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美术与生活的融合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学也朝着生活化方向不断的发展。美术教学就是将美术教学进行生活化,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探索生活中的美感。在初中美术教学阶段中,教师要掌握美术与生活的关联,要站在生活的理念下指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色彩,从而创作出美术方面优秀作品。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生活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在发展中。目前,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成为美术教育的必然,美术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之中,发现五彩斑斓的色彩。
  展开美术教学时,老师选择用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喜爱,使学生正确认识美术,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 的眼睛。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生活
  目前初中美术教育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的专业素养,让自身更优秀。美术教师,应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设计并创造出全新模式,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在美术教育课堂上,美术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秀美术作品。每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表达了创作者的投注的感情和经验。老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时,需要阐述不同的作者,在创作这些优秀的作品时的创作背景,以及其相表达出来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创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了解美术作品所想表达出的意义。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利用好多媒体,不能仅限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美术视野,使学生可以融入创作者的生活,跟随作者一起,体验生活的美。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同时激发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例如: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节日的课下作业,让学生以过节为主题,创作一幅包含节日气息的画。为了彰显画卷的艺术气息,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的发散思考,寻找符合节日的图案,找到一些一看到这个图案就能想象到的节日。在学生创作前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负有艺术气息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对艺术绘画的理解结合生活,自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
  二、引导学生探索美,实践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应當改变教学方式,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运用美术回归生活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授课。带领学生感受美术的理念,发现美术的奥秘。老师需要将生活与美术互相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压力。美术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上,要扩展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迅速的理解与接受的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美术教学。
  美术教师应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这样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展开学习教学,来展开对学生针对性的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案。
  例如,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并开展关于素描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素描自己看到的,这样的美术教学方案,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的压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在美术创作的潜能。
  三、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运用
  老师需要善于寻找教学资源,加强美术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好网络资源,挖掘生活中存在的美术资料,让学生对美术多一份了解。让学生多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老师需要对当地的文化以及自然环境有所了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生活。
  让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文化服饰、地域代表性建筑物,欣赏美术教学成果。美术老师指导学会学习美术知识,让美术知识除了在课堂中展现还要培养学生去生活中发现。
  例如:在讲解颜色三要素时,老师需要用到多媒体,展现出我国民族服饰。通过展现服饰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融入到气氛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民族服饰几乎很多都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在讲述颜色冷暖知识的时候,老师需要展示颜色给人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像是看到了红色能联想到辣、热、红路灯、警示灯等。看到蓝色会想到大海、蓝天、雨水等。通过带领学生认识颜色,能够拓宽学生看待颜色的态度,让学生在绘画时,能学会使用颜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绘画,还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学科。所有优秀作品都是创造者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如果美术脱离了生活的美,那么便缺少了灵魂,不再时艺术,也不能展现出艺术的美。因此,美术教师需要让学生生活与创作紧密相连,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雷雅寒.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探[J].青海教育,2021(04):39.
  [2] 李环环 .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J].新课程,2021(02):166.
  [3] 王帮群 . 实现美术与生活的融合——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0(04):54
  作者简介:汪锐(1994-),男,藏族,四川巴塘人,理塘县中学教师,本科,三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原地区的美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职业院校应同样肩负起培育优质人才的教学重任,并且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精神诉求的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鉴于此,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发挥该专业的有效性。另外专业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强化实践训练效度,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岗位需求与社会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出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地的一类新型课程。本文就《走进戏曲天地》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对该模块的主体方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应地进行改革,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重输入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凸显输出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语言输入模式;语言输出模式;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语言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提倡应该多多打基础。但是,随着21 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交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阶段院校都在积极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而高中历史教师也不例外,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驱动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活跃度,正在积极探索更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辅助教师构建更為高校的高中历史课堂,为学生提高历史素养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针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性研究,并结合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改革趋势。在此背景下,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论点,探讨了新媒体视角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工作路径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以及人们交流方式也有力巨大转变。以
期刊
一、“课程思政”研究发展历程  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是紧跟国家政策的出台动态发展的,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探索时期  2017年12月底,教育部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随着文件的颁布,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文献、课题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对“课程思政” 发展内涵的探索,注重探索思政工作的特点、高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高职专业课程特点和规律等。  (
期刊
摘要: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要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融入生活化教育思想,应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形成活跃的思维,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知识的有效传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实践证明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形式。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
期刊
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期刊
摘要:政治是高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及未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高中政治包含的知识较多,课时安排又较为有限,这就导致政治课堂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这样不仅使得政治课堂失去了活力,也使得学生难以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故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采用微课打破教学僵局。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利用微课构建高效高中政治课堂进行了探究,以期有所贡献。  关键词:微课;高中政治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了五种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三种发展趋势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在2017版新课标中有关“交通”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内涵更加丰富。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以下特点:依据新课标,命题视角开阔;依托区域,创设生产生活情境;关注交通条件的时空变化;弱化简单识记,强化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