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弋阳县漆工镇赖家村系“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自实施“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该村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立足当地实际,采取土地人股、招商引资、场地租赁和村、组、户共同开发等多种办法,最大限度地盘活本地资源,提高资源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一、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思路
赖家村位于弋阳县漆工镇西北部,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1000亩,耕地面积1960亩,全村下辖6个村小组,6个自然村,共有农户821户,2618人。截止到2005年末,全村有贫困户150户,贫困人口590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数的18.3%和2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06年前,村级集体经济没有一分钱收入,村“两委”的日常运转全依赖于有限的转移支付,根本无法为群众办事,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穷,人心慌,村委会三间破瓦房”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尽快改变呢?
漆工镇党委、镇政府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人手,重新调整村“两委”班子,尤其是选了一名“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好村支部书记。俗话说“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新一届“两委”班子在村支部书记黄金海同志的带领下,对本村贫困现状作认真分析,认为过去赖家村的问题除了班子自身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一个“穷”字上。因为穷,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心散了;因为穷,无钱办事,群众的怨气大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借助“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契机,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首先要改变人们对村级集体经济所持的怀疑态度,必须纠正集体经济“过时论”、“无需论”、“无用论”、“无路论”等错误认识,重新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作出科学客观全面的认知。正是因为他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全村发展的政治问题,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而坚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二是明确了发展思路。在发展思路上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村“两委”经过认真分析本村的自然条件、自身优势和经济状况,确立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步推进,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同步改善,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思路。
二、立足实际,创新模式,找准发展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思路已经确定,关键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自身优势,把优势变为效益。他们做法是:
1、依托山地,发展林业经济。村委会、村小组、农户按照2:2:6三级分成的办法,大搞山上造林和封山育林。五年来,共联合新造泡桐、湿地松、杉木、毛竹等速生丰产和高产高效林1500余亩,封山育林2000余亩。年总收入20余万元,村委会、村小组集体经济分别都在4万元以上。
2、抓住机遇,变废为宝。该村金鹅湾水库原是姚漆公路横跨山间筑坝而成,水面不足30亩,几无经济效益可言。2007年,该村借助县里改造姚漆公路之机,加高水库大坝5米,扩大蓄水面积。经过改造加固的水库,如今可供养殖水面面积达80余亩。项目竣工后,村委会承包给本村养殖能人,发展水面立体养殖,村委会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2000年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该村创办了一个活性炭厂,因种种原因未能生产就倒闭,2007年村“两委”从创办者手中接管,并重新招商引资,村委会以资产入股的方式重新投产,村委会年增收入2万元。
3、因势利导,做活农田文章。该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区,农田多样,有小平原畈田,也有山问垅田;有旱涝待收良田,也有怕旱缺水田,种植水稻效益差距较大。村“两委”因势利导,引进新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将缺水怕旱田创办吊瓜种植基地,将山间垅田创办龙虾养殖基地。截止到2010年,全村发展吊瓜种植基地200余亩,龙虾养殖基地100余亩,村委会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1万元。
4、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发展项目。为了保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赖家村“两委”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发展项目。一是该村岭背自然村有一股清泉,水源四季如一,无任何污染,经化验,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健康,村“两委”一边办理相关手续,一边招商引资,寻找投资合作人,准备创办矿泉水厂。二是该村石马前自然村地下有丰富的优质彭润土,是生产地板的主要材料,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年底前可动工投产。
三、加强管理,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如果管理不善,即使有再多再好的项目,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甚至不但没有效益,不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反而会给村里带来麻烦,背上包袱。因此加强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村级集体经济是全体村民经过艰苦创业的结果,是村民的共同财产。无论是从村民对集体经济占有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来说,都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督和管理。赖家村在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考核、群众议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力求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避免了少数人说了算,制造新的封建家长制的现象发生。从而做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把主要精力放到科学管理上,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2、创新管理模式。为科学管理村级集体财务,该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管理办法,探索管理新模式,实践管理新方法,规范财务公开质量,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间,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财务的监督与管理。
四、积极争取,寻求上级支持和扶助
赖家村原本是一个经济薄弱村、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仅仅依靠村里自身力量,村级集体是很难有所发展的。该村在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扶助,以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一是以“十一五”重点村整村推进为契机,积极争取扶贫、交通、农业、水利、农业开发等有关部门的扶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造条件;二是以项目为载 体,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三是积极争取市直定点包扶单位的支持,通过定点包扶单位的协助,争取到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向本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上倾斜,并在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争取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了该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
五、用之于民,让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2006年以来,赖家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因为有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随之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五年来,该村从各级争取资金达到160余万元,村委会、村小组、农户三级自筹资金280余万元,共计440余万元,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40万元,硬化分别通往6个自然村公路5430米,实现了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二是投资240万元,6个自然村全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硬化村内通道7600余米,架设自来水管道8500余米,新建饮水塔3座,新建农民休闲文化广场6个,新建垃圾窖36个,新种绿化树3.6万余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30余万元加固维修水库1座,新建农田灌溉水坝3座,维修农田灌溉水渠2600余米,改善灌溉面积1200余亩;四是投资30万元新建村“两委”办公大楼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如今的赖家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精神振奋,士气高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末的1860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4840元,五年间由典型的贫困村变为全镇标兵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05年零收入增加到2010年年收入约9万元,五年问由典型“空壳村”发展成村级“有钱办事村”;村级组织建设由五年前的“软弱焕散村”变为市、县、镇先进支部村,各项指标综合考评由一个后进村变为了先进村,村支部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党支部,村支部书记黄金海分别荣获“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我们相信,有村“两委”的正确领导,有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赖家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
杨而山、谢咏梅,江西省弋阳县扶贫和移民办。
■责任编辑:上官涛
一、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思路
赖家村位于弋阳县漆工镇西北部,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1000亩,耕地面积1960亩,全村下辖6个村小组,6个自然村,共有农户821户,2618人。截止到2005年末,全村有贫困户150户,贫困人口590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数的18.3%和2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06年前,村级集体经济没有一分钱收入,村“两委”的日常运转全依赖于有限的转移支付,根本无法为群众办事,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穷,人心慌,村委会三间破瓦房”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尽快改变呢?
漆工镇党委、镇政府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人手,重新调整村“两委”班子,尤其是选了一名“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好村支部书记。俗话说“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新一届“两委”班子在村支部书记黄金海同志的带领下,对本村贫困现状作认真分析,认为过去赖家村的问题除了班子自身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一个“穷”字上。因为穷,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心散了;因为穷,无钱办事,群众的怨气大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借助“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契机,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首先要改变人们对村级集体经济所持的怀疑态度,必须纠正集体经济“过时论”、“无需论”、“无用论”、“无路论”等错误认识,重新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作出科学客观全面的认知。正是因为他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全村发展的政治问题,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而坚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二是明确了发展思路。在发展思路上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村“两委”经过认真分析本村的自然条件、自身优势和经济状况,确立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步推进,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同步改善,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思路。
二、立足实际,创新模式,找准发展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思路已经确定,关键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自身优势,把优势变为效益。他们做法是:
1、依托山地,发展林业经济。村委会、村小组、农户按照2:2:6三级分成的办法,大搞山上造林和封山育林。五年来,共联合新造泡桐、湿地松、杉木、毛竹等速生丰产和高产高效林1500余亩,封山育林2000余亩。年总收入20余万元,村委会、村小组集体经济分别都在4万元以上。
2、抓住机遇,变废为宝。该村金鹅湾水库原是姚漆公路横跨山间筑坝而成,水面不足30亩,几无经济效益可言。2007年,该村借助县里改造姚漆公路之机,加高水库大坝5米,扩大蓄水面积。经过改造加固的水库,如今可供养殖水面面积达80余亩。项目竣工后,村委会承包给本村养殖能人,发展水面立体养殖,村委会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2000年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该村创办了一个活性炭厂,因种种原因未能生产就倒闭,2007年村“两委”从创办者手中接管,并重新招商引资,村委会以资产入股的方式重新投产,村委会年增收入2万元。
3、因势利导,做活农田文章。该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区,农田多样,有小平原畈田,也有山问垅田;有旱涝待收良田,也有怕旱缺水田,种植水稻效益差距较大。村“两委”因势利导,引进新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将缺水怕旱田创办吊瓜种植基地,将山间垅田创办龙虾养殖基地。截止到2010年,全村发展吊瓜种植基地200余亩,龙虾养殖基地100余亩,村委会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1万元。
4、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发展项目。为了保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赖家村“两委”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发展项目。一是该村岭背自然村有一股清泉,水源四季如一,无任何污染,经化验,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健康,村“两委”一边办理相关手续,一边招商引资,寻找投资合作人,准备创办矿泉水厂。二是该村石马前自然村地下有丰富的优质彭润土,是生产地板的主要材料,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年底前可动工投产。
三、加强管理,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如果管理不善,即使有再多再好的项目,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甚至不但没有效益,不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反而会给村里带来麻烦,背上包袱。因此加强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村级集体经济是全体村民经过艰苦创业的结果,是村民的共同财产。无论是从村民对集体经济占有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来说,都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督和管理。赖家村在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考核、群众议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力求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避免了少数人说了算,制造新的封建家长制的现象发生。从而做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把主要精力放到科学管理上,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2、创新管理模式。为科学管理村级集体财务,该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管理办法,探索管理新模式,实践管理新方法,规范财务公开质量,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间,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财务的监督与管理。
四、积极争取,寻求上级支持和扶助
赖家村原本是一个经济薄弱村、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仅仅依靠村里自身力量,村级集体是很难有所发展的。该村在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扶助,以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一是以“十一五”重点村整村推进为契机,积极争取扶贫、交通、农业、水利、农业开发等有关部门的扶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造条件;二是以项目为载 体,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三是积极争取市直定点包扶单位的支持,通过定点包扶单位的协助,争取到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向本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上倾斜,并在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争取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了该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
五、用之于民,让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2006年以来,赖家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因为有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随之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五年来,该村从各级争取资金达到160余万元,村委会、村小组、农户三级自筹资金280余万元,共计440余万元,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40万元,硬化分别通往6个自然村公路5430米,实现了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二是投资240万元,6个自然村全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硬化村内通道7600余米,架设自来水管道8500余米,新建饮水塔3座,新建农民休闲文化广场6个,新建垃圾窖36个,新种绿化树3.6万余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30余万元加固维修水库1座,新建农田灌溉水坝3座,维修农田灌溉水渠2600余米,改善灌溉面积1200余亩;四是投资30万元新建村“两委”办公大楼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如今的赖家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精神振奋,士气高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末的1860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4840元,五年间由典型的贫困村变为全镇标兵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05年零收入增加到2010年年收入约9万元,五年问由典型“空壳村”发展成村级“有钱办事村”;村级组织建设由五年前的“软弱焕散村”变为市、县、镇先进支部村,各项指标综合考评由一个后进村变为了先进村,村支部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党支部,村支部书记黄金海分别荣获“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我们相信,有村“两委”的正确领导,有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赖家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
杨而山、谢咏梅,江西省弋阳县扶贫和移民办。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