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绿色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提出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也是未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从幼儿园教育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来看,更需要五大理念的引领。近年来,我园以“绿色教育”为发展主题,以“绿色生态,健康和谐”为办园理念,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在环保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当前,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框架下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梳理了课程的框架,试图建构起与我园发展主题和办园理念相呼应的“绿色课程”。
  绿色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我园的绿色课程以自然主义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理论基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或称自然适应性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特点主要有: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尊重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儿童的文化适应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重新构建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与价值观,提高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参与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以及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技能。可持续发展教育突出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意在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影响周围人的思想和行为,唤起全社会生存危机感和可持续发展责任感,提高区域内永久性居民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在构建绿色课程时,突出了自然、自主、环保、创造四大特点。
  自然 绿色课程强调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例如,我园还特别营造一种接近城市或农村生活自然的生长环境,让自然物品成为孩子的学习材料,尊重孩子热爱探索的本性。
  自主 绿色课程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我们不仅让幼儿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将幼儿的兴趣需求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让幼儿参与课程的设计,还特别突出了让幼儿用探究、实践和体验的方式主动学习,将幼儿的生活和亲身经历作为课程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环保 绿色课程将环境保护作为课程的重要理念和内容之一。我们一方面用生态环保的理念和标准建设园所环境,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和接触到的一事一物都感受到环保,受到潜移默化的环保影响;另一方面开展以环保为主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实际践行环保行动,树立环保意识。
  创造 绿色课程重视幼儿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个性化的表达和表现。一方面提供空间和条件,支持和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各种创意活动;另一方面,精心设计能启发幼儿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性系列主题活动。
  绿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我园“绿色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乐于自主表达意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积极体验陕西文化;喜欢亲近自然环境,主动探索周围事物;敢于发挥想象创造,能够大胆表达表现。
  我园绿色课程的内容涵盖幼儿园“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通过“绿色习惯、绿色环境、绿色语言、绿色节日”四大综合主题活动,实现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融合。健康领域以“绿色习惯”主题为主要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安全自护能力。社会领域以“绿色环境”“绿色节日”两个主题为主,幼儿参与幼儿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布置和创设,合作举办节日庆典,与幼儿园、社区共同联手进行环保公益活动。语言领域以“绿色语言”主题为主,幼儿通过绘本阅读、儿童剧创编表演、诗歌朗诵、做文明小市民宣讲活动,提高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科学领域以“绿色环境”主题为主,幼儿喂养、种植和管理动植物,深入观察并探索幼儿园和周围大自然的动植物变化,发现自身成长变化和大自然四季变化之间的联系。艺术领域以“绿色节日”“绿色环境”主题为主,幼儿在感受、欣赏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绘画、手工、歌曲、舞蹈等艺术作品,在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展示或创设幼儿园大、小环境。
  主题一:绿色习惯
  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可以保证人拥有健康、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具有自主性和环保性,因此可称为“绿色习惯”。课程内容主要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规则习惯。我们计划重点培养孩子以下一些习惯:在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幼儿园、勤剪指甲勤洗澡、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习惯;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小声说话、认真倾听、不争抢玩具、物品分类整理、垃圾分类处理等习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坚持户外锻炼、有序排队、爱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规则、不去危险的地方、不触摸危险的物品等习惯。
  主题二:绿色环境
  要让孩子回归自然,意识到人是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社会的一部分,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也要了解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周围自然环境和创设美好环境。比如,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和西安革命公园的自然环境,观察植物的四季变化,学习认识植物的种类和特征,探索环境与人之间的联系;走进临近的古城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实地参观、了解本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内涵;和幼儿一起动手设计、布置与主题相适宜的幼儿园标牌、班级主题墙和区域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之心,以及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发现、欣赏和创造能力。
  主题三:绿色语言
  语言对人类来讲,既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传承文明成果,不断认识世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的绿色语言主要包括语言流畅、语言文明、大胆交流。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在集体活动中认识中国文字的历史变迁、分享自己姓名的含义、学习简单的关联词语;通过讲述“我和幼儿园的故事”及“诗王争霸”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和熟练朗诵优美的儿童诗歌;开设“筑梦大舞台”,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自导自演阅读过的绘本内容;通过“文明小卫士”宣讲活动,锻炼幼儿乐于主动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倡导身边的人使用文明用语,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主题四:绿色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应该持续传承下去。它综合了自然、自主、环保和创造多种因素。课程内容分为传统节日活动、一般节日活动和公益纪念日宣传。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参加社区举办的具有陕西特色的游戏活动,如放风筝、包粽子、做香包等;在植树节、母亲节、劳动节、儿童节等一般节日,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节日活动的方案设计、场地布置和节目表演;在世界环境日、世界读书日等纪念日期间,在幼儿园或社区举办爱心义卖、自制图书展览、图书漂流等纪念日宣传活动,帮助幼儿感知本地区文化的特色,理解各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并在大型的活动中亮出自己的特色风采。
  绿色课程的实施途径
  我园的绿色课程实施突出了环境浸润、主题引领、家园共育和社区参与。主要通过创设适宜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涵盖五大领域的主题活动、家园携手的特色活动、凸显地域文化的社会活动来具体实施。
  (一)浸润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我园创设的自然环境根据幼儿园建筑分为前、中、后三个院子的特点,相应地分为三个活动区域:体格锻炼区(前院)、探究益智区(中院)和自然生态区(后院),整体有机组成一个真实、丰富的自然生态园。前院有芭蕉树、棕榈树、女贞树等,中院有柿子树、软枣树、核桃树等优质果树品种共十余棵,后院小桥流水,长廊亭台,有养殖区、种植区、沙池等,总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是孩子观察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游乐场。孩子们常在其中流连忘返,观察蚂蚁怎样寻找食物,兔妈妈怎样照顾兔宝宝;寻找幸运的四叶草和调皮的七星瓢虫;分辨蛇莓和草莓的不同,发现蜗牛的种类;记录柳树什么时候发芽,迎春花什么时候开花……从真实、自然的情景和环境中习得相关经验,大胆地表现释放天性,分享自己的发现。
  西安是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最繁盛时期的古都,具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晨钟暮鼓歌太平的钟鼓楼、唐太宗为玄奘译经专建的大雁塔、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等名胜古迹,古今驰名。筑梦幼儿园就位于西安明代古城墙下,毗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陕西省艺术馆等,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可以带孩子们领略历史,感受人文,建立起热爱家乡的情感。此外,幼儿园还临近西安革命公园。在家长和社区志愿者的协助下,即可安全地完成徒步的体验和游览,对孩子了解本地区文化和自然景观非常便捷。
  (二)涵盖五个领域的四大主题活动
  如前文所述,四大主题分别为绿色习惯、绿色语言、绿色环境和绿色节日活动。相对应每个主题,教师分别设计和组织与其相吻合的集体或小组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尽管这些主题活动较多是教师预设和引领的,但我们在实施中特别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注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特别注重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和表达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获得受益终身的情感态度和重要能力。
  (三)开放式的家园携手特色活动
  幼儿园每月组织2~3次家园携手活动,以半日开放式活动为主。如“大手拉小手,城墙徒步走”“革命公园的四季变化”“花园里的神秘居民”等活动,均由老师和各班家长代表共同带领孩子进行外出体验和实地参观,感受、学习和尊重自然景观、文化历史和革命英雄。再如“我的区域我做主”等活动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设计幼儿园大环境、公共区域,一起动手布置班级主题墙及区角。我园还举办“我和幼儿园的成长故事”演讲活动、环保服装节、端午“粽”动员包粽子比赛等半日开放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及一般节日的本地风俗习惯,鼓励幼儿在感受、欣赏周围事物美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
  (四)体验地域文化的社会活动
  幼儿园每月和家长、社区联合共同举办1~2次体验地域文化的社会活动。如幼儿园利用植树节、劳动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世界读书日、世界环境日、学雷锋日等契机,走进社区,利用家长、社区和社会的不同资源参加有意义的庆祝或公益宣传活动,在社区、公园进行爱心义卖、我是环保小卫士、自制图书展览、图书漂流等活动,发展幼儿和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环保、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宣传能力,以和社区联手的社会活动感染家长和周围的人。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筑梦幼儿园“绿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只是初步的,我们将更加静心努力,更注重顺应幼儿的天性,遵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努力为幼儿创造自然自由的环境、科学适宜的教育,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操场上孩子们围成一圈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一条黄色的薄纱替代了原来方方正正的手绢,拾到手绢的孩子奔跑着、追赶着,手中的薄纱如一片彩云,和着加油声、欢笑声一起在空中飞扬,飞扬!望着眼前的情景,时光仿佛倒流,手绢替代了纱巾,那是我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欢乐。  丢手绢是上世纪每一个孩子都玩過、都喜欢,也都乐此不疲的音乐游戏,它是当年在延安保育院工作的鲍侃为孩子创作的儿歌,后经著名音乐家关鹤岩谱曲,传唱至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由于课时少,时间短,造成学生创新局限性大的现状。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本文从大数据视野、大教育视线、云信息视界搜索儿童创新攻略,通过构建QQ平台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主动学习,信息创新能力,构建QQ平台  如今,各类通讯平台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数字化环境中,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  信息技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目标作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教师既需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需要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案例中提到了“尊重孩子”,的确,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其实不光是琳琳,许多孩子都存在偏食挑食的情况,对营养水有抵触的心理。教师该如何突破,让孩子愿意尝试营养水呢?我拟定了几个小策略,希望将“被动”化为“主动”,对现状有所改
教育归根到底是围绕人来开展的。既然对人的认识是不分学科的,因此教育必然是整体的。尽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列出了五大领域——健康侧重于身心发展,语言侧重于交流和表达,艺术侧重于审美与创造,社会侧重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侧重于理性和探究,但所有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成长的过程,是自然、生活、游戏的过程,是教师
绘本赏析  《这不是我的帽子》一书,读来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图中人物的表情(尤其是眼神)、动作与文字的童真直白之间形成的充满稚趣的反差,让孩子在这种愉悦的、遇见式的阅读中,轻松释放了有关“自私拥有”的紧张,自然获得了关于“物品归还”的积极暗示。  故事从小鱼带着警惕的小眼神、坦率的独白开始——“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伴随着对偷帽子过程的简介——“我从一条大鱼那儿偷来的,我偷帽子的时候他在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挖掘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引发学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设置多种教学环节,给学生自 由表达情感的途径。从而做到以情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人 生态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以情感人
大带小活动是幼儿园倡导的一种混龄交往方式,是指大班幼儿陪伴、帮助新入园小班幼儿。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小班幼儿因哥哥姐姐的陪伴降低入园焦虑,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也可使大班幼儿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建立责任意识。  事件背景  我们幼儿园大带小活动模式为,大班幼儿事先调查小班弟弟妹妹可能喜欢的玩具、书籍,做好相对应准备后,带着准备的物品在场地中等待小班弟弟妹妹;小班弟弟妹妹到来后,在选择自己喜欢物品
在某幼儿园大班,笔者发现了一对好朋友——小磊和小营,他们关系异常好,相处和睦且形影不离。  区域活动,小磊在收拾自己负责的益智区,小营走过去拉拉小磊的衣服问:“你想不想玩蘑菇棋?”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小营回到棋区。其他小朋友想和他一起玩,他答应了,但是玩得心不在焉。小朋友和他玩了一局后走开了,他又招呼小磊:“小磊,你快来玩儿啊!”小磊终于整理完,小营高兴地把骰子给了小磊,开始了游戏。区域活动后,小朋友
“我觉得我这学期在教研中一无所获!”“你是研究生你说的都是大理论,我们就知道干活,你的理论在实践中没法实现!”在教研过程中,我曾经被这样的话深深刺痛。如何把教研组织者所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老师的内在需求,如何让主导的价值观变成老师愿意接受的价值观,如何给大家具体的策略支持……为此,我们进行了促进教师将教研成果运用于实践的系列探索。  教研故事一  转化问题,从外部指引到体验内化  过去我总是扮演一个一
引子  一  大师端坐在那里,脸上带着活佛般的宁静。  近年来,开着汽车来看望大师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师已应接不暇。从东南亚的富商,到京城的商界大佬,乃至各省市的地方官员,纷纷前来拜望。有问一情一事、吉凶祸福的,也有来参悟人生玄机的。他们一个个极恭敬地来到大师面前,而后又各自开车离去。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大师那里得到了什么。只是,这里的路修了,是东南亚富商出钱修的;这里也很快地为大师建起了一座寺院,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