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 要】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多发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生,病程长、容易反复。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疼、精神紧张,严重时可引起咳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给予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护理、机械通气护理、排痰湿化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临床护理,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呼吸科 临床 护理 对策
一、影响呼吸科疾病临床护理因素分析
(一)医护人员方面
1、专业基础还不够扎实
目前,從事医疗相关专业的人员必须要经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而且大多数医院对于医护人员学历资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很多新上岗的医护人员都经过了在院校比较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但是医护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缺少有针对性的比如针对呼吸疾病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加之医护人员工作繁重,外出进修学习及接受新知识的时间有限,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呼吸疾病护理健康教育新知识,使医护人员知识老化,致使其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而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另外我国整体护理制模式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只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意识。
2、主动性还不是太强
一般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就是简简单单地取药、发药、输液的模式,所以,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一些专业护理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不能主动和患者沟通实施有效护理。多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自信,表情死板,语言缺乏艺术性和亲和力,只知道照本宣教、单向交流,不知道双方互动,致使收效甚微。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就诊时胸闷、气喘困难明显,此时及时快速缓解症状为首要措施,而后等到病情缓解时再和患者沟通,看患者是否还有其他需求,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满足,以使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情,这对于缓解患者症状极有好处。
(二)患者方面
从患者角度来看,不可控的因素相对多一些,因为患者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他们会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对治疗的理解、家庭负担都有不同程度的顾及,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分别对待,这样使得工作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二、呼吸科疾病临床护理对策建议
(一)心理护理
我们都知道,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周期都相对较长,而且病情控制不好容易出现反复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在这种情况,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些会精神紧张、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除了做好正常的治疗工作外,还需要依据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提供积极的心理治疗,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更要加以心理疏导。首先要讲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给患者,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减少恐惧感,增加治愈的信息。其次是要重视患者的诉求,特别是对交流有障碍、反应迟钝的患者,更要耐心细心,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二)病情监测护理
病情监测护理主要是针对病情进行有效治疗的护理工作,这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及时判断病情发展情况极为重要,这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意识、呼吸、输液、咳嗽、咳痰、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的留心观察,遵照病情监测操作规程处置。比如:若患者出现意识朦胧不清、白天嗜睡、两手震颤等情况,应加强观察;协助患者痰的排痰,观察咳嗽频度、粘稠程度、颜色气味,观察是否有异样,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三)饮食护理
在临床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伴有便秘和腹泻。对于这些患者,出了正常的治疗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多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比如可以建议多吃高纤维素的食品、补充蛋白质,建议多饮水、少食多餐,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腹部环形按摩,可促进患者肠胃的蠕动,协助消化、排便。
(四)其他护理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护理方式外,还有几种护理方式在临床中也可以进行,比如针对呼吸衰竭晚期患者,一般伴有程度较深的呼吸困难,如合并感染病情加重,引起痰堵、咯血窒息等,这是就需要采取排痰湿化护理。当然,患者咳嗽是将自主排出的有效方法,所以应鼓励患者咳嗽,将痰咳出,还应要求患者多更换体位,以通畅呼吸,适当多饮水,可减少痰的产生。也可以使用机械排痰等方式,它是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需要医护人员替患者佩戴呼吸机,采取加强营养、锻炼呼吸肌等手段进行护理,待患者逐步好转后在适时撤下。 其实对呼吸科疾病临床护理主要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不同医护人员等相关人员整合成一个医疗团队,根据相同的路径实施医疗行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培养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加大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医生接触沟通的机会,进而能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个人能力水平问题造成的疏忽和遗漏;同时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患者又可以预先知道自己该接受什么样的护理,了解自己疾病的常规知识并知道怎样与医护人员配合
【摘 要】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多发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生,病程长、容易反复。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疼、精神紧张,严重时可引起咳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给予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护理、机械通气护理、排痰湿化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临床护理,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呼吸科 临床 护理 对策
一、影响呼吸科疾病临床护理因素分析
(一)医护人员方面
1、专业基础还不够扎实
目前,從事医疗相关专业的人员必须要经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而且大多数医院对于医护人员学历资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很多新上岗的医护人员都经过了在院校比较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但是医护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缺少有针对性的比如针对呼吸疾病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加之医护人员工作繁重,外出进修学习及接受新知识的时间有限,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呼吸疾病护理健康教育新知识,使医护人员知识老化,致使其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而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另外我国整体护理制模式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只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意识。
2、主动性还不是太强
一般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就是简简单单地取药、发药、输液的模式,所以,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一些专业护理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不能主动和患者沟通实施有效护理。多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自信,表情死板,语言缺乏艺术性和亲和力,只知道照本宣教、单向交流,不知道双方互动,致使收效甚微。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就诊时胸闷、气喘困难明显,此时及时快速缓解症状为首要措施,而后等到病情缓解时再和患者沟通,看患者是否还有其他需求,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满足,以使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情,这对于缓解患者症状极有好处。
(二)患者方面
从患者角度来看,不可控的因素相对多一些,因为患者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他们会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对治疗的理解、家庭负担都有不同程度的顾及,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分别对待,这样使得工作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二、呼吸科疾病临床护理对策建议
(一)心理护理
我们都知道,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周期都相对较长,而且病情控制不好容易出现反复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在这种情况,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些会精神紧张、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除了做好正常的治疗工作外,还需要依据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提供积极的心理治疗,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更要加以心理疏导。首先要讲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给患者,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减少恐惧感,增加治愈的信息。其次是要重视患者的诉求,特别是对交流有障碍、反应迟钝的患者,更要耐心细心,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二)病情监测护理
病情监测护理主要是针对病情进行有效治疗的护理工作,这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及时判断病情发展情况极为重要,这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意识、呼吸、输液、咳嗽、咳痰、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的留心观察,遵照病情监测操作规程处置。比如:若患者出现意识朦胧不清、白天嗜睡、两手震颤等情况,应加强观察;协助患者痰的排痰,观察咳嗽频度、粘稠程度、颜色气味,观察是否有异样,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三)饮食护理
在临床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伴有便秘和腹泻。对于这些患者,出了正常的治疗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多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比如可以建议多吃高纤维素的食品、补充蛋白质,建议多饮水、少食多餐,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腹部环形按摩,可促进患者肠胃的蠕动,协助消化、排便。
(四)其他护理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护理方式外,还有几种护理方式在临床中也可以进行,比如针对呼吸衰竭晚期患者,一般伴有程度较深的呼吸困难,如合并感染病情加重,引起痰堵、咯血窒息等,这是就需要采取排痰湿化护理。当然,患者咳嗽是将自主排出的有效方法,所以应鼓励患者咳嗽,将痰咳出,还应要求患者多更换体位,以通畅呼吸,适当多饮水,可减少痰的产生。也可以使用机械排痰等方式,它是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需要医护人员替患者佩戴呼吸机,采取加强营养、锻炼呼吸肌等手段进行护理,待患者逐步好转后在适时撤下。 其实对呼吸科疾病临床护理主要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不同医护人员等相关人员整合成一个医疗团队,根据相同的路径实施医疗行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培养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加大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医生接触沟通的机会,进而能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个人能力水平问题造成的疏忽和遗漏;同时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患者又可以预先知道自己该接受什么样的护理,了解自己疾病的常规知识并知道怎样与医护人员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