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名班”要建立长效机制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a1114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打造共同理念
  共同的理念是保持冠名班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认识到与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是学校与市场保持一致的关键,只有开门办学,把学校推向市场,把企业引进学校,把教师推向企业,把学生推向岗位,才能在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合作企业应有超前的用人理念,使学生成为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源,还要认识到与中职院校合作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做大做强、保持技术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与企业要经常进行沟通,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最终实现长久的深度融合。
  二、校企共建有成效、三方共赢树品牌的利益机制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良好的利益机制是维系冠名班培养模式运转的纽带和推动其深度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保证冠名班的成功运转,需要建立一个能通过沟通协商制定章程、承载校企融合的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体系运转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做的是从思想上放下自大情结,对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从而形成校企间平等的关系基础。同时学校要站在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深入挖掘服务企业潜能,强化服务企业能力。冠名班架起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对学校而言,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配置教学资源,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的弊端;对企业而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企业只有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投入资金、实习基地、技术专家等才能把企业文化尽早融入未来企业员工,才能从长远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保持市场竞争力。学生进入“冠名班”,在校期间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就有归属感,有主人翁的意识,自觉增强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和团队意识,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更为主动。冠名班开辟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天地,树立了职业教育的品牌。
  三、形成校企“无缝对接”的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企业冠名班合作的成果。
  冠名班培养模式的成败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的标准,是否能让企业订得放心、用得满意。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切准企业需求脉搏,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专家到学校做讲座,参与教学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从“教学内容”这一关键环节着手,最大限度地保证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需要,形成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具体措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校企双方互相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部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企业副职或部门副职;二是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并发放相应的聘请证书;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他们劳有所得。四是制定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好的合作企业、兼职指导老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五是返聘具有教学能力的企业退休老职工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四、健全的校企约束机制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冠名班的健康发展。虽然冠名班一般有校企合作协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校企间的一些权利和义务,但对学生、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在冠名班的实践中,往往出现个别学生或企业不能很好履约的现象。加强与行业合作,拓展岗位能力,是解决“冠名班”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职业院校在开设“冠名班”时应未雨绸缪。选择企业时,应选择社会责任感强、有担当的企业,这类企业比较重视员工培训,愿意承担一定的培训责任,为自己的企业培养适岗员工和储备技能人才。考虑到冠名企业一旦不能顺利接收毕业学生,该如何高质量地安置学生就业的问题,应尽可能与知名大企业所在行业开展合作,拓宽学生专业领域和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
  冠名班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范校企合作中各方的行为,明确企业承担顶岗实习的责任,并通过优惠税法和激励政策调动其参与校企合作,应明确顶岗实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双方培养责任、学习时间等内容。特别是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共同体,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唯有如此,“冠名班”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权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五、多走访、多联系的校企情感机制
  冠名班订单培养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在培养人才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的条件下,推动校企之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情感永远是校企合作的润滑剂。构建情感机制,一是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二是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三是经常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劳动,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一旦企业对学校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定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就落到了实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膜分子表达水平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
导读:2010年,江苏省教科院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在全省职业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工作(“五课”教研)和省级研究课、示范课评比活动(“两课”评比)。自2011年开始,“两课”评比已连续举办三届,在学校组织申报、市遴选推送、省专家评比的基础上,共评出公共基础示范课158节、公共基础研究课
一、什么是“先跟后带”  “先跟后带”是指在谈话中,咨询师主动跟上来访者的思维、认识、情感与状态,先达到初步共鸣,取得对方的信任,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与建议等。先跟后带,与一般的师生谈话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主动观察、主动靠近、主动示弱、主动友好、主动请教,一切主动都是为了接近对方的真相;后者还或多或少存在师生等级,师说生听,有谈话,有指教,有听命的一丝强制、一丝权威、一丝服从。显然,在遇到雯雯
【摘 要】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覆盖整个社会、确定发展思路和模式、影响全人类未来走向和前景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从校本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价值取向,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基固本,重视学校内涵建设;拓展功能,进行社会化改造,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理念 中职教育 校本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能
期刊
目的构建Ad-VS-1基因转染HUVEC的体外缺氧/复氧模型,探讨VS-1转基因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建立HUVEC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分为4组:空白组
新世纪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乘着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势,正努力从生源差、地位低的低谷中脱胎换骨,向着就业率高、吸引力强的高位目标发展。与此同时,中职德育队伍建设也正迎来发展的有利局面。  一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职德育工作更加重视。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
这是我工作的第二年,因为原班主任休产假,我中途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学生比较活跃,个性比较张扬,作为一名新教师、新班主任,我心里颇有几分忐忑。  果不其然,第一次班会,学生就给我出了难题。就在我一本正经地宣读校规校纪时,一名女生拍案而起:“我们又不是小学生!”“就是,烦死了。”有人附和。我愣住了,有点不知所措。我下意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女孩,她也盯着我,眼神充满了挑衅。这是个特别的女孩,她不大
德育工作落于细微、见于长远,在大德育观背景下,如何“强化德育渗透,处理德育工作全面性中的衔接与呼应”问题,是关系学生成长的首要教育课题,也是关乎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社会命题。以大德育观理念,借鉴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以“知—信—行—成”为主线,着力“主题渗透·行为养成”的德育渗透,构建“四我·五位·7S”为主要特征的校本生活德育体系,笔者对促进落实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三全育人”进行
主要研究了在氨性溶液中用Fe(OH)3共沉淀富集直接氧化锌中的痕量锰,分离锌基体后,在5%的硝酸介质中,于原子吸收仪波长279.5nm处进行测量.加标回收率在99.0%~104.4%,该法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