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较普遍开展的活动,兼具良好的游戏性和教育性,深受幼儿的喜爱。而教学的过渡更是教学能入情入境进行的重中之重,艺术的活动引导过渡,会使整个活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科学运用过渡语,不仅能保证区域间前后衔接、转换自如、结构完整,还能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心理上迁移续接等作用,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的优化组合,使整个活动过程浑然天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学所得。
关键词:过渡语;区域活动;作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是我在组织孩子活动中坚持的理念之一。因为在平时组织的活动中,我发现如果教学活动过渡语说得太过牵强,断断续续生硬发涩,没有艺术性、童趣的过渡语,那整段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获取技能与本领的效果会减弱,但如果过渡语说得目标明确、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那孩子们整段区域活动的兴趣与效果就大大得到提升。教学中各环节过渡的效果与课堂上师幼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注意力的转移等心理因素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語言在课堂上往往能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一句巧妙的过渡语,不仅能使整个活动中的各个知识点、知识面之间联系自然而紧密,又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孩子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心理,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有魅力的课堂过渡语,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环节之间的转换,而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大大地提高孩子的脑力劳动效率。那么过渡语在语文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能有效激发孩子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最集中,对所学的东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渡语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简练活泼而富有趣味的,小学生容易被这样的语言所吸引,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进行相应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我在讲《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时,欣赏完一些神话故事图片后,这样过渡: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让我们一起走近盘古,走进这个神奇的幻想世界。这样的过渡,使孩子们一下子被盘古的神奇而吸引,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故事内容,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轻松引领孩子走进知识
活动与活动之间穿的链接,如果使用巧妙的教学过渡语,加上教师生动的表述,很容易将孩子带进故事情境,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如:在组织大班孩子《寻找春天》的活动,我提前让孩子熟悉音乐《春天在哪里》,并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宝贝们,春天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它到底在哪儿呢?正如歌词中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可是你们可曾知道,如果眼睛看不见了,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寻找春天呢?听不到了,又用什么方法去寻找春天呢?……”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带孩子们进入探索的境界,用自身的行动和自己的方法去寻找春天,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谅、感受残疾人的辛苦和不方便,学会关心他人。
三、串连全文的环节,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老师组织的每一个主题活动都是由各个区域教学环节组成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便构成了完整的教学活动,体现着区域的教学思路。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如果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缺乏一定的过渡语,那么整个活动就会显得零零散散的,毫无头绪,也就不很好地达成活动的目标。教学中通过教师过渡语的启发,孩子们“由此及彼”地去联想,从而在揭示“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自然勾连,上下贯通。如在语言区给孩子们讲故事《奇怪的石头》,开篇直接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开心吗?接着讲述:从前有一块大石头,这是一块什么石头呢?”出示故事书。“后来,这块大石头跑到了另一个地方,它是怎样跑到这个地方的呢?它为什么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那么,这个地方又会发生了那些变化?如果是你见到这样的大石头,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就这样逐步引入,激励小朋友去思考,去想象。这样设计的过渡语串起了阅读学习的主线,且语言优美、生动,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阅读这本好看的故事书,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四、能引发师幼交流,增进师幼情谊
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如果老师能够用巧妙的过渡语言连接各个环节,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得孩子对每个环节都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教师不讲话了,孩子们也会主动地去打老师聊天,因此,有魅力的过渡语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引发师幼交流、增进情谊的途径,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泉。教师有效合适的过渡语,也是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钥匙。
总之,过渡语既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桥”,也是各个环节的“粘合剂”,它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实际,设置巧妙、生动、有趣的过渡语,就一定能使区域各个活动之间的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吴倩.怎样用好导语和过渡语[J].学周刊,2011年09期.
[2]武同楼.自然衔接,巧妙转换——例谈语文教学过渡语的使用[J].新语文学习,2011年03期.
[3]程志宏,李本和.课堂教学艺术[ 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学用书[ M].
注:本文章成果是广州市番禺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ZX223号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过渡语;区域活动;作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是我在组织孩子活动中坚持的理念之一。因为在平时组织的活动中,我发现如果教学活动过渡语说得太过牵强,断断续续生硬发涩,没有艺术性、童趣的过渡语,那整段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获取技能与本领的效果会减弱,但如果过渡语说得目标明确、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那孩子们整段区域活动的兴趣与效果就大大得到提升。教学中各环节过渡的效果与课堂上师幼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注意力的转移等心理因素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語言在课堂上往往能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一句巧妙的过渡语,不仅能使整个活动中的各个知识点、知识面之间联系自然而紧密,又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孩子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心理,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有魅力的课堂过渡语,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环节之间的转换,而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大大地提高孩子的脑力劳动效率。那么过渡语在语文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能有效激发孩子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最集中,对所学的东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渡语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简练活泼而富有趣味的,小学生容易被这样的语言所吸引,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进行相应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我在讲《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时,欣赏完一些神话故事图片后,这样过渡: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让我们一起走近盘古,走进这个神奇的幻想世界。这样的过渡,使孩子们一下子被盘古的神奇而吸引,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故事内容,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轻松引领孩子走进知识
活动与活动之间穿的链接,如果使用巧妙的教学过渡语,加上教师生动的表述,很容易将孩子带进故事情境,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如:在组织大班孩子《寻找春天》的活动,我提前让孩子熟悉音乐《春天在哪里》,并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宝贝们,春天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它到底在哪儿呢?正如歌词中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可是你们可曾知道,如果眼睛看不见了,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寻找春天呢?听不到了,又用什么方法去寻找春天呢?……”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带孩子们进入探索的境界,用自身的行动和自己的方法去寻找春天,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谅、感受残疾人的辛苦和不方便,学会关心他人。
三、串连全文的环节,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老师组织的每一个主题活动都是由各个区域教学环节组成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便构成了完整的教学活动,体现着区域的教学思路。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如果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缺乏一定的过渡语,那么整个活动就会显得零零散散的,毫无头绪,也就不很好地达成活动的目标。教学中通过教师过渡语的启发,孩子们“由此及彼”地去联想,从而在揭示“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自然勾连,上下贯通。如在语言区给孩子们讲故事《奇怪的石头》,开篇直接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开心吗?接着讲述:从前有一块大石头,这是一块什么石头呢?”出示故事书。“后来,这块大石头跑到了另一个地方,它是怎样跑到这个地方的呢?它为什么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那么,这个地方又会发生了那些变化?如果是你见到这样的大石头,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就这样逐步引入,激励小朋友去思考,去想象。这样设计的过渡语串起了阅读学习的主线,且语言优美、生动,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阅读这本好看的故事书,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四、能引发师幼交流,增进师幼情谊
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如果老师能够用巧妙的过渡语言连接各个环节,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得孩子对每个环节都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教师不讲话了,孩子们也会主动地去打老师聊天,因此,有魅力的过渡语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引发师幼交流、增进情谊的途径,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泉。教师有效合适的过渡语,也是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钥匙。
总之,过渡语既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桥”,也是各个环节的“粘合剂”,它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实际,设置巧妙、生动、有趣的过渡语,就一定能使区域各个活动之间的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吴倩.怎样用好导语和过渡语[J].学周刊,2011年09期.
[2]武同楼.自然衔接,巧妙转换——例谈语文教学过渡语的使用[J].新语文学习,2011年03期.
[3]程志宏,李本和.课堂教学艺术[ 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学用书[ M].
注:本文章成果是广州市番禺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ZX223号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