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丽江有这样一位老人:年过古稀,却仍坚持用镜头记录着自己眼中的人和事,在他长达62年的摄影人生中,丽江的发展变迁更是牵引着他不断按下手中的快门。这位老人就是1929年出生在云南丽江一个普通纳西家庭的吴积仁老人。他在1946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开始了他的摄影人生。1980年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和云南省职工摄影家协会。1983年被调入丽江县文化馆工作。1985年离休后,仍耕耘在摄影之路上,决定用相机记录家乡每一个历史变迁的瞬间。1989年以来,其艺历分别被列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和“99世界园艺博览会”摄制的VCD《远古的呼唤》里。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那些源于不同视点,捕捉于不同瞬间的照片,已经累积起史诗般的长卷——承载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着生活的五光十色,凝聚着情感的跌宕起伏……每一个历史的事件,每一个转折的关口,每一个动人的时刻……摄影都以它快速的反应,真实的写照,生动的瞬间给予了留存,汇聚成人类发展历程的不朽影像。”这是吴老对他摄影62年的一个精彩总结。而今天,我们在这些老照片中,将与吴老一起看到一个三十年不断变化的丽江。
图1 改革开放前的丽江坝只是滇西北的一个偏远山区
图260年代的四方街广场,如今繁华依旧,但不同的是这里曾是纳西人过节期间买卖交换货物的重要场所
图3 原东大街的影子现如今已寻不到半点印记了,钢筋混泥土建筑的街道,商品货物买卖的沿街两岸,哪是现在两旁柳树青青的古城步行街。
图4 依然熟悉的影子,大石桥一直这样。但能看到桥上为庆祝国庆而搭建的花棚,70年代纳西人在节日里即将热闹开来。
图570年代的百岁坊,因河道淤泥堆积过多而致使水流阻塞,解放军正协助百姓清理整治河道,军民一片和谐互助的古城一角。
图61982年,丽江下了一场罕见的齐膝大雪,瑞雪兆丰年,古城里纳西老人精神矍铄地撑伞走在古城小道上。
图7如今四方街通往大石桥这一繁华路段70年代曾是人烟稀少的米线街
图8这个在2.3大地震后腊月里纳西人忙着置办春节年货的玉河农贸市场,现已拆除;这个在丽江原是最大的农贸市场现在是玉河广场、玉河停车场。
图9四方街一直很热闹,现是游人如织,而在80、90年代,鹤庆人在此卖铜器,那些精美的有着显著民族特色的首饰,以及古老的瓶罐,今已被搬进商铺,而不再是以往的露天搭棚经营。
图10谁也不会想到,这是90年代的丽江东大街入口处,俨然是一个停车场,单车、出租车、小型货车聚集在此,和如今有着音乐喷泉、电子屏幕、休憩公园的玉河广场形成鲜明对比。
图11随着1990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纳西老人们在东大街踊跃地参加拔河比赛。
图12丽江“三江并流”群众签名大会上人头攒动,政府官员、老人、学生,身着民族服饰的纳西族妇女,聚集在签名处,期待为丽江再次申报世界遗产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
图131996年一场无情的大地震将丽江古城摧毁,坍塌的土墙、瓦砾、梁架随处可见,成为一片荒芜的废墟。
图14 云杉坪索道前排起了长队,2000年开始玉龙雪山迎来越来越多的游人。
图152003年丽江撤地设市揭牌仪式,从此丽江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图16 2003年束河街道开始有了卖菜的居民,萝卜、葱、韭菜、莴笋……应该是冬天的早晨,居民都在阳光下舒服地晒着太阳。
图17束河,那个原来叫龙泉的小村庄,没有所谓的“束河模式”,不是什么所谓的影视基地,那时只有一个叫做龙泉的出水口,学生们春秋游选择常去的地方之一。
图18 《千里走单骑》新闻发布会的热闹现场,丽江,在之前和之后都吸引着许多知名的文化人来到这里,被优美的风光所动,被神秘的东巴文化牵引。
图19 2008年中国迎来了奥运会的举办,丽江,也在8.8日那天与北京同步进行欢庆活动,丽江各民族身着艳丽民族服饰,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那些源于不同视点,捕捉于不同瞬间的照片,已经累积起史诗般的长卷——承载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着生活的五光十色,凝聚着情感的跌宕起伏……每一个历史的事件,每一个转折的关口,每一个动人的时刻……摄影都以它快速的反应,真实的写照,生动的瞬间给予了留存,汇聚成人类发展历程的不朽影像。”这是吴老对他摄影62年的一个精彩总结。而今天,我们在这些老照片中,将与吴老一起看到一个三十年不断变化的丽江。
图1 改革开放前的丽江坝只是滇西北的一个偏远山区
图260年代的四方街广场,如今繁华依旧,但不同的是这里曾是纳西人过节期间买卖交换货物的重要场所
图3 原东大街的影子现如今已寻不到半点印记了,钢筋混泥土建筑的街道,商品货物买卖的沿街两岸,哪是现在两旁柳树青青的古城步行街。
图4 依然熟悉的影子,大石桥一直这样。但能看到桥上为庆祝国庆而搭建的花棚,70年代纳西人在节日里即将热闹开来。
图570年代的百岁坊,因河道淤泥堆积过多而致使水流阻塞,解放军正协助百姓清理整治河道,军民一片和谐互助的古城一角。
图61982年,丽江下了一场罕见的齐膝大雪,瑞雪兆丰年,古城里纳西老人精神矍铄地撑伞走在古城小道上。
图7如今四方街通往大石桥这一繁华路段70年代曾是人烟稀少的米线街
图8这个在2.3大地震后腊月里纳西人忙着置办春节年货的玉河农贸市场,现已拆除;这个在丽江原是最大的农贸市场现在是玉河广场、玉河停车场。
图9四方街一直很热闹,现是游人如织,而在80、90年代,鹤庆人在此卖铜器,那些精美的有着显著民族特色的首饰,以及古老的瓶罐,今已被搬进商铺,而不再是以往的露天搭棚经营。
图10谁也不会想到,这是90年代的丽江东大街入口处,俨然是一个停车场,单车、出租车、小型货车聚集在此,和如今有着音乐喷泉、电子屏幕、休憩公园的玉河广场形成鲜明对比。
图11随着1990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纳西老人们在东大街踊跃地参加拔河比赛。
图12丽江“三江并流”群众签名大会上人头攒动,政府官员、老人、学生,身着民族服饰的纳西族妇女,聚集在签名处,期待为丽江再次申报世界遗产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
图131996年一场无情的大地震将丽江古城摧毁,坍塌的土墙、瓦砾、梁架随处可见,成为一片荒芜的废墟。
图14 云杉坪索道前排起了长队,2000年开始玉龙雪山迎来越来越多的游人。
图152003年丽江撤地设市揭牌仪式,从此丽江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图16 2003年束河街道开始有了卖菜的居民,萝卜、葱、韭菜、莴笋……应该是冬天的早晨,居民都在阳光下舒服地晒着太阳。
图17束河,那个原来叫龙泉的小村庄,没有所谓的“束河模式”,不是什么所谓的影视基地,那时只有一个叫做龙泉的出水口,学生们春秋游选择常去的地方之一。
图18 《千里走单骑》新闻发布会的热闹现场,丽江,在之前和之后都吸引着许多知名的文化人来到这里,被优美的风光所动,被神秘的东巴文化牵引。
图19 2008年中国迎来了奥运会的举办,丽江,也在8.8日那天与北京同步进行欢庆活动,丽江各民族身着艳丽民族服饰,喜气洋洋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