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探索型问题的特征分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elH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谈了中考中数学探索型问题的分类,解题的思路,以及选用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探索型问题来说明如何解答探索型问题.
  【关键词】 中考数学;探索型问题;类型
  
  近年来,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探索型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来发现解题条件、结论或结论成立的条件. 这类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品质.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探索此类问题的基本题型入手,向学生阐明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通常情景中的 “探索” 型问题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条件探索型——结论明确,需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
  (2)规律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状态下,需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题目;
  (3)存在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解探索型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利用特殊值进行归纳、 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
  (2)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唯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地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
  一、条件探索型
  例1 (2011北京)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 = -2x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的一个交点为A(-1,n). (1)求反比例函数y = 的解析式;(2)若P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PA = OA,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探析 此题第(2)小题是一道条件探索型问题. 要使PA = OA,只要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判定,就能得出答案. 此题答案不唯一,如P在y轴正半轴时或x轴负半轴时均满足条件.
  二、规律探索型
  例2 (2011十堰)如图2,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为半径OB上一点,过点C作CD⊥AB交半圆O于点D,将△ACD沿DE折叠得到△AED,AE交半圆于点F,连接DF. (1)求证:DE是半圆的切线;(2)连接OD,当OC = BC时,判断四边形ODFA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探析 认真观察,不难发现,利用OC = BC的条件并结合圆的性质得到角与角、边与边之间的关系,经过推导,可最终得到结论.
  例3 (2010北京)阅读下列材料: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矩形ABCD中,AD = 8 cm,AB = 6 cm.现有一动点P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A点出发,沿着与AB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点P碰到BC边,沿着与BC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点P碰到CD边时,再沿着与CD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3所示.问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多少.
  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4,将矩形ABCD沿直线CD折叠,得到矩形A1B1CD.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P2P3 = P2E,P1A = P1E.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次,P点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 cm.
   (2)进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中AD,AB的长,且满足AD > AB.动点P从A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相邻的两边上.若P点第一次与B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AB ∶ AD的值为 .
  探析 解题思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
  
  三、存在探索型
  例4 (2011哈尔滨)手工课上,小名准备做一个形状是菱形的风筝,这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和恰好为60 cm,菱形的面积S(单位:cm2)随其中一条对角线的长x(单位:cm)的变化而变化. (1)请直接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是多少时,菱形风筝的面积S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探析 问题(2)是探索型问题,利用菱形面积与对角线间特殊的关系S = x(60 - x)和重要不等式的结论知,当x = 60 - x时S取到最大值,故得出结论x = 60 - x = 30(cm),此时S = 450,即为结论.
  解答探索型问题,必须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归纳 、想象、猜想来进行规律的探索,需要解答者提出观点与看法,并利用旧知识的迁移、 类比发现解题方法,或从特殊、 简单的情况入手,寻找规律,找到解题方法. 此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也是数学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
其他文献
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下降到3.13∶1,连续第二年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现象。在农民收入绝对水平提高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近两年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及特点  从结构上看,近两年农民增收的最大特点是来源多元化、非农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010年和2011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下降1.2和1
电厂锅炉采用 SCR法进行脱硝,还原剂选择氨.结合液氨的毒理特性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液氨储存与使用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预测设定事故发生情况下的影响后果
<正> 汉英翻译课主要是一门实践课,这样说并不是不谈理论,而是说:开始时讲一些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作为指导,然后通过作业实践(如短文翻译)和讲评作业,不时回到理论、验证理论,最后再回到实践,这样效果较好。进行翻译教学,首先须帮助学生消除一种错觉,即“翻译仅仅是把一种文字的词换成另
数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涉及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要素很多,数学教师毫无疑问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研究教师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新课改的顺
<正> 英语存在句是指由“There+BE+名词短语(+状语)”构成的表示“存在”概念的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THERE句型。这种句子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引导词there不重读。第二,名词短语一般是泛指的,其前通常有a(n),零冠词,some,any,no,several,many,much,more,(a)few,(a) little,less,another,a lot of,plenty of,a (large) number of,enough,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方面,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北师大严士健教授认为:学生学习数
<正> 胡孟浩教授著、八○年底出版的《现代俄语句法研究》收集了作者六十年代以来写就的七篇现代俄语句法研究方面的文章。诚如胡教授(下文一律称作者——林注)自己所说的那样,它“从理论角度来说明一些语言现象的内在规律,同时也介绍一些近年来国外研究俄语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参见“前言”)。这本专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俄语句法观。本文在简介此书某些章节的同时,评述他的俄语句法观对现代汉语句法研究的积极影响,并冀望通过俄汉句法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比较对某些句法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拜请高明雅教。
<正> 中国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2年11月2日至4日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全国各高校西、葡语专业的代表二十余名和特邀代表十余名。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傅克同志、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嘉教授、全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央乐同志和上海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魏原枢同志分别代表这些单位到会致辞,祝贺中国西,葡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人格力量"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化,它在无形中要影响周围的人,并受到外界的影响,它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在品质,另一方面是外化过程,也可称外在表现.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今天,能否充分调动职业学校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职工的智慧潜能是搞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