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30日,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计价的货币篮子将见分晓。这是时隔五年,继2010年人民币“入篮”审查失利之后,再一次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审查和投票。目前外界普遍预期,此次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将是大概率事件。
SDR(special drawing right,亦称“纸黄金”)已经有46年历史,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以确保不断发展的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目前,SDR货币篮子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1.9%、37.4%、11.3%和9.4%。
在一些舆论看来,如果人民币今年能够成功纳入SDR,将成为IMF第五大储备货币,可以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不过,如何看待SDR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的影响仍然在学界存有分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比深港通、放松外汇管制等“实质”性措施,加入SDR货币篮子更侧重于“符号”意义和国际认同价值,“市场对人民币的关注程度肯定会提高,可以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
IMF对人民币“入篮”的评估标准听上去并不复杂,被一些媒体形容为两轮“考试”。技术考核的第一关,是截止检讨结果生效前的5年间商品和服务出口值是否为全球最大之一。
根据IMF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额已经占到全球出口总份额的11%,比2005年至2009年的8.1%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
事实上,早在2010年,IMF上一轮的对SDR一篮子货币的复核时,中国就已经通过了IMF对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考试”。而对中国来说,最关键的是第二项考核指标,即人民币是否符合“自由使用”的界定。
根据IMF官方界定,货币的“自由使用”是指货币在国际交易的支付中被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在主要的外汇市场被广泛交易。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由使用”的考核具体分为四个指标:在IMF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的占比,也就是货币在主要的国际储备中占有的份额;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银行业负债即跨境存款统计,指在国际银行债务中以该货币计价的份额;BIS国际债券市场统计,衡量其在国际债券投资中以该货币计价的份额;BIS全球外汇市场交易统计,考察该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量。
从货币在全球交易中的使用情况看,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SWIFT)今年初发布统计表示,2014年12月,人民币已代替加元及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2.17%,紧随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而在2013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仅为0.63%,全球排名第13位。不过,与美元超过四成的市场份额比,差距仍然很大。
但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看来,相对而言,一种货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份额只是“技术问题”,“在关键时候,某种货币能不能挺住,能不能承担国际责任”才是核心因素,“在国际金融发生波动,其他货币出现不稳定的时候,你的货币能更加稳定,风险更小,能让别人更加方便和放心的使用,这才是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最核心的因素”。
赵锡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能够在国际金融震荡的时候发挥作用,这才是全球主要货币应该尽到的主要责任。
在受访专家们看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已在悄然变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行至了关键时间窗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等布局,都需要更为国际化的人民币提供金融支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必然产生对货币国际地位的价值诉求。
“撇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从中国自身的金融发展来看,人民币在朝‘自由使用’方面做的工作非常多。”赵锡军认为,从1994年进行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到人民币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再到浮动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到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
在他看来,人民币“谋求”纳入SDR货币篮子或者说谋求成为国际自由使用货币地位的说法并不准确,“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但努力的目标并不是瞄准SDR,而是让人民币能够更加‘方便、放心’地使用,不仅满足国内的使用,而且满足国际上愿意用人民币的国家使用。”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金融监管层在近期的一系列举动,也被认为与对标SDR的标准有直接的关联。
今年七八月以来,央行就出台了近10项改革措施,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对境外开放、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采纳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延长银行间外汇交易时间至23:30,境外央行类机构可以境内开立外汇专用账户等等。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此举正是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更为市场的因素来决定,提高其市场化的程度。
随后,人民币出现迅速贬值,对国内外市场造成冲击,并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巨大的震荡。在易宪容看来,这正好说明了目前人民币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人民币纳入SDR已经实至名归了”。
易宪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人民银行除了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最近也逐步放宽了境外商业银行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香港汇丰银行和香港中银分别获得发行10亿元和10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额度。这也是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开放的重要方面,对人民币纳入SDR也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尽管当前从官方到民间,对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在一些学者看来,加入SDR的重要性可能被夸大了。
这种夸大可能来自于对SDR缺乏真正的认识。SDR是由IMF创建、分配和维持的一种补充性国际储备资产,它可以在IMF的机制内充当支付手段和记账单位。
SDR本身不是货币,会员国在需要时可将所持SDR换成相应数量的“硬通货”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贷款。SDR按各会员国在IMF所占份额进行分配,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否则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使用SDR也主要局限于官方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私人部门不能持有,也不会使用SDR。
杨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SDR的使用和实际影响力都有限,但是作为货币一体化的历史尝试,其符号作用却是深入人心。因此,对于人民币来说,加入SDR货币篮子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和国际认同价值。“其实,对此SDR,诸如深港通、QDII2 试点、放松外汇管制等政策,则可能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具有更多实质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余永定在近期也发表了类似观点。“加入是象征性的,但它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余永定认为,“加入SDR不会对任何东西产生显著影响,除非人民币的加入是向国际货币体系的更多改革迈出了一步。”
事实上,SDR资格对于储备资产地位来说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例如,瑞士法郎并没有被纳入SDR货币篮子,但它被相当普遍地作为一种储备货币而持有。
“加入之后,是否会被各国央行真正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并没有必然联系。”赵锡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各国在选择自己的外汇储备时,会有很多综合性考量,和某种货币是否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更多的研究者相信,人民币加入SDR,其实就是IMF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就像产品被贴上“驰名商标”标签一样,经过IMF认证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将增强。
“能让更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易宪容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民币没有完全自由可兑换、资本项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IMF正式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背书,不仅扫除了全球各国央行持有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技术障碍,也增强了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和投资结算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而且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成本,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也能减少要求人民币完全自由可兑换后纳入SDR可能受到国际市场冲击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瑞德曾表示,一旦一种货币加入SDR篮子货币当中,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就人民币而言,“IMF必须能使用它来为各国提供贷款,这些国家也能自由兑换人民币”。
对照这一要求,人民币显然还有很多改革亟待完成。“人民币要国际化,未来要在三个层面推进,一是作为储备货币层面;二是贸易支付层面;三是金融市场交易层面”,杨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发展最快的还是在贸易支付层面,但是这其中还有很大比例涉及香港和大陆之间的贸易,实际上欧美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还很有限,“加入SDR后,人民币会在储备货币层面有所提升,但在最高层面的金融交易方面,如何发挥人民币作为计价资产的作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意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成员之间,达成了共识。IMF认可了你的地位,你也要履行相应的责任。”赵锡军认为,这代表着IMF和成员之间对双方权利责任的一种正式认同,“将来必须要按照IMF认同的要求做下去,在审核时候达到的标准在将来不能下降,更不能退步,在任何时候都要满足。”
SDR(special drawing right,亦称“纸黄金”)已经有46年历史,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以确保不断发展的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目前,SDR货币篮子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1.9%、37.4%、11.3%和9.4%。
在一些舆论看来,如果人民币今年能够成功纳入SDR,将成为IMF第五大储备货币,可以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不过,如何看待SDR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的影响仍然在学界存有分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比深港通、放松外汇管制等“实质”性措施,加入SDR货币篮子更侧重于“符号”意义和国际认同价值,“市场对人民币的关注程度肯定会提高,可以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
“自由使用”是核心要件
IMF对人民币“入篮”的评估标准听上去并不复杂,被一些媒体形容为两轮“考试”。技术考核的第一关,是截止检讨结果生效前的5年间商品和服务出口值是否为全球最大之一。
根据IMF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额已经占到全球出口总份额的11%,比2005年至2009年的8.1%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
事实上,早在2010年,IMF上一轮的对SDR一篮子货币的复核时,中国就已经通过了IMF对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考试”。而对中国来说,最关键的是第二项考核指标,即人民币是否符合“自由使用”的界定。
根据IMF官方界定,货币的“自由使用”是指货币在国际交易的支付中被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在主要的外汇市场被广泛交易。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由使用”的考核具体分为四个指标:在IMF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的占比,也就是货币在主要的国际储备中占有的份额;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银行业负债即跨境存款统计,指在国际银行债务中以该货币计价的份额;BIS国际债券市场统计,衡量其在国际债券投资中以该货币计价的份额;BIS全球外汇市场交易统计,考察该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量。
从货币在全球交易中的使用情况看,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SWIFT)今年初发布统计表示,2014年12月,人民币已代替加元及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2.17%,紧随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而在2013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仅为0.63%,全球排名第13位。不过,与美元超过四成的市场份额比,差距仍然很大。
但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看来,相对而言,一种货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份额只是“技术问题”,“在关键时候,某种货币能不能挺住,能不能承担国际责任”才是核心因素,“在国际金融发生波动,其他货币出现不稳定的时候,你的货币能更加稳定,风险更小,能让别人更加方便和放心的使用,这才是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最核心的因素”。
赵锡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能够在国际金融震荡的时候发挥作用,这才是全球主要货币应该尽到的主要责任。
罕见速度推出多项改革
在受访专家们看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已在悄然变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行至了关键时间窗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等布局,都需要更为国际化的人民币提供金融支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必然产生对货币国际地位的价值诉求。
“撇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从中国自身的金融发展来看,人民币在朝‘自由使用’方面做的工作非常多。”赵锡军认为,从1994年进行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到人民币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再到浮动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到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
在他看来,人民币“谋求”纳入SDR货币篮子或者说谋求成为国际自由使用货币地位的说法并不准确,“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但努力的目标并不是瞄准SDR,而是让人民币能够更加‘方便、放心’地使用,不仅满足国内的使用,而且满足国际上愿意用人民币的国家使用。”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金融监管层在近期的一系列举动,也被认为与对标SDR的标准有直接的关联。
今年七八月以来,央行就出台了近10项改革措施,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对境外开放、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采纳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延长银行间外汇交易时间至23:30,境外央行类机构可以境内开立外汇专用账户等等。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此举正是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更为市场的因素来决定,提高其市场化的程度。
随后,人民币出现迅速贬值,对国内外市场造成冲击,并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巨大的震荡。在易宪容看来,这正好说明了目前人民币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人民币纳入SDR已经实至名归了”。
易宪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人民银行除了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最近也逐步放宽了境外商业银行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香港汇丰银行和香港中银分别获得发行10亿元和10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额度。这也是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开放的重要方面,对人民币纳入SDR也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像被贴上“驰名商标”
尽管当前从官方到民间,对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在一些学者看来,加入SDR的重要性可能被夸大了。
这种夸大可能来自于对SDR缺乏真正的认识。SDR是由IMF创建、分配和维持的一种补充性国际储备资产,它可以在IMF的机制内充当支付手段和记账单位。
SDR本身不是货币,会员国在需要时可将所持SDR换成相应数量的“硬通货”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贷款。SDR按各会员国在IMF所占份额进行分配,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否则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使用SDR也主要局限于官方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私人部门不能持有,也不会使用SDR。
杨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SDR的使用和实际影响力都有限,但是作为货币一体化的历史尝试,其符号作用却是深入人心。因此,对于人民币来说,加入SDR货币篮子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和国际认同价值。“其实,对此SDR,诸如深港通、QDII2 试点、放松外汇管制等政策,则可能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具有更多实质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余永定在近期也发表了类似观点。“加入是象征性的,但它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余永定认为,“加入SDR不会对任何东西产生显著影响,除非人民币的加入是向国际货币体系的更多改革迈出了一步。”
事实上,SDR资格对于储备资产地位来说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例如,瑞士法郎并没有被纳入SDR货币篮子,但它被相当普遍地作为一种储备货币而持有。
“加入之后,是否会被各国央行真正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并没有必然联系。”赵锡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各国在选择自己的外汇储备时,会有很多综合性考量,和某种货币是否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更多的研究者相信,人民币加入SDR,其实就是IMF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就像产品被贴上“驰名商标”标签一样,经过IMF认证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将增强。
“能让更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易宪容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民币没有完全自由可兑换、资本项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IMF正式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背书,不仅扫除了全球各国央行持有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技术障碍,也增强了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和投资结算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而且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成本,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也能减少要求人民币完全自由可兑换后纳入SDR可能受到国际市场冲击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瑞德曾表示,一旦一种货币加入SDR篮子货币当中,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就人民币而言,“IMF必须能使用它来为各国提供贷款,这些国家也能自由兑换人民币”。
对照这一要求,人民币显然还有很多改革亟待完成。“人民币要国际化,未来要在三个层面推进,一是作为储备货币层面;二是贸易支付层面;三是金融市场交易层面”,杨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发展最快的还是在贸易支付层面,但是这其中还有很大比例涉及香港和大陆之间的贸易,实际上欧美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还很有限,“加入SDR后,人民币会在储备货币层面有所提升,但在最高层面的金融交易方面,如何发挥人民币作为计价资产的作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意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成员之间,达成了共识。IMF认可了你的地位,你也要履行相应的责任。”赵锡军认为,这代表着IMF和成员之间对双方权利责任的一种正式认同,“将来必须要按照IMF认同的要求做下去,在审核时候达到的标准在将来不能下降,更不能退步,在任何时候都要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