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子母绵掌源流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子母绵掌是清末民初山西省灵丘县武术家、技击泰斗范瑞(字子英,1878~1961年)在原单手子母绵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而集成并完善的。此艺原为一位江湖奇人之秘技,其妻亦精其术,后此人遇害,其妻择拳中精微传于其子以报父仇,故又名子母绵掌,寓意为“母生子,子约母”。
  民国初年,子母绵掌由山东传到灵丘。当时,灵丘县王城庄乡跃子沟村人范瑞前辈在县城“义顺城客栈”做账房先生,偶然结识了一位武师,并从其学了子母绵掌手法。
  后来,子英前辈与灵丘另一武师李生梅合作,在原单手子母绵掌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完善,连贯单手动作,汇编为一个完整拳套,为了有别于原单手子母绵掌而冠以“新”字。
  此后,二人各有发展,广有传人,其中技高名望者不乏其人。独子英前辈弃其它拳种而专意于新绵掌,创新了新绵掌独特的步法——蛇形步、鹞子穿林,形成了首重技击、劲归内家的小架绵掌风格,尤以绵掌绝技及单手鞭杆(单动作)用法著称于世,成为武林出类拔萃之拳种。
  “七·七事变”后,子英前辈出走绥远后套狼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传艺于傅作义将军部下军官,解放后返乡。晚年时,综合一生习艺体会作《新子母绵掌》拳谱,内容包括序、用法、图像序、动作图解等几部分。
  新子母绵掌的特征是步取蛇形,兼以鹞形,象其形而以艺胜人,故名形艺门,又因闭门掩相,多用暗手伤人,也名藏拳。手法择于各拳种,荟萃精华融于步法。招式分左右,手法别阴阳,拳掌互易,刚柔相济,寓攻于防。劲归内家,动作丝绵不绝。身成六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为内三合,内外三合尽含该拳之奥妙。
  在实战中,“他正咱斜,他斜咱正;他高咱低,他低咱高;他虚咱实,他实咱虚;他来咱走,他走咱随;他来勇猛,我用挪步”。打法讲求“远腿近于曲进肘,粘身便用贴身靠”,视与对方距离的远近,起低腿,用弹、踩、搓、踹四种腿法;手法强调“手变捶,捶变手”,拳掌互易,因势利导,单双手用法随意使用;拳掌受创,回手曲肘前顶。应用“极妙极粹之手法”,“三门取胜”,“暗手伤人”,鹰眼猴手,以艺胜人。该拳讲求三合四明,三合即内外三合,四明即腾、挪、闪、择。近身则用贴身靠,肩与胯合,以身撞击对方。技击时,新绵掌“最重步法”,取蛇形步之灵活快捷,鹞子入林“翻身变相如机器之迅猛”,“闭门争战,就开就合”。对方猛进,我用“挪步法术”,对方后退,我用“左连右随之法”,“紧跟不过三步,搭手成功”。
  子英前辈晚年返乡定居后,其远房族孙王城庄乡湾子村人范品(1921~1994年)慕绵掌盛名,延祖居家并拜师学艺。子英前辈感其诚,倾囊相授。范品师勤学苦练,尽得绵掌绝学及单手鞭杆练、用法。后来,范品师傅对绵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由机枪“连发”悟绵掌新用法,升华原用法“搭手成功”为搭手后串步紧逼,连发猛击,使该拳之手法愈加完善。
  范品师傅门人弟子人数多且分布广,出众者有1994年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获散手冠军、河南省驻马店市人许献杰。其子范仲君、本村弟子薛称心等人对子母绵掌的修为也非泛泛之辈。笔者原系车派形意拳门人,慕绵掌之绝妙,遂造访范品师傅并拜师学艺。范品师傅以我为可造之才,授我以绵掌衣钵。
  我于月夜晨昏,刻苦演练,渐悟其中真谛,认识到此艺之绝妙。今作此文,以使世人知晓武林有新子母绵掌这一奇葩,更有范子英、李生梅、范品这样的奇才。
  (本文材料源于范子英前辈著《新子母绵掌》拳谱及范品师傅口传。另:本文写作过程中,蒙刘信老师大力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其他文献
无花而结果,菜生则心空,这实在是辜负了造物主和大自然的恩赐与泽披,也实在是有违大千世界的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端的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可是,天底下的事,无独有偶,拍拍额头细想想,咱们整天价挂在嘴边上的武术,自明清以降,就只有果而无花了。这似乎像千年的铁树一样,也盛开过鲜艳的花骨朵,可因为年代久远,我辈现代人早忘其花、其色、其香。有道是“闻香识女人”,武术已让我们难见辉煌。  而那些徒具其名、却
期刊
张三丰创造点穴术    张全一,名君宝,号三丰,其貌颀而伟,龟背鹤形,大耳圆目,鬓髯如战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口笑升斗辄尽,能一日行千里,其与徒游武当山,创草庐而居之。明太祖闻其名,于洪武十四年使觅访而不得,盖以张三丰邋遢,为明时技击之泰斗,先居宝鸡之金台观,后学道于鹿邑之大清宫,于少林师法练习最精,后游于川蜀荆襄沔汉间,其技更进,能融少林宗法而着力于气功神化之学。晚年发明七十二点按术,为北派中神
期刊
“假冒伪劣商品”,虽是近几年冒出来的新名词,却已让无数国人无可奈何,甚至谈假色变。大成拳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振兴发展起来的,由以前数百人到现在的十几万人习练,这种现象应是大成门之幸事。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似乎有好就有坏,有利就有弊,已成了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而大成拳目前鱼目混杂、真假难辨,出现了这种现象,就很让人担忧了。  目前大成拳发展有三假:假广告、假文章、假名家。在中国,真的东西太朴
期刊
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其实并非如此,假如训练不得法,即使苦练十年也是不会打人的,这需要我们研究其独到的训练方法。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形意拳独到的技击训练功法——搓手。    一、互不伤害的形意拳——搓手    搓手是两人以上互不伤害的长期交手,太谷拳家也称其为“撕扒”。这便是形意拳秘不传人,也不能轻易教人的练功技艺。为什么说是互不伤害的长期交手呢,过去没有这种说法,只是讲点
期刊
散打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动态规律,可总结为点、线、面、距四个方面。    点  点是指使用方法的进攻点,武术历来就有“上三路,下三路”的“三盘”之说,头为上盘,躯干为中盘,下肢为下盘。躯干与下肢又可分为两点,躯干胸部为上,腹部为下;下肢大腿为上,小腿为下。散打比赛,运动员从头到脚都能被攻击,上至腾空进攻,下至前扫、后扫、地躺打法等,使用动作的空间范围可以说达到了极限程度,进攻不同的
期刊
梁焕枝,广州市北郊棠溪村人,20世纪70年代随龙形拳师覃宝益及前辈邵真、曾根学过拳。笔者(黄志日)与梁焕枝是同门师兄弟。  1968年,他从学校应征入伍,其间学过捕俘拳、军体拳及拳击,有一定武术功底,却从不显露。1969年7月,汕头特大台风袭击牛田洋军营,当时,为保卫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驻防部队牺牲了许多人。当时,梁焕枝在团司令部总机房值班,百里大堤一决口,海潮高达七八米直扑牛田洋军营,团首长命全
期刊
一谈到咏春拳,很多人都以为它防守或进攻无多少脚法,其实这是不了解本门技法的缘故。古劳咏春拳和其它咏春拳一样,不但上中路手法严密,下三路同样严谨。古劳咏春拳下三路虽然只有“撑鸡脚”和“跪马”两种,但已灵变成多种脚法。  撑鸡脚由勾脚和侧踹组成。外人看来只有一个防御脚和一个截击脚(即留、送脚),其实,其技法由一个动作变化为多种动作,如叠掌和撑掌,散手法门只有留、送两个动作。但其变化后却包含上、中、下1
期刊
王树田,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武术协会主席、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副教授。  王树田生于1918年5月16日,河北新城县人,7岁即拜著名武术家、形意门大家朱国福为师,习形意、八卦。  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张之江聘朱国福为教务处长,王树田随师入馆,后考入第一期教授习武。在这各路武英荟萃之地,他如鱼得水。由于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得到武术大家杨澄甫、黄治平、吴玉昆、姜容樵、
期刊
听吾师讲,早期梁赞宗师在佛山传授咏春拳时,有一技击高手名曰卢贵,绰号又叫“猪肉贵”。他学得数手少林武功,加之力大如牛,功底极其深厚。他一日忽心血来潮,前往梁赞宗师门前切磋技艺。只见他脚踏大厅,以马步示威,竟把地面坚实的青石砖踏得裂断。梁赞祖师大概正在练功,右手掌托着一个偌大的“石椿臼”,手桥伸直扎小平马,以椿臼当茶杯“请客”。“猪肉贵”见此石椿臼重近百余斤,不敢冒犯,遂用力抛击其掌底,意欲把石椿臼
期刊
广州咏春拳传自佛山咏春拳奠基人阮奇山师祖。阮奇山,人称“阮老揸”,1889年出生于佛山一个富商家里,先拜当时名重一时的咏春拳大师霍保全为师,全面通学咏春门系内拳、棍、桩、钉、镖等武技。继后又拜“咏春门第一打仔”(粤语即高手)“晚清名捕”冯少青为师,掌握了丰富的技击经验,成为人人共仰的一代宗师。而尽得阮奇山真传者为其高徒岑能。岑能技成后,在广州收徒传艺。于是,阮奇山咏春拳得以在广州开枝散叶,并传向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