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课程建设模式创新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政策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其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应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关键词〕 高校;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4-0126-0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前进大势,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的重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心理特点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宣传工作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以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形势政策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一、重视教学方法创新
  为提高课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接受度,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授课教师可根据所讲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如讨论式教学、案例式导学、专题式讲学、论题式研学等,使教学过程由以往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地“听”向主动地“学”转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一)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时,可事先选取有社会意义的热点话题进行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路。而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个人发言,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通过讨论和观点陈述,可以使学生们达到相互间思想和认识的交流碰撞,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解“如何理解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专题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竞答:你所知道和了解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有哪些?而后再对学生竞答的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并计分。如此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引起了学生们探究问题的兴致。紧接着再问: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什么?在学生们回答之后,再引导学生围绕“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连,没有国家能够完全独善其身”等话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和辨析,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使学生们对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形势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开展和组织课堂讨论时,教师应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教师事先根据专题内容精心选择典型话题,使学生们敢说、愿说、会说;二是教师应在课前一周时间就提醒学生注意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分类汇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讨论形式,可以采用座谈式的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各小组学生互相辩论;四是学生可以提前形成讨论稿,也可以现场即兴发挥提出观点进行辩论;五是教师要注意控制和把握讨论的时间、节奏与方向,并进行点评,点评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努力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自主性。
  (二)开展专题教学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形勢与政策”课具有时效性特点,要求授课教师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推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政策变化中精选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学习实际开展教学。因此,“形势与政策”课非常适合专题教学。例如,2017年下半年,笔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发表重要讲话及党的十九大刚召开不久的实际,精心设计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从国际形势新变化看中国的引领与担当”等专题。2018年上半年,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的不断深入,笔者又精心设计了“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威力和实践伟力”“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这些专题内容既有国内热点问题也有国际焦点问题,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短期内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了解最新时事动态,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如笔者在讲解“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专题时,就选取了“中国人出国扫货”的案例;在讲授“从国际形势新变化看中国的引领与担当”专题时,笔者精心挑选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两个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而在讲授“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时,笔者选取了“安徽省开拓利用方式打造绿色品牌”及“四川用现代科技再造新的农业”等案例来佐证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空前且任重道远。由于笔者选取的教学案例较为典型,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启示效果。
  (四)选拔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积极开展论题研究学习
  高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便逐渐显现出来,“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其兴趣爱好和研究水平的不同,引导学生积极成立各类人文教育学习兴趣小组。论题研究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度研究学习,使其掌握专一知识学习研究的方法,提高独立钻研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兴趣小组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磨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对于其日后考研或进一步专业深造大有益处。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这种形式的教学时,授课教师要认真选择优秀的学生组成团队,并对其进行深入指导,尤其是在研究方向、论题选定、论证过程、资料收集、研究方法以及报告撰写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对论题的成果进行提炼挖掘,最终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是其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加强实践教学可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内容抽象枯燥等不足。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提供基本的实践指导,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并制定实践方案、演绎实践过程、总结实践成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教学,也可促使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理论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走出课堂开展社会实践
  学校及授课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精心选择一些实地现场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基地,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中观察和感知社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一是开展实地调研的实践。例如在讲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时,可以事先派出学习小组的学生到街道和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情况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地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情况进行走访和调研,并做成生动的图文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亲身体验相结合,可促使学生把内在的理论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实践行为,做到知行合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积极开展服务实践。可发动学生结合校园内外的健康文体活动,到社区、福利院等机构进行社会公益服务;利用暑期对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为当地旅游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三是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尝试开展学生挂职的实践活动。可尝试让学生义务担任社区协助管理工作人员、公园的环境监督人员,或者让学生义务担任中小学的学生特长教师、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顶岗支教等角色或职务,使其经受社会实践锻炼,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开展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切实的志愿服务工作,感受基层政权和社会机构的工作流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短板”。
  (二)建立课堂模拟实践
  为了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建立和开辟有音响、灯光、投影仪、发言席和主席台等设备的课程教学专用教室是非常必要的。模拟场景的创建,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感受到犹如身临其境的“社会实践”。例如在讲授“全面推进国防和军事现代化”专题时,可向学生们播放中国太空和军事领域攻关发展的音像资料,也可模仿中央七台的军事频道栏目,通过采访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处置外部矛盾问题的态度、立场和方法。这种将音频视频、角色扮演与现场模拟等综合运用的课堂模拟实践,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探索教学考核方式的创新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改变以往仅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做法,探索务实、灵活的考核方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
  (一)论题式考核
  论题式考核是通过某一论题的布置及完成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观点、敢于陈述的能力。考核一般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準备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教师在布置论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联系当下国际、国内和省内的实际情况,尽量使学生能说、想说、会说,并言之有理、佐证有据。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论题过程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成绩评定。
  (二)情境式考核
  所谓情境式考核,就是由教师给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一则报道、一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书面材料、进行演讲、开展辩论,而后要求学生据此开动脑筋展开想象,自由选择话题并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予以评判。笔者曾进行过此类探索,如上学期末进行“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时,就给学生播放了朝美两国元首会晤的视频片断,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命题、撰写1 000字左右的观后感。笔者在评卷过程中发现,交上来的50份试卷中竟有40多种观点。这种考核方式形式新颖、内容紧贴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兴趣。
  (三)即兴考核
  即兴考核是指教师通过课堂和平时活动观察和接触学生,即兴提问并随机布置任务、安排角色,把学生的每次表现记录下来,作为最终确定学生考核等次的依据之一。这种考核可以随时随地展开,而且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在课堂上或活动中的表现。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深入实践开展调研、认真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在情景实验教学中积极参与、参与论题研究并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累计积分,作为学生获得良好以上成绩的依据。
  (四)学生互评考核
  在班级内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由学生自行设定考核内容,自行选择考核的地点和时间,最终由学生自主评定考核的等次。考核可以通过投票确定成绩,也可以由学生选择灵活的考核方式给出最终加权成绩。考核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评定标准供其参考。这种形式的考核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性的同时,也可促进学生之间养成互助协作的良好风气。
  (五)结构化考核
  结构化考核是依据预先确定的内容和分值结构进行的考核。教师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考核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所有学生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必须针对考核题目进行作答,并且不能随意改变提问内容,最终由教师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结构化考核是当前高校课程考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考核方式,因操作起来较为简便,学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最后的考核得分也显得相对公平。
  责任编辑 冯耀明
其他文献
〔摘要〕 推进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部门工作转型,必须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要解决深入不够、入心不深、结合不紧的问题,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发展推动力、严格执纪力、自我革新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人民银行会计财务转型工作的高度融合,形成“以党建促转型,以转型促履职,以履职展党建”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保障人民银行履行金融宏观调控
期刊
〔摘要〕 城市近郊乡村在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更多实现乡村振兴的机会。阳泉近郊乡村在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乡村旅游发展粗放、乡村旅游季节性现象明显等困境。因此,推动阳泉近郊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入CSA模式,建生态型农业,促都市农业升级;编制全域旅游规划
期刊
〔摘要〕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与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网上审批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观念更新、事项上网、流程优化、平台融合、信息共享等五个方面的跟不上。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改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必须将“整合共享”作为推进网上审批服务的重中之重,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网上审批服务体系,“多主体合作”推进网上审批服务,切实提高网上审批
期刊
〔摘要〕 文章基于政策工具和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双重视角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政策工具设计、搭配及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均衡,需求面政策工具使用不足,且政策工具搭配不合理。所以,在宏观层面上,要合理运用政策工具类别,适度减少环境面政策工具的运用,重视供给面政策工具的推动作用和需求面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在微观层面上,要使供给面、环境面、需求面政策工具内部结
期刊
〔摘要〕 诚信,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具有多维度结构,不仅是做人的根本,还是为政的原则;不仅是静态的目标,还是动态的实践;不仅是内在的精神需求,还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制度设计和行动策略为新时代诚信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突出“价值理念”维度的诚信建设,强化“制度设计”维度的诚信建设,夯实“行动策略”维度的诚信建设,是新时代诚信建设的必由之路。  〔
期刊
〔摘要〕 電视政论片作为具有强烈政治理论色彩的电视专题片,在阐释政治话题、传播施政理念、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宣传优势。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推出的系列电视政论片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该系列电视政论片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运用精湛的数字技术,逻辑周密,结构严谨,解说词与旁白恢宏大气,具有较强的思想穿透力和审美感染力。今后,
期刊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在八大本领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学习本领”。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而作出的重要举措。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实现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增强学习本领,注重提升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能力;提升学习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新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党史、国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能力;提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
期刊
〔摘要〕 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1条突破了过去对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范的认识局限,吸收了罗森贝克“规范说”的合理内核,但其在术语使用以及基本内涵方面仍与“规范说”有所不同,这些差别影响了证明责任的本质与实体法规范的准确适用,因此,《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应进行相应的修正。此外,对于采用“规范说”所引致的外部问题,一方面应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以及现行实体法进行梳理、解
期刊
〔摘要〕 在齐泽克看来,真理性事件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客观历史的偶然政治介入,而事件性真理是事件在结果的意义上被权力的再定义。从这个角度出发,齐泽克将十月革命界定为真理性事件和事件性真理的辩证结合。今天,面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齐泽克绝望之余将目光投向了列宁。在他看来,列宁式的行动主义革命是突破资本主义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了苏东剧变的低迷之后再次复苏,中国作为新的政治力量重新打开
期刊
〔摘要〕 仪式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强化信仰、升华精神、凝聚情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释奠礼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仪式教育,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基于共同体的价值体认和生命感悟,传递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气质。注重符号体验、创设互动情境、设计展演进程、激发神圣情感,是仪式教育经久不衰的“文化密码”,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厚的土壤。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仪式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