”是面料市场的最大卖点。我不禁想象
期刊
那个黄昏,山野里升腾着一股微醺的闷热,黏黏的衣服贴在人身上,一动,衣服窸窸窣窣乱响,说不出的难受。本来是不想返回的,刚走了几步,香气还袅袅腾腾地萦绕着,仿佛把我的魂儿勾了去。  “不行,我还是得返回,哪怕就闻一口。”我跟同行者说。他们只顾笑,不解我意,略带一点不情愿,后来还是随我返了回去,第二次去闻主人院中的两盆野兰花。难怪,他们有一点点不情愿,因为我要反复看的,并不是他们想看的;他们着急想看的,
期刊
我一直光顾的咖啡店的咖啡真的很美味。  店里的那位女店员总是非常仔细地将咖啡过滤出来。我并没有夸耀她冲泡技术的意思,也知道咖啡没有用到特别好的咖啡豆,但就是惊人的好喝。  当我发现经过这位女店员之手的咖啡最让我惊艳的一瞬间往往是在喝最后一口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好喝的可能不仅仅是味道。那种美好的口感不仅留在唇齿间,更是渗透进人的心灵深处,久久不曾消散。  食物也好,饮料也罢,人们总是关注于最初一口带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他曾经备受语言方面的困扰。他姓黄,是广东人,普通话很不标准,总是把自己的姓氏发成“王”字音。我暂且将他称为H吧。  上大学的时候,H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该女生是湖北人,听不懂粤语。为了赢得女生的芳心,H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告白,以女生最爱的席慕蓉的一首诗为开场白,在女生寝室楼下对着女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  然而,H的普通话实在太烂,仅仅是第一句“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他就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