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最初的心
2019年9月,李向前获得了“全国最美奋斗者”的光荣称号,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穿过世纪的烟尘,我试图寻找这个最美奋斗者最初的动力。
在雄浑险峻的嵩山深处,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奔走在大山蜿蜒的小路上,幽暗的山谷人迹罕至,沉重的书包拍打着他的腰胯,努力攀爬上一个又一个山坡,翻过一个又一个山梁。这时候的李向前刚刚9岁,在上沃村上小学。因离家较远,他每天翻山越岭要走20多里山路。
为了适应每天走完上学的山路,向前星期天也很早起床,像平时上学一样走完上学的路,再返回来。暑假里,向阳得到了两本连环画册,一本是《智取威虎山》,另一本是《平原游击队》,他反复翻看,杨子荣和李向阳的英雄故事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特别是李向阳的名字和他一字之差,他更觉亲近和仰慕。
三年的时光,向前拿回了三张三好学生奖状。三年里,他是年级的优等生,多次在班级数理化考试中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学校的表扬。
李向前小学毕业了,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石道乡初中部读初中,这里离家近些,但教学质量不够高,在这里读书,就是混个毕业证,然后回家继续务农。另一个是到君召乡中学,学习环境、学习风气都不错,有几个上这个学的学生都考上了中专,离开农村,吃上了商品粮。
那时的李向前最渴望的就是考上中专,找一个固定的工作,挣一份稳定的工资,每月给父母寄一些钱补贴家用,让老人的日子好过一些,不再去拼命劳作。
二 求学之路
从家里到君召乡中学翻山越岭得走20多里山路,中途还得穿过一条大河。向前把自己想去中学读书的想法跟父母说了,父母强烈反对。双亲心疼向前,在石道乡上学只走四里多,路上还有伴儿,这可是一口气要走20多里山路,也没有个伴儿。向前是个听话的孩子,爸妈不同意,向前上不了乡中,委屈得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时,在院子里一直默默做木工活的爷爷放下手里的刨子,开口说话了。
爷爷说:“娃是个有志气的,娃想到外面世界闯一闯,就让他去闯,锻炼锻炼也好嘛。”
爷爷这句话,改变了李向前土里刨食的命运。1988年9月,向前如愿考到君召乡中学读书,勤奋刻苦三年后,又顺利考上郑州铁路机械学校,四年后毕业,被分配到宝丰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
李向前读书求学的这条路走得曲折蜿蜒艰难困苦。小学上学是山路和他过不去,到了君召乡中学,虽然学校的学习风气浓郁,但教室里早晚用的是煤油灯,宿舍条件也差,夏天宿舍像蒸笼,蚊子叮咬,冬天像冷窖,滴水成冰,食堂伙食差,每天都是一样的伙食:早上稀饭、中午开水泡冷馒头就咸菜,晚上汤面条,全都一个味道,咸,除了咸味没有其他的味道了。时间长了,向前有些熬不住。
那天,父母来送粮食给向前换饭票。他们是早上装上麦子,拉着架子车一路翻好几座山,走了20多里赶到学校给他换的饭票,向前关心地问父母吃饭没有,母亲说吃过了,又叮嘱向前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向前在校门口目送父母,久久望着他们的背影不肯离去。父母老了,背佝偻了,两鬓有了白发,向前眼眶有些湿润,他看见远去的母亲从挂在架子车上的布兜里掏出一个冷馒头,掰一半给父亲,另一半就着凉开水啃着,向前的眼里浸满了泪,他感到心里特别难过。
這是少年向前心中一段非常痛心的回忆。从那以后,向前更加努力学习,吃饭也总结出了心得,为了吃饱。向前总是等到最后才从教室出来去打饭,这样就能吃到锅底饭,锅底饭稠,吃起来耐饿,感觉也香一些。
1991年,向前初中毕业,考入郑州铁路机械学校,他抑制心中的激动,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报告给了父母。四年后,他又以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宝丰机务段宝丰机修车间。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时,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中专四年,向前在学好功课的同时,还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做过义工,到建筑工地打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在超市当过导购。有一年假期,父亲病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悄悄顶替父亲下了一回煤窑。井下归来,从黑暗的竖井下升到温暖坚实的地面,他被灿烂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他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他深深领略到了辛苦养家的父亲的艰难,正是父母用宽厚温暖的脊梁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外面的凄风苦雨,他和弟弟妹妹才能享受到温暖温馨的家庭幸福生活。
中专毕业后,1995年8月初,李向前被分配到宝丰机务段。报到的那天,他爬上山梁,扭头回望山村,心里涌出一股别样的情感。村舍静悄悄的,炊烟散淡,云低树暗,连鸡鸣狗吠也透露出些许的依恋,窑洞和屋舍、麦场和田野,那条他走了无数次的小路,蜿蜒曲折伸展向远方。他长久地凝视着自家院前、槐树下,依稀看到父母遥望的影子。
三 沉浸机车世界
20世纪90年代,铁路客运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在旅客列车增加的同时,客运质量的要求则更高:安全、舒适、整洁和高速。
负责客运的牵引动力一般为内燃机车,以柴油为燃料,热效率高,机动灵活,但构造复杂,制造、维修和运用成本较大。
李向前所在班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内燃机车走行部的检查和维修。也就是说,他们负责给机车保健养生,是保障机车安全行驶的幕后“守护神”。
李向前把那张鲜红的“内燃机车专业”毕业证,藏进了堆满各种书籍的纸箱里。他明白,浪漫平静的学校生活已告结束,铺展在眼前的将是一种崭新的富于挑战的职业生涯。
有多年机车检修经验的张师傅,负责带李向前这个徒弟。第一次见面,他打量着这位身材单薄,性格腼腆的小伙子,语重心长地说:“干咱这活儿也没啥难的,多看多练,好好学,很快就会适应。虽说脏和累难免,但比起我们那时候干蒸汽机车总轻松一些。”
“瞧这身板,叫我看坐办公室比较合适。我敢打赌,他连这个恐怕都搬不动。”工友郭邵峰,指指墙角的轴箱弹簧,故意和向前开玩笑。 李向前的脸红了。对于他来说,轻松搬动那个粗大的足有百十斤重的圆簧的确把握不大,但他还是弯下腰,要凑过去努力试试。
玩笑归玩笑,在随后的几次轮对作业过程中,他才真正领会到师傅话语里的深意。
那天,他自告奋勇,要求独自完成一次车下配件安装任务。他在沾满油污的转向架里爬上爬下,累得满头大汗,汗水和脸上的黑灰搅和一起。新发的工作服早已蹭出一片片云团般的油污。因为手里没劲儿,也缺少经验。有几次工具没有握紧脱手了,大扳手砸在水泥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忽然他脚下一虚,身子一歪,头磕在坚硬的架体上。要不是双手及时扶住旁边的铁杆,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最惊险的一次是配件刚对上位,还没来得及固定好就掉下来,差点砸住脚。他钻进狭窄的车体和牵引电机之间,拆装牵引电机通风罩,这是一个非常“拿捏”人的活,需要双手拿工具,搂抱着通风罩使劲向内侧身,为了扳手能紧紧卡住螺母,有时候,双脚和小腿要悬在空中,侧着脸完成整个拆卸安装过程。
安装沉重的轴箱弹簧,他气喘吁吁搬动它,费力翻转,好容易放上了,却没有对准下面的定位装置,又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他早已累得腿软脚麻胳膊酸疼,但他仍不放弃。多年之后,李向前还对这段不甘示弱的努力记忆犹新。
压装轴箱弹簧需要一人操作气压泵,一人安装固定边卡,若是俩人配合不当,蓄满压力的高能弹簧就会释放,像炮弹一样弹射出来,有可能造成人身事故。那时候为了掌握配合诀窍,不错过每一个细节和师傅们的示范,他憋着尿挨个观察每个细枝末梢,最后竟然憋尿了裤子。“这事说出去很丢人啊”,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记下来,为了记住一个好学上进默默隐忍的心。
初入职场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李向前扛过去了,因为他从不怕吃苦。无数次拆装电机大螺丝,突突震动的风扳手简直要把五脏六腑抖出来,最后还要用扭矩扳手紧固到额定压力数值,向前做得一丝不苟,一毫不差,不达标准不罢休。在地沟车架间钻来钻去,无数次弯腰,低头,侧身,搬动沉重部件,他累得简直站不起来。工余休息时,他干脆待在距离干活最近的地方,坐在冰凉的机车排障器上歇息片刻。要是遇到连夜加班第二天还要继续工作,许多人都叫苦不迭,牢骚抱怨,他只是静静地待着不发一言。对于安排的工作,总是积极主动完成,从不挑肥拣瘦。常常都是这样,干一天活下来,手臂酸软,浑身无力,躺在宿舍床上,简直连坐起来喝口水都不想动了。
生活是公平的,它会记住时光里发生的每一个瞬间,而未来,正是由这无数平凡的瞬间组成。
和内燃机车打交道多了,他才逐渐弄清它的脾性。它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完美,神奇,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再加上长交路,日夜不停线上运转,入库检修的机车常常会留下或多或少棘手的问题,一些临时扣修的机车更是层出不穷。它不仅需要你能熟练地拆拆装装,还需要对症下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师傅常说:你们这些中专生脑子好,有文化,应该多学多练,掌握更全面的技术。
师傅的话,李向前听进去了。在工作方面,好学的他不仅操作越来越熟练,而且越来越用心。每次干活发现新问题,他都会认真记在一个随身的本子里。这里满是经验和教训,日积月累,成了他处理工作得心应手的“百宝囊”。
他观察奇形怪状的机车部件,研究它们的性能特点,他摆弄机车内部密密麻麻纵横的线路,摸索曲曲弯弯的管道,传递力量的拉杆,长长短短的定位装置,凹凸不平的齿轮箱,测量它们精确的尺寸,发现它们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比较一个部件正常的样子、磨损故障的样子,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慢慢地,那些起初的陌生感、不可控制感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于熟稔而日益增强的信心和勇氣。
四 平凡的坚守
两三年一晃就过去了,他的工作已经干的得心应手,但是一些初尝工作艰辛的入路职工的活动却在影响着他的情绪。他们千方百计要调离这个“出力不讨好”,又脏又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修车匠”岗位,并且有的已经悄然离开。这些,都使得他在满足于有了一份工作的同时,又感到一种深深失落。是的,每天搬动油乎乎的铁疙瘩,在狭小阴暗的角落忙忙碌碌,没有人注意,似乎整个人生都要被平庸掩盖。
没有平庸的工作,只有平庸的人。坚守平凡岗位24年的李向前后来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那一段苦闷日子,李向前常常走在检修工区浸满油污的枕木上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他的脚踩着一粒粒紧紧挤在一起的黑乎乎的道砟,就像踩着独属于自己的命运之石。这些道砟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都来自巍巍大山的筋骨,坚硬,沉默,卑微,但有棱有角,传递着枕木的压力,紧贴大地,匍匐在最底层,支撑着列车风驰电掣,南来北往。
李向前思前想后。一个人,从乡村祖辈看天吃饭的生存模式里走出来,通过十年寒窗,终于有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就应该珍惜它,守护它,专心爱它。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再说,挑肥拣瘦,斤斤计较,不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农家子弟考虑的事情。他不再动摇,主意已定,对于像他这样的人,只有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干下去才是正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不喝酒、不抽烟、很少打扑克,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看书学习上,别人看起来似乎枯燥之极的东西,他却乐此不疲。为每天都有一点收获,为解决了一点生产中的难题,他越来越感受到一种充实和乐趣。
单身宿舍的生活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每日工余闲暇日子,人们三五成群聚在小桌边,猜拳行令,吆五喝六,扑克摔得噼啪响,这热烈场面里很难找到李向前的影子。有时候,即使朋友喊他,他也大都推辞了。在人群中,他是不善言辞,甚至有点自卑。他好像只有从不断学习中,才可以释放那种对未来的迷茫。尽管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他清楚地知道,每日醉心于这种热闹和短暂的快意,宝贵的时间就会悄悄溜走。当别人谋划着操心着议论着调动工作,忙于玩笑和娱乐的时候,他更多的时候是拿着一本书或技术资料,躲在一个角落默默翻阅。
多年来,他在《内燃机车原理》《内燃机车检修》里游走,在《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中思索,在《钳工基础》《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里钻研,他揣着资料和书籍蹲地沟,钻机械间,从配件名称到安装位置,从作用特点、故障现象,到修配工艺,检查程序……由于经常搬动翻腾沉重的配件,他细瘦的臂膀似乎充满了力量,双手渐渐磨出了老茧,手里握的书籍资料上也沾满了斑斑块块的油污。至今,他那四大本记着密密麻麻文字和符号的自学笔记,见证了这个夜以继日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过程。 很快,李向前成为班组的业务骨干,他不再是那個青涩生初出茅庐的“学生娃”,而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不断赢得大家信赖的“诸葛亮”。时光的斧凿镂刻、塑造着一个人,他找到了一个位置。对于李向前来说,那是一个普通的、铁路检修工人的平凡岗位。
五 家在前方
离开老家后,李向前住在单位一个三人共住的单身宿舍里,他结婚时,工友们腾出那间宿舍给他们当婚房。
他和李晓丽恋爱后,于1998年结婚。婚礼很简单,没有热热闹闹的婚礼和漂亮的婚纱照,他们只是雇了辆面包车,接上双方父母,到李向前老家坐在一起吃了顿饭,这婚礼就算成了。
从此,向前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蜗居。那个狭小的宿舍,因为住处逼仄,加上工作繁忙,他们一直没要孩子。四年后,搬到宝丰生产区铁北工人村机务段家属院的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李向前所在的班组任务重,常常加班,有时休息时间,也因为突然抢修,或是遇到什么难题,紧急通知他赶到工区。他就得撂下手头家事,十万火急赶过去。等他一身疲惫赶回来,家里一些事就耽搁了。妻子是理解丈夫的,知道他的工作耽搁不得,于是几乎所有的家务都落在妻子一人身上。李晓丽没有正式工作,多年来一直打工,做着一份四处跑动的推销业务。
2011年12月一天深夜,李向前8岁的女儿发起了高烧,烧到39.6度。妻子李晓丽吓坏了,赶紧给工区值夜班的李向前打电话。电话那头的李向前沉默半晌,说正在抢修机车脱不开身,车间要求“临修不过夜”,更不能耽搁交车,让妻子想想办法吧。夜里找不到车,妻子只得用自行车推上大衣裹紧的女儿,顶着呼呼寒风,把她送到了医院。
忙碌一夜的李向前直到九点才赶到医院。他看一眼病床上安静地挂着点滴的女儿,再看一眼眼圈红红、头发蓬乱的妻子,连连道歉。女儿醒了,伸出苍白瘦弱的小手,去擦凑到面前的李向前额头上没顾得洗去的一团油斑。望着丈夫布满血丝的眼睛,妻子李丽晓满肚子的气话,竟一句也说不出来。
有好长一段时间,妻子发现李向前经常很晚才回来。在家里也几乎看不到他的影子,每次回来又是草草吃了饭,就一声不吭地睡下。半夜里,有时候他会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突然坐起来,发上半天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常常躲到偏僻角落,打开手电,在书里寻找什么。妻子发现了这种怪异行为,他解释说最近更换了新机型,有很多地方没弄明白,干活很被动。再说时间紧,任务重,资料多,要尽快掌握才行。
“机车走行部异音”,这是个很难判断和处理的棘手难题。李向前为了弄清具体原因,不厌其烦地验证,查找。在车库静态观察测量,再通电动态试验,又用仪器顶轮检测,有时候他还要跟着机车上线添乘,收集第一手信息和资料,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处理方案。
在工区,李向前和内燃机车待在一起,和那些零配件待在一起,他反复研究它们,一点点对他们了如指掌。有人遇到困惑,他就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讲给别人。休闲时候,他也不放弃点滴时间,他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一一对照,在笔记簿上仔细记录。
有年的中秋节,他是在幽暗的车架中间度过的,由他提议的牵引电机风筒固定卡子改造方案成功通过试验,接下来就要全面改装了。他的耳畔隐隐传来火车的鸣笛和隆隆远去的车轮声。这平安的轮声,如果是一曲驶向远方的恢宏乐曲,它一定跳动着他用心奏出的一粒粒音符吧。
积极向上的李向前以虔诚的态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递交申请的那刻起,他就时刻以一个党员来要求自己。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团火炬,不仅照亮前方的路,也使他有了面对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力量。
李向前31岁时,工区推荐他参加段技能大赛。李向阳从段上到路局,再到整个铁道行业,李向前一路夺冠,获得“全国铁道行业首届铁路职业技能大赛内燃机车钳工第一名”。同年,他又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12月,他被评定为内燃机车钳工技师。
2007年7月1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李向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他心潮澎湃,来到洛阳,在单位机关院内中共洛阳党组诞生地纪念馆,庄严宣誓。
加入党组织,使向前犹如流浪的孤儿找到了娘亲,有了家的感觉。他暗暗发下誓言: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立足本职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回报国家和铁路。
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个合格工匠,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六 一路向前
2012年4月,李向前被聘为全路首席技师,同年10月,被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聘为首席指导教师,12月,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李向前机车钳工局首席技师工作室”。
明星总是让人羡慕的,李向前身边开始围满了工友,有解惑求教的、有探讨难题的、有请他谈成功经验的,有请他吃饭的,也有采访的。
明星都有示范效应,在向前的影响下,机修车间掀起了一次次学标准钻技术的热潮,学习的热情分外高涨,大家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武。向前迅速抓住时机,编写学习培训资料发给大家,他常常给职工进行现场教学到深夜,对每一个标准动作都要讲评,一个细节有时要抠上几十遍,他说:“一招一式,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动作要领,都要烂熟于心,这样干起来才得心应手,不出差错。”
他对报考内燃机车钳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同志进行业务指导,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教练实作技能。比他大两岁的郭邵峰,班组骨干,业务精通,标准娴熟,但在内燃机车专业技能比武竞技场上屡屡失败,便找到向前请教原因。向前说:第一信心很重要,第二要有良好心态。信心不足,心态不好,技术状态不稳定怎么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郭邵峰调整心态,最后取得了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其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向前帮助过的何止郭邵峰,还有李庆、荆保平、胡攸金等一大批工友。在他的培训指导下,先后有10多名职工、3名技师分别考取了技师、高级技师职称。
他很高兴,乐意把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利用这个开放平台传授给大家。
2013年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宝丰检修车间成立“李向前内燃机车钳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几年,随着国家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智能化和谐型内燃机车陆续上线,这给检修工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带来很多尚待解决的新问题。
向前主动把这些生产现场的难点问题作为工作室的主要选题方向,带领闫焕杰、张紫凯、张建垒等一起查阅浩瀚的技术资料,对走行部进行细致的观察,经过上百次的拆解、组装实验,成功解决了齿轮箱惯性漏油、抱轴瓦烧损、轴箱轴承等危害性极大的走行部故障。为此向前记录了数十本笔记本,写完了一百多支圆珠笔。他们还解决了内燃机车主整流柜元件击穿、电阻制动故障率高等严重影响运输安全的质量问题。通过对内燃机车励磁系统的改进,彻底消除了励磁整流柜元件故障后造成的安全事故。他们对内燃机车中冷器、增压器等故障率較高的配件进行质量攻关,并取得良好效果。他们的技术攻关项目还有:中间继电器加装并联线;风泵电机降压启动装置;DF7C、G型机车烟筒废气分流装置;DF10D型机车低温水箱排气装置;典型的柴油机主轴瓦碾瓦预防;喷油泵流量校验法等。
2017年,向前的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示范性工作室”。
同年,向前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向前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铁路职工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的党代表们一起共商国是,现场聆听习总书记作报告,他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当听到习总书记作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句话说到了向前的心坎里,更加坚定了他立足岗位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心。
七 家国情怀
2015年冬天,向前在获得妻子李晓丽的支持后,从政府给他的津贴里拿出5000元,做为单位的技术攻关基金,奖励基层一线技能突出的青年技术骨干,他的行动得了段领导的大力支持。
5000元,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在向前的家庭却不是一个小数目。妻子平时靠在外打零工补贴家用,女儿正在县城的一所中学就读。家里的家具、电器,还是十几年前结婚时置办的,虽然陈旧落伍也一直没舍得换新的。
向前在穿着方面不讲究,路服就是礼服,一身工作服常年不离身。
父母生活在登封农村老家,常年繁重的体力劳动,损耗了身体,到老年后落下了一身病痛,特别是父亲的心脏病,母亲的糖尿病,常年都离不开药。
向前工资本就不高,不仅要养家糊口,供女儿上学,还要接济父母。
2012年8月的一天,凌晨时分,弟弟从老家打来电话,通知向前父亲病了,生命垂危,让他速回。
李向前第一次请假,虽然车间近期人手短缺,车间领导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主任说,即使我顶上去,也要让向前回趟家,我们不能让老实干活的人伤心。
父亲突发心肌梗死,在登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向前匆忙赶到时,看见父亲微闭着眼,身体上插满了各种粗粗细细的管子,显得苍老、憔悴和无助。向前伤心,惭愧,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父亲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三天三夜,向前衣不解带地侍奉在病床旁。病中的父亲言语表达困难,可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轻微的肢体暗示,向前都明白,及时喂水、喂饭、喂药……每一次都体贴入微、恰到好处。父亲脱离危险后,又做了心脏造影和支架手术。
父亲在医院恢复的那段时间,车间接连接到内燃机车牵引电机故障、轮对切边故障,走行组常常加班抢修到深夜。向前知道后,在医院里坐不住了,但父亲还在医院,他分身乏术。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拉住他的手说:“既然打电话了,肯定是需要你的,我已经好了,你赶紧回去上班吧。”
他深爱父亲,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向前回去上班了。休班之余,再返回病房伺候父亲。登封与宝丰之间相距90余公里,他在两地之间疲于辗转颠簸,一脸疲惫,眼圈发青。他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超负荷的连轴转严重地透支了他的体力与精力。
父亲出院后,他怀揣对父母的挚爱与感恩、依恋和愧疚,把老人接到了宝丰的家里。
父亲刚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母亲有糖尿病,女儿岩轲正读初中,都离不开人照顾。妻子李晓丽毅然辞了工作,专心在家照顾老人。
父母住了不到半年,执意要回老家,任他百般劝说也无用。他明白父母的心思。固然有生活习惯的差异,但最主要的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晓丽为他们辞了工作,他们不忍心,让向前整日睡在沙发上,他们更是不忍心。
2014年,向前和妻子商量后,向银行借了一笔30年的公积金贷款,以按揭的形式买了一套商品房,简单装修后,把父母从登封石道乡上沃村接过来住。这样,父母就在身边,可以随时陪伴、照顾。
那个冬日的夜晚,大雪纷飞,向前拥着妻子站在窗前,长久地凝望着远处的山峰,雪落的声音很美妙,那夜的宝丰城美到了极点。
向前感谢妻子对这个家的付出。为了给父母买房,妻子节约开支,连续三年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感谢妻子对双亲无微不至的照看,感谢妻子给他带来的女儿,让父亲看到了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子孙满堂的人生盛景。
这是父亲最大的精神满足,也是向前的幸福生活得到了圆满。
孝行天下,而天下平。
八 向前的歌
2019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最美奋斗者”名单,李向前赫然名列其中。他是中国铁路集团公司三人之一,是郑州局70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最美奋斗者涵盖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涌现的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英雄模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鲜明的典型性、强烈的时代感,是永载史册、彪炳千秋的“群英会”。
从北京返回,向前躲开朋友的祝贺,换上工作服,迈着坚定踏实的步伐淡定地走进检修车间,这里是他展示自我的平台,只有努力工作才能稍稍回报党和国家对他的关爱,他心里才会宁静,荣誉只是对他过去的肯定。
李向前,依然是那个勤劳踏实,忘我工作,沉默寡言的李向前。像每个工作日一样,他的耳畔依然响彻着叮叮当当金属撞击的嘈杂声,那是检修车间独有的旋律,也是李向前最熟悉最感亲切的声音。
在这一片繁忙的、欣欣向荣的火车天地里,李向前迈着沉稳矫健的步子走着,走着,唱着一支永远向前的歌。
2019年9月,李向前获得了“全国最美奋斗者”的光荣称号,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穿过世纪的烟尘,我试图寻找这个最美奋斗者最初的动力。
在雄浑险峻的嵩山深处,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奔走在大山蜿蜒的小路上,幽暗的山谷人迹罕至,沉重的书包拍打着他的腰胯,努力攀爬上一个又一个山坡,翻过一个又一个山梁。这时候的李向前刚刚9岁,在上沃村上小学。因离家较远,他每天翻山越岭要走20多里山路。
为了适应每天走完上学的山路,向前星期天也很早起床,像平时上学一样走完上学的路,再返回来。暑假里,向阳得到了两本连环画册,一本是《智取威虎山》,另一本是《平原游击队》,他反复翻看,杨子荣和李向阳的英雄故事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特别是李向阳的名字和他一字之差,他更觉亲近和仰慕。
三年的时光,向前拿回了三张三好学生奖状。三年里,他是年级的优等生,多次在班级数理化考试中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学校的表扬。
李向前小学毕业了,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石道乡初中部读初中,这里离家近些,但教学质量不够高,在这里读书,就是混个毕业证,然后回家继续务农。另一个是到君召乡中学,学习环境、学习风气都不错,有几个上这个学的学生都考上了中专,离开农村,吃上了商品粮。
那时的李向前最渴望的就是考上中专,找一个固定的工作,挣一份稳定的工资,每月给父母寄一些钱补贴家用,让老人的日子好过一些,不再去拼命劳作。
二 求学之路
从家里到君召乡中学翻山越岭得走20多里山路,中途还得穿过一条大河。向前把自己想去中学读书的想法跟父母说了,父母强烈反对。双亲心疼向前,在石道乡上学只走四里多,路上还有伴儿,这可是一口气要走20多里山路,也没有个伴儿。向前是个听话的孩子,爸妈不同意,向前上不了乡中,委屈得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时,在院子里一直默默做木工活的爷爷放下手里的刨子,开口说话了。
爷爷说:“娃是个有志气的,娃想到外面世界闯一闯,就让他去闯,锻炼锻炼也好嘛。”
爷爷这句话,改变了李向前土里刨食的命运。1988年9月,向前如愿考到君召乡中学读书,勤奋刻苦三年后,又顺利考上郑州铁路机械学校,四年后毕业,被分配到宝丰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
李向前读书求学的这条路走得曲折蜿蜒艰难困苦。小学上学是山路和他过不去,到了君召乡中学,虽然学校的学习风气浓郁,但教室里早晚用的是煤油灯,宿舍条件也差,夏天宿舍像蒸笼,蚊子叮咬,冬天像冷窖,滴水成冰,食堂伙食差,每天都是一样的伙食:早上稀饭、中午开水泡冷馒头就咸菜,晚上汤面条,全都一个味道,咸,除了咸味没有其他的味道了。时间长了,向前有些熬不住。
那天,父母来送粮食给向前换饭票。他们是早上装上麦子,拉着架子车一路翻好几座山,走了20多里赶到学校给他换的饭票,向前关心地问父母吃饭没有,母亲说吃过了,又叮嘱向前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向前在校门口目送父母,久久望着他们的背影不肯离去。父母老了,背佝偻了,两鬓有了白发,向前眼眶有些湿润,他看见远去的母亲从挂在架子车上的布兜里掏出一个冷馒头,掰一半给父亲,另一半就着凉开水啃着,向前的眼里浸满了泪,他感到心里特别难过。
這是少年向前心中一段非常痛心的回忆。从那以后,向前更加努力学习,吃饭也总结出了心得,为了吃饱。向前总是等到最后才从教室出来去打饭,这样就能吃到锅底饭,锅底饭稠,吃起来耐饿,感觉也香一些。
1991年,向前初中毕业,考入郑州铁路机械学校,他抑制心中的激动,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报告给了父母。四年后,他又以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宝丰机务段宝丰机修车间。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时,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中专四年,向前在学好功课的同时,还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做过义工,到建筑工地打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在超市当过导购。有一年假期,父亲病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悄悄顶替父亲下了一回煤窑。井下归来,从黑暗的竖井下升到温暖坚实的地面,他被灿烂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他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他深深领略到了辛苦养家的父亲的艰难,正是父母用宽厚温暖的脊梁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外面的凄风苦雨,他和弟弟妹妹才能享受到温暖温馨的家庭幸福生活。
中专毕业后,1995年8月初,李向前被分配到宝丰机务段。报到的那天,他爬上山梁,扭头回望山村,心里涌出一股别样的情感。村舍静悄悄的,炊烟散淡,云低树暗,连鸡鸣狗吠也透露出些许的依恋,窑洞和屋舍、麦场和田野,那条他走了无数次的小路,蜿蜒曲折伸展向远方。他长久地凝视着自家院前、槐树下,依稀看到父母遥望的影子。
三 沉浸机车世界
20世纪90年代,铁路客运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在旅客列车增加的同时,客运质量的要求则更高:安全、舒适、整洁和高速。
负责客运的牵引动力一般为内燃机车,以柴油为燃料,热效率高,机动灵活,但构造复杂,制造、维修和运用成本较大。
李向前所在班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内燃机车走行部的检查和维修。也就是说,他们负责给机车保健养生,是保障机车安全行驶的幕后“守护神”。
李向前把那张鲜红的“内燃机车专业”毕业证,藏进了堆满各种书籍的纸箱里。他明白,浪漫平静的学校生活已告结束,铺展在眼前的将是一种崭新的富于挑战的职业生涯。
有多年机车检修经验的张师傅,负责带李向前这个徒弟。第一次见面,他打量着这位身材单薄,性格腼腆的小伙子,语重心长地说:“干咱这活儿也没啥难的,多看多练,好好学,很快就会适应。虽说脏和累难免,但比起我们那时候干蒸汽机车总轻松一些。”
“瞧这身板,叫我看坐办公室比较合适。我敢打赌,他连这个恐怕都搬不动。”工友郭邵峰,指指墙角的轴箱弹簧,故意和向前开玩笑。 李向前的脸红了。对于他来说,轻松搬动那个粗大的足有百十斤重的圆簧的确把握不大,但他还是弯下腰,要凑过去努力试试。
玩笑归玩笑,在随后的几次轮对作业过程中,他才真正领会到师傅话语里的深意。
那天,他自告奋勇,要求独自完成一次车下配件安装任务。他在沾满油污的转向架里爬上爬下,累得满头大汗,汗水和脸上的黑灰搅和一起。新发的工作服早已蹭出一片片云团般的油污。因为手里没劲儿,也缺少经验。有几次工具没有握紧脱手了,大扳手砸在水泥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忽然他脚下一虚,身子一歪,头磕在坚硬的架体上。要不是双手及时扶住旁边的铁杆,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最惊险的一次是配件刚对上位,还没来得及固定好就掉下来,差点砸住脚。他钻进狭窄的车体和牵引电机之间,拆装牵引电机通风罩,这是一个非常“拿捏”人的活,需要双手拿工具,搂抱着通风罩使劲向内侧身,为了扳手能紧紧卡住螺母,有时候,双脚和小腿要悬在空中,侧着脸完成整个拆卸安装过程。
安装沉重的轴箱弹簧,他气喘吁吁搬动它,费力翻转,好容易放上了,却没有对准下面的定位装置,又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他早已累得腿软脚麻胳膊酸疼,但他仍不放弃。多年之后,李向前还对这段不甘示弱的努力记忆犹新。
压装轴箱弹簧需要一人操作气压泵,一人安装固定边卡,若是俩人配合不当,蓄满压力的高能弹簧就会释放,像炮弹一样弹射出来,有可能造成人身事故。那时候为了掌握配合诀窍,不错过每一个细节和师傅们的示范,他憋着尿挨个观察每个细枝末梢,最后竟然憋尿了裤子。“这事说出去很丢人啊”,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记下来,为了记住一个好学上进默默隐忍的心。
初入职场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李向前扛过去了,因为他从不怕吃苦。无数次拆装电机大螺丝,突突震动的风扳手简直要把五脏六腑抖出来,最后还要用扭矩扳手紧固到额定压力数值,向前做得一丝不苟,一毫不差,不达标准不罢休。在地沟车架间钻来钻去,无数次弯腰,低头,侧身,搬动沉重部件,他累得简直站不起来。工余休息时,他干脆待在距离干活最近的地方,坐在冰凉的机车排障器上歇息片刻。要是遇到连夜加班第二天还要继续工作,许多人都叫苦不迭,牢骚抱怨,他只是静静地待着不发一言。对于安排的工作,总是积极主动完成,从不挑肥拣瘦。常常都是这样,干一天活下来,手臂酸软,浑身无力,躺在宿舍床上,简直连坐起来喝口水都不想动了。
生活是公平的,它会记住时光里发生的每一个瞬间,而未来,正是由这无数平凡的瞬间组成。
和内燃机车打交道多了,他才逐渐弄清它的脾性。它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完美,神奇,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再加上长交路,日夜不停线上运转,入库检修的机车常常会留下或多或少棘手的问题,一些临时扣修的机车更是层出不穷。它不仅需要你能熟练地拆拆装装,还需要对症下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师傅常说:你们这些中专生脑子好,有文化,应该多学多练,掌握更全面的技术。
师傅的话,李向前听进去了。在工作方面,好学的他不仅操作越来越熟练,而且越来越用心。每次干活发现新问题,他都会认真记在一个随身的本子里。这里满是经验和教训,日积月累,成了他处理工作得心应手的“百宝囊”。
他观察奇形怪状的机车部件,研究它们的性能特点,他摆弄机车内部密密麻麻纵横的线路,摸索曲曲弯弯的管道,传递力量的拉杆,长长短短的定位装置,凹凸不平的齿轮箱,测量它们精确的尺寸,发现它们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比较一个部件正常的样子、磨损故障的样子,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慢慢地,那些起初的陌生感、不可控制感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于熟稔而日益增强的信心和勇氣。
四 平凡的坚守
两三年一晃就过去了,他的工作已经干的得心应手,但是一些初尝工作艰辛的入路职工的活动却在影响着他的情绪。他们千方百计要调离这个“出力不讨好”,又脏又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修车匠”岗位,并且有的已经悄然离开。这些,都使得他在满足于有了一份工作的同时,又感到一种深深失落。是的,每天搬动油乎乎的铁疙瘩,在狭小阴暗的角落忙忙碌碌,没有人注意,似乎整个人生都要被平庸掩盖。
没有平庸的工作,只有平庸的人。坚守平凡岗位24年的李向前后来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那一段苦闷日子,李向前常常走在检修工区浸满油污的枕木上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他的脚踩着一粒粒紧紧挤在一起的黑乎乎的道砟,就像踩着独属于自己的命运之石。这些道砟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都来自巍巍大山的筋骨,坚硬,沉默,卑微,但有棱有角,传递着枕木的压力,紧贴大地,匍匐在最底层,支撑着列车风驰电掣,南来北往。
李向前思前想后。一个人,从乡村祖辈看天吃饭的生存模式里走出来,通过十年寒窗,终于有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就应该珍惜它,守护它,专心爱它。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再说,挑肥拣瘦,斤斤计较,不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农家子弟考虑的事情。他不再动摇,主意已定,对于像他这样的人,只有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干下去才是正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不喝酒、不抽烟、很少打扑克,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看书学习上,别人看起来似乎枯燥之极的东西,他却乐此不疲。为每天都有一点收获,为解决了一点生产中的难题,他越来越感受到一种充实和乐趣。
单身宿舍的生活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每日工余闲暇日子,人们三五成群聚在小桌边,猜拳行令,吆五喝六,扑克摔得噼啪响,这热烈场面里很难找到李向前的影子。有时候,即使朋友喊他,他也大都推辞了。在人群中,他是不善言辞,甚至有点自卑。他好像只有从不断学习中,才可以释放那种对未来的迷茫。尽管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他清楚地知道,每日醉心于这种热闹和短暂的快意,宝贵的时间就会悄悄溜走。当别人谋划着操心着议论着调动工作,忙于玩笑和娱乐的时候,他更多的时候是拿着一本书或技术资料,躲在一个角落默默翻阅。
多年来,他在《内燃机车原理》《内燃机车检修》里游走,在《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中思索,在《钳工基础》《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里钻研,他揣着资料和书籍蹲地沟,钻机械间,从配件名称到安装位置,从作用特点、故障现象,到修配工艺,检查程序……由于经常搬动翻腾沉重的配件,他细瘦的臂膀似乎充满了力量,双手渐渐磨出了老茧,手里握的书籍资料上也沾满了斑斑块块的油污。至今,他那四大本记着密密麻麻文字和符号的自学笔记,见证了这个夜以继日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过程。 很快,李向前成为班组的业务骨干,他不再是那個青涩生初出茅庐的“学生娃”,而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不断赢得大家信赖的“诸葛亮”。时光的斧凿镂刻、塑造着一个人,他找到了一个位置。对于李向前来说,那是一个普通的、铁路检修工人的平凡岗位。
五 家在前方
离开老家后,李向前住在单位一个三人共住的单身宿舍里,他结婚时,工友们腾出那间宿舍给他们当婚房。
他和李晓丽恋爱后,于1998年结婚。婚礼很简单,没有热热闹闹的婚礼和漂亮的婚纱照,他们只是雇了辆面包车,接上双方父母,到李向前老家坐在一起吃了顿饭,这婚礼就算成了。
从此,向前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蜗居。那个狭小的宿舍,因为住处逼仄,加上工作繁忙,他们一直没要孩子。四年后,搬到宝丰生产区铁北工人村机务段家属院的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李向前所在的班组任务重,常常加班,有时休息时间,也因为突然抢修,或是遇到什么难题,紧急通知他赶到工区。他就得撂下手头家事,十万火急赶过去。等他一身疲惫赶回来,家里一些事就耽搁了。妻子是理解丈夫的,知道他的工作耽搁不得,于是几乎所有的家务都落在妻子一人身上。李晓丽没有正式工作,多年来一直打工,做着一份四处跑动的推销业务。
2011年12月一天深夜,李向前8岁的女儿发起了高烧,烧到39.6度。妻子李晓丽吓坏了,赶紧给工区值夜班的李向前打电话。电话那头的李向前沉默半晌,说正在抢修机车脱不开身,车间要求“临修不过夜”,更不能耽搁交车,让妻子想想办法吧。夜里找不到车,妻子只得用自行车推上大衣裹紧的女儿,顶着呼呼寒风,把她送到了医院。
忙碌一夜的李向前直到九点才赶到医院。他看一眼病床上安静地挂着点滴的女儿,再看一眼眼圈红红、头发蓬乱的妻子,连连道歉。女儿醒了,伸出苍白瘦弱的小手,去擦凑到面前的李向前额头上没顾得洗去的一团油斑。望着丈夫布满血丝的眼睛,妻子李丽晓满肚子的气话,竟一句也说不出来。
有好长一段时间,妻子发现李向前经常很晚才回来。在家里也几乎看不到他的影子,每次回来又是草草吃了饭,就一声不吭地睡下。半夜里,有时候他会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突然坐起来,发上半天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常常躲到偏僻角落,打开手电,在书里寻找什么。妻子发现了这种怪异行为,他解释说最近更换了新机型,有很多地方没弄明白,干活很被动。再说时间紧,任务重,资料多,要尽快掌握才行。
“机车走行部异音”,这是个很难判断和处理的棘手难题。李向前为了弄清具体原因,不厌其烦地验证,查找。在车库静态观察测量,再通电动态试验,又用仪器顶轮检测,有时候他还要跟着机车上线添乘,收集第一手信息和资料,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处理方案。
在工区,李向前和内燃机车待在一起,和那些零配件待在一起,他反复研究它们,一点点对他们了如指掌。有人遇到困惑,他就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讲给别人。休闲时候,他也不放弃点滴时间,他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一一对照,在笔记簿上仔细记录。
有年的中秋节,他是在幽暗的车架中间度过的,由他提议的牵引电机风筒固定卡子改造方案成功通过试验,接下来就要全面改装了。他的耳畔隐隐传来火车的鸣笛和隆隆远去的车轮声。这平安的轮声,如果是一曲驶向远方的恢宏乐曲,它一定跳动着他用心奏出的一粒粒音符吧。
积极向上的李向前以虔诚的态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递交申请的那刻起,他就时刻以一个党员来要求自己。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团火炬,不仅照亮前方的路,也使他有了面对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力量。
李向前31岁时,工区推荐他参加段技能大赛。李向阳从段上到路局,再到整个铁道行业,李向前一路夺冠,获得“全国铁道行业首届铁路职业技能大赛内燃机车钳工第一名”。同年,他又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12月,他被评定为内燃机车钳工技师。
2007年7月1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李向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他心潮澎湃,来到洛阳,在单位机关院内中共洛阳党组诞生地纪念馆,庄严宣誓。
加入党组织,使向前犹如流浪的孤儿找到了娘亲,有了家的感觉。他暗暗发下誓言: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立足本职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回报国家和铁路。
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个合格工匠,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六 一路向前
2012年4月,李向前被聘为全路首席技师,同年10月,被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聘为首席指导教师,12月,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李向前机车钳工局首席技师工作室”。
明星总是让人羡慕的,李向前身边开始围满了工友,有解惑求教的、有探讨难题的、有请他谈成功经验的,有请他吃饭的,也有采访的。
明星都有示范效应,在向前的影响下,机修车间掀起了一次次学标准钻技术的热潮,学习的热情分外高涨,大家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武。向前迅速抓住时机,编写学习培训资料发给大家,他常常给职工进行现场教学到深夜,对每一个标准动作都要讲评,一个细节有时要抠上几十遍,他说:“一招一式,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动作要领,都要烂熟于心,这样干起来才得心应手,不出差错。”
他对报考内燃机车钳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同志进行业务指导,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教练实作技能。比他大两岁的郭邵峰,班组骨干,业务精通,标准娴熟,但在内燃机车专业技能比武竞技场上屡屡失败,便找到向前请教原因。向前说:第一信心很重要,第二要有良好心态。信心不足,心态不好,技术状态不稳定怎么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郭邵峰调整心态,最后取得了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其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向前帮助过的何止郭邵峰,还有李庆、荆保平、胡攸金等一大批工友。在他的培训指导下,先后有10多名职工、3名技师分别考取了技师、高级技师职称。
他很高兴,乐意把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利用这个开放平台传授给大家。
2013年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宝丰检修车间成立“李向前内燃机车钳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几年,随着国家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智能化和谐型内燃机车陆续上线,这给检修工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带来很多尚待解决的新问题。
向前主动把这些生产现场的难点问题作为工作室的主要选题方向,带领闫焕杰、张紫凯、张建垒等一起查阅浩瀚的技术资料,对走行部进行细致的观察,经过上百次的拆解、组装实验,成功解决了齿轮箱惯性漏油、抱轴瓦烧损、轴箱轴承等危害性极大的走行部故障。为此向前记录了数十本笔记本,写完了一百多支圆珠笔。他们还解决了内燃机车主整流柜元件击穿、电阻制动故障率高等严重影响运输安全的质量问题。通过对内燃机车励磁系统的改进,彻底消除了励磁整流柜元件故障后造成的安全事故。他们对内燃机车中冷器、增压器等故障率較高的配件进行质量攻关,并取得良好效果。他们的技术攻关项目还有:中间继电器加装并联线;风泵电机降压启动装置;DF7C、G型机车烟筒废气分流装置;DF10D型机车低温水箱排气装置;典型的柴油机主轴瓦碾瓦预防;喷油泵流量校验法等。
2017年,向前的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示范性工作室”。
同年,向前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向前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铁路职工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的党代表们一起共商国是,现场聆听习总书记作报告,他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当听到习总书记作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句话说到了向前的心坎里,更加坚定了他立足岗位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心。
七 家国情怀
2015年冬天,向前在获得妻子李晓丽的支持后,从政府给他的津贴里拿出5000元,做为单位的技术攻关基金,奖励基层一线技能突出的青年技术骨干,他的行动得了段领导的大力支持。
5000元,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在向前的家庭却不是一个小数目。妻子平时靠在外打零工补贴家用,女儿正在县城的一所中学就读。家里的家具、电器,还是十几年前结婚时置办的,虽然陈旧落伍也一直没舍得换新的。
向前在穿着方面不讲究,路服就是礼服,一身工作服常年不离身。
父母生活在登封农村老家,常年繁重的体力劳动,损耗了身体,到老年后落下了一身病痛,特别是父亲的心脏病,母亲的糖尿病,常年都离不开药。
向前工资本就不高,不仅要养家糊口,供女儿上学,还要接济父母。
2012年8月的一天,凌晨时分,弟弟从老家打来电话,通知向前父亲病了,生命垂危,让他速回。
李向前第一次请假,虽然车间近期人手短缺,车间领导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主任说,即使我顶上去,也要让向前回趟家,我们不能让老实干活的人伤心。
父亲突发心肌梗死,在登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向前匆忙赶到时,看见父亲微闭着眼,身体上插满了各种粗粗细细的管子,显得苍老、憔悴和无助。向前伤心,惭愧,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父亲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三天三夜,向前衣不解带地侍奉在病床旁。病中的父亲言语表达困难,可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轻微的肢体暗示,向前都明白,及时喂水、喂饭、喂药……每一次都体贴入微、恰到好处。父亲脱离危险后,又做了心脏造影和支架手术。
父亲在医院恢复的那段时间,车间接连接到内燃机车牵引电机故障、轮对切边故障,走行组常常加班抢修到深夜。向前知道后,在医院里坐不住了,但父亲还在医院,他分身乏术。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拉住他的手说:“既然打电话了,肯定是需要你的,我已经好了,你赶紧回去上班吧。”
他深爱父亲,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向前回去上班了。休班之余,再返回病房伺候父亲。登封与宝丰之间相距90余公里,他在两地之间疲于辗转颠簸,一脸疲惫,眼圈发青。他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超负荷的连轴转严重地透支了他的体力与精力。
父亲出院后,他怀揣对父母的挚爱与感恩、依恋和愧疚,把老人接到了宝丰的家里。
父亲刚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母亲有糖尿病,女儿岩轲正读初中,都离不开人照顾。妻子李晓丽毅然辞了工作,专心在家照顾老人。
父母住了不到半年,执意要回老家,任他百般劝说也无用。他明白父母的心思。固然有生活习惯的差异,但最主要的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晓丽为他们辞了工作,他们不忍心,让向前整日睡在沙发上,他们更是不忍心。
2014年,向前和妻子商量后,向银行借了一笔30年的公积金贷款,以按揭的形式买了一套商品房,简单装修后,把父母从登封石道乡上沃村接过来住。这样,父母就在身边,可以随时陪伴、照顾。
那个冬日的夜晚,大雪纷飞,向前拥着妻子站在窗前,长久地凝望着远处的山峰,雪落的声音很美妙,那夜的宝丰城美到了极点。
向前感谢妻子对这个家的付出。为了给父母买房,妻子节约开支,连续三年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感谢妻子对双亲无微不至的照看,感谢妻子给他带来的女儿,让父亲看到了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子孙满堂的人生盛景。
这是父亲最大的精神满足,也是向前的幸福生活得到了圆满。
孝行天下,而天下平。
八 向前的歌
2019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最美奋斗者”名单,李向前赫然名列其中。他是中国铁路集团公司三人之一,是郑州局70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最美奋斗者涵盖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涌现的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英雄模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鲜明的典型性、强烈的时代感,是永载史册、彪炳千秋的“群英会”。
从北京返回,向前躲开朋友的祝贺,换上工作服,迈着坚定踏实的步伐淡定地走进检修车间,这里是他展示自我的平台,只有努力工作才能稍稍回报党和国家对他的关爱,他心里才会宁静,荣誉只是对他过去的肯定。
李向前,依然是那个勤劳踏实,忘我工作,沉默寡言的李向前。像每个工作日一样,他的耳畔依然响彻着叮叮当当金属撞击的嘈杂声,那是检修车间独有的旋律,也是李向前最熟悉最感亲切的声音。
在这一片繁忙的、欣欣向荣的火车天地里,李向前迈着沉稳矫健的步子走着,走着,唱着一支永远向前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