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培养出既具有工程知识又拥有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对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项目驱动
  作者简介:方洁(198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苏 南京 210016)主要研究方向: 非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赵红梅(1976-),女,河南辉县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微波射频电路与天线设计、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研究型、教学型和应用型大学的分类方法,普通本科高校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改革经验表明,专业基础课程对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彼此间构成了一个课程系列,“电子技术”(包括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作为专业基础课,既有自身的理论系统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石。由于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体系比较复杂,都属于对工程理论与技术的抽象,对于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存在着学习上的障碍。为了培养出既具有工程知识又拥有技术应用能力,为企业单位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87%,2010年又有630万的大学生毕业。据不完全统计,16.8%的失业者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大学以下学历的失业率仅为6.7%,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这要从大学毕业生自身去寻找答案——他们普遍擅长考试,但是对学习缺乏热情,同时也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用人单位所欢迎的人才,要具有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拥有创造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同时富有面对挑战的勇气。根据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认识,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这种认识就成为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基本依据。
  “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作用是以电子技术和半导体物理为基础、以电路分析和信号与系统为分析方法、以工程电路为背景,提供电子电路分析、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术。电子技术实际上是一个系列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学习“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核心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以应用为导向组织教学大纲和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安排服从应用的安排,以能力为主要的考核对象。
  二、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对于工程专业来说,一种看法认为应用型人才是在技术应用方面比较熟练,也就是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人才。这种观点实际上忽略了大学的基本内涵,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是指工程技术人才,这种人才必须既会动手又会动脑,并不是经过简单的技术培训就能达到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少学理论知识、多做实验的代名词,也不是单靠增加几个实验学时就能实现的。笔者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对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了实践。
  1.实例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课程主要讲述专业的工程问题描述方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缺少对专业相关的物理概念的实际经验,学生会出现入门难的问题。古语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每一个课程单元的讲授过程中,都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实物,譬如,直接把双列直插塑料封装的集成芯片拿到课堂上给大家看一看,远比对着课本图形进行分析讲解效果好得多;在讲课前先演示一下由触发器作为核心的三路抢答器,可以让学生在精神振奋中愉快地接受这个知识单元。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能够把书本上陌生的理论知识梳理得简单化,生活化,并且善于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来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其应用能力。
  2.课堂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目前的大学讲堂,由于课时紧张,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师生间的交流普遍比较少。传统教学中经常都是教师在讲、学生被动地听,基本上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尤其学生刚学习专业基础课时,没有实践经验,根本不能充分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因而更谈不上牢固记忆和灵活运用了。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抛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和意见都可以进行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许多问题都得以解决。课堂互动环节充分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师生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知识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当。
  3.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电子技术”课程中,共有18个学时的实验课时安排,其中模拟电路部分可以安排5个实验,而数字电路部分安排4个实验。虽然我们对实验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更新和设计,但是这种实验课堂的方式本身就有诸多限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2009年秋期开始,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试着把电子电路试验室开放给学生,结果最初担心的诸如学生能否主动来实验室或是实验设备环境维护等问题都没有出现。有相当一部分对电子课程充满了兴趣的学生,都会在课余时间来到实验室,甚至有的时间段会出现实验台全部被使用的情况。主动来做实验的学生往往会提前预习或设计好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全部内容。每天值班的教师只需要负责登记做实验的学生人数,准备好仪器设备,监督实验过程即可。来做实验的学生都会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实验器材,离开前主动做好台面整理工作。开放的实验室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和自我约束能力,独自完成实验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效果良好。
  三、采用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由此提出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指导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各个知识点设计合适的项目,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和兴趣来选取教学项目,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如下。
  (1)教师设计好项目后,每位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等,采用独立工作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2)教师设计好课堂和实验内容,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项目内容及项目要求。每位学生在做好个人计划后,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挖掘自身的创造能力;相互间的帮助和学习,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3)由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内容进行划分,组内成员各自负责不同的模块,并要求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4)项目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检查,并判断最终达到的效果如何。学生要对自己所做的项目进行评定,包括项目的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自己所负责模块的效果等方面,然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总结和成绩评定。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能力。
  这种模式的采用,使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情景之中,即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神秘感,而且能够深刻理解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我院每到春季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时都要举行电子设计竞赛,经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洗礼,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近20年来国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专业基础课程是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与技术培养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是工程素质培养的关键。作为讲授“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知识可以传授,但能力不能直接传递;技能可以演示,但只有动手才能掌握。鼓励学生自己体会、自己动手、自己总结,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李金平.以竞赛促进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41-43.
  [2]倪小敏.互动式教学及其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3):74-76.
  [3]孙连荣.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4-6.
  [4]何克抗.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54-73.
  [5]曹卫锋,王延峰,谢泽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9):115-116.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对服务外包人才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归纳,提出了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及创新实践。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普星(1981-),女,江苏太仓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讲师,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镇江 212003)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开发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平面设计;
期刊
摘要:外经贸类院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两个方面的保障。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应从创业教育观念、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对于创业培养机制建设问题,则应从组织与制度、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创业教育环境、创业教育评估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外经贸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培养机制  作者简介:苟建华(19
期刊
摘要:本文回顾了远程教育质量建设历史发展过程,对远程教育质量、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因素、远程教育质量观进行了梳理,对远程教育质量标准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质量意识、人才培养定位、通识性、远程教育分类等进行了探讨,对远程教育质量标准建立的迫切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远程教育;质量标准;质量观  作者简介:王敏(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务管理部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
期刊
摘要:本文从情感和教育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浙江海洋学院学生感动教育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感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开展感动教育、营造和谐的教育情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感动;感动教育;情感教育  作者简介:刘明(1987-),男,浙江丽水人,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通信;李舟燕(1982-),女,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学院机
期刊
摘要:研究了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趋势,分析了三峡大学在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中的基本思路和建设现状,提出了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应围绕培养目标,体现基础IE和现代IE并存、可重构性与可扩展性、系统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关键词:近机类;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  作者简介:李浩平(1971-),女,广东台山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方子帆(1963-),男,湖北黄冈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实际经验,首先论述了“基于兴趣导向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特点及实施成效,通过实践证明采用兴趣导向的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同时在所建立的模式下,对学生参与的科研课题全程进行引导和支持,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科研环境,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深入研究,并实现科研创新与课程学习的相互促进。最后,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基于兴趣导向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
期刊
摘要:在通过论述当前国家学位授权工作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学位政策的有关特点,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导,针对河北省当前学位授权工作存在的重点问题,提出今后工作应从适度扩大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规模、调整学位授权体系结构、大力发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需求。  关键词:经济社会需求;省属高校;学位授权审核  作者简介:王扬(1979-),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总结工作,分析地方院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改进“质量工程”建设工作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地方院校;质量工程;问题与出路  作者简介:李焱斌(1981-),男,湖北黄冈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冯志刚(1969-),男,辽宁葫芦岛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务处,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
期刊
摘要:“两票”是指电力生产中所使用的工作票和操作票,本文试图从“两票”的处理、填写和执行等要求出发,通过对部分电力企业调研,分析“两票”制度对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探讨电力高校的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进一步加强电力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操作票;工作票;电力高校;语言文字  作者简介:程涓(1978-),女,山东济南人,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
期刊
摘要: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准确把握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科学内涵,因应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关注艺术教育当中的民族情感,重视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形式,进一步提升艺术学的学科地位与层次,提高大学艺术教育选修课师资水平与课程设置质量,对于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陈翔(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