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作为一个军事历史的研究者,翻阅那些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时,心中常常涌起一份激动。那些战争的领导者、经历者写下的文电、报告、总结,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篇章。我就循着当年的历史足迹,去感悟前辈们是如何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战胜日本侵略者的。
一、 为什么是持久战
近年来的抗战研究中,大家越来越赞扬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国军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会战,才叫气壮山河。而共产党八路军的战斗,规模很小,次数不多,实在没什么可以拔高的。所以似乎形成的共识是:国军在抗日正面战场上起主导作用,八路军只是在敌后游击,起个牵制作用。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国军英勇奋战,为何屡战屡败?共产党在敌后游击,为何把日本人搞得无可奈何?
中日开战,打的就是不对称战争。侵略中国是日本的基本国策,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进入近代社会,工业发展需要资源。而日本最缺的就是资源,于是盯上了中国。战争是最快的发财手段,于是日本以举国之力来了两次豪赌。第一次打清朝,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打赢了甲午战争,巨额赔款让日本赚得钵满盆满。第二次打俄国,从俄人手里把中国的辽东半岛抢到手,大连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块跳板。日本人在大连搞经济开发,第一个大公司就是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简称“满铁”。这不就是个修铁路管运输的公司吗?其实“满铁”最大的部门叫调查部,养了几千调查员。你去看看现存的“满铁”档案,日本人走遍了东北华北的山山水水,对中国的国土资源、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搞得极为详细具体。这就说明日本的野心根本不在挣点小钱,而是谋长远,谋划全面占领中国。在开战之前,日本的情报工作是无孔不入,精细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举个例子:一九二八年五月,中共领导人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出席“六大”。周恩来扮作古董商人,乘一艘日本客轮,由上海去大连。到大连码头上岸时,日本水上警察厅对周进行盘问。周编了一套简历和社会关系,警察说:我看你不是姓王,而是姓周。你不是做古董生意的,你是当兵的。还打开抽屉找出档案卡片说:你就是周恩来。周恩来大吃一惊,但是警察并未逮捕而放他走了。周恩来赶紧毁掉证据,改道去哈尔滨。
周恩来的经历并非意外,日本的情报机构早就掌握了大量情报。中共在上海的秘密活动,也在日本警方的掌控之中。由此可见,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准备过程中,做了多少细致的工作,这样发动的战争,绝非盲目。
而国民党在做什么呢?蒋介石让内战搞得焦头烂额,江西苏区的红军要围剿,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和他叫板,各地的土军阀还没收编。所以“九一八”日本关东军以两万人的兵力进攻二十万人的东北军,蒋介石实在是力不从心,只得依靠国联调停。东北就这样丢了。当蒋介石刚刚签了国共合作协议,收编了西南军阀,日本就急不可耐地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让蒋介石建设五年,中国有了实力,日本就打不赢了。
国民党军队被迫抗战时,将领们起初还是有信心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军队人数是日军的几倍甚至十倍。无论国人如何呐喊声援,等来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是国军将士不勇敢吗?不是。战争从来不是单纯凭勇气取胜的,关键在于统帅部的决心和部署。说实话,国军将领还不具备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参战部队中有战斗力的中央军是少数,多数是杂牌部队,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很差。每次会战,国军都是把战线拉开几十里,做宽正面防御。日军虽然人少,但凭着优越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战术水平,抓住国军的薄弱环节,一举突破,导致国军的全线崩溃。几战下来,不仅损失了有生力量,而且在后撤过程中,大量的难民跟着逃,造成了更大的灾难和被动。
当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时,毛泽东表现出一种谨慎和示弱的态度。八路军代表彭雪枫去太原见阎锡山时,毛泽东在电报中嘱咐他:“同各方接洽,在积极推动抗战的总方针下,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自夸红军长处,不可说红军抗日一定打胜仗,相反要请教他们各种情况,如日军战斗力、山地战、平原战等等红军素所不习的情形,以便红军有所根据,逐渐克服困难。不可隐瞒红军若干不应该隐瞒的缺点,例如:只会打游击战,不会打阵地战;只会打山地战 , 不会打平原战;只宜于在总的战略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不宜于以战役战术上的集中指挥去束缚他,以致失去其长处,这些都应着重说明。”
阎锡山当时组织了二十万军队,据守忻口、娘子关,准备和日军板垣师团打一场太原保卫战。既然共产党说八路军战斗力不行,那就到敌后去策应配合作战吧。林彪带着一一五师来到平型关,准备打日军的后勤运输线。今天的平型关还保留着历史原貌,关口在山顶上,把着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两边的山脊上是古代长城,关后的洼地是屯兵的关城。如果按国军将领的想法,一定是居高临下,据险而守。但是林彪把战场设在山下几十里的关沟。这是十里长的峡谷,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辆大车。从山坡上往下扔石头,也能把沟底的人砸个半死。林彪要在这里打伏击,来个漂亮的歼灭战。果然日军运粮队拉着一字长蛇阵进了沟。八路军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大家喊着“缴枪不杀”向山沟里冲,想着很快解决战斗。没想到日军往山坡上爬,抢制高点,与八路军战士拼起刺刀。一场肉搏战打到黄昏,以日军全部阵亡结束。战报说歼灭日军一千余人,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板垣师团才多少人,怎么运粮食的会有千人呢?按日本史料,说运粮队只有两百多士兵,其余是朝鲜和中国拉车的苦力。如果属实,那战斗中八路军和日军的伤亡就不是一比一,而是我们用两三个人才能消灭日军一个。所以,平型关之战虽然胜利了,代价是巨大的。
林彪事后的报告说:“敌人确实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起,喧嚷:‘老乡,缴枪呀 !’—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
一、 为什么是持久战
近年来的抗战研究中,大家越来越赞扬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国军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会战,才叫气壮山河。而共产党八路军的战斗,规模很小,次数不多,实在没什么可以拔高的。所以似乎形成的共识是:国军在抗日正面战场上起主导作用,八路军只是在敌后游击,起个牵制作用。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国军英勇奋战,为何屡战屡败?共产党在敌后游击,为何把日本人搞得无可奈何?
中日开战,打的就是不对称战争。侵略中国是日本的基本国策,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进入近代社会,工业发展需要资源。而日本最缺的就是资源,于是盯上了中国。战争是最快的发财手段,于是日本以举国之力来了两次豪赌。第一次打清朝,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打赢了甲午战争,巨额赔款让日本赚得钵满盆满。第二次打俄国,从俄人手里把中国的辽东半岛抢到手,大连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块跳板。日本人在大连搞经济开发,第一个大公司就是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简称“满铁”。这不就是个修铁路管运输的公司吗?其实“满铁”最大的部门叫调查部,养了几千调查员。你去看看现存的“满铁”档案,日本人走遍了东北华北的山山水水,对中国的国土资源、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搞得极为详细具体。这就说明日本的野心根本不在挣点小钱,而是谋长远,谋划全面占领中国。在开战之前,日本的情报工作是无孔不入,精细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举个例子:一九二八年五月,中共领导人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出席“六大”。周恩来扮作古董商人,乘一艘日本客轮,由上海去大连。到大连码头上岸时,日本水上警察厅对周进行盘问。周编了一套简历和社会关系,警察说:我看你不是姓王,而是姓周。你不是做古董生意的,你是当兵的。还打开抽屉找出档案卡片说:你就是周恩来。周恩来大吃一惊,但是警察并未逮捕而放他走了。周恩来赶紧毁掉证据,改道去哈尔滨。
周恩来的经历并非意外,日本的情报机构早就掌握了大量情报。中共在上海的秘密活动,也在日本警方的掌控之中。由此可见,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准备过程中,做了多少细致的工作,这样发动的战争,绝非盲目。
而国民党在做什么呢?蒋介石让内战搞得焦头烂额,江西苏区的红军要围剿,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和他叫板,各地的土军阀还没收编。所以“九一八”日本关东军以两万人的兵力进攻二十万人的东北军,蒋介石实在是力不从心,只得依靠国联调停。东北就这样丢了。当蒋介石刚刚签了国共合作协议,收编了西南军阀,日本就急不可耐地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让蒋介石建设五年,中国有了实力,日本就打不赢了。
国民党军队被迫抗战时,将领们起初还是有信心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军队人数是日军的几倍甚至十倍。无论国人如何呐喊声援,等来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是国军将士不勇敢吗?不是。战争从来不是单纯凭勇气取胜的,关键在于统帅部的决心和部署。说实话,国军将领还不具备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参战部队中有战斗力的中央军是少数,多数是杂牌部队,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很差。每次会战,国军都是把战线拉开几十里,做宽正面防御。日军虽然人少,但凭着优越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战术水平,抓住国军的薄弱环节,一举突破,导致国军的全线崩溃。几战下来,不仅损失了有生力量,而且在后撤过程中,大量的难民跟着逃,造成了更大的灾难和被动。
当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时,毛泽东表现出一种谨慎和示弱的态度。八路军代表彭雪枫去太原见阎锡山时,毛泽东在电报中嘱咐他:“同各方接洽,在积极推动抗战的总方针下,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自夸红军长处,不可说红军抗日一定打胜仗,相反要请教他们各种情况,如日军战斗力、山地战、平原战等等红军素所不习的情形,以便红军有所根据,逐渐克服困难。不可隐瞒红军若干不应该隐瞒的缺点,例如:只会打游击战,不会打阵地战;只会打山地战 , 不会打平原战;只宜于在总的战略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不宜于以战役战术上的集中指挥去束缚他,以致失去其长处,这些都应着重说明。”
阎锡山当时组织了二十万军队,据守忻口、娘子关,准备和日军板垣师团打一场太原保卫战。既然共产党说八路军战斗力不行,那就到敌后去策应配合作战吧。林彪带着一一五师来到平型关,准备打日军的后勤运输线。今天的平型关还保留着历史原貌,关口在山顶上,把着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两边的山脊上是古代长城,关后的洼地是屯兵的关城。如果按国军将领的想法,一定是居高临下,据险而守。但是林彪把战场设在山下几十里的关沟。这是十里长的峡谷,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辆大车。从山坡上往下扔石头,也能把沟底的人砸个半死。林彪要在这里打伏击,来个漂亮的歼灭战。果然日军运粮队拉着一字长蛇阵进了沟。八路军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大家喊着“缴枪不杀”向山沟里冲,想着很快解决战斗。没想到日军往山坡上爬,抢制高点,与八路军战士拼起刺刀。一场肉搏战打到黄昏,以日军全部阵亡结束。战报说歼灭日军一千余人,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板垣师团才多少人,怎么运粮食的会有千人呢?按日本史料,说运粮队只有两百多士兵,其余是朝鲜和中国拉车的苦力。如果属实,那战斗中八路军和日军的伤亡就不是一比一,而是我们用两三个人才能消灭日军一个。所以,平型关之战虽然胜利了,代价是巨大的。
林彪事后的报告说:“敌人确实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起,喧嚷:‘老乡,缴枪呀 !’—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