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桥陈人”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汕头市潮阳区桥陈村,村民们把一位皮肤黝黑的男子围了起来,吵吵嚷嚷的,走近一看,原来被围住的人是桥陈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雄。村民们都说他是最美“桥陈人”,感激他为桥陈带来的“华丽转变”,让大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林雄驻村短短一年间,桥陈的变化有目共睹。在未来三年内,桥陈村将实现从纯农革命老区村向农业观光旅游型新农村转变。
  7月19日,省委副书记任学锋深入桥陈调研考察后,对桥陈驻村工作队提出“通过扶贫,为桥陈村留下一批固定资产、一批客户源、一个品牌,更重要的是要留下艰苦创业的扶贫精神”表示赞赏,充分肯定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并邀请驻村书记林雄到广州为全省扶贫干部开展培训。
  参加三轮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
  林雄,中共党员,现任汕头市农业局种苗站站长。从2009开始,他肩负局帮扶贫困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重任,先后任驻潮南区红场镇水头村、苏林村、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等三个革命老区村的扶贫工作组组长之职,时间长达六年。
  六年来,林雄全身心驻扎在贫困村,敢担当有作为,因地制宜,精准帮扶,使三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及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了一个大台阶。
  林雄已参与过两轮扶贫工作,本已过了驻扎贫困村担任队长的年龄,但由于前两轮扶贫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省、市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组织上破例再次委派他“挂帅出征”桥陈村。
  桥陈村精准扶贫的带头人
  桥陈村是潮阳区金灶镇的一个纯农革命老区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发展后劲不足,村民多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总人口245户共1350人,其中贫困户达到37户共159人,占较大比例,被列入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由汕头市农业局、汕头市农科所、中国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挂钩帮扶。
  2016年4月29日驻村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农业局配强精干人员组成以林雄为队长的驻村工作组,紧扣潮阳区桥陈村资源优势和贫困情况,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目标,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工作思路,注重协调发展、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八项工程。同时,驻村队长林雄切实做好村帮扶带头人,与村两委积极进取,注重真帮、真扶,对困难群众真正做到解民忧、暖民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已累计完成投入资金600万元。
  驻村工作组通过精准施策,全力解民忧暖民心。如落实资金14.8万元,帮助7户贫困户完成危房修缮;邀请市农科所和市禽畜所的专家多次到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指导,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和种养殖技术能力。通过精准帮扶,37户贫困户中实现脱贫14户,贫困户收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取得明显成效。
  驻村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法”规模化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致力打造农业观光村庄。以“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模式为载体,注册成立汕头市潮阳区金灶桥陈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种植优质大米和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生产示范基地160亩,预计年可销售20万斤,村集体可增收10万元以上。注册桥陈村水稻、马蹄等特色农产品商标“汕金桥”,新建桥陈村碾米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设计产品包装,拓展销售渠道,提高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并从良种、技术、机械、设施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扶持,推进产业帮扶。
  驻村工作组还实施养殖扶贫项目,投入80万元,引进市禽畜原种研究所蛋鸡1万只,预计每户年可增收1.5万元;修建农田机耕路和沟渠,打造100亩以种植水稻、蔬菜、马蹄为主的农业观光片区;抓住潮惠高速公路通车契机,结合田园风光旅游,大力推進310亩的“湿地生态公园”建设,与此同时,引导种植桑葚、火龙果等多种特色水果,将桥陈村发展成为集观光游乐、鲜果采摘、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区;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建设45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收益将按比例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
  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对桥陈村作出“把创文、新农村建设、基层治理,挂钩帮扶,农业观光,田园风光旅游等齐抓,有机结合,应该是条好路子”的重要批示,为桥陈村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把扶贫工作和创文强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桥陈村毗邻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优势,以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标准建设湿地生态型、农业观光型的桥陈新农村示范村。目前,已投入400万元,建设100亩农业观光区、300亩湿地公园和文体公园及周边景点,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还争取到碧桂园集团捐赠1000万元,支持村里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
  林雄认为,想要做好精准扶贫,就要摒弃传统扶贫“等、靠、要”的思想。通过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户的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不仅给他们留下设备,留下品牌,留下客户,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创业精神。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林雄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勇担重任,全力以赴推动扶贫工作,成为最美的“桥陈人”,桥陈村群众纷纷为他点赞。
  村民陈汉光说:“没有工作组的大力支持,我自己就没有能力发展成这样。他们来了之后对村里帮助很大,做了很多工作,每个星期有五六天都在这里尽心在做,有空还到我家里来看看,对我就像亲兄弟一样。”
  村民蔡文音说:“现在环境非常好,老人小孩都非常满意,大家都夸奖他非常好,如果他走了我们都会很不习惯。”
  村支部书记陈瑞雄说:“他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思路也很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村两委班子要向林组长学习。”
  而林雄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全部实现脱贫,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他对此信心满满。
其他文献
在革命斗争的年代,无数党员先辈都无愧为誓言的践行者和信仰的坚守者,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在高潭,就曾经有5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是朱远平、朱正光、钟蔚强、钟金娘、钟李仁。  1925年,高潭特别支部成立,这5名党员就是在高潭特别支部成立后发展的早期党员。1927年,高潭泔溪村成立泔溪支部,共有党员25人,5名党员均属该支部。1933年,广东省委领导机关屡遭敌人严重破坏
期刊
在高潭中洞,清末民初有一户豪绅。哥叫戴林仕,弟叫戴梅。他们家拥有中洞40%的土地,年收租达2000多担,还在海丰设有商号,高潭开有染坊。戴梅晚清时还捐了贡生,高潭人尊称他为贡爷,并在深山里建造了抢眼的百庆楼和百祥楼。苍劲有力的楼名就是戴梅题书。  戴梅的长子叫戴焕其,在外地求学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进步思想。回乡后,负责主持家里的一切事务。心地善良的戴焕其十分同情农民,并同黄星南、罗炽卿等人来
期刊
高潭镇是惠东县东边最边远的山区镇。近年来,高潭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省、市、县老促会和相关部门给予关心和大力支持,广大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克服困难,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计划,实现各项目标,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去年6月30日,惠州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赴高潭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并作出在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的战略部署,致力把
期刊
进入高潭,一辆辆运输车穿梭在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楼房旁的吊机起起落落,路旁的搅拌机轰鸣运作,还有山边的推土机、挖掘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展现在记者面前。“前面施工,车辆慢行”、“施工重地,注意安全”等警示牌随处可见……整个高潭,都成了一个建设的大工场。一片繁忙景象,却让人感到无限生机。  “继承和弘扬高潭革命精神,最好的行动就是加快革命老区发展”  2016年8月,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高潭革
期刊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在广东省核定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的2277个行政村,其中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的行政村和贫困人口分别占60%以上,这说明老区的脱贫任务还很重。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体现了省委的决心。当前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精准滴灌”。对因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
期刊
阳江市养老院位于漠阳湖畔,是一所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于一体全方位配套服务的综合性养老福利机构。养老院占地面积83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678平方米,設有养老床位336张。  目前,阳江市养老院供养30多位无依无靠、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这些老人都是梁粤江副院长亲自联系落实并接回来的。每接回来一位老人,梁院长都要亲自拍照存档,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拿出这些照片和老人做对比,根据老
期刊
“给钱给物,确实比不上一个好项目。现在看来,葡萄种植这条路我们算是走对了。”近日,笔者下基层来到翁源县周陂镇高一村,说起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的成效,高一村委会甘支书感慨地说。  在高一村委会附近的好运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笔者看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葡萄架,种植工人在忙着采摘葡萄,游客有的在品尝,有的在拍照发微信圈,一片繁忙景象。甘支书告诉笔者,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周陂镇党委、政府鼓励
期刊
彭湃点燃了海丰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还徒步到高潭向相识的黄星南等人传播共产主义真理,传授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  1923年春,在海丰县农民运动的影响下,经黄星南等人发动串联,高潭区农会宣告成立。随后,在与彭湃的交往中,黄星南初步认识了共产主义的性质和任务,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坚定了革命信念。1925年夏,經彭湃推荐,东征军联络副官、共产党员何子宗等人介绍,黄星南、张佐忠、杨国辉、黄
期刊
编者按:  今年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九十周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推进高潭老区建设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对高潭红色遗产的深度研究,以重温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广东革命老区(惠州)研究中心,在惠州市老区建设促进會和惠州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学术力量,对“高潭精神”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论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高潭,位于东江腹地的惠州东部山区,地处海丰、陆
期刊
9月7日,天河区新塘街道商会一行15人,來到对口帮扶的兴宁市叶塘镇上中村,对该村45户贫困户进行慰问,并商谈帮助上中村发展香菇种植项目事宜。  叶塘镇上中村地处山区,远离城区及圩镇,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村集体及村民均有发展产业脱贫的积极愿望。经过上中村与新塘街道商会对接,达成香菇种植项目的初步协议,将由商会爱心企业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并确保回收的方式,建设香菇种植基地。预计项目投资80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