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底,蒋方舟对写作产生了怀疑,当日本国际基金会邀请她到东京交流一年,她毫不犹豫抓住了这个机会。
蒋方舟说,“我觉得自己好像天真得像个孩子,所有熟悉的事物,无论是空气、水、树木、白云都变得不同、变得陌生。”陈丹青对蒋方舟说:“你很厉害,对什么事都能有观点,而且都很能清清楚楚说出来,我没有。”
上次采访蒋方舟时还是2015年夏天,她刚出版短片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对于小说创作和对爱情她有许多看法。可是年末,她便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后来她坦陈,因曾和她一路写过来的“同道者”纷纷脱离了文学创作,进军影视圈或创业,这敲打着她的神经,让她惶恐:自己是否应该坚持文学创作?亦或也去试试做点儿别的事?从7岁至今,她第一次对“写作”这件事动摇了,对写作的意义,前途,到底能改变社会多少产生了困惑。
这时,一个机会降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她到东京交流一年,每个月约有2万块钱人民币的补助,而她的工作是,“什么都不用做”。“我厌倦了自己写作二十年以来的生活与身份,所以当一份陌生的邀约摆在我面前时,我毫不犹豫抓住了它。”于是, 27岁的蒋方舟,在2016年初开启了东京一年的旅行。
到达东京是一个晚上,蒋方舟被接到招待所,在黑暗中感觉自己像是个卖给大山的女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东京,蒋方舟没有任何目的,“去日本之前,文化交流基金会他们让我填一张表格,每个人都要填的,你到日本是去做什么?然后我就填去生活。”突然拥有了大片空白,她必须把每件事都变得非常漫长,才能填满一天的时间。她认真咀嚼每一口食物,吃饭花一两个小时;她认真凝视美术馆里的一幅画;每个念头都无限延长。她说,“被迫的认真和被迫的隔离,把我从之前一直在被动加速的跑步机上的生活解救了下来,重新获得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蒋方舟每天记日记,其中46篇收录在了《东京一年》中。她不单纯讲述風景和见闻,不写吃吃喝喝,也无关日本社会或国民性的观察,她就写每天的生活,在生活触发下的思考。她说,喜欢阿城的《威尼斯日记》,被人形容为“冷静得不像一个观光客,却天真得像个孩子。”而蒋方舟审视自己一年的日记,发现似乎也在模仿这样的写作风格——无辜得不像观光客,但天真得像个孩子。
比如,去名古屋旅游时,有几个老师招待蒋方舟。吃饭时,一个女老师不断问其他男老师,“你们都喜欢像蒋方舟这样的年轻的身体吧?”男士们很尴尬,说不喜欢好像不礼貌,但说喜欢又像是某种性骚扰。即使在这样尴尬的氛围中,蒋方舟依然冷静地以一个仿佛不是自己经历的口吻,把这些事写了出来,而没有像个观光客一样对一切不熟悉的东西表现出大惊小怪。
另外一面,蒋方舟又的确天真得像个孩子。日本有个丰岛美术馆,它没有梁也没有墙壁,完全靠钢筋水泥自己的硬度支撑起来,非常矮。而美术馆唯一的展品就是水,它的地上有无数小孔,水从小孔中涌出来,地面有一个非常不易察觉的倾斜度,水会沉入地底再涌出再沉入,循环往复,一次循环需要一两个小时。而蒋方舟就像小孩一样趴在地上,花上四五个小时去注视一滴小小的水滴是如何追逐另一滴水滴。“我觉得自己好像天真得像个孩子,所有熟悉的事物,无论是空气、水、树木、白云都变得不同、变得陌生。”
陈丹青对蒋方舟的评价很高,“80后作者的书我能看完的几乎没有,只有蒋方舟的上一本书。至于这本《东京一年》,我是怕看完。”他对蒋方舟说:“你很厉害,对什么事都能有观点,而且都很能清清楚楚说出来,我没有。别看我能说会道写文章,其实你很少在我的文章里看到过我会对一件事情像你这样分析的,我做不到。”
东京一年,蒋方舟过着一种完全被抽干杂质的生活,“没有人找我谈内容付费、内容变现、风口上的创业等。我就是每天看展览、看书、听音乐、写日记,发现这样的生活竟然是可行的,所有的这些杂质、生命中被赋予的社交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
这一年开始时,蒋方舟是一个疲惫的人,朋友称她为“一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少女作家和一个没有作品的天才儿童。”但一年结束时,她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青年作家。“我意识到一个文艺的生活依然能够支持我,而且能够支持我走得很远,所以这一年让我变得更像我自己。”
2016.3.24
和 L 先生、S 先生一起去了轻井泽。之前总听说轻井泽是因为那里是不伦之恋的男女殉情圣地。《失乐园》里,医学教授的妻子和杂志社主编陷入了不伦恋,两人的恋爱不断受到现实的挤压, 他们决定秋天在轻井泽殉情。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远处喷着烟雾的浅间山隐约可见。半山腰里已是红叶点染,山脚下遍野的芒草闪着金光……随着太阳西斜,浅间山的轮廓愈加鲜明,山脚下渐渐变暗,山峰顶端涌动着 白云。不可思议的是,在向往生的时候,容易陶醉于寂寥的秋色 ; 在准备去死的现在,却急于逃离这样的风景。”
两人在轻井泽的别墅里相拥服毒自杀。
《失乐园》的情节是模仿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人生。有岛武郎是大正时期的作家,周氏兄弟很推崇他。他的恋人波多野秋子是妇女公论社的记者,丈夫是自己的英语老师。波多野秋子认识倡导男女平等的有岛武郎后,两人自然是天雷地火般相爱。女记者的丈夫发现了这桩丑闻,一方面不许妻子离婚,另一方面又把妻子献给有岛武郎并勒索巨款。深受其辱的有岛武郎畏惧丑闻,约恋人来到别墅服毒自杀。 丑闻对一个日本人的影响有多大?我忽然想起在东京的地铁上,抬头就能看见当期《周刊文春》杂志封面的海报,那是一本曝光从政界到娱乐圈各种新闻与八卦的杂志,黑白页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只有“不伦”“夜宿”“淫行”“肉食”几个词被放得巨大。我所住的永田町是政府官员集中的地方,一个月前,一个年轻有为的议员被杂志爆料其在妻子怀孕期间出轨。在电视里看到极高大英俊的议员流着眼泪道歉辞职,政治生涯宣布结束,我心里无端想起了“小公务员之死”几个字。
温泉旅馆是作家岛崎藤村生前最喜欢的一家。说起岛崎藤村,又是一则丑闻——他中年时和自己 19 岁的侄女发生不伦关系,在侄女不幸怀孕之后,他吓得跑到巴黎躲了三年,回来之后又和侄女旧情复燃。
岛崎藤村在旧情复燃的第二年,把以这场叔侄不伦恋为主题的自传小说《新生》发表了。小说发表后,他的侄女无法在日本生活,躲去了台湾,一生颠沛流离,后来贫病交加被疗养院收容。 岛崎藤村倒是凭借这部小说收获了名声。
《新生》号称是一部“忏悔小说”。我不喜欢看忏悔小说,就连卢梭的《忏悔录》看了也让我生厌。因为写忏悔小说的人往往是感伤主义者,一个感伤主义者很可能是个残暴的人。卢梭会为了进步的思想哭泣,却对生活在济贫院的私生子不闻不问 ;岛崎藤村在小说里为了欲望和世俗的撕裂痛苦不已,状似坦诚,其实把不利于自己的部分悄然删除了。
真正善良的人是敏感的人,而不是感伤的人,敏感的人刀刃永远向着自己,而不会像感伤主义者一样对着他人的伤口作诗流泪。
2016.4.7
这回看脱衣舞,时间是下午,地点在浅草。
小而隐蔽的剧场,在周围晃了二十分鐘才找到门。买票的时候我看到贴了一张告示,写着“65岁以上的老人半价”——也不知道这属于尊老爱幼还是年龄歧视。
不打折的票价也不贵,大概两三百人民币。日本人的确认真,舞蹈开始之前,先给观众一人发了一张“演员介绍表”,介绍今天脱衣舞者的艺名、三围、兴趣爱好,以及第一次登台的时间——只有通过这一项可以大体猜出她们的年纪。我看到一个脱衣舞娘的兴趣爱好和我一样:读书和音乐鉴赏,不禁惺惺相惜。
剧场不大,舞台主体是一个T台似的长形舞台,它延伸出来,连接一个可转动的圆台。一百多个座位,只坐了二三十个观众,可能因为半价,大部分是老年人,只有两个害羞的年轻女孩不时交头接耳,看起来像是来业务学习的。
日本的脱衣舞好玩,它不像莫斯科的脱衣舞一样缺乏编排——俄罗斯舞娘们的动作差不多都是在钢管上爬高爬低,而日本的脱衣舞每个表演都有不同的主题,基本上是独舞,主题符合舞者的气质,但表演不像“疯马秀”那样劳师动众,过度编排。
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两个表演。一个舞蹈本身并不出色,主演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年纪的舞者。她虽然远看身材依然纤细匀称,但在残酷的灯光下,观众却能看到她身上所有的褶皱和松弛。跳到一半,从台下冲上一个观众给她献花,两人看起来很熟稔的样子,年龄也相仿,大概是她多年的粉丝。
我看“演员介绍表”,这个舞者第一次登台是25年前,推算她现在最年轻也有四十五六岁。她下了班是什么样子?穿上更符合年龄的暗色系衣服和平底鞋,坐地铁回家,路上再去超市买点菜?她家有孩子在等着她吗?我简直脑补出一部电影来。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舞蹈,主题是“阴阳师”,表演者是一个少女,没有笑意,不娇不媚,蛋形小脸,栗山千明的发型,完全无瑕的雪白皮肤,完全无胸的少年身材。她穿着阴阳师的狩衣,表演与凶鬼斗争,时而被恶鬼附身,撕扯着自己的衣服;时而战斗正酣,舞动大腿,被看到她掀起的白袍里未着内裤。有一幕她气势汹汹,表情肃穆地剑指台下,背景音乐有种沉郁的辉煌。我看台下的大爷大伯神情也变得严肃,被少女澄明的眼神扫到了,仿佛自己污秽的灵魂受到了谴责。
其他舞蹈的编排虽然认真,但没有太出色的。中场休息时,舞台上放了一段VCR,是脱衣舞女被面试甄选的短剧。面试者都穿黑色舞衣站成一排,被选中叫到名字的舞女激动地掩面哭泣,其情状之励志感人,不输AKB48(日本大型少女偶像团体)的总决选。背景音乐我听不懂,但我猜歌词大概是“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但这还不是最令我惊讶的,最令我惊讶和疑惑的是每个舞蹈都有一个“高潮”的环节,就是舞者跑到舞台最前端的圆形转盘,侧卧在地上,啪地打开大腿,两腿呈75度角,展示她们没有任何遮掩的隐私部位。转盘旋转一圈,确保每个角度的观众都能看到,像是一块顶级金枪鱼接受食客的检阅和赞美,这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一边跟着其他观众热烈鼓掌,一边在想:我这是在干吗?掌声里没有任何淫荡的意味,而是一种真心诚意的赞美,就像是给空翻之后稳稳落地的体操运动员的掌声。可这个动作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他们在称赞什么呢?舞者的勇气,职业人的作风,还是那个部位的美丽?
或许鼓掌是出于日本性文化一直以来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蒋方舟说,“我觉得自己好像天真得像个孩子,所有熟悉的事物,无论是空气、水、树木、白云都变得不同、变得陌生。”陈丹青对蒋方舟说:“你很厉害,对什么事都能有观点,而且都很能清清楚楚说出来,我没有。”
上次采访蒋方舟时还是2015年夏天,她刚出版短片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对于小说创作和对爱情她有许多看法。可是年末,她便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后来她坦陈,因曾和她一路写过来的“同道者”纷纷脱离了文学创作,进军影视圈或创业,这敲打着她的神经,让她惶恐:自己是否应该坚持文学创作?亦或也去试试做点儿别的事?从7岁至今,她第一次对“写作”这件事动摇了,对写作的意义,前途,到底能改变社会多少产生了困惑。
这时,一个机会降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她到东京交流一年,每个月约有2万块钱人民币的补助,而她的工作是,“什么都不用做”。“我厌倦了自己写作二十年以来的生活与身份,所以当一份陌生的邀约摆在我面前时,我毫不犹豫抓住了它。”于是, 27岁的蒋方舟,在2016年初开启了东京一年的旅行。
到达东京是一个晚上,蒋方舟被接到招待所,在黑暗中感觉自己像是个卖给大山的女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东京,蒋方舟没有任何目的,“去日本之前,文化交流基金会他们让我填一张表格,每个人都要填的,你到日本是去做什么?然后我就填去生活。”突然拥有了大片空白,她必须把每件事都变得非常漫长,才能填满一天的时间。她认真咀嚼每一口食物,吃饭花一两个小时;她认真凝视美术馆里的一幅画;每个念头都无限延长。她说,“被迫的认真和被迫的隔离,把我从之前一直在被动加速的跑步机上的生活解救了下来,重新获得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蒋方舟每天记日记,其中46篇收录在了《东京一年》中。她不单纯讲述風景和见闻,不写吃吃喝喝,也无关日本社会或国民性的观察,她就写每天的生活,在生活触发下的思考。她说,喜欢阿城的《威尼斯日记》,被人形容为“冷静得不像一个观光客,却天真得像个孩子。”而蒋方舟审视自己一年的日记,发现似乎也在模仿这样的写作风格——无辜得不像观光客,但天真得像个孩子。
比如,去名古屋旅游时,有几个老师招待蒋方舟。吃饭时,一个女老师不断问其他男老师,“你们都喜欢像蒋方舟这样的年轻的身体吧?”男士们很尴尬,说不喜欢好像不礼貌,但说喜欢又像是某种性骚扰。即使在这样尴尬的氛围中,蒋方舟依然冷静地以一个仿佛不是自己经历的口吻,把这些事写了出来,而没有像个观光客一样对一切不熟悉的东西表现出大惊小怪。
另外一面,蒋方舟又的确天真得像个孩子。日本有个丰岛美术馆,它没有梁也没有墙壁,完全靠钢筋水泥自己的硬度支撑起来,非常矮。而美术馆唯一的展品就是水,它的地上有无数小孔,水从小孔中涌出来,地面有一个非常不易察觉的倾斜度,水会沉入地底再涌出再沉入,循环往复,一次循环需要一两个小时。而蒋方舟就像小孩一样趴在地上,花上四五个小时去注视一滴小小的水滴是如何追逐另一滴水滴。“我觉得自己好像天真得像个孩子,所有熟悉的事物,无论是空气、水、树木、白云都变得不同、变得陌生。”
陈丹青对蒋方舟的评价很高,“80后作者的书我能看完的几乎没有,只有蒋方舟的上一本书。至于这本《东京一年》,我是怕看完。”他对蒋方舟说:“你很厉害,对什么事都能有观点,而且都很能清清楚楚说出来,我没有。别看我能说会道写文章,其实你很少在我的文章里看到过我会对一件事情像你这样分析的,我做不到。”
东京一年,蒋方舟过着一种完全被抽干杂质的生活,“没有人找我谈内容付费、内容变现、风口上的创业等。我就是每天看展览、看书、听音乐、写日记,发现这样的生活竟然是可行的,所有的这些杂质、生命中被赋予的社交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
这一年开始时,蒋方舟是一个疲惫的人,朋友称她为“一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少女作家和一个没有作品的天才儿童。”但一年结束时,她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青年作家。“我意识到一个文艺的生活依然能够支持我,而且能够支持我走得很远,所以这一年让我变得更像我自己。”
2016.3.24
和 L 先生、S 先生一起去了轻井泽。之前总听说轻井泽是因为那里是不伦之恋的男女殉情圣地。《失乐园》里,医学教授的妻子和杂志社主编陷入了不伦恋,两人的恋爱不断受到现实的挤压, 他们决定秋天在轻井泽殉情。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远处喷着烟雾的浅间山隐约可见。半山腰里已是红叶点染,山脚下遍野的芒草闪着金光……随着太阳西斜,浅间山的轮廓愈加鲜明,山脚下渐渐变暗,山峰顶端涌动着 白云。不可思议的是,在向往生的时候,容易陶醉于寂寥的秋色 ; 在准备去死的现在,却急于逃离这样的风景。”
两人在轻井泽的别墅里相拥服毒自杀。
《失乐园》的情节是模仿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人生。有岛武郎是大正时期的作家,周氏兄弟很推崇他。他的恋人波多野秋子是妇女公论社的记者,丈夫是自己的英语老师。波多野秋子认识倡导男女平等的有岛武郎后,两人自然是天雷地火般相爱。女记者的丈夫发现了这桩丑闻,一方面不许妻子离婚,另一方面又把妻子献给有岛武郎并勒索巨款。深受其辱的有岛武郎畏惧丑闻,约恋人来到别墅服毒自杀。 丑闻对一个日本人的影响有多大?我忽然想起在东京的地铁上,抬头就能看见当期《周刊文春》杂志封面的海报,那是一本曝光从政界到娱乐圈各种新闻与八卦的杂志,黑白页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只有“不伦”“夜宿”“淫行”“肉食”几个词被放得巨大。我所住的永田町是政府官员集中的地方,一个月前,一个年轻有为的议员被杂志爆料其在妻子怀孕期间出轨。在电视里看到极高大英俊的议员流着眼泪道歉辞职,政治生涯宣布结束,我心里无端想起了“小公务员之死”几个字。
温泉旅馆是作家岛崎藤村生前最喜欢的一家。说起岛崎藤村,又是一则丑闻——他中年时和自己 19 岁的侄女发生不伦关系,在侄女不幸怀孕之后,他吓得跑到巴黎躲了三年,回来之后又和侄女旧情复燃。
岛崎藤村在旧情复燃的第二年,把以这场叔侄不伦恋为主题的自传小说《新生》发表了。小说发表后,他的侄女无法在日本生活,躲去了台湾,一生颠沛流离,后来贫病交加被疗养院收容。 岛崎藤村倒是凭借这部小说收获了名声。
《新生》号称是一部“忏悔小说”。我不喜欢看忏悔小说,就连卢梭的《忏悔录》看了也让我生厌。因为写忏悔小说的人往往是感伤主义者,一个感伤主义者很可能是个残暴的人。卢梭会为了进步的思想哭泣,却对生活在济贫院的私生子不闻不问 ;岛崎藤村在小说里为了欲望和世俗的撕裂痛苦不已,状似坦诚,其实把不利于自己的部分悄然删除了。
真正善良的人是敏感的人,而不是感伤的人,敏感的人刀刃永远向着自己,而不会像感伤主义者一样对着他人的伤口作诗流泪。
2016.4.7
这回看脱衣舞,时间是下午,地点在浅草。
小而隐蔽的剧场,在周围晃了二十分鐘才找到门。买票的时候我看到贴了一张告示,写着“65岁以上的老人半价”——也不知道这属于尊老爱幼还是年龄歧视。
不打折的票价也不贵,大概两三百人民币。日本人的确认真,舞蹈开始之前,先给观众一人发了一张“演员介绍表”,介绍今天脱衣舞者的艺名、三围、兴趣爱好,以及第一次登台的时间——只有通过这一项可以大体猜出她们的年纪。我看到一个脱衣舞娘的兴趣爱好和我一样:读书和音乐鉴赏,不禁惺惺相惜。
剧场不大,舞台主体是一个T台似的长形舞台,它延伸出来,连接一个可转动的圆台。一百多个座位,只坐了二三十个观众,可能因为半价,大部分是老年人,只有两个害羞的年轻女孩不时交头接耳,看起来像是来业务学习的。
日本的脱衣舞好玩,它不像莫斯科的脱衣舞一样缺乏编排——俄罗斯舞娘们的动作差不多都是在钢管上爬高爬低,而日本的脱衣舞每个表演都有不同的主题,基本上是独舞,主题符合舞者的气质,但表演不像“疯马秀”那样劳师动众,过度编排。
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两个表演。一个舞蹈本身并不出色,主演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年纪的舞者。她虽然远看身材依然纤细匀称,但在残酷的灯光下,观众却能看到她身上所有的褶皱和松弛。跳到一半,从台下冲上一个观众给她献花,两人看起来很熟稔的样子,年龄也相仿,大概是她多年的粉丝。
我看“演员介绍表”,这个舞者第一次登台是25年前,推算她现在最年轻也有四十五六岁。她下了班是什么样子?穿上更符合年龄的暗色系衣服和平底鞋,坐地铁回家,路上再去超市买点菜?她家有孩子在等着她吗?我简直脑补出一部电影来。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舞蹈,主题是“阴阳师”,表演者是一个少女,没有笑意,不娇不媚,蛋形小脸,栗山千明的发型,完全无瑕的雪白皮肤,完全无胸的少年身材。她穿着阴阳师的狩衣,表演与凶鬼斗争,时而被恶鬼附身,撕扯着自己的衣服;时而战斗正酣,舞动大腿,被看到她掀起的白袍里未着内裤。有一幕她气势汹汹,表情肃穆地剑指台下,背景音乐有种沉郁的辉煌。我看台下的大爷大伯神情也变得严肃,被少女澄明的眼神扫到了,仿佛自己污秽的灵魂受到了谴责。
其他舞蹈的编排虽然认真,但没有太出色的。中场休息时,舞台上放了一段VCR,是脱衣舞女被面试甄选的短剧。面试者都穿黑色舞衣站成一排,被选中叫到名字的舞女激动地掩面哭泣,其情状之励志感人,不输AKB48(日本大型少女偶像团体)的总决选。背景音乐我听不懂,但我猜歌词大概是“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但这还不是最令我惊讶的,最令我惊讶和疑惑的是每个舞蹈都有一个“高潮”的环节,就是舞者跑到舞台最前端的圆形转盘,侧卧在地上,啪地打开大腿,两腿呈75度角,展示她们没有任何遮掩的隐私部位。转盘旋转一圈,确保每个角度的观众都能看到,像是一块顶级金枪鱼接受食客的检阅和赞美,这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一边跟着其他观众热烈鼓掌,一边在想:我这是在干吗?掌声里没有任何淫荡的意味,而是一种真心诚意的赞美,就像是给空翻之后稳稳落地的体操运动员的掌声。可这个动作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他们在称赞什么呢?舞者的勇气,职业人的作风,还是那个部位的美丽?
或许鼓掌是出于日本性文化一直以来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