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实践模式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独立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大都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根据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拟定了音乐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并在实践中构建了围绕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展开的开放性实践模式。这其中包括,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延展式课程体系,变革学习资源核心形态的多声部音乐基础与编创的系列课程,注重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毕业论文。
  关键词: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方案 核心延展 课程变革 开放性实践模式
  随着智能产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直觉、灵感、想象力、情商,这些创新能力的重要元素,是逻辑的、理智的认知能力所不能替代的。也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情感的、人格的认知发展,受到领导者、教育者和家长乃至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艺术教育的地位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近年来,除了教育部对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三令五申颁发政令外,社会艺术教育似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不仅在一线、二线城市,即使在县城,甚至发达地区的乡镇,艺术教育机构和大大小小的艺术工作室,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学童的需求而诞生。
  无论是社会艺术教育,还是学校艺术教育,面向广阔的艺术教育的就业市场,特别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艺术工作岗位及其能力需求,作为民营学院的音乐学本科专业,我们试图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音乐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在对市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以学校与社会音乐文化教育就业市场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为基本前提。进而,结合学生的个性和职业发展需要,在实践中构建了围绕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展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实践模式。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以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音乐专业教育同样不局限于精英教育、天才教育。音乐专业还有承担普及音乐文化,面向大众就业市场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为此,针对广东省特别是粤西地区及北部湾区社会与学校音乐文化教育市场的繁荣趋向,企事业群众性音乐文化工作的发展、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需求、公立与民办学校对教师岗位的要求、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等实际情况,将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概括为:对应社会音乐文化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要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重目标。不仅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以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首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针对学生兴趣、能力及就业需求,加大选修课力度,实行专业方向选修和多种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实践性课程选修制度,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达到所期望的更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其次,特别要针对生源素质的实际情况,从规范的技能入门着手,以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过程,促使更多的基础较一般、天赋较平庸的,同时,因考入民办学院而或多或少带有遗憾的大学新生们,尽快进入“获得技能——增强兴趣——充实自信——健康成长”的大学生活。
  2.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拟定专业培养规格
  在应用型人才专业定位和确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相关行业对多样化、多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概括、提炼出我院音乐学专业的专业培养规格。现将其简略表述如下: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音乐创编基本技能、一个专业方向、一种职业技能、一项合作性艺术实践能力或创新创业能力。
  (1)音乐创编基本技能。针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进修了大幅度的调整,改革后的课程,以基礎性和应用型为主要目标,围绕“旋律+和声”这一学习资源的核心形态,展开多声部音乐基础课程及相关技术理论课程,进而延伸到表演类相关实践性课程,促使更多的学生习得简易钢琴伴奏编配、合唱编曲、管乐曲编配、电声乐编配等基本技能。
  (2)一个专业方向。声乐、钢琴、器乐、作曲与计算机音乐、合唱指挥、钢琴调律等。
  (3)一种职业技能。适用于社会和学校音乐文化与教育实践的,个人专业方向以外的技能,比如,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奥尔夫乐器演奏,儿童钢琴小组课教学,等等。
  (4)一项合作性艺术实践能力。通过连续5个学期参加某一门实践性课程,如合唱团、管乐团、重唱与小组唱、电声乐队、舞蹈队等,而获得相应的合作性艺术实践能力。
  二、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延展式课程体系
  以行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目标设置课程,这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也就是充分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大幅度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基础,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延展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实践性选修课程等五大课程平台。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首先,需要精简和综合课程内容,其中,最少有四门课程是由传统的两门课程融合构成。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基础、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鉴赏、西方音乐简史与名作鉴赏。其次,从某种角度讲,无论是社会艺术教育,还是学校艺术教育,音乐学科的师资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那就是技术上的规范和艺术上的感染力。通过规范的技术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同时,面对当前独立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的不太理想的生源素质,注重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的核心地位的稳定,突出表现在对“技术的规范和艺术的规格”的追求,而要严格杜绝忽视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的“盲目赶进度”现象。
  作为音乐表演技能的基础课程(如钢琴基础、声乐基础等),重要的是适当把控进度,对方法和技术进行规范性训练,同时,尤其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而不能攀比曲目的难度或放弃低程度、差能力的学生,忽略培养目标和基础训练过程。因此,针对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和艺术教育岗位的要求,专门设置钢琴基础、声乐基础等课程,并列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考核制度和教学团队负责人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专业方向选修。面向学校和社会艺术教育市场的音乐学本科专业,并不像专业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等专业那样,入学时的技能水平高度就明确了专业方向。而这里由于培养目标、规格和学生基础等条件,决定了专业方向选修是以基础课,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基础、多声部音乐基础等课程为前提的。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为以后艺术教育生涯奠定了较宽泛的基础,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声乐、钢琴、器乐、计算机音乐、合唱指挥、舞蹈等)。
  关于职业技能选修。这是针对行业岗位需要和学生兴趣等设置的选修课程,主要分为表演类、编创类、社会教育类、学校教育类等。除了前面已列出的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奥尔夫乐器演奏,儿童钢琴小组等课程外,还设有艺术培训营销策略,琴童陪练技巧,舞台编导,艺术活动策划,钢琴调律与维修,等等。
  此外,将变革后的作曲技术理论类课程设置为限制性选修课程。
  关于实践性选修课程。实践性课程就是连接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与实践系统的中间环节,它是介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与实践的中间部分。传统课外活动中的各类艺术团,由于相对松散的管理制度,往往在排练时间、参与人员、指导经费等方面出现问题。无论从学生发展需要,还是艺术作品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高标准要求,都难以得到满足。而所谓实践性课程,就是将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的活动以课程的形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指导教师、学生、课时、学分等制度化。如前所述,合唱团、管乐团、重唱与小组唱、电声乐队、舞蹈队等,以固定的课时和相对固定的人员,持续进行5个学期。这样,不仅相当程度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且经常与艺术实践(舞台表演)对接,成为专业学习与艺术实践的对接平台。同时,加大了排演作品的数量和提高了作品排演的质量。无疑,这类课程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三、变革学习资源核心形态的多声部音乐基础与编创课程
  作为音乐教师和社会音乐文化工作者,多声部音乐创编与合作表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多年来在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中,与此密切相关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由于其较多的复杂性和较少的实用性,往往处于较尴尬的地位。这里所讲的,正式根据前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要,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变革。
  课程设置与设计的重大改革之一,就是以学生获得多声部音乐基础与编创的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围绕“多声部音乐基础”课程构建多声部音乐编创与实践的课程体系。它包括多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与相关实践性课程。概括起来就是,将原本“和声学”课程的“四部和声”改为“旋律+和声”(其记谱形式由大谱表改为高音谱表+大谱表)。我们把它称为学习资源的核心形态。它不只是多声部音乐基础课程的核心形态,而且,这种“旋律+和声”的形态基本贯穿相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首先,通过和声与旋律的编配、弹唱,到简易钢琴伴奏的编写的多声部音乐基础课程;其次,延展到从旋律与和声衬托式织体、伴奏音型织体开始,逐步过渡到简易复调写法的合唱编写课程;再其次,进入旋律+和声的艺术歌曲到钢琴曲,以及管弦乐缩谱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最后,将旋律+大谱表形式改为弦乐、管乐、电声乐等乐队形式的小型乐队编配课程。此外,还可外延到其它相关的实践性表演课程,如钢琴即兴伴奏、电声乐队、合唱、重唱与小组唱、阿卡贝拉。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理解、创编和表演多声部音乐,获得基本技能和能力。我们将这种变革后的系列课程,概括为“贯穿学习资源的核心形态的多声部音乐基础与编创课程”。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学习资源的核心形态,就是指替代原本四部和声形式的“旋律+和声”,这一核心形态将原有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贯穿起来,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密切,其内容深入浅出,且与编创实践也更近了一步。
  这一课程体系也是上述整个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子体系,其中,多声部音乐基础属于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现将这一课程子体系图式如下。
  四、注重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毕业论文
  众所周知,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一般说是音乐专业学生能力的短板。曾几何时,音乐学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几乎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困惑,甚至指导教师们都感到尴尬的教学环节。随着基于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实践模式的展开,毕业论文的问题自然凸显出来。为了努力改变这种不正常现象,充分重视毕业设计作为集中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突出其应有的地位。我們针对音乐是实践学科这一特点,强调毕业设计是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除了毕业创作或表演作品外,注重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提高音乐专业学生针对针对音乐作品和相关音乐文化教育实践的语言文字的概括表达能力。
  首先,明确规定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实践相关,以符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比如:
  1.毕业设计与毕业作品密切相关。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自己创编或(和)表演的音乐作品结合,对自己创作或(和)表演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诠释。
  2.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践(实习)密切相关。要求的毕业设计与学生本人的社会音乐文化教育或学校音乐教育实践(实习)相关,如,中小学音乐说课,儿童钢琴(古筝等)教学,等等。
  3.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项目(或实践)密切相关。
  其次,为学生提供与实践相关的毕业论文选题与结构的参考模板,可作为学生搜集与分析文献(包括音频、视频)资料的参考依据。比如,
  ①音乐作品分析与表演诠释类论文结构参考模板。
  ②器乐教学研究类论文结构模板。
  ③中小学音乐说课论文结构模板。
  再其次,指导教师严格把关,重复率不得超过20%。在查重系统的辅助下,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表达论文内容,字数不少于3000(国家专业标准规定),并在答辩时应用PPT(每页不得超过200字),脱稿陈述与答辩。以期达到提高音乐专业学生针对相关音乐文化教育实践的语言文字的概括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是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培养社会音乐文化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音乐创编基本技能、一个专业方向、一种职业技能、一项合作性艺术实践能力或创新创业能力。上述课程体系,是在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和拟定专业培养规格的过程中,结合对行业需求、岗位能力的分析,研制并实践的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延展式课程体系,以及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子体系——贯穿学习资源核心形态的多声部音乐基础与编创课程体系。它们是根据音乐学科的学习规律,结合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凸显了在“规范技能基础上的自主发展学习”的原则和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原则。
  在上述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围绕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和贯穿学习资源的核心形态的多声部音乐基础与编创课程的变革,展开的是一种开放性实践模式,它突出了基础、实践、创新、开放的特点。当然,它还有待于时间和进一步实践的检验。同时,还应陆续展开后续的相关研究,比如,选修与学分制度的探讨;专业实践系统的研究等。
  注: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音乐学专业开放式应用型"多声部音乐基础"课程研究,编号:2016GXJK231。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探索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路径,并且流行音乐传播也和电视综艺节目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大众娱乐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国好歌曲》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把握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音乐选秀类节目 《中国好歌曲》 流行音乐   流
期刊
摘 要:红色音乐作为红色文化的分支,记录着民族奋斗的历史,抒发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英雄的崇敬,对革命斗争有着推动作用。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使钢琴这一外来乐器成为鼓舞中国人民革命士气的重要媒介和有效桥梁。本文将改编自红色经典音乐的钢琴作品进行整体的介绍和梳理,并对其中所运用到的技术理论进行剖析,意在凸显这些作品在当时及之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意义和地位。  关键词:红色经典音乐 钢琴改编曲 价值意义
期刊
摘 要:弦乐四重奏是古典主义音乐中最重要的器乐演奏形式,由四位演奏者在一起默契演奏。整体思维与弦乐四重奏的演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想演奏出和谐统一的音乐,务必将整体思维在四重奏的演奏中贯穿始终,本文以贝多芬的《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为例,通过分析作品,就四位演奏者的整体思维在演奏中的运用,怎么通过训练可以形成默契的配合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整体思维 贝多芬  弦乐四重奏是以合作为前
期刊
摘 要:以电影形式表达文学名著内涵,好比是电影创作者以自己的视角解读文学经典名著,亦或是生动再现电影创作者自身探索原著真理的艰难历程。不管小说描述的故事处在哪个时间段,将其转换为电影时,电影内容都应该考虑当前观众所处的社会背景,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与当前现实联系越紧密,往往越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情感,使得电影作品的审美价值也会越高。  关键词:文学名著 文学精神 电影语汇 当代性 文字转化 形式  
期刊
摘 要:蒙古族长调艺术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演唱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宽廣的旋律彰显着草原宽广的品格,是蒙古族艺术的灵魂。本文意在研究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历史文化演变,总结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独特文化内涵,呼吁长调艺术家、音乐工作者与爱好者们,关注长调音乐的艺术发展与传承,将探索与保护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的进行与发展,使其可以在世界艺术文化的舞台上展现精彩。  关键词:蒙古族 长调 演进
期刊
摘 要:从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和埃森造型艺术学院的教师交流和观察中得到感悟:德国造型艺术教学更加重视个人艺术情感的理性表达,善于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当下的社会问题,注重学术理念的实践探索,是西方艺术教育的缩影。造型艺术基础、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和评价体系均有独到之处。基于理性的思考和广袤的发散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效果。  关键词:教学 艺术创作 教学方法  美术创作有着宽泛的命题,东西方对美术的
期刊
摘 要:彼得里斯·瓦斯克斯Pēteris Vasks(1946- )是现今波罗的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神圣简约主义乐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将自然生态伦理与音乐表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质朴而自然,细腻而不失动力和秩序。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瓦斯克斯的音乐,有助于找回创作主体在创作中的真实地位,了解音乐语言的构造与运行机制,客观地还原音乐与自然、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进而体悟瓦斯克斯音乐所着力倡
期刊
摘 要:在后现代语境下,影视以图片的冲击力、声音的奇观性为观众打造了视听的饕餮盛宴,以娱乐性、同质性为特征的商业生产使得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消费了时间,在市场利益推动下,导演们将视角转向了以娱乐性为主的商业片,那么,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如何在市场中赢的一席之地呢?《我不是药神》的出现给现实主义电影以创作的启迪,本文依托社会历史批评模式、本体批评模式,探讨影片中的匠人精神、影视艺术语言等,分析这部“现象级”
期刊
摘 要:川剧是四川、重庆两地独特的戏曲文化,是西南地区首个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戏曲项目。在重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娱乐文化的兴起与发展,重庆川剧逐渐被边缘化。通过调查、研究,对川剧在传承、保护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逐一探究,并针对重庆川剧在传承、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庆川剧传承、保护建议。  关键词:川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期刊
摘 要: 作为活跃在我国新时期乐坛上的一位知名作曲家,三十多年以来,徐沛东创作了很多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的民族声乐作品,这些作品脍炙人口,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自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对徐沛东的作品也经常进行分析以及进行教学演唱。其作品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即民族性和时代性,对其作品特点进行分析,不仅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加得到演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