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1.树立学习信心是一种学习方法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应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坚定信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班级的开始使学生树立信心,其实已经教给学生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了.
  2.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学生让教师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应根据教师的特点,从适应教师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教师的教法风格,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3.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提高成绩的好方法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教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气质、性格向好的方面发展,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二、学习数学的各种能力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成分
  
  1.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需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2.演算、验算、运算的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教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教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学生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3.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可提高学生用文字、符号和图形等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数学语言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解题后反思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学生要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解题后学生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5.纠正错题、自我评判的能力.学生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问题就会茅塞顿开,割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6.交流思想、表达见解的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学生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教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师的点拨中,教师的思想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7.勤学善思、培养创新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8.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可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9.勤做笔记、理解问题的能力.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补充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作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作笔记和整理的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获得撒播每一滴汗水后的收成,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异,在于学校品质的不同.一所学校品质的提高,在于校园的不断变化.而如何变化,则来自“发现”.发现,是一种新实践、新认识和新创造,经过感悟、研究、探
摘要: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及逻辑能力,因涉及思维与逻辑,就必定会设计到数学计算。一般而言,小学的数学学习相对较为简单,主要在于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然而,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过程中容易感到困难、乏味,进而萌生退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进而不断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就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可以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语文的教育,根据实际情况与小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以及教学反思阶段,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小
摘要: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然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被相关教育部门列入了重要的科目,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本质上的帮助。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信息技术成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是当今时代经常会利用到的技术。但是,就目前初中学生而言,普遍对信息技术没有过多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寻找切实可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刻苦学习,沉溺于题海,苦不堪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
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受到极大的冲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目标,同时也是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在新课标条件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呢?    一、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思索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
如何搞好高考数学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个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及有关人员多年探讨的问题.每到高考前的总复习都是“一本资料治天下”,教师讲是“满堂灌”,学生练是“题海战”,师生共处于“题海中”.师生每天是盲目地讲题、做题,搞得疲倦不堪,高考成绩很不理想.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改革、尝试,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高考复习方法.可概括为:学习考纲  看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头脑里充满了问题,才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将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本文主要对初中科学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
学校的迅速发展和教师的顺利成长离不开一名好校长的正确决策和引导。然而,什么样的校长才真正是教师心目中的好校长呢?笔者认为,教师心目中的好校长既不是惯用高压政策的威严形象,也不是处处都表现出随和人缘的老好人。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名好校长既要在教师群中拥有一定的威信度,又要在教师群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也就是说,他不但能够领导广大教师队伍,而且还能被广大教师在内心深处所拥戴。  这样的好校长需要具有以下三