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跨行业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跨专业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平台的建设,探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与企业项目合作的社会技术服务开发与实施,以提升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师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跨行业;社会服务平台
  一、高职院校师生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背景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1]。为此,高职教育作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类型教育,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发展速度,提高办学质量,并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
  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由跨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师组成团队、为社会提供跨行业服务的平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探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与企业项目合作的社会服务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在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服务中,提升高职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探索校企合作发展的新机制与途径,扩大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这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职院校师生社会服务的现状
  1.高职院校师生提供的社会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开展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社会责任和内在需求[3],为了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集中在初级的培训,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够强,对于经济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没有准确地把握,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师整体专业技术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师生社会技术服务能力与社会技术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教师难以带领学生完成技术服务项目,无法适应真实企业项目运作,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只能成为良好愿望。企业对高职院校社会技术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不高,不大愿意将技术服务项目委托给学校承担。高职院校对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够强,对于经济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没有准确地把握,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没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自身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这也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有脱节,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
  2.高职院校对提升师生社会服务能力认识不足,缺乏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不高
  面对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成为高职院校重要和核心的办学理念,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社会责任担当的一种方式,服务社会内容应该包括实用技术推广、生产工艺改进、参与项目研发、管理咨询论证等跨行业的需求。地方高职院校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服务时间投入不够,其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动力不够,很多教师即使有时间也不太愿意去从事社会服务工作[4]。近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教师超负荷地疲于校内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没有把企业生产中的难点、热点作为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以致教师的研究方向、工作重心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需要相脱节。当然,单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间接地服务于社会,但它不能满足地方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即时需要,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更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得教师对社会服务缺乏合作、服务、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3.企业期待与高职院校师生合作开展项目开发,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当前不争的事实是: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不足,配合不够,这是企业和职业院校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造成的结果,企业也期望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借助于学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于自身发展[5]。正像伯顿·克拉克所说的:“大学特色的目标是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创造领先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有独特个性和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见,职业院校要实现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服务于社会,大学特色的价值就取决于大学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被社会所承认的贡献和服务,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支持企业期待与高职院校师生合作开发的项目,促进人才培训质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历,对行业职业了解不够,缺乏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盲目性,制约了师生的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实操技能的培养与社会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高职师生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和项目开发实践能力的整体水平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旦有校企合作项目尤其是跨行业的项目就无从下手,措手不及,很难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企业开发项目。
  4.需要跨专业的教师合作完成跨行业的校企合作开发项目
  当前企业需要大量掌握多种技能的跨专业高技能人才,同样,在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中,也需要有不同专业的教师、学生参与,各自发挥专业优势,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实现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共赢的局面。构建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技能,适应校企合作开展跨行业社会技术服务的跨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娴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技术服务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国外对提升学生技术服务能力的研究值得借鉴
  1.“服务学习”理念
  “服务学习”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美国兴起,是一种教育方法、学习策略,同时还是一种实现学校、学生、社区三赢的社会实践模式。“服务学习”的共识点是:以课程为中心,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服务活动经过精心组织和计划,学生反思,向学生提供用学术知识和技能解决社区中的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服务学习是一种在服务中学习的方式,一种在实践中促使知识再生产的方式[6]。   在本项目的研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满足来自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同时加强了综合素养。
  2.学习金字塔展示的知识保留规律
  这个研究表明:金字塔从上到下,知识保留率从低到高(也就是遗忘率从高到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度从低到高。学习金字塔向教师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假如学生仅仅是用听课的方式学习,他(她)能记住的知识只有5%,如果在学习过程加入阅读、声音、视觉的因素,最多也仅仅是20%。在金子塔的下面三层——小组讨论、实操练习(“做中学”)、教别人,知识保留率就很高。
  通过由跨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去完成跨行业的项目,就为教师创设“小组讨论”、“实操练习”、“教别人”这三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实际依据。本项目的实践研究基础也表明,这三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与沟通能力。在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中,这三种方式占了很大的比重。
  四、高职院校师生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特色
  一是搭建高职院校校企之间的社会服务平台,促进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
  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师生工作室,为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基地,推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共同为企业、社会提供跨行业的技术服务,实际项目开发实践为广达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广阔天地,促进项目团队的建设。
  五、高职院校师生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也最能体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7]。
  1.健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针对高职院校师生的现状,探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途径,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深度合作的项目,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使教师的指导水平、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养与企业项目要求相适应。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的合作方案,建立企业项目承接与管理实施方案与运作机制,搭建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的平台,推动双方建立信任的合作互动机制[8]。
  2.组建跨专业的师生社会服务团队,建设专业教师及学生工作室、服务站,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开展项目开发,增强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讨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的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师生工作室、技术服务工作站及运行的长效机制,开拓企业项目和服务对象,吸引企业投资,提高工作室、工作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辐射力。
  3.建立师生参加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
  深入企业调研,开展基于校企合作共建校内教师工作室、技术服务工作站和学生创业工作室(模拟公司)的研究与实践,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共同为企业、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实际项目开发实践为广达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广阔天地,促进项目团队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师生工作室、技术服务工作站真正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的实践基地,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基地。同时,要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融入校企合作项目,与企业无缝对接,将工作室实践工作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以赛促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EB/OL].[2014-02-26].http://news.xinhuanet.com/
  2014-02/26/c_119519602.htm
  [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
  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1.
  [3] 雷久相.高职院校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刍议[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12,(34).
  [4] 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
  [5] 胡昌送,朱强,马杰.论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
  间的分野与弥合策略——组织理论的视角[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3,(6).
  [6] 陆远蓉.学习规律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J].
  华章,2013,(10).
  [7] 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
  教论坛,2012,(36).
  [8] 邵春芳,卢军.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实践与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其他文献
期刊
指出了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编研出服务于社会的编研成果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情报服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依托于网络环境的具体发展策略。
为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1997年~2005年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细菌学或病理学证实的45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介绍了建立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信息消费行为和信息消费过程,论述了信息消费保护的基本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不断涌入,近年来,城市居民火灾也趋多发现象。据统计,2002年江苏省城乡居民住宅的火灾共2431起,伤亡221人,直接财产损失756.4万元,火灾起数
在建立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评价法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介绍了政府决策咨询的一般流程,分析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背景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论述了软科学在规划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当前中国软科学的发展状况,对软科学
摘要:Access数据库技术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性,建议针对不同的专业将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弱化理论知识和模块部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法、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多种方法;改革评价和考核方式,重视平时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Access数据库;教
杭州被誉为"创业天堂"、"IT之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沃土。具有IT专业、技术背景的大学生是参与高科技创业的生力军,为了解当下IT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创业实践教育需求,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